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世萍
【案例背景】
英語的重要性近幾年正在逐漸地上漲,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已經(jīng)成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老師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利用多種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單元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初中英語一直是近些年來中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質(zhì)量是近些年來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因為英語是一門外語,許多學生可能在小學的時候接觸不多,所以到初中學習是比較吃力,但是英語又是近些年來比較普及的一種語言,所以學習英語不僅可以提升學習成績,還可以發(fā)展自己的全面素質(zhì)。英語閱讀是學生進行英語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今天就要通過《Will people have robots》這節(jié)課進行展示,希望我精心準備的課件得以完美利用。
【案例描述】
導入階段:隨著上課鈴響起,我將我從家里帶來的洗地機器人放在講桌上,向?qū)W生提出四個簡單的問題,幫助學生進入英語學習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1)Do you know what this is?(2) Do you have a robot like that in your house?(3) Do you know what they’re for? (4)Have you ever seen a robot anywhere else?這四個問題我給學生三分鐘的準備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和交流。三分鐘過后,我邀請學生進行問題的回答。我會說,有哪位學生可以回答一下老師的問題呢?回答正確可以得到一個小獎勵。利用這種引導式的提問以及獎勵,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效率。有很多學生舉手,我邀請其中一位進行回答。這位同學請說出你的答案,此同學的答案是:This is a sweeping robot, we also have such a robot at home, usually can be used to sweep the ground of garbage and dust, but also can automatically mop the floor, drainage, I’ve seen other larger robots on TV and in museums. Such as the restaurant delivery robot, robot noodles and so on?這位同學的回答非常好,我會在每日總結(jié)上為學生加分,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獲得一個小型的機器人掛件。為了不影響課堂進度,我將會再邀請一名學生進行回答,將導入互動階段完結(jié)。通過踴躍地回答和談論,此時學生對于機器人已經(jīng)充滿了興趣,并且課堂氛圍非常的融洽,有利于課堂的進行。
課堂教學階段:在正式的課堂教學階段,首先我需要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難點,而對于這一方面的教學內(nèi)容,我準備讓學生在閱讀第一遍文章的過程中,劃出你認為難的單詞以及本文中重要的句型。每個學生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在對待生詞這一方面,我一直認為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發(fā)掘,學生認為對于自己難的生詞可以畫出來,進行單詞的查閱與標準,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針對性學習,還能夠加快課堂的進度。對于句型的學習,學生可能比較難以把握哪些是重點,所以學生在第一遍略讀之后,我將邀請一名學生將自己認為重點的句型說出來,通過師生互動,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句型展示給學生。第一遍閱讀已經(jīng)結(jié)束,我邀請一名學生進行發(fā)言,你認為的重點句型有哪些?一名學生進行回答,Will people use money in 100 years?Kids will study at home on computers.They won’t go to school.回答得非常好,我會對學生的答案給予肯定,之后我將本節(jié)課重點句型以及語法進行展示。同學們,我們本節(jié)課的重點句型以及語法老師已經(jīng)展示在了電子白板上,給同學們兩分鐘的時間進行記錄。重點句型及語法如下:①? What will the future be like?Cities will be more polluted. And there will be fewer trees.② Will people use money in 100 years?③ Will there be world peace?④ Kids will study at home on computers.⑤ They won’t go to school.語法:will + 動詞原形 來表達一般將來時態(tài)。以及一般將來式的否定句、特殊疑問句等句型變化。學生們將重點語法以及句型進行記錄后,進行文章的二次閱讀。在二次閱讀過程中,老師應該充分的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進行文章內(nèi)容的翻譯以及一般將來時語法的分析。在進行文化在文章翻譯的過程中,老師要帶動學生一起翻譯,不能夠自顧自地講話,這樣學生會對老師產(chǎn)生一種依賴的心理,從而不自覺不主動。我的教學方式就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翻譯,之后在班級內(nèi)進行展示,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被很大程度的調(diào)動,其次學生之間也會很好的交流互動。課堂翻譯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英語課堂的內(nèi)容是非常豐富的,并且這一單元還有聽力內(nèi)容,這是老師需要重視的,還有就是課后的反思階段,可以充分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文章閱讀的過程中,比較難的就是語法的分析,所以對于語法的分析我會做如下的解釋:一般將來時的標志詞:tomoro、next、evening等。用法:表示將來發(fā)生的事。結(jié)構(gòu):be going to/will+動詞原形。一般將來時態(tài)是指將來某一時期的行為或狀態(tài),或者將來某一時期的行為或狀態(tài)。在英語時態(tài)中,“是”表示行為發(fā)生的時間,“的”表示行為的出現(xiàn)和狀態(tài)。未來常常與表示未來的時間狀語連用。例如: 明天(明天) ,下周(下周) ; 未來; 一年(一年后)等。一般將來時通常由助動詞 shall (第一人稱)和動詞 will (全人稱)構(gòu)成?;蛴弥髡Z+be動詞 + going to 動詞(be going to)特殊情況可以用be going to 和 be about to表將來。
