呂虹
逆向設計的評價是按“目標—評價—學教”的思路進行的。先根據目標設想學習表現(xiàn)結果,再設計學什么、怎么學。通過對目標“終點”的不斷思考、把握和評價前置,充分發(fā)揮評價的診斷性、激勵性、調控性等功能。筆者以開展《“林維雁”在哪里?——制作紅色快閃短視頻》(下文簡稱《“林維雁”在哪里?》)語文項目化學習為例,說說項目化學習評價的逆向設計要點,進而加深理解評價對高效開展項目化學習的重要意義。
一、鎖定核心目標,設計前置性評價
項目化學習的評價指向學習目標。相較于傳統(tǒng)的順向設計,逆向設計的特點就是以終為始鎖定核心目標,使評價指向與教學活動產生一致性,促進學生進入深度學習?!扒爸迷u價”是“預期成果”達成度的判斷依據,以評價的內容和方式來確定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呈現(xiàn)順序、教學資源的組織及使用,讓教學過程與實施不斷圍繞“預期成果”螺旋式遞進、調整?!丁傲志S雁”在哪里?》項目組借助知名校友——“浙江江姐”林維雁,設置驅動任務:尋找“林維雁”,記錄尋找經歷,制作紅色快閃短視頻。核心目標有二:聚焦人文主題——尋找“林維雁”,傳承紅色基因,培育家國情懷;提升語文素養(yǎng)——通過制作快閃短視頻,提升學生閱讀理解力、語言表達力、故事創(chuàng)作力以及綜合實踐力。圍繞目標設計評價,分兩步走:一是鎖定核心目標,聚焦評價重心,明確教學關鍵點;二是基于實現(xiàn)路徑設計全程評價,體現(xiàn)“無評價,不教學”的理念。
1.以終為始,聚焦評價重心。前置評價一個重要任務:診斷學情,了解達成“預期成果”的學習重點、難點?!丁傲志S雁”在哪里?》項目伊始,教師以“學習強國”中“快閃”欄目的《最美中國人》《歷史瞬間》為成果樣例,引導學生結合已有認知擬定成果評價量規(guī)(評價主體及評價結果表格略):
前置評價量規(guī)的商議對學生而言,可以了解自己的知識儲備、把握“要達到效果”的不同梯度的方向。對教師而言,可以明確項目化學習意義。評價結果表明:學生對革命烈士的認識少且淺;快閃短視頻制作學生從沒參與過但很感興趣。這個前置性評價讓學生明晰要學什么,也讓老師明確要教什么。
2.入項之時,啟動全程評價?!丁傲志S雁”在哪里?》設計四個評價任務調控整個過程。第一,入項階段:設計一個指向組織能力(溝通、交流、協(xié)調)的評價。第二,活動階段:設計四個子評價任務,分別指向個人閱讀參與度和閱讀效度、個人閱讀理解力、小組語言表現(xiàn)力、小組閱讀效度。第三,成果匯報(即快閃短視頻宣傳)階段:設計兩個評價(個體學習成果、團體學習成果)。第四,總結階段:設計一個指向個體核心目標達成度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有兩大功能,一是指向目標完成,二是指向學生的過程表現(xiàn)。具體來看:第一次評價促進組員建立有效溝通;四個子評價聚焦語文核心素養(yǎng),學生個體、團隊聽說讀寫語文學科的能力發(fā)展;評價成果展示學習效度;最后評價個體目標達成度。這是針對核心目標設置的評價任務,按照逆向設計的理念,每一個評價標準都將在后面的實踐中有所體現(xiàn),也就是學評融合。
基于核心目標評價的逆向設計,要點有二:一是聚焦評價重心,努力讓評價量規(guī)成為目標達成的“指揮棒”;二是整個活動的開展都要明確指向評價標準,以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二、設想達成證據,設計階段性評價
教師將學生完成核心目標后會有怎么樣的作品呈現(xiàn)、行為表現(xiàn)、學習路徑,理解為目標達成的證據。一個個階段性評價的嵌入就是判斷學生學習是否步步深入?!丁傲志S雁”在哪里?》設想學生達成的證據如下表:
針對設想的目標達成證據,基于核心目標的逆向設計體現(xiàn)在表現(xiàn)性任務與評價指標設計上,努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學習結果外顯,并作為學生學習目標達成情況的檢驗和下一步學習的方向。
1.設計表現(xiàn)性任務,清晰路徑。讓學生通過實際任務來表現(xiàn),既能評價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又能評價學習的態(tài)度、責任心、合作精神等。所以,表現(xiàn)性任務承擔著收集核心目標達成證據的重任。在《“林維雁”在哪里?》項目中,教師要求小組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完成“尋找林維雁線路圖”表現(xiàn)性任務。
