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鋒
賈島是以“推敲”故事而聞名于世的大詩人。“推敲”成就了賈島,使賈島贏得了盛名,覓得了知音,收獲了當代與后代的眾多“賈粉”?!短妻浴份d五代李洞“慕賈閬仙為詩,鑄銅像其儀,事之如神”?!犊S讀書志》載:五代孫晟“嘗畫賈島像,置于屋壁,晨夕事之”。可以說自有詩人以來,享受這種崇信的,未嘗有過賈島者。至于其詩歌影響,聞一多在《唐詩雜論·賈島》中說到“由晚唐到五代,學(xué)賈島的詩人不是數(shù)字可以計算的”,甚而提出“晚唐五代為賈島的時代”判斷。這一切成就的取得,不得不從賈島“推敲”的苦吟精神談起。
從推敲到苦吟的印象生成來界定賈島作為“吟苦客”的歷史形象究其根源始于兩個原因:一是賈島詩歌創(chuàng)作中對“苦吟”一詞的高頻使用;二是出于后世的史書、筆記對賈島苦吟故事的講述。如王定保的《唐摭言》、何光遠的《鑒誡錄》,歐陽修、宋祁等主編的《新唐書》等。
賈島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頻見對“苦吟”的表達,有直接為之,有間接為之。據(jù)筆者統(tǒng)計在賈島現(xiàn)存400余首詩歌中,直接使用“苦吟”一詞的計四次涉及四首詩。如“苦吟遙可想,邊葉向紛紛”;“默默空朝夕,苦吟誰喜聞”;“英雄典宥州,迢遞苦吟游”;“三月正當三十日,風(fēng)光別我苦吟身”。其間接表達苦吟的地方則隨處可見了,如“苦擬修文卷,重擎獻匠人”“夜長憶白日,枕上吟千詩”“溝西吟苦客,中夕話兼思”“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等。品味這些詩句,我們很容易感受到詩人作為“吟苦客”的創(chuàng)作者形象以及他平時作詩之苦的日常情景。
可以說賈島以“苦吟身”“吟苦客”的詩意表達構(gòu)建了人們對他認識的首因效應(yīng)。其后學(xué)者多沿襲此一認知來構(gòu)建文學(xué)接受史中的賈島形象。如韋絢整理的《劉賓客嘉話錄》載:
(賈)島初赴舉京師,一日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著“推”字,又欲著“敲”字,練之未定。遂于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時韓愈吏部權(quán)京兆,島不覺沖至第三節(jié)。左右擁至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云云。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彼炫c并轡而歸,留連論詩,與為布衣之交。
王定?!短妻浴份d:
(賈島)嘗跨驢張蓋,橫截天衢,時秋風(fēng)正厲,黃葉可帚。島忽吟曰:“落葉滿長安”,志重其沖口直致,求之一聯(lián),杳不可得,不知身之所從也。因之唐突大京兆劉棲楚,被系一夕而釋之。
其后關(guān)于賈島推敲的這兩則軼事經(jīng)何光遠《鑒誡錄》、歐陽修、宋祁等人主編的《新唐書·賈島傳》和辛文房《唐才子傳》的發(fā)酵,賈島關(guān)于“秋風(fēng)吹渭水”和“僧敲月下門”的故事儼然成為其苦吟的最佳案例,廣為后世讀者接受與傳播。此案例如從文獻的角度來考據(jù)其是否是真實的歷史,存在著諸多值得質(zhì)疑之處,然從義理的角度而言其苦吟精神確是當時時代對賈島形象普遍的接受與集體書寫。
因以上二則推敲的故事在史書與筆記小說中的敘述形成,賈島推敲以求“麗句傳人口,科名立可圖”(《酬胡遇》)的信息遵循傳播學(xué)中優(yōu)先效應(yīng)給讀者以先入為主的接受偏差。我們在認識賈島時自然會為“賈閬仙誠有警句,然視其全篇,意思殊餒”的司空圖式的判斷所遮蔽而出現(xiàn)賈島詩歌有警句而無佳篇的誤判。在這里有一點特別需要說明:賈島詩歌多警句、秀句是事實,然對警句、秀句的認識則需要我們重新審視。警句、秀句、佳句是一詩當中的詩眼和靈魂。如《論語》所引均為《詩經(jīng)》之警句,子路終身誦之的是“不忮不求,何用不臧”的佳句,而不是《詩經(jīng)·邶風(fēng)·雄雉》全詩。杜甫“復(fù)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論詩則曰“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談創(chuàng)作則曰“文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梢姸鸥φ撛娕c創(chuàng)作均有追求“佳句”,強調(diào)警句的傾向。