課堂教學中第二個重點內(nèi)容就是聽力,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zhì)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總有很多老師在進行單元教學的過程中將聽力部分跳過去,不給學生展示,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對于聽力部分的訓練我也將分成幾個部分進行。Step 1: Listen.? Step 2: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2(Exercise 2A)Work in 2B.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Explain the main sentences to the students. Make sure they know what to do. Play the tape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check their predictions. Play the tape again to see the answer.聽力內(nèi)容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進行聽力的過程中,我一般會將聽力進行分段,不會讓學生一次性接收太多聽力內(nèi)容,這樣對于學生來說是很大的壓力負擔,其次我會進行聽力的二次播放,讓學生對于第一次播放后不確定的題目進行二次的判斷。場次以往下去,本班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有很大的增強。
課堂總結(jié)歸納階段:聽力練習結(jié)束之后,我會帶領學生進行一個主要的總結(jié)和回顧。教學內(nèi)容固然重要,回顧與總結(jié)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老師明確本節(jié)課教學問題在哪里?學生有哪些內(nèi)容不會?并且在總結(jié)和反思的過程中,我會利用提問的方式進行,主要的提問內(nèi)容就是單元的主要句型以及閱讀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包括學生在進行思考學習后自己的看法。這個階段一般我會在五分鐘之內(nèi)進行結(jié)束,首先我會進行提問:What is the grammar focus of this lesson? What is the usual sentence pattern? What is the central content of the reading article in this unit? What are some of the ways you talk about robots? After studying the contents of this unit, what do you think will b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obots?對于這些內(nèi)容并不是說讓學生必須在課堂上很流利地解釋出來,而是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可以進行自我學習的審視。很多學生在每一單元或者每篇文章學習之后,不清楚自己的掌握程度到底是怎樣,所以我會選擇會這種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對照思考。課堂上回答不上來沒有關(guān)系,學生在課后可以對照此問題進行思考,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老師一定要對總歸歸納重視起來,明確不同學生存在的不同問題。
課后階段:課后階段一般都是進行課后作業(yè)的布置,圍繞的內(nèi)容和課末總結(jié)的內(nèi)容差不多,并且這種提問式的作業(yè)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揮,提高學生的思維意識,單純的抄寫作業(yè)會讓學生產(chǎn)生懈怠心理。老師也可以布置一些有關(guān)單元內(nèi)容的微作文,讓學生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思維,比如What do you see as the future of robotics? Where and in what industries will robots of the future appear: The development of robots has aesthetic implications for humans?老師可以在第二節(jié)課堂請學生進行簡單的交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課堂活動階段:對于一些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單元,我一般會留出半節(jié)課的時間來聽聽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的發(fā)言和交流。對于這一單元,我選擇的課堂活動是進行辯論,辯論主題是《The impac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obots on human society》,正方是有積極的影響,反方是有消極的影響,學生需要進行充足的準備,在準備過程以及辯論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辯論結(jié)束后我會收集學生的有關(guān)論點以及辯論照片,粘貼在教室的英語角。此次辯論中正方的觀點有: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obots will bring people a lot of convenience, such as Domestic robot, commercial robots, delivery sorting robots and so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obot also represents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反方的觀點是: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obots will replace many artificial industries, resulting in unemployment. Secondly, the development of robots in the process may appear a lot of security risks, leakage of privacy. There is also the possibility of causing people to rely excessively on robots, which is detrimental to human development.通過辯論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我也會對于雙方的辯手給予一定的獎勵。但是在組織辯論賽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去,所以老師要對學生進行率先的分組,第一次的辯論由第一組和第二組學生進行,第二次辯論由第三組和第四組進行,以此類推,讓學生都可以進行辯論賽的參與,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案例反思】
