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華
那年身體出現不適,聽說素食有助于健康,便嘗試吃素。
因家人皆食肉,我這個做飯主力軍不吃也得做。再后來隨著食素時間的增加,我那曾經酸甜苦辣寒涼溫熱俱容的胃也越來越挑剔,到現在竟連蔥蒜韭都吃不下了。我自得其樂,卻給親友們帶來諸多不便。他們常常掏心掏肺準備了一桌子好菜,卻因為我的忌口不食倍感抱歉,而我對辜負了他們的一番好意也是心生愧疚。
今年春節(jié),我們一家和公公婆婆都在小姑子家過年。我沒有吃上大年夜的餃子,卻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
我們午飯后才出發(fā),趕到小姑子家時,面已和好,餡已備好,而且兩樣餡:一樣豬肉大蔥,油而不膩;一樣黃韭夾雜少量細碎腌肉塊,色鮮味美。為了照顧我,公公特意留出一些黃韭碎,囑咐妹夫再炒些雞蛋調餡。但因為我的苛求,這些黃韭碎最終還是歸攏到了大盆。
黃韭是韭菜的一種,只不過韭菜墨綠生脆,黃韭卻淺黃柔嫩,由于其生產過程的復雜和精細,價格要高于普通韭菜很多,春節(jié)前尤甚,婆家集上都離譜到了六十多塊錢一斤。婆婆見我吃不到餃子,既很負疚,也很擔憂,不停地絮絮叨叨:“你爸還說,新華不吃肉,黃韭再貴也要買,沒想到你連韭菜都不吃了,這也不吃,那也不吃,身體可怎么好?”
想起母親,每次包餃子,她一定單獨弄一樣素餡給我。她知道我不吃蔥,但卻堅持認為餡里放上蔥才會香,總是把蔥剁得細細碎碎,別的餡她用花生油調味,我的餡卻是用香油。她覺得只有這樣,我才能既感覺不到蔥,又能吃上跟肉餡一樣香的餃子。
我忽然有些后悔了。我應該吃下那黃韭雞蛋餡餃子,哪怕胃里像著了火一般難受。因為那是平時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八瓣花的父輩不惜重金購來的不同尋常的愛。他們只知道我不吃肉了,又怎么知道我對蔥韭也不適應了?
一向寬厚仁慈的晚清名臣曾國藩有一次一反常態(tài),重重責罰了家丁陳力。起因是陳力帶小少爺外出辦事時,竟致小少爺失足掉進河里。盡管小少爺并無大礙,但曾公聞聽此事,還是怫然作色,全然不顧左右的再三勸阻,下令家法伺候。上下人眾暗議大仁大義如曾公者,也會因親親而愛私。直至很久之后,細聽曾公分星擘兩,再思接受處罰的陳力毫無怨言,依然忠心耿耿,才恍然明白曾公的良苦用心。原來曾公熟知陳力雖為人忠厚,卻生性多慮,倘若直接諒解,陳力必定疑慮重重,不能安心做事,這才佯裝發(fā)怒,施以責罰,使陳力打消顧慮,不為此事所累。
愛是善良的,美好的,卻沒有固定的模樣。它有時偉大,有時平凡,有時好看,有時丑陋,有時立竿見影,有時日久月深,既不曲意阿諛奉承,也不固執(zhí)武斷獨裁。它是一個行走著的信號塔,源源不斷地發(fā)射著愛的信息。如果收到了,那就是我們與幸福的連線;?如果沒收到,不是愛不存在,而是需要不斷地調整我們的位置。
(編輯??余從/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