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恩銘
賈島(779年—843年),中唐“韓孟詩派”中的骨干詩人,其詩頗受韓愈、張籍賞識,也有“尚奇”的特點。
賈島也是個有故事的詩人,他最負盛名的是“推敲”詩案,是個寫詩十分專注的詩人,人稱“詩奴”。歷代詩家多認為賈島在唐詩中自成一體。
然賈島格局與體量不大,也不是很有才華的,屬于“苦吟”的代表人物。他的“苦吟”與孟郊齊名,詩風也接近,故并稱“孟賈”。又因為他與姚合比較接近,二人皆長于五律,故并稱“姚賈”。
賈島早年家境貧寒,生計無落,出家為僧,法號無本。他雖生在唐代,然國力頓衰,衰世之象已顯,而其平生遭際坎壈,處境迫蹙,加之深受佛教之影響,詩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的投向,多集中在表現(xiàn)那些離群索居的狹隘生活場景,其目光收歸到近旁之物象,以一己之愁思而搜幽尋僻,而苦于推敲,雕字琢句,凝練孤僻幽深的詩意。
蘇軾以“郊寒島瘦”評價孟郊、賈島的詩歌,高度凝練,也十分精準。《文心雕龍·風骨》有“若瘠義肥辭”之說,賈島之“瘦”與“瘠義”之“瘠”相近。也就是說,賈島之“瘦”,于內涵而言則是意蘊淡薄,缺乏深刻厚重、含蘊不盡的情思,而其題材上則多眼前身邊的尋常風景與物事,而境界不高,氣象不大,格局狹小,所以,也常遭后世詩評家的批評指責。
賈島還俗,終身不第,功名無緣,只做過短暫的微官,遂州長江縣(今遂寧市大英縣)主簿。故而其詩文集名《長江集》。晚唐韋莊曾上疏請追賜賈島進士及第,并授以拾遺官銜。據李知文《賈島在唐詩發(fā)展史的地位》中統(tǒng)計,《全唐詩》里晚唐詩人懷念賈島的詩,多達38首,大大超過了懷念李白、杜甫、韓愈等人的詩。
賈島對后世的影響頗大,包括他的衰世文人心態(tài),晚唐五代的很多詩人、南宋的江湖詩派、永嘉四靈以及晚明的竟陵派都受其影響。
——王志清(文學教授,唐詩學者,王維研究專家)
賈島寫過幾首“哭”詩。這幾首哭詩與當時詩壇的重要人物有關。賈島離世之后,又有友朋及后人以詩為之哭??奘耪呤窃姼柚胁豢扇鄙俚膬热?,哭友人、被友人哭,或者被后人追憶,算是人生結束后的余響,從中能夠看出逝者的影像。
長安米貴,偏要執(zhí)拗地留在長安,年復一年,賈島有韓愈、張籍、王建等人的唱和,故而留下來了??茍隹刹皇瞧届o的世外桃源,而是士子們出風頭的地方。賈島打算用詩歌叩開柴扉,原東的花開了,他給有地位的詩人寫詩,令狐楚、元稹、韓愈、張籍自然是獻詩的對象。貞元十七年(801),賈島在龍門香山寺為僧。正是這個時候,因獻詩韓愈而兩人訂交。接受韓愈的建議,賈島返鄉(xiāng)修習舉業(yè)。自此,賈島踏上了漫長的求仕之路。從洛陽到范陽,再到長安;從修習舉業(yè)到還俗應試,再到謫宦長江主簿,賈島沉入宦海而不得而入,踏上了追求名利的漫漫長途。對他而言,這并不是一條通途,而是充滿屈辱又無比艱辛的苦路。
貞元十八年(802)至元和六年(811),賈島一直在家鄉(xiāng)范陽修習舉業(yè)。元和七年(812),賈島入長安。韓愈、張籍、王建、孟郊、姚合陸續(xù)進入他的生活,其中孟郊、盧仝、張籍等人陸續(xù)離世,這些詩友與賈島的長安時間密切相關,《哭孟郊》《哭胡遇》《哭張籍》《哭盧仝》,每一首詩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賈島哭的第一位友人是孟郊?!敖己畭u瘦”是蘇軾給出的詩歌風格評價,這樣的評價將兩人的人生也聯(lián)系起來。孟郊一生貧寒,年近五十方進士及第,此后進入宦海卻職位低卑。元和九年(814),賈島三十六歲,孟郊卒。賈島《吊孟協(xié)律》寫盡此番境況,詩云:
