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研究生藝術課程中滲透“課程思政”具備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然而當前研究生藝術課程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還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如:教育顯性化與隱形化存在矛盾、缺少完善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及師生被動性與自主性二者之間的矛盾等。這就需要在研究生藝術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時,應構建顯性與隱性教育整合的教學體系、構建完善的教學評估與驅動體系及組建高素養(yǎng)的師資隊伍。
關鍵詞:藝術課程;課程思政;研究生
一、“課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藝術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顯性化與隱形化存在矛盾
在研究生藝術課程教學活動中滲透“課程思政”需要全面挖掘課程思想與其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在其課程教育中融入“課程思政”,能夠激勵研究生進行深入思考,促使研究生情感與價值觀得到進一步提升。在具體實踐中,研究生藝術課程已經(jīng)形成了非常完善的課程結構體系和教學模式,以往的課程教學目標主要集中于培育學生的知識、技能,難以滲透“課程思政”,有些教師不能充分了解“課程思政”,造成“課程思政”不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重要價值。有些教師錯誤理解“課程思政”,造成思政元素過于曝光,讓思政教育的無形融入轉變?yōu)閺娭迫谌?,進而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降低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可度。站在“課程思政”的角度來看,道德教育的隱含概念和確定的教育要求之間出現(xiàn)的矛盾是當前“課程思政”中存在的主要問題[1]。
(二)缺少完善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目前,研究生藝術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缺乏對學生引導正確的價值觀,嚴重影響了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建立。在評定研究生獎學金時,很多高校只是依據(jù)學生的學科成績排名與科研成果綜合判斷,缺少對學生“思政”水平的重視,盡管可以讓成績優(yōu)異的研究生獲得獎學金,但是不能在思政方面綜合評價學生是否與黨的要求相符合,嚴重影響了“課程思政”在研究生藝術課程中的推廣與宣傳。在我國很多高校中,除了藝術類學生以外,在考核全部研究生思政中,缺少完善的“課程思政”評估體系已經(jīng)成為非常廣泛的問題。
(三)師生被動性與自主性二者之間的矛盾
教師作為課程思政構建的主要人物,在本科階段思政教師的師資力量具有全面性的特點,研究生有別于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模式,研究生導師既是研究生尋求知識的導師,同時還是從道德、思想、行為及學風等方面對研究生進行規(guī)范的引導者。然而從具體情況來看,教師的素養(yǎng)和思政使命擔當還存在較大的距離,這種情況是課程思政構建時面臨的主要問題。大部分藝術研究生導師僅片面地認識自己的工作職責,同時采取以往的方法為研究生提供藝術技能引導。一些導師覺得,從科學研究與專業(yè)研究方面,給予藝術創(chuàng)作技能是在所難免的責任,然而學生的心理、生活及價值觀建設與他們無關。伴隨著研究生入學率的不斷提升,研究生導師的工作任務越來越多,同時一些導師擔任著管理與行政職責。所以,研究生和導師之間僅交流學術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少量導師組普遍和研究生存在“雇傭”關系,學生是導師的“員工”,這種情況既降低導師在“課程思政”工作中的積極性,而且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改變教師與學生當前的學術態(tài)度,優(yōu)化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將被動轉變?yōu)橹鲃硬趴梢栽谘芯可囆g課程中快速融入“課程思政”。
二、“課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藝術課程創(chuàng)新路徑
(一)構建顯性與隱性教育整合的教學體系
從教學內容方面來看,研究生藝術類課程內容屬于顯性教育,思政內容更好的彌補了研究生藝術類課程內容存在的空白,通過有機整合二者,能夠更好地融合顯性專業(yè)知識內容和隱性價值導向內容。從教學過程方面來看,研究生藝術類課程主要是采取導向式、漫灌式等方式逐步推進,然而課程思政主要是呼應研究生藝術類課程教學的立體化、感召式。所以,在研究生藝術類課程中滲透“課程思政”,需要構建完善的顯性和隱性相整合的教學體系。詳細而言,需要從思想方面保持一致高度,從體系結構、精神特質、運作機制等方面對課程思政建設保持共鳴,確定研究生藝術類專業(yè)課程和課程思政的教育標準,激勵研究生藝術類專業(yè)導師結合學校特征、學科特征及課程特征進一步研究課程思政建設,完善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從研究生藝術類專業(yè)實踐中充分發(fā)揮課程思政具有的重要價值,從而無形中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標。
(二)構建完善的教學評估與驅動體系
教師思政需要將制度保障作為前提條件進行規(guī)范,確定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課程建設質量需要將課程評價當作保障條件,對研究生課程思政教學的創(chuàng)新展開深入研究,提升研究生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構建內部評價、標準體系、外部評價“三位一體”的質量保障系統(tǒng),逐步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課程思政教學[2]。所以,這就需要人事部門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與評價體系,把師德評價當作優(yōu)秀教師或者是教學名師評聘、申報的前提條件,對導師候選人的業(yè)務水平、思政素養(yǎng)、師德師風及道德品質等表現(xiàn)進行綜合考量,同時有機整合導師候選人的崗位聘用、職稱評審、項目申報等,真正強化教師教書育人的認知,提升其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最終使教書育人達到一致的目的。
(三)組建高素養(yǎng)的師資隊伍
研究生藝術類課程思政教育工作僅憑借思政課程與思政管理者遠遠不夠,這就需要在培育過程中將好導師的責任人作用進行全面發(fā)揮。課程思政中的德育需要具備可享受、可欣賞的藝術性,具有單獨的立美、審美過程,使內在美不斷發(fā)展為思政教育的要求。所以,這就需要藝術類研究生教師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覺悟,跟隨黨的領導政策,全面學習黨為高校指出的教育方向,全面發(fā)掘藝術類研究生教學內容中蘊藏的思政元素,同時全面融入藝術研究生的課程學習中。這就需要藝術類研究生充分了解德育知識,指導導師加入思政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樹立“課程思政”觀念,在藝術類課程中全面貫徹黨的領導思想,無形中對身邊的學生產(chǎn)生有利影響。
結論
在研究生藝術類課程中滲透“課程思政”,需要按照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構建顯性與隱性教育整合的教學體系、構建完善的教學評估與驅動體系及組建高素養(yǎng)的師資隊伍,唯有如此才可以逐漸體現(xiàn)出藝術專業(yè)具有的個性化,一直牢記立德樹人的重大使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引導方向,使用藝術教育的內涵加快建設課程思政,有機整合知識講授和價值引導,從而時代的發(fā)展方向培養(yǎng)更多擁有大德大情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康紅蕾,羅國華.課程思政融入醫(yī)學院校研究生課程體系探索[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2(04):256-260.
[2]余玲,易國忠,夏君玫,彭文芝,湯林.“課程思政”融入體育碩士研究生專業(yè)課程體系的研究[J].科技資訊,2021,19(22):136-138.
[基金項目]
沈陽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沉浸式思政教學法在研究生藝術課程中的運用”(編號:YJSJG20210125)。
作者簡介:
羅慧(1976.9.8)女,黎族,遼寧海城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數(shù)字媒體藝術,工作單位:沈陽師范大學。FEB5486E-3A9C-46F9-B869-6A3B701552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