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摘? ? ? ? ? ?要]? 高校社團建設的主要意義在于:幫助學生全面提升對“集體”的認知水平;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體系,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當前高校社團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社團活動規(guī)范性不足,缺乏良性考核機制;社團活動物質條件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接觸美”的幾率;社團活動層次水平較低,無法從專業(yè)或是哲學角度滲透審美教育,在管理體系方面缺乏美感。為解決上述問題,提出高校社團建設方向應契合學生對形成“發(fā)現美—分析美—創(chuàng)造美”能力的需求;高校社團思想活動可結合時事熱點,圍繞“美”進行辯證討論等高校社團建設與審美教育充分融合的方法,以供參考。
[關? ? 鍵? ?詞]? 高校社團建設;審美教育;價值體系;審美能力;集體觀念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2)26-0094-03
高校社團是大學生在志趣相投的基礎上,自愿組成且能夠代表和反映廣大社團成員意愿和利益的社會團體。除此之外,高校社團還是大學生發(fā)現并展現自我、超越自我的舞臺,以雅卓女子學堂實踐探索美育社團的建設,助力大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一個處于良好運行狀態(tài)的高校社團應該具備正確的審美能力,只有如此,才能給予大學生正確的指導,助力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高校社團建設的意義
(一)幫助學生全面提升對“集體”的認知水平
高校社團是在保證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前提下,組織開展各種活動的學生團體,主要目的在于活躍學校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并豐富課余生活[1]。除此之外,學生社團還可以成為交流思想、切磋技藝、互相啟迪、增進友誼的平臺[2]。高校社團不僅為大學生提供了鍛煉的機會,還在一定程度上走向社會,讓社會充分了解當代年輕人,建立溝通聯絡的渠道,為高校學習、生活和工作服務。不僅如此,學校與學校之間、學生團體與學生團體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社會團體與社會團體之間都可以建立聯系,達到互相取長補短的目的。學生參加高校社團活動后,除了提升技能、增長見識之外,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成為真正意義上組織的一員。在各類活動中,明確個人與團體之間的關系,全面加強對“集體”的認知水平,能夠有效平衡個人訴求與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本質便是一種“對規(guī)則美的高級理解”。如果將個人利益訴求凌駕于團隊集體利益之上,甚至不顧他人感受,毫無底線原則地“表達自身看法”,那么這種行為必定受到唾棄??傮w而言,高校社團建設的意義在于,從“集體利益”的角度出發(fā),幫助更多的學生認識到宏觀層面的美——集體主義精神,并在此種精神的指引下,規(guī)范自身行為,盡量避免行“不美”之事,做一個能夠讓其他人產生“美好體驗”的人。
(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體系,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如果一個人能夠讓他人如沐春風,且從內心深處獲得“美好體驗”,便說明這個人是一個“美”人(注:此處的“美”并不是狹義層面的外觀之美),而這樣的人普遍具有正確的“三觀”。所謂“三觀”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分別指代人們對生活于其中的整個世界以及人和外在世界之間的關系的根本觀點和根本看法,對人生目的、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tài)度,以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為主體、以在全世界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理想目標、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價值取向、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新價值觀。其中,世界觀和人生觀與個人的經歷、成長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更多地涉及深層哲學,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較為清晰的認知。而我國學生從小接受社會主義教育,要求每一名學生應逐漸具備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這種觀念本身包含高度科學性、徹底革命性、強烈人民性、廣泛包容性。因此,價值觀最能夠體現一個人的真實特性。如果一個人善于換位思考,能夠時刻以大局為重,能夠在團隊面臨困難時挺身而出,甚至犧牲自己的利益換取集體的利益,那這個人必定會受到尊重。高校社團建設的另一個目的正在于此——幫助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建立正確的價值體系,以此為基礎,善于挖掘潛藏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最終使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并帶動身邊之人共同走向美好。