才行古人齊,生前品位低。
葬時貧賣馬,遠日哭惟妻。
孤冢北邙外,空齋中岳西。
集詩應萬首,物象遍曾題。
詩中寫出才高位低,貧而無子的哀愁,此生遺憾何等深。此刻的賈島,雖然貧寒卻對未來充滿希望。賈島有《哭孟東野》:
蘭無香氣鶴無聲,哭盡秋天月不明。
自從東野先生死,側近云山得散行。
賈島把失去師友的悲痛訴諸筆端,借助地域空間而益發(fā)沉重。賈島是孟郊的仰慕者,從《投孟郊》中對于孟詩的贊美就可以看出來,而孟郊《戲贈無本二首》也對賈島有所肯定。
賈島哭的第二位友人是胡遇。大和四年(830),賈島52歲。年輕詩人胡遇去世,賈島、張籍、朱慶馀均有詩哭之。張籍《哭胡十八遇》一詩主要敘述胡遇早得詩名,亦進士及第,而去世之際“幼子見生才滿月,選書知寫未呈人”。 朱慶余《哭胡遇》則重在憶舊游,出語情深義重,“每向宣陽里中過,遙聞哭臨淚先垂”寫盡無限悲情。而賈島《哭胡遇》與朱慶馀的意思相近,直寫失友之痛狀,突出死者之“夭壽”。詩云:
夭壽知齊理,何曾免嘆嗟。
祭回收朔雪,吊后折寒花。
野水秋吟斷,空山暮影斜。
弟兄相識遍,猶得到君家。
賈島哭的第三位友人是張籍。與孟郊、胡遇相比,張籍仕宦通達,屬于成功人士。張籍是中唐詩壇不可忽略的詩人,與韓、孟交深,與元、白卻也相知不淺。賈島有《攜新文詣張籍韓愈途中成》一詩,據齊文榜先生的考證,賈島與張籍早在元和元年(805)即已相識。元和七年(812),賈島入長安應試,居住在延壽寺,張籍則住在延康坊,彼此相距不遠,故而時常走動。賈島有《酬張籍王建》《張郎中過原東居》,張籍有《過賈島野居》《與賈島閑游》,因為知賞,已入官場的張籍與身為舉子的賈島相得甚歡。日本學者松原朗專門就此還原了賈島在原東居的生活,繪就了一幅以賈島為中心的詩友交游圖。大和年間,賈島有《宿姚合宅寄張司業(yè)》。大和四年(830)春,張籍于長安病逝。賈島《哭張籍》詩云:
精靈歸恍惚,石磬韻曾聞。即日是前古,誰人耕此墳。
舊游孤棹遠,故域九江分。本欲蓬瀛去,餐芝御白云。
與《哭孟郊》《哭胡遇》相比,賈島的這首詩顯得平靜一些,詩作充溢著一股祥和的仙氣,仿佛張籍去另一個世界祈求長生去了。同時為之哭的還有無可,《哭張籍司業(yè)》云:
先生抱衰疾,不起茂陵間。夕臨諸孤少,荒居吊客還。遺文禪東岳,留語葬鄉(xiāng)山。多雨銘旌故,殘燈素帳閑。樂章誰與集,壟樹即堪攀。神理今難問,予將叫帝關。
賈島哭的第四位友人是盧仝。大和九年(835),57歲的賈島仍為一介布衣。賈島《哭盧仝》云:
賢人無官死,不親者亦悲。
空令古鬼哭,更得新鄰比。
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
天子未辟召,地府誰來追。
長安有交友,托孤遽棄移。
冢側志石短,文字行參差。
無錢買松栽,自生蒿草枝。
在日贈我文,淚流把讀時。
從茲加敬重,深藏恐失遺。
按照《唐才子傳》所述,盧仝與友人一起在宰相王涯的書館中歡宴,晚上留宿。孰料“甘露事變”發(fā)生,官兵將其捕獲,任由盧仝如何爭辯都未能躲過厄運,最終被殺。賈島與盧仝均為“韓門弟子”,盧仝貧寒一生,終未獲得一官半職。其“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二人命運境遇相仿,賈島也在哭自己。