賈島之后,有詩人李洞“嘗集島警句五十聯(lián),及唐諸人警句五十聯(lián),為《詩句圖》,自為之序”(《唐才子傳·李洞傳》)。李洞這種以集詩句為句圖的方式是中晚唐以至北宋時期摘句吟賞來論詩的常見方法。此種方法上追子路誦詩,下為后世詩話摘句評選所吸收??梢哉f,唐朝詩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對警句、秀句的特殊追求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警句效應(yīng)或說警句崇拜?;诖耍覀儾拍芨玫乩斫赓Z島的生活時代是以創(chuàng)作警句、秀句作為追求風(fēng)尚的,也才能更好地理解賈島試圖通過苦吟推敲“麗句傳人口”的詩篇來賺取科名的用世之心。
賈島在推敲上的苦吟精神接近一種入魔的狀態(tài),究其原因?qū)W者們是見仁見智。聞一多在《唐詩雜論·賈島》中提出賈島苦吟“那是由于癖好”。齊文榜在《賈島集校注·序言》中韓孟詩派的角度切入,提出“夜學(xué)曉不休,苦吟鬼神愁”苦吟創(chuàng)新精神使得賈島“執(zhí)著苦吟,悉心推敲”。李嘉言在《長江集新校》中提出:“后人稱他為苦吟詩人,是同他的生活苦、思想苦、作詩的態(tài)度苦分不開的?!比痪科淇嘁骶袼鶑暮蝸恚钪苯拥姆绞竭€是從其詩歌文本中來進行推敲琢磨。
《題詩后》: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這是對賈島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講究推敲苦吟的真實寫照,這種對推敲的艱難追求不僅給作者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即便是讀者穿越千年也會被這種艱難感染而垂淚。試問“兩句三年得”的創(chuàng)作,“一吟雙淚流”的詩歌于詩人而言其價值何在?如果說寫詩予人的是如此苦難的話,我們又何必孜孜于此呢?答案在后面“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的詩意表達中。讀者至此才恍然大悟:詩人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創(chuàng)作目的在于求的“知音賞”?!爸糍p”恐怕才是賈島一輩子執(zhí)著于苦吟,入魔式推敲的終極追求。如果不能贏得“知音賞”,那么其結(jié)果則只有“歸臥故山秋”重回佛門了。我們把《送別》與《題詩后》進行對比就會為賈島“求知音”的強烈訴求所深深打動?!端蛣e》詩曰:
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素琴彈復(fù)彈,會有知音知。
賈島一生沉淪下僚,雖然也有著“愿為出海日”的志士終夜心,然“碌碌復(fù)碌碌”才是其一生的真實寫照?!罢煞虿坏靡?,”只有“素琴彈復(fù)彈”以求知音,這種情懷與“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的決絕幾乎是相同的情志表達。求的知音賞是賈島在詩歌現(xiàn)實的世界中贏得詩友的精神需要,是賈島在現(xiàn)實世界中求知音援手以仕進的現(xiàn)實需要。而這一切靠什么呢?靠賈島“二句三年得”的苦吟精神下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追求。為此,對賈島“二句三年得”的苦吟精神我們可以從求知音角度來進行。
賈島在苦吟精神下的創(chuàng)作實現(xiàn)了其人生軌跡的第一轉(zhuǎn)折。賈島“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創(chuàng)作艱辛,一方面是其“苦吟身”的真實描述,另一方面也彰顯了賈島本人對詩歌創(chuàng)作有著一種迥異于常人的偏執(zhí)追求。這種偏執(zhí)的苦吟中有著“在唐末社會活動文學(xué)化的風(fēng)氣里,所有社會階層都有文士化的傾向”(龔鵬程《中國文學(xué)史》),也與賈島自身特殊的人生際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缎绿茣べZ島傳》載:
(賈)島,字閬仙,范陽人也。初,為浮屠,名無本。來東都時,洛陽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島為詩自傷。韓愈憐之,因教其為文,遂去浮屠,舉進士。
