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梅
春節(jié)快到了,遠(yuǎn)在他鄉(xiāng)教書的鄔先生懷揣一年辛辛苦苦賺來的十兩銀子,一路跋山涉水回到了家鄉(xiāng)。下了渡船,鄔先生正興沖沖地往家走著,忽然看見同村的大河媳婦,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孩子,一邊哭著一邊向河邊跑去。鄔先生頓時大驚失色:不好,要出事!
鄔先生沖上前去,拉住大河媳婦說:“大河媳婦,出啥事情了?”
大河媳婦一邊哭一邊告訴鄔先生,一個外村人說外出做生意的王大河,不知道犯了哪條王法,被官府逮住殺了,人頭就掛在縣城的城樓上!大河做生意的本錢銀子,是用房子做抵押借的高利貸……債主得知大河死了,限她三天連本帶利還清,否則就來收房子。丈夫死了,房子也要被人收走,她和孩子是沒有活路了。
說完,大河媳婦抱著孩子就要投河,上了年紀(jì)的鄔先生拉也拉不住,他靈機(jī)一動,掏出十兩銀子說:“哎,我昨天還看見大河了,這是他托我?guī)Щ氐你y子!”
大河媳婦又驚又喜地問道:“這么說大河沒死?”鄔先生說:“大河沒死。你看,這銀子就是他托我?guī)Щ貋淼摹!逼鋵?shí),鄔先生對大河的事一無所知,他這么做只是為了救大河媳婦和孩子,兩條人命啊!
大河媳婦半信半疑地抱著孩子去債主家還銀子,鄔先生松了一口氣,兩手空空回家了。
鄔先生家中也不富裕,要過年了,鄔夫人從早盼到晚,急等著丈夫帶回銀兩置辦年貨,沒想到鄔先生卻兩手空空回來了!問明原因,鄔夫人不但不生氣,反而連連夸獎他做得對。
鄔先生和夫人帶上家中僅有的一吊銅錢,來到集市,買了一些豆腐、蘿卜、白菜什么的。別人家置辦年貨,大多都是雞鴨魚肉、大米白面,不管窮富,年貨總是比平時要豐盛一些。鄔先生是個愛面子的人,他不愿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寒酸樣,一吊銅錢花光之后,就帶著夫人急匆匆回家了。
誰知,鄔先生和夫人打開院門,立刻就被眼前一個裝滿年貨的竹簍驚呆了!里面有一袋白米、一袋白面、一塊五花三層的肥豬肉,還有一只咯咯叫的大公雞……
鄔夫人激動得熱淚盈眶,說:“老頭子,你的善良感動了老天爺,給咱老兩口送年貨來了?!编w先生指著竹簍上的字說:“這些年貨是鄰院何家送來的,你看竹簍上的那個‘何’字還是我寫的呢!”
何寡婦是鄔先生家的鄰居,兩家就隔著一道竹籬笆。何寡婦的丈夫十年前下河捕魚時,突遇山洪,被洶涌的河水卷走了,連尸首都沒找到……從那以后,何寡婦就和九歲的兒子何曉相依為命,艱苦度日。
鄔夫人說:“何寡婦娘兒倆也不富裕,怎么平白無故送我們這么多年貨呢?”鄔先生說:“我們還是把這些東西還給人家吧?!?/p>
夫婦二人正說著,何寡婦從外面回來了,她隔著籬笆墻高聲說:“鄔先生,你把一年辛辛苦苦賺來的銀子送給大河媳婦,自己連置辦年貨的錢都沒有了,我們娘兒倆送你一點(diǎn)年貨,這也是應(yīng)該的?!?/p>
何寡婦三言兩語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了。原來鄔先生向夫人述說他如何把一年賺的銀子,全部送給大河媳婦母子倆的事,都被隔著一道竹籬笆的何曉聽了個明明白白。何曉把這件事從頭到尾跟他媽媽講了一遍,何寡婦也是個心地善良的人,當(dāng)即就讓兒子給鄔先生家送來了這些年貨。
何寡婦接著說:“你們幫助大河家,我們幫助你家,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互相幫襯,日子才能越過越紅火!”
鄔先生深施一禮說:“恭敬不如從命,年貨我們收下,謝謝!”