孟郊、張籍與賈島亦師亦友,盧仝則為摯友無疑,他們之間常常以詩對話。離開這個世界后,剩下的依然以詩當哭。此外,賈島還有《哭宗密禪師》:
鳥道雪岑巔,師亡誰去禪。幾塵增滅后,樹色改生前。
層塔當松吹,殘蹤傍野泉。唯嗟聽經虎,時到壞庵邊。
《哭柏嚴禪師》:
苔覆石床新,師曾占幾春。寫留行道影,焚卻坐禪身。塔院關松雪,經房鎖隙塵。自嫌雙淚下,不是解空人。
這兩首詩的風格與前面的大有不同,這或許就是塵世中的賈島與方外的賈島天然的區(qū)別。鳥道、野泉、綠苔、石床、松雪、禪房,獨立空間的禪語、禪意在這些意象中通向寂滅,筆下的詩性盎然遮蔽了追懷逝者的大悲痛。誠如陳允吉《佛教中國文學溯論稿》所說:
賈島平生處境迫蹙而作詩特別專摯,其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的投向,往往集中在表現(xiàn)那些離群索居的狹隘生活場景,今究其作品內確曾被詩人殫思竭慮去精細摹寫之情事,大率都是他人生經驗里尤能引起自己珍視的東西。
會昌三年(843)七月,賈島卒于普州官舍。賈島身后,為之哭者甚眾。友人蘇絳所作《賈司倉墓志銘》是現(xiàn)存最早的賈島傳記。關于賈島的文學才能所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擅長五言詩,云:“公展其長材間氣。超卓挺生,六經百氏,無不該覽。妙之尤者,屬思五言,孤絕之句,記在人口?!笔嘶陆洑v卻屢遭挫折,“穿楊未中,遽罹誹謗。解褐授遂州長江主簿。三年在任,卷不釋手”。二是創(chuàng)作風格以清澹為主,云:“所著文篇,不以新句綺靡為意,澹然躡陶謝之蹤。片云獨鶴,高步塵表。長沙裁賦,事略同焉?!薄缎绿茣吩疲骸袄叟e不中第,文宗時坐飛謗,貶長江主簿。”《唐才子傳》則重在敘事,將《新唐書》所敘之事加以細化,韓愈、劉棲楚與賈島的故事惟妙惟肖。
詩家筆下常常聚焦的是賈島的“謫宦”境遇,如無可《吊從兄島》云:“謫宦竟終身?!饼R己《讀賈島集》云:“離秦空得罪?!?杜荀鶴《經賈島墓》云:“謫宦自麻衣?!崩疃?、崔塗、李克恭、曹松均有詩述及“謫”或“謫宦”,可見,賈島未及第便被迫離開長安而入濁流一事成為身后關注的焦點。為之傷、為之悼、為之哭,詩句如秋天的雨滴落下來,落在有些干癟的紙頁上。
賈島病逝,第一傷心人必是姚合。賈島與姚合并稱“姚賈”,又有學者將以他們?yōu)橹行牡膭?chuàng)作群體稱之為“姚賈詩派”。姚合與賈島是平輩人,兩人唱和不斷,姚合寫及賈島的詩有12首,多以《寄賈島》《別賈島》《喜賈島至》《夜期賈島不至》命題。賈島寫及姚合的有《重酬姚少府》《寄武功姚主簿》《喜姚郎中自杭州回》《送姚杭州》《酬姚校書》《酬姚合》《黎陽寄姚合》《宿姚合宅寄張司業(yè)》《夜集姚合宅期可公不至》等詩作。別時悵惘,賦詩言之;相見則喜,賦詩言之;夜宿集會,賦詩言之。賈島離世,姚合自然是悲戚不已。姚合有《哭賈島二首》,第一首主要敘及賈島離世的情感,詩云:
白日西邊沒,滄波東去流。名雖千古在,身已一生休。
豈料文章遠,那知瑞草秋。曾聞有書劍,應是別人收。
生前的圖景皆已過去,詩名尚在,人則作古,所追求的一切均就此休止。
第二首則聚焦于身后事,詩云:
杳杳黃泉下,嗟君向此行。有名傳后世,無子過今生。
新墓松三尺,空階月二更。從今舊詩卷,人覓寫應爭。