《唐詩紀事·賈島》載:
島為僧時,洛陽令不許僧午后出寺,島有詩云:“不如牛與羊,猶得日暮歸。”韓愈惜其才,俾反俗應(yīng)舉,貽其詩云:“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頓覺閑。天恐文章中斷絕,再生賈島在人間?!庇墒钦衩?。
從以上兩則史料,我們可以看到賈島之所以能獲得韓愈的垂憐欣賞是依靠賈島自傷之詩贏得的,也正是有了韓愈作為知音對賈島詩歌的欣賞和鼓勵,才堅定了賈島離禪入世的決心。
賈島的苦吟精神中有著自我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滿滿自信。賈島從和尚到士人的身份轉(zhuǎn)變,價值觀與人生信仰、追求的改變靠的是其自身的文學(xué)才華與韓愈“知音賞”的合力結(jié)果。賈島之所以離禪入世在客觀上有著韓愈的知音賞,在主觀上有著自己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自信,有著“何時一登陟,萬物皆下顧”的仕進豪情。在賈島推敲故事的敘事中,因“游心萬仞,慮入無窮”得神思狀態(tài)而沖撞劉棲楚與韓愈二人未必為歷史真實,然其寂然凝慮苦吟狀態(tài)無疑是真實不虛的。這份推敲的功夫是韓愈勸說賈島離禪入世的切入點,也是賈島在文學(xué)的世界中以詩歌往來尋求知音的重要憑借。從杜甫的“語不驚人死不休”到賈島的推敲苦吟中,我們不能純?nèi)唤缍樗囆g(shù)上的追求,其潛意識中是以經(jīng)苦吟推敲而撰寫的詩歌作為自己在文學(xué)上尋求知音的一種欲望表達。詩歌是唐代文人交往中的重要獻納禮物。因此文人之間的交往,用苦吟推敲以加持詩歌警句則是一種自覺的主體行為。明白此,我們就能明白賈島何以為構(gòu)思《憶江上吳處士》沖撞劉棲楚,為構(gòu)思《題李凝幽居》而沖撞韓愈,為一首《題朱慶馀》而經(jīng)歷“天寒吟竟曉”的煎熬了。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與交往獻納中,以詩歌求文學(xué)上的知音是心靈上的情感需要。倘有人能讀懂其詩,以詩歌相知則情逾骨肉,倘沒能贏得知音賞,剩下的只有不平則鳴了。
賈島的苦吟精神中飽含了對朋友的一片深情。女為悅己者容,詩為知己者賞。賈島當然懂得以詩歌來求知己的重要性,我們也能從其推敲中感受到詩人對朋友的一往情深?!傍B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句選自《題李凝幽居》為憶友人之作,“秋風(fēng)吹渭水,落葉滿長安”選自《憶江上吳處士》為訪友人之作。二詩在對其中秀句創(chuàng)作的反復(fù)推敲中,詩人賈島酬答友人以求奇文共欣賞的潛在訴求當然是應(yīng)有的題中之義。兩詩主旨在表達詩人對友人李凝與吳處士的深情厚誼。在現(xiàn)存賈島與一百余位朋友的往來詩歌中,我們無處不能感受到賈島交游待人上的真誠與深情。如《酬厲玄》“未報見貽作,耿然中夜興”;《送李戎扶侍往壽安》“臨別不揮淚,誰知心郁陶”;《題朱慶馀所居》“寄信船一只,隔鄉(xiāng)山萬重”等詩。其中《寄柳舍人》“一宵三夢柳,孤泊九秋江”堪與杜甫《夢李白二首》“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相比而毫不遜色。也正是因為賈島對朋友的這份真摯,以及在酬詩創(chuàng)作中所融入的推敲苦吟,使得賈島贏得了整個晚唐的尊崇。《全唐詩》中有70首贈賈島詩作,在賈島去世后有33首懷念賈島的詩篇,這是整個《全唐詩》2200余詩人中贏得后人廣泛懷念的第一人。
賈島在苦吟精神的創(chuàng)作下,欲以詩歌推出“麗句傳人口”的傳播效果,敲出“功名利可圖”的仕途大門。賈島的推敲苦吟不僅僅是生活苦、人生苦、創(chuàng)作苦的反映,在其中更蘊含了他對人生的全部理解。賈島有詩《朝饑》曰:
市中有樵山,此舍朝無煙。
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
我要見白日,雪來塞青天。
坐聞西床琴,凍折兩三弦。
饑莫詣他門,古人有拙言。
正如詩中所言,賈島的生活時常處于“此舍朝無煙”“釜中乃空然”的生活困境之中,他依舊持有“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苦吟精神。他的苦吟就其意義、目的而言,直接導(dǎo)向“知音賞”上來。我們唯有如此才能體會到賈島推敲人生的全部意義和價值。