何寡婦快人快語說:“不用謝,你們幫我家何曉尋一個媳婦就行了?!?/p>
鄔夫人問道:“何曉這娃子去哪兒了?怎么沒見他回來?”
何寡婦說:“我讓他到江邊捕魚去了,過年不能沒有魚,年年有余嘛!”
正說著,只見大河媳婦抱著孩子急匆匆地向這邊走來,身后跟著一個男子,正是她的丈夫大河!
鄔先生萬分驚喜地說:“我說大河不會死嘛!”
大河說,他也看見縣城的布告和城樓上懸掛的人頭了,那個被官府砍頭的土匪從小沒名字,只因?yàn)榫屏看?,人稱王大喝,只是和大河同姓,不知怎么以訛傳訛,被砍頭的人就變成了“王大河”!
王大河哭喪著臉說:“砍頭的不是我,可是,一年辛辛苦苦掙的銀子卻全丟了!”
原來,王大河在回家的路上,遇見一個年輕姑娘趴在草地上痛苦地呻吟。這個姑娘被毒蛇咬了,隨時都有可能喪命!情況萬分緊急,王大河背起姑娘翻山越嶺,終于在山后的村子里找到了蛇醫(yī)。姑娘得救了,忙亂之中,王大河卻把辛辛苦苦一年賺的銀子弄丟了……
王大河夫婦倆撲通一聲跪在鄔先生面前說:“鄔先生,你是我們?nèi)业木让魅税?!銀子沒了可以再去賺,人沒了就一切都完了!”
鄔先生連忙扶起王大河夫婦說:“快快起來,區(qū)區(qū)小事何足掛齒?!?/p>
就在這時,何曉拎著一條活蹦亂跳的大鯉魚,興沖沖地走進(jìn)院子說:“娘,我捕到一條大鯉魚!”鄔先生高興地說:“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大家都別走了,就在我這里吃頓晚飯,就算是提前過年了!”
何寡婦收拾魚,大河媳婦洗菜,鄔夫人淘米煮飯,一桌豐盛的菜肴很快就做好了。鄔夫人拿出一瓶老酒,大家高高興興地喝酒吃飯,唯獨(dú)大河悶悶不樂,一年的辛苦錢丟了,擱誰也得心疼??!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家仍余興未盡。就在這時,門外一個鄉(xiāng)親高聲喊:“王大河,你家來客人了!客人滿村子找你,你卻跑到這里喝酒?!?/p>
話音未落,一個年輕的姑娘已經(jīng)進(jìn)屋了,她身后還跟著一個中年女人。王大河認(rèn)出那姑娘就是他救的女孩桂花,中年女人是桂花的母親。
王大河一頭霧水地問道:“你們娘兒倆找我做啥子?桂花恢復(fù)得咋樣了?”桂花從懷里掏出一包銀子說,這是她在上山采藥背的背簍里發(fā)現(xiàn)的,她猜想一定是王大河在救人的過程中,手忙腳亂地把銀子掉進(jìn)背簍里了。娘兒倆連夜趕來,就是專門來送銀子的!
看著大汗淋漓的桂花母女,再看看失而復(fù)得的銀子,王大河半天憋出一句話:“太巧了!太巧了!”
何曉也高興地說:“我還有更巧的呢!”
何寡婦問道:“你有啥子更巧的事?”
何曉說:“桂花就是我和你說起過的那個女孩……”原來,何曉跟桂花經(jīng)常在山上采藥,彼此之間非常熟悉,也互有好感,只是誰也不好意思先捅破那層窗戶紙,沒想到在這里見面了。
鄔先生和鄔夫人見此情景,突然會心地哈哈大笑起來。何寡婦也看出了門道,她明知故問地說:“鄔先生,你們夫妻倆笑啥子?”
鄔先生指了指何曉,又指了指桂花,這才說:“何家弟妹,我這樣答謝你的年貨,這禮物夠分量了吧?”何寡婦說:“夠了,太夠了!只是,我們家窮,怕配不上人家!”
桂花娘連忙搶著說:“配得上,配得上!這么好的民風(fēng),還愁沒有好日子過?”
這個故事很快就在川西一帶傳播開了,為了紀(jì)念鄔先生夫婦、何寡婦母子,以及王大河夫妻這些淳樸善良的人,這個無名小山村就取名為“三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