二、高校社團建設過程中與審美教育相關的問題
(一)社團活動規(guī)范性不足,缺乏良性考核機制
我國高校社團建設過程中,與審美教育相關的首個問題在于,很多社團活動規(guī)范性不足,缺乏良性考核機制?!皩徝馈敝械摹懊馈敝复磺忻篮檬挛?,比如規(guī)則之美具體體現在:所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高校學生社團的基本任務為: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適應教育改革及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積極開展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課外科技文化藝術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3]。此外,不能妨礙學校各類正常工作和教學、生活秩序?,F階段,部分高校社團活動在內容選擇方面并不積極,思想價值導向并不健康。比如一些社團傳遞的思想與主流價值相悖,導致很多剛剛踏入高校的學生在不經意間受到影響,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做出令人瞠目結舌之事。造成這類問題的本質原因在于,對高校社團成員(特別是社團的組織者、學生領導干部)缺乏良性且必要的考核機制,考核內容較為單一,以至于無法對某些成員的思想動向進行及時了解。綜合來看,必須加強對高校社團的管理水平,應注重審美教育,幫助所有學生建立正確的美育理念,進而成為受社會主流道德、審美觀念認可的復合型人才。
(二)社團活動物質條件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接觸美”的幾率
高校社團均由學生主導創(chuàng)建,而學生大多經濟條件有限,直接導致社團活動組織開展期間缺乏物質條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接觸美”的幾率[4]。比如藝術社團中,由于經費欠缺,社團成員組織舉行一場匯報演出、一場畫展、一場基于高新技術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展覽會的可行性極低。在缺乏有說服力成果的情況下,很多學生加入社團以及接觸美、感受美的幾率會大幅度降低,這已成為限制我國高校社團發(fā)展的嚴重制約因素。而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社團組織者只能退而求其次,由此導致社團活動層次水平較低,無法從專業(yè)或是哲學角度滲透審美教育。比如有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學生普遍缺乏藝術賞析能力,特別是對西方的經典藝術表現形式(如歌劇、舞臺劇等等)不夠了解。但“高雅藝術”不僅對舞臺上的演員有要求,對前往現場的觀眾也有著裝方面的要求。受資金有限因素的影響,寄希望于通過高校學生社團提升學生藝術品鑒能力幾乎不具備可行性??傮w而言,我國高校學生社團在組織管理方面缺乏美感,很多時候無法成為滲透審美教育的有效載體。
三、高校社團建設結合審美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高校社團建設方向應契合學生對形成“發(fā)現美—分析美—創(chuàng)造美”能力的需求
基于常規(guī)思維探索高校社團建設結合審美教育的方式不具備可行性,只能寄希望于從觀念角度出發(fā),從哲學層面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傮w而言,高校社團建設方向應該與學生對形成“發(fā)現美—分析美—創(chuàng)造美”能力的需求相互契合。首先,高校社團在帶領學生明確“什么是美”的過程中,自身應該呈現出“美感”。常規(guī)意義上的“美”是能夠使人們感到愉悅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觀存在和主觀存在。所謂客觀存在,是指事物外表(是一個廣義概念,可理解為“初次接觸某一個人、某一個事物時,在未對事物內涵進行深入解析時便自然而然產生的好感”)呈現出的美感;所謂“主觀存在”,是指“與美的產生存在一定的對立,是個體的主觀感受”。比如一位女性性格文靜,給人以“拒人于千里之外”之感。欣賞此種性格特征的人會認為該女性有“高冷”的氣質;而不欣賞的人則有可能認為“她為什么總是擺出一副冰塊臉”。而事物促進和諧發(fā)展的客觀屬性與功能激發(fā)出來的主觀感受,是這種客觀實際與主觀感受的具體統(tǒng)一。其次,對“美”進行深層分析后可以發(fā)現,美的形式多種多樣,如促進和諧發(fā)展是一種自然美;使原本不夠美的事物經過加工呈現出新的美感是創(chuàng)造美,還包含心靈美、行為美、內在美等。這些美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人們“慧眼識珠”,善于發(fā)現。如“雅卓女子學堂”,從德能修為、禮儀教化、舉止修為、雅藝技能、科學常識等方面開設文學、茶藝、花道、飲食、繪畫、禮儀、手工等方面的課程,著力培育博雅卓越的學生?;诖?,高校社團活動需明確學生對美的訴求,沿著“發(fā)現美—分析美—創(chuàng)造美”的道路,確定社團發(fā)展方向,使更多的學生有所收獲。
(二)高校社團思想活動應結合時事熱點,圍繞“美”進行辯證討論