賈島在推敲苦吟中以求仕途進取上的知音。賈島雖出身于佛門,然其“日日攻詩亦自強,年年供奉在名場”的仕途求進之心始終是其貫穿一生的主導(dǎo)思想。在賈島的詩歌中類似《夕思》“會自東浮去,將何欲致君”;《就可公宿》“由來多抱疾,聲不達明君”;《即事》“自嗟憐十上,誰肯待三征。心被通人見,文叨大匠稱”等體現(xiàn)功名意識的詩句隨處可見,“愿為出海月,不作歸山云”并不是一句即興語,而是其齷齪生活中能夠斗志不減的主導(dǎo)精神。如他的《古意》:
碌碌復(fù)碌碌,百年雙轉(zhuǎn)轂。志士終夜心,良馬白日足。
俱為不等閑,誰是知音目。眼中兩行淚,曾吊三獻玉。
該詩首聯(lián)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碌碌復(fù)碌碌”的無奈和失望,頷聯(lián)謂自己如同祖逖劉琨有聞雞夜起的志士豪情;頸聯(lián)抒發(fā)不等閑的志士良馬卻得不到伯樂垂青的痛苦;尾聯(lián)中詩人在憑吊和氏持玉璞而不識良工的悲哀。清朝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載:
賈詩最佳者,終以卷首《古意》為尤?!爸臼拷K夜心,良馬白日足”,使人讀之,不勝撫髀顧影之悲,可與魏武《龜雖壽》篇并驅(qū)。
劉備撫髀、曹操詠詩與賈島碌碌之詩在表現(xiàn)志士英雄建功立業(yè)之志上的追求上是一致的。賈島也正是基于其以志士自詡的用世追求上,才期望獲得知音賞,尋求“知音目”。
賈島推敲苦吟以求仕途進取上的知音,是基于政治與生活的雙重現(xiàn)實需要。賈島自視甚高,也曾以易水荊軻為比暢談自己“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的才華,但面臨“年年供奉在科場”的歲月消磨,無論是他的物質(zhì)生活還是其仕途發(fā)展都需要另走獻納一途以求更快的進步來改變現(xiàn)實生活的困境。獻納之禮用詩歌和文字來充當,是唐代士人的通行之法。從元和七年賈島入京應(yīng)舉以來,有25年時光在場屋中蹉跎煎熬,其間賈島創(chuàng)作了大量投遞獻納之作。其投遞的對象主要有:仕進的對象,有地位、有品行、有文化修養(yǎng)的高級官員。這些官員有張籍、韓愈、柳公權(quán)、令狐绹、李益、杜駙馬、元稹、姚合等人。如《攜新文詣張籍韓愈途中成》:
袖有新成詩,欲見張韓老。
青竹未生翼,一步萬里道。
仰望青冥天,云雪壓我腦。
失卻終南山,惆悵滿懷抱。
安得西北風(fēng),身愿變蓬草。
地只聞此語,突出驚我倒。
《寄長武朱尚書》“白衣思請謁,徒步在長安?!币孕略娮鳙I納之禮,訴“云雪壓我腦”的窘狀,抒“白衣思請謁”的衷情。
賈島的獻納投贈之作,也贏得了其投遞之主或多或少的扶持和幫助。獻納的回饋之一是這些獻納的對象在物質(zhì)生活上曾給予賈島以必要的經(jīng)濟幫助。賈島平時生活拮據(jù),衣衫襤褸,甚至一日一食以艱難度日。如以“衣”為例,其《戲贈無本》“補綴雜霞衣”;《苦盧仝》“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客喜》“鬢邊雖有絲,不堪織寒衣”;《崇圣寺斌公房》“近來惟一食,樹下掩禪扉。落日寒山磬,多年壞衲衣”等詩。賈島向這些達官貴人的投贈有時會收到一些衣食等物質(zhì)上的回饋。如“身上衣頻寄,甌中物亦分”(《臥疾走筆酬韓愈書問》)就是賈島病中接收到來自韓愈衣食寄贈;“逐客寒前夜,元戎予厚衣”(《謝令狐绹相公賜衣九事》)則是令狐绹在冬季來臨時給予的棉衣寄贈。獻納的回饋之二是獻納投贈之主在賈島仕途進取中給予切實的幫助。如《新唐書·賈島傳》載:
(賈島)累舉,不中第。文宗時,坐飛謗,貶長江主簿。會昌初,以普州司倉參軍遷司戶,未受命卒。
由此則史料可見,賈島雖然“坐誹謗”被誣為科場十惡,然終能以長江主簿走向仕途來收場,其中必然有貴人相助??赡苁橇詈?,或另有其人。然無論是誰施以援手賈島能為長江主簿的結(jié)果證明:賈島以苦吟潤澤獻納投贈之詩的做法確實為其功名的獲得起到了助力的作用。
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
素琴彈復(fù)彈,會有知音知。
賈島在這首《送別》的詩句里表達了知音之于仕進的重要性,同時也傾訴了自己在“行行且低眉”的苦吟推敲中求得知音知的一生辛酸。生前的賈島是寂寥的,身后的賈島卻贏得了晚唐五代以及后世的深深推崇與追憶。可以說苦吟不負賈島,而賈島也成了推敲的一個傳奇。
(作者系文學(xué)博士,長治學(xué)院中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