人是走了,留在詩家名望,卻沒有子嗣留下遺憾。此時的詩人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白日墓前送別,夜晚難以入眠。老友已不在,那些留下的詩卷定會傳之久遠。
賈島離世,第二傷心人當為無可。據《唐才子傳》,賈島出家為僧,與無可一起在青龍寺,無可稱呼賈島為從兄。張籍、馬戴、姚合是他們共同的詩友。賈島有《送無可上人》《寄無可上人》,無可有《秋寄從兄賈島》《客中聞從兄島游蒲絳因寄》。早年同處寺院,而后交誼日深。無可《吊從兄島》:
盡日嘆沉淪,孤高碣石人。詩名從蓋代,謫宦竟終身。
蜀集重編否,巴儀薄葬新。青門臨舊卷,欲見永無因。
一句“孤高碣石人”道出知之深、情之篤,當初還俗入世,幾經浮沉,一代詩人竟然以終身“謫宦”落幕,這是無可最惋惜的,故而反復言之。
賈島離世,還有一位傷心人是安锜。安锜是賈島的普州同事。陶敏《全唐詩作者小傳補正》依據何光遠《鑒誡錄》的記載,認為當是“崔锜”。其《題賈島墓》云:
倚恃才難繼,昂藏貌不恭。騎驢沖大尹,奪卷忤宣宗。
馳譽超先輩,居官下我儂。司倉舊曹署,一見一心忡。
細讀此詩,“騎驢沖大尹”指的是賈島騎驢沖撞劉棲楚的故事,“奪卷忤宣宗”指的是賈島得罪宣宗被貶宦的故事。如果詩作者真的是其同事,那么這是關于賈島的兩個故事的最早記載。作為同事,作者感慨賈島才華橫溢而官位低微也是自然而然的。
賈島一生鐘情于五言律詩,三位詩友用五言律詩哭之乃是普遍的寫法。
晚唐五代的詩人們,讀賈島集也好,過長江縣也好,經賈島舊廳也好,拜賈島墓也好,均留下了傷悼之作。賈島的身后,有一批追隨者。李洞是賈島的崇拜者,不僅對賈島的畫像頂禮膜拜,而且刻意學其風格苦吟。所作的詩有三首與賈島有關,兩首五言律詩,一首七言律詩。《賦得送賈島謫長江》云:
敲驢吟雪月,謫出國西門。
行傍長江影,愁深汨水魂。
筇攜過竹寺,琴典在花村。
饑拾山松子,誰知賈傅孫。
詩文敘善苦吟的賈島所過的謫宦生活。
又有《賈島墓》:
一第人皆得,先生豈不銷。
位卑終蜀士,詩絕占唐朝。
旅葬新墳小,魂歸故國遙。
我來因奠灑,立石用為標。
這首詩聚焦于科場不得志,因謫宦而入蜀,詩才不可忽視。所葬異地,新墳又小,葬地距長安遙遠。作者“奠灑”之后立石標記,以便于自己和后來者能找到詩人的墓地。
李洞另有一首《過賈浪仙舊地》:
鶴外唐來有謫星,長江東注冷滄溟。
境搜松雪仙人島,吟歇林泉主簿廳。
片月已能臨榜黑,遙天何益抱墳青。
年年誰不登高第,未勝騎驢入畫屏。
這首詩從謫宦寫起,以他人“登高第”與賈島“騎驢入畫屏”做對比,突出賈島的詩人形象。曹松作詩學賈島,長期困于科場,年過七十才及第。
《吊賈島二首》,其一云:
先生不折桂,謫去抱何冤。
已葬離燕骨,難招入劍魂。
旅墳低卻草,稚子哭勝猿。
冥寞如搜句,宜邀賀監(jiān)論。
這首詩敘述賈島因謫宦帶來的坎坷人生,以身后襯生前。
其二云:
青旆低寒水,清笳出曉風。
鳥為傷賈傅,馬立葬滕公。
松柏青山上,城池白日中。
一朝今古隔,惟有月明同。
作者從周邊景物寫起,故而發(fā)語尤有情。李頻曾受到姚合的贊賞,與姚賈詩派關聯(lián)甚深?,F(xiàn)存相關的詩作兩首,均言及“謫宦”?!哆^長江傷賈島》云:
忽從一宦遠流離,無罪無人子細知。
到得長江聞杜宇,想君魂魄也相隨。
詩中寫出了一位被忽略的詩人形象。
《哭賈島》云:
秦樓吟苦夜,南望只悲君。
一宦終遐徼,千山隔旅墳。
恨聲流蜀魄,冤氣入湘云。
無限風騷句,時來日夜聞。