“美”與“不美”之間雖然存在“灰色地帶(不同的個體對“美”的評估存在差異,)”,但兩者的邊緣應該是十分清晰的。如果毫無底線地跨越,甚至顛倒黑白,將“不美”強行提升至“美”的高度,令原本“美”的事物無法自處,那便是社會整體的悲哀。所謂“審美”,需要基于一定的原則底線,對“美”與“不美”之間的相互轉化進行深度認知。對高校社團建設而言,可結合時事熱點,組織學生圍繞“美”進行辯證討論。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美”的延伸意義可以理解為“正常”。從辯證邏輯角度來看,社會發(fā)展至今,絕大多數人的審美觀念大體相同,只是在某些細節(jié)之處存在個體差異。基于此,大眾認可的“美”基本經過長期考驗是真正意義上的美。比如一名青少年,其舉止得體、穿著整潔、落落大方,充滿青少年的朝氣與靈動,這便是一種青年之美的具體呈現,相信所有人都會認可這種美。2022年6月,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fā)了《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辦法》——要求文身機構禁止對18歲以下未成年人進行任何形式的文身。筆者認為,這項政策既彰顯了我國政府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之心,又能夠全方位對未成年人進行“美”的引導。原因在于:“文身”在部分人心中是一種“很酷”的行為,認為是一種“美”。不可否認,文身這種個人行為并不觸犯法律。如果是一名成年人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決定文身則無可厚非,但未成年人涉世未深,對“文身”之后可能對自身造成的后果缺乏必要的考量,在一時沖動之下追求的“另類美”極有可能在日后追悔莫及——有可能失去很多來之不易的機遇。從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到,“美”本身具有廣義性,且基于不同標準劃分的人類群體對“美”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異,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對“美”的理解也會出現差異。基于此,在高校社團建設過程中,學生領導干部應該帶領社團成員對“美”進行辯證理解,注意區(qū)分“大眾美”“小眾美”以及“美”可能產生的影響。需要注意,“追求美”盡管是個人自由,但自己認為的“美”也可能是他人眼中的“不美”,這實際上涉及另一個層面的哲學問題——自我認知與他人認知之間出現矛盾之后,有不同認知之人應該如何共處——背后的決定性因素是“成本考量”。高校社團如果能夠結合時事熱點,以“美”為切入點,組織社團成員進行深度哲學探討,本身便是一種“美”的行為。
(三)高校社團建設應有意識地開發(fā)、運用美育資源,令學生明確“美的形成”
審美是人類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在很多時候,只有首先接觸到與“審美”“美”相關的事物,才能提升觀念。具體而言,高校社團建設應有意識地開發(fā)、運用美育資源,令學生明確“美的形成”。比如賞析繪畫之美,可通過如下方式開展:藝術社團中的素描高手可以演示基于黑白灰光學三原色,通過“畫大框架”的方式,逐漸完成素描作品的創(chuàng)作。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繪畫初學者會提高自身的認知,會顛覆對素描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的認知。具體而言,初學者進行素描創(chuàng)作時會確定一個區(qū)域,一開始便死摳細節(jié),待完成一個區(qū)域的細節(jié)創(chuàng)作之后再轉到另一個區(qū)域,重復上述行為。這樣的創(chuàng)作過程毫無美感和藝術性。而素描高手對光暗立體感的把控十分到位,通過調整黑白灰三色的比重(下筆重朝向黑,下筆輕朝向白),可迅速畫出素描整體景象,之后進一步調整光暗,使整幅作品逐漸整體呈現。這個過程充滿美感,能夠令學生切實體會到“美的形成”,是一種對美育資源的充分利用,值得提倡。
四、結語
“美”盡管是多元素的,對“美”的定義也不一而同?!皩徝馈庇兄黧w(人)介入,得出的有關“美”的結論都應符合人與世界的基礎審美關系。具體而言,判定“美”與“不美”盡管有較為強烈的主觀性,但二者之間切實存在一定的邊界與底線。高校社團建設的目的之一在于幫助更多的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由于多種事物都可以成為“承載美”的載體,故高校社團建設若要滲透審美教育,則需契合學生對形成“發(fā)現美—分析美—創(chuàng)造美”能力的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切實達到目的。
參考文獻:
[1]鄒洪杰.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的路徑探究[J].大學,2021(44):101-103.
[2]高春靜,王曉旭.基于育人實效導向的高校專業(yè)類社團建設研究:以天津科技大學文化藝術類社團為例[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1(4):97-100.
[3]王娟.新時代高校體育社團與校園文化創(chuàng)新的深度融合研究[J].黑龍江科學,2021,12(13):158-159.
[4]程祖浩.高校共青團改革視域下專業(yè)型學生社團建設研究:以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為例[J].高校共青團研究,2020(Z2):174-179.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