以“Will people have robots”這節(jié)課為例,教會學生如何鞏固知識、開闊思維。也讓我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留下了深刻的啟示:
1、目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講得多,練得少,英語運用能力弱
英語本身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但是目前的英語教學中許多學生都依賴于老師的上課講解,在上課過程中不動腦,只知道一味地抄寫筆記,對于如何合理應用并不清楚。
(2)寫得多,說得少,英語表達能力差
口語交際是英語教師教學工作的基本目的。不過,目前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重心主要是通過介紹文章的關(guān)鍵句式、詞語等,并讓學生按照文本格式、書寫技巧等進行寫作,以提升學生的英文成績。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英文成績,但只是由于英語觀念比較僵化,并沒有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和自信心,對口語交際能力與口語表現(xiàn)的水平也不客觀。
(3)記得多,問得少,思維能力弱
受傳統(tǒng)英文教學方法的影響,學生一般采取拿來主義,習慣教師的講與給,沒有積極、自主的求知欲與探究精神,對問題的剖析和理解比較薄弱,因此英文教學效果不佳。
2、啟示:
(1)突出學生學科核心素質(zhì)的落實,保障學生思想品格方面的發(fā)展養(yǎng)成
《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課程教育的價值重點表現(xiàn)在專業(yè)素質(zhì)層次,透過對專業(yè)的全面掌握和進一步了解分析,指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學生能夠從語言能力、人文意識、思想品格、學術(shù)能力四大層次,將文章主題內(nèi)容和所體現(xiàn)的中心思想全面深入。其對思想品格教育的具體要求為:學生能夠?qū)W會識別和分析語言、藝術(shù)中某些具體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方式,對信息加以整合與歸納,建立新思維概念和對信息分類、判斷的新思路,對某些思想觀點提出合理的判斷,從而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觀點。課例中采用了話題導入,首先啟發(fā)他們的想象思考,然后利用思維導圖和表格,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然后再透過設置一些層次遞進的課題,進一步發(fā)展和挖掘他們的深層思考,最后,實現(xiàn)了綜合認識與應用的目的,進而進一步開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考。
(2)巧設教學問題,訓練學生思考
分析性思維,是指讀者對事件和觀點進行合理的評估,主要涉及對文獻信息的分類、評價、反思與推理等,是一項較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學生應從批判思維的角度來閱讀文章,必須勇于追問,大膽猜想,指出缺陷,從而在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進程中產(chǎn)生對自身的看法與理解。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老師可利用課堂提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對問題展開思索,并讓其從對作者文章信息的深入了解中,區(qū)分重點信息和次要信息,并由此推斷出作者的文章意思,從而產(chǎn)生對自身的看法與評價。
(3)融入教學情境,培養(yǎng)比較思維
對比思考教學活動是指通過對二個意義相等甚至不同的事物加以比較,并在實踐中找出事物的差異點,從而發(fā)現(xiàn)事物的實質(zhì)和特點的思考教學活動。讀書教學活動是指閱讀人與文字信息內(nèi)容雙方相互交流的一個信息內(nèi)容過程,相比于文字信息來說,讀書活動富有主體能動性,可以直接加入文字信息的語境。同理地,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老師也要創(chuàng)造適當?shù)慕逃榫?,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地與文本內(nèi)容交流的機會,幫助其對比文字信息內(nèi)容和自身實際相互之間的關(guān)系,進而發(fā)揮比較思維能力。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對比思考,使其在讀書過程中與文字產(chǎn)生情感和思想的沖突,把比較文字信息的思考教學活動合理地轉(zhuǎn)移到新學知識和既有學識經(jīng)驗比較的思考教學活動中,發(fā)揮對比思考。
(4)借助標題推測,培養(yǎng)預測思維
文中的題詞也是文章內(nèi)容的重要聚焦點。學生通過使用題詞,不但能夠迅速把握本文的主旨,從而激活背景知識,準確預測材料內(nèi)涵;還能夠針對文本的特征,快速把握文中的重點,從而進一步了解本文的含義。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以標題為攻破口,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大膽預言文章,使學生的預見與思考能力得以進一步提高和發(fā)揮?;蚶蠋煈撘詷祟}為攻破口,指導學生針對現(xiàn)有的認識、經(jīng)驗進行發(fā)問,并積極預見,從而產(chǎn)生了濃厚的閱讀期待,以便于讓學生以更迫切的心情、帶著疑問閱讀文章。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分析、推理與檢驗假設等各種思維技能均獲得了發(fā)展和提高。
在上述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的學習方式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必須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自主探究思維的空間,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