這首詩寫盡了賈島生前坎坷、身后凄涼的情狀。詩人的筆下,因賈島的境遇所觸發(fā)的悲感連綿不絕。
與賈島身份最接近的自然是以齊己、貫休、可止為代表的詩僧群體。如齊己《讀賈島集》云:
遺篇三百首,首首是遺冤。知到千年外,更逢何者論。
離秦空得罪,入蜀但聽猿。還似長沙祖,唯馀賦鵩言。
這里將賈誼與賈島并置,要說的當是“遺冤”,“離秦”“入蜀”便是因此,最后兩句說前者以喻后者。齊己還有《經賈島舊居》:
先生居處所,野燒幾為灰。若有吟魂在,應隨夜魄回。
地寧銷志氣,天忍罪清才。古木霜風晚,江禽共宿來。
詩作借助舊居的荒蕪敗落還原了一個曾經居于此的孤獨的苦吟者形象。根據貫休《讀劉得仁賈島集二首》則知關于賈島的詩作仍有佚失。劉得仁有《哭賈島》,可惜只一聯(lián)“白日只如哭,黃泉免恨無” 存世。不過,貫休“役思曾沖尹”一句講述的亦是“騎驢沖大尹”的故事。貫休還有《讀賈區(qū)賈島集》嘆息賈島的才高命薄。可止亦是唐末五代的一位詩僧,據《宋高僧傳》中“可止傳”,“尤所長者,近體聲律詩也”??芍埂犊拶Z島》云:
燕生松雪地,蜀死葬山根。詩僻降今古,官卑誤子孫。
冢欄寒月色,人哭苦吟魂。墓雨滴碑字,年年添蘚痕。
中間兩聯(lián)以“詩僻”“官卑”“寒月”“苦吟”道盡了賈島曾有過的生命體驗。
晚唐五代詩人鄭谷、崔涂、杜荀鶴、張蠙等人因個人際遇與賈島相近仍圍繞詩人謫宦立題。鄭谷屢屢下第,直至光啟三年方及第?!堕L江縣經賈島墓》云:
水繞荒墳縣路斜,耕人訝我久咨嗟。
重來兼恐無尋處,落日風吹鼓子花。
詩人經長江縣特意拜賈島墓,詩作采取側面描寫襯托賈島身后的悲涼,為之“咨嗟”換來的是耕人的驚訝。周邊的荒涼破敗讓詩人投向眼前景,黃昏落日中唯有風吹野花搖曳。崔涂善寫律詩,家境貧寒,一生輾轉漂泊,亦困于舉場?!哆^長江賈島主簿舊廳》:
雕琢文章字字精,我經此處倍傷情。
身從謫宦方沾祿,才被槌埋更有聲。
過縣已無曾識吏,到廳空見舊題名。
長江一曲年年水,應為先生萬古清。
杜荀鶴早有詩名,亦長期困于科場,屢試不第?!督涃Z島墓》:謫宦自麻衣,銜冤至死時。山根三尺墓,人口數聯(lián)詩。仙桂終無分,皇天似有私。暗松風雨夜,空使老猿悲。
李克恭生平因《唐詩紀事》而存,曾為舉子,未有及第記載?!兜踬Z島》云:
一一玄微縹緲成,盡吟方便爽神情。
宣宗謫去為閑事,韓愈知來已振名。
海底也應搜得凈,月輪常被玩教傾。
如何未隔四十載,不遇論量向此生。
這是作者僅存的一首詩,“宣宗謫去為閑事,韓愈知來已振名”講述了賈島得罪宣宗被貶宦和韓愈知賞賈島的故事。張蠙是自晚唐入后蜀的詩人,雖為困于場屋,卻家境貧寒。所作《傷賈島》主要寫詩人賈島的孤獨,詩云:
生為明代苦吟身,死作長江一逐臣。
可是當時少知已,不知知己是何人。
上述詩人因自家困蹇而將目光投向賈島,也從另一方面呈現(xiàn)了賈島的影響。后來人傷悼賈島,同一位詩人通常是一律一絕,前者敘事,后者抒情,形成慣例的寫法中蘊含著對這位詩人一生運蹇的悼惜之情。
孤獨者賈島,生前沉于科場,未中而謫宦,常為友人哭;死后被人緬懷,集中于謫宦,常為賈島哭。自中唐至五代,賈島以哭為詩感慨詩友的離去,詩人們又為賈島哭,以詩為媒介將自己的生命體驗轉移到賈島的身上。這些詩作反而具有了傳記的特質,生命的離去并沒有讓世人忘記賈島,身滅名在,靠著詩歌留下了詩人模糊的鏡像。
(作者系文學博士,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