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紅華
中國高考,是每年逾以千萬的莘莘學子最為關鍵的一次人生大考,牽動著億萬國民的心,每年的高考作文題都備受社會各界關注,高考滿分作文更是被國人津津樂道。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和深入,高考作文題所傳遞出的信息也引起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這幾年,我特別關注了高考作文題,有幸見識到2018年北京高考語文微作文題。初見時我被驚得直冒虛汗,且不說題中提到的名著我根本沒有讀全,就說我曾經(jīng)讀過的兩三本,也只有似曾相識、恍如隔世的感覺。細思,我發(fā)現(xiàn)這些名著涵蓋面很廣,倘若沒有好好讀過這些著作,要求現(xiàn)場從中提取素材,還要融合自己的獨特體驗整理成文,一般人肯定是“狗咬刺猬——無從下口”。如果只是一知半解,倉促勉強拼湊成篇,難免會慘不忍睹。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突然清醒地認識到:小學語文課程,因其工具性、人文性以及其特殊的學段,足有千鈞重;小學語文教師,要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任重而道遠。
杜甫有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备郀柣f:“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薄沤裰型?,有著無數(shù)的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大量閱讀”還是“海量閱讀”,干脆來個“無限量閱讀”方表決心。從高考作文題看小學語文教學,我認為我們不僅要抓好識字寫字,還要引導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萬篇文。
識字量不夠,會直接導致閱讀滯后。因此,我們要找準識字與生活的聯(lián)系點,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借助肢體動作等直觀手段,如教學“手” “腿”時讓學生揮揮手、拍拍腿,找到位置;教學“跳”“蹲”時讓學生跳一跳、蹲一蹲,加深印象。這樣化抽象為形象,鼓勵學生樂于識字。
此外,我們還要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如教學生掌握漢語拼音和《字母表》,教給學生查字典和查閱其他工具書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或?qū)懽鞅尘?,展開想象理解字詞的能力,并且培養(yǎng)學生樂于虛心請教他人的學習習慣,了解漢字的一些造字規(guī)律,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如上文里提到的“跳”“蹲”為什么都是“足”字旁,“腿”為什么是“月”字旁等。當然,我們還要耐心地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基本的書寫筆順與規(guī)則,努力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魅力所在,讓他們盡量把字寫得端正、大方、美觀。在此基礎上,我們要給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如“課前三分鐘”讓學生介紹自己認識的新字,教室墻上張貼學生自己制作的識字卡、優(yōu)秀書法作品,定期組織猜字謎比賽、寫字比賽等。
在學生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后,我們要引導學生“讀萬卷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相關研究表明,兒童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期應在小學一二年級,之后就會相對困難,因此我們應該力求讓孩子在8歲左右進入自由閱讀狀態(tài)。越是識字少,越要鼓勵閱讀,越要想方設法形成良性循環(huán):識字量增大,更能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增大閱讀量;閱讀量的增大,既能鞏固已認識的字,又能認識越來越多的新字。
當然,閱讀的好處并不僅限于識字,更在于增見識長學問、明德修身養(yǎng)性、促進智力發(fā)育、有內(nèi)涵有氣質(zhì),等等,所謂“開卷有益”“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另外,我們在激起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還要注意嚴防有害書籍,拒絕“功利性閱讀”,教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閱讀經(jīng)典,做好讀書筆記,積累好詞好句,練習學以致用。我們可以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讀書收獲。在這樣的交流中,讓學生明白“讀書好”,再引導學生“讀好書”,力求讓學生“好讀書”。做到了這一點,當遇到前面提到的考查閱讀名著的作文題(2018年北京高考語文小作文題)或考查理解和運用古詩句的作文題(2017年高考全國Ⅱ卷)時,學生就會心有所思,筆有可寫。
不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知死讀書肯定是萬萬不能的?!白x萬卷書”的同時,還要“行萬里路”。李時珍、徐霞客、馬可波羅、哥倫布等都是靠“行萬里路”寫出了宏偉巨著或取得重大發(fā)現(xiàn)的。從書里面走出來,到親自去實際生活中看一看,聽一聽,想一想,體驗一下書中描述的情景。如此一來,書中所說的就會在生活中得到驗證,雖然可能會有所偏差,甚至是大變樣,但是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形成自己的獨特體驗。另一方面,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也可能讓學生想起自己讀過的書中所描述的情景,跟作者跨越時空產(chǎn)生共鳴。這兩年來,我們每個月都給學生布置一次“社會實踐活動”作業(yè),每學期帶學生進行一次外出研學活動,這樣既能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又逐漸幫助學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人生體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不夠,還得“寫萬篇文”。就如2020年全國Ⅰ卷作文題,要求圍繞閱讀材料寫自己對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哪個感觸最深。再如2021年全國甲卷,要求結(jié)合中國共產(chǎn)黨走過百年歷程的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寫一篇文章。試想,一個從不寫文章或很少寫文章的人,到突然就能寫出極好的文章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每個人都會在閱讀書籍、體驗生活的時候,不知不覺地產(chǎn)生很多感受。所以,我們要從低年級開始,就鼓勵學生樂于主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起初可能只是練習說話,在學生會書寫一定的漢字后,就應該慢慢鼓勵學生練習書面表達。一句話日記,一個片段,一篇短文,一首小詩,等等,以“我手寫我心(口)”,長期積累,厚積而薄發(fā),一發(fā)不可收也。另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拒絕“條框式作文”,并講究方式方法,靈活地教給學生一定的寫作技巧,還要多鼓勵多表揚,讓學生愛上寫作。
如果說孩子們的飛翔需要強大的力量,那么,“無限量閱讀”一定是他們有力的翅膀。從高考作文題看小學語文教學,我認為我們不僅要抓好識字寫字,更要引導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萬篇文,方能使學生曉世上事,有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