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要】識字是小學教育,特別是低年級教學的重中之重。小學識字教學雖成績顯著,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極大地危害小學識字教學的順利開展。這些問題的產生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不足、教師識字教學理論研究能力等密切相關。唯有找到小學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的成因,才能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問題及成因
漢字是中華文明得以傳承的載體,是漢語教育得以發(fā)展的基石。自漢字產生以來便有了識字教學,“教育從識字開始”,識字是小學教育,特別是低年級教學的重中之重。小學識字教學成績顯著,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識字量超出學生的接受能力、不顧學生實際盲目提前識字、片面追求數量、識字機械、識字與閱讀分割等,極大地危害小學識字教學的順利開展。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思維能力沒有發(fā)展起來,這與新課標要求的識字目標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些問題的產生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不足、教師識字教學理論研究能力等密切相關。小學語文教師普遍缺失對漢字規(guī)律和文化的鉆研,在此基礎上的識字教學必然根基不牢。
一、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漢字難認,漢語難學”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多年來學生還未學便先畏難,從教師角度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機械教學
不少教師習慣于先教拼音再教筆畫、筆順,再給生字組幾個詞,卻不講字的意思,字字如此講,課課如此上,長此以往,學生周而復始地習慣了機械記憶,不僅學習方法變得單一,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創(chuàng)新能力也被扼殺。
與隨文識字相對,教師“集中識字”的情況還較多,而較少將生字與課文結合起來講解,在講課文的過程中自然穿插生字,做到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教材編入課文的用意在于給學生提供完整的語言環(huán)境,提高生字的出現概率,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愉快地識字,做到因文熟而自然達到字熟,而非經過反復抄寫、聽寫形成的機械記憶,這樣的死記不僅不會讓學生產生興趣,而且記憶不能長久,無法克服遺忘的規(guī)律,只有順應記憶規(guī)律的識字法才能在記憶、遺忘、再記憶的循環(huán)往復中達到最終的長久記憶。例如:《坐井觀天》這一課的生字“觀”放在課文題目中隨文識字就比講完課文后集中識字效果好很多。
(二)切斷生字與熟字聯系
學生不能運用已學已掌握知識學習新字,不能將生字與熟字自然聯系,做到溫故知新的同時鞏固熟字。教師的識字教學法不科學是這種現象產生的主因,學生記識漢字的完整程度及準確度取決于他們的認知能力,有的學生能自創(chuàng)適合自己的記憶法,能在較短時間內及時并牢固掌握所學生字,有些學生則需要較長時間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如何幫助這些識字慢的學生提高識字效率,教師要做的就是根據學生的不同因材施教,啟發(fā)他們溫故知新,將生字與熟字聯系起來,已學漢字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等都是很好的識字方法。
(三)重講輕寫
不少教師無法克服的一個現象就是,課堂大部分時間用在教師的講解上,從字音到字形再到筆畫一一分析,卻很少把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寫,教師成為了識字的主人,學生成為被灌輸的對象,沒有做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忽視書寫引導,則可能致使學生無法準確寫出生字,學生似會非會,總是多一筆或少一筆,還會因書寫不熟練浪費時間,為作文中錯別字泛濫埋下禍根。
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的成因
(一)家長因素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選擇讓孩子盡早識字,使得學生和家長走入提前識字、快速記憶等誤區(qū)。不少孩子還在幼兒園的年齡就已經在家長的指導下認識了不少漢字,進入小學以后這些孩子因為已經學過課本內容,以為自己已經會了,不需要再聽老師講解這么簡單的內容,出現了不認真聽課的現象。這不僅讓這些學生錯過了家長沒有教的知識,還不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二)教師因素
作為教育的實施者,識字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教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的理論水平、知識結構、文學素養(yǎng)等方面與教育的現實需求之間有著相當大的距離。不少教師沒能接受系統的理論訓練,教育學、心理學、文字學的知識都有所涉及卻從未系統深入研究。工作以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的知識結構不斷老化,教師們期望通過教育培訓來提高自身素養(yǎng),然而很多培訓卻由一節(jié)節(jié)示范課或一堂堂教育講座組成,不僅缺乏系統的培訓內容,更未進行理論熏陶,很多培訓達不到預期效果。正因為教師缺失了文字學、教育規(guī)律、心理學規(guī)律的學習,識字教學中才會出現逃避講解漢字規(guī)律、忽視能力獲得、忽略學生記憶和心理規(guī)律的現象。
(三)學生因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枯燥的識字教學使得學生失去了識字的興趣,學生常常談“聽寫”色變,視識字為負擔。教師越是狠抓聽寫學生就會越厭煩,學生甚至會變得討厭自己的老師,親其師信其道,這種違背規(guī)律的識字教學必將走向惡性循環(huán)的道路。
總之,找到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才能夠對癥下藥,從家長、教師和學生角度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法,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識字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姜黎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探析[D].揚州大學,2012.
[2]譚海玲.小學隨文識字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3]王海燕.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識字教學研究[J].求知導刊,201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