在導圖中,各個小組將通過“在歷史里、在書本里、在校園里、在我心里”四個不同路徑展開學習,將書本知識、歷史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設計表現(xiàn)性任務能明確學生項目化學習的路徑和展開階段,為后面的階段性評價設計和實施做好準備。
2.修訂過程性量規(guī),落實評價。在一個項目中有的目標達成證據可以用完成的作品評價,有的則要求綜合性比較強的評價指標。《“林維雁”在哪里?》項目的第二個目標的證據自然是完成的作品——快閃短視頻;第一個目標的證據則可以用評價指標來導向,注重每一次深入學習后的過程性表現(xiàn),如:“走進校園尋找林維雁”——排練劇本評價量規(guī),可從劇本熟悉度、現(xiàn)場表現(xiàn)力、參與積極性、組員合作度、學習認真度等幾個方面,邊實踐邊細化改進。
階段性的評價設計沒有固定的樣式,我們可以根據項目學習情境,設計特定的項目量規(guī)。評價表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首先教師設計“評價維度”,接著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遇到問題”運用評價量規(guī)來矯正學習行為,最后學生總結實踐經驗“解決問題”。這樣的評價有助于學生增強學習熱情,積極反思,提高自我評價力。此項目針對“快閃短視頻”的特定性,關注語文閱讀、學科結合、視頻呈現(xiàn)效果等維度,設計成果評價表,幫助學生拓展相關知識,提高理解力,豐富多樣的表達力。
基于設想達成證據逆向設計評價,要點有二:設計表現(xiàn)性任務構建整個項目學習板塊,以明確階段性評價內容;階段性評價的制定要在小組、全班逐項討論中完善,引發(fā)學生對學習目標的關注,讓修訂過程成為階段學習目標達成情況的檢驗。
三、依據實踐評價,設計學教流程
逆向設計的第三階段是設計教學活動。學評融合就是要將教學活動的實踐評價和活動流程一并考慮,前面每一個評價標準都將在這里體現(xiàn)?!丁傲志S雁”在哪里?》把驅動性問題分解成四個活動系列:了解英雄故事—體會英雄品質—傳播英雄精神—宣傳紅色文化。教師期望通過一系列活動提高學生語文能力,讓紅色種子在學生心里生根發(fā)芽。
1.整體架構學教活動。整個項目的評價,已經在文章的第一部分講過了。這個階段主要圍繞“尋找林維雁精神,制作快閃短視頻”這個核心內容,設計系列活動實踐評價,以完成知識建構和技能提升。表3是第二階段的整體構想,依據評價指向設計四個系列活動,每個系列都有明確的活動設計。
新知結構要經過理解、運用、遷移等環(huán)節(jié),圍繞核心目標評價指向激發(fā)興趣、提高閱讀力、提高表達力、培養(yǎng)綜合語文素養(yǎng)四個維度,活動設計依據展開。
2.細化階段學教活動。上述的整體架構階段的教學活動,能讓教師站在項目化學習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高度。接下來教學活動的實施還需要細化,評價指標重在參與性和有效性的評估。在逆向設計活動中,教師需要考慮:是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否提供必要的工具、經驗來實現(xiàn)目標;是否給學生自我反思的機會;能否反映學生興趣和風格,怎樣合理組織使學生活動深入等。表3中“在校園里尋找林維雁”階段設計了爭當紀念館講解員、改編表演劇本、“紅色印記”征文三個活動。學生對照評價進行自評,以檢驗活動設計是否很好地體現(xiàn)了參與性和有效性。從效果看,活動能吸引學生持續(xù)參與:既搭建了人人參與的平臺,又給了個體展示風采的舞臺;從自我評估到互評、師評、家長評,給學生提供了反思的機會;活動多樣有趣,學生沉浸在對“英雄品質”的理解、表達中,不斷進步。評價量規(guī)深入學習的各個階段,不僅起到了裁判的作用,還發(fā)揮了教練的功能。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qū)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