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乃輝
水閘是調節(jié)水位、控制流量的低水頭水工建筑物,通過調節(jié)閘門可以起到擋水和泄(引)水的作用,具有防洪、治澇、灌溉、供水、航運、發(fā)電等綜合效益,在國民經濟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加強水閘的安全管理,保障水閘正常穩(wěn)定運行對維護社會秩序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而水閘安全鑒定工作是保障水閘安全運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及時準確掌握水閘安全狀況、科學制定管理措施的重要手段。
1981年3 月,水利部實施《水閘工程管理通則》(SLJ704-81),第一次明確提出水閘工程應每隔一定時期開展一次安全鑒定,并將安全鑒定作為水閘檢查工作。1995年1月,水利部實施《水閘技術管理規(guī)程》(SL75-94),進一步明確水閘安全鑒定周期和內容,提出應對水閘主體結構、閘門、啟閉機等進行專項檢測,并根據檢測成果,對水閘的穩(wěn)定、消能防沖、防滲、構件強度、混凝土耐久性能和啟閉能力等進行安全復核,并作出綜合評估,提出相應的改善、加固等方案意見。為規(guī)范水閘安全鑒定工作,1998年7月,水利部又制定實施了《水閘安全鑒定規(guī)定》(SL214-98),更加詳細地明確了水閘安全鑒定的適用范圍、周期、工作程序以及現狀調查、安全檢測、復核計算、安全評價等相關報告的具體內容,至此水閘安全鑒定工作開始走向正規(guī)化和規(guī)范化。
為適應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2008年和2015年,水利部分別制定(修訂)了《水閘安全鑒定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和《水閘安全評價導則(SL214-2015)》(以下簡稱《導則》),從行政層面上規(guī)定了水閘安全鑒定基本程序,明確了水閘安全鑒定各相關報告的編制內容和分析深度,對完善水閘安全管理規(guī)章制度,進一步規(guī)范安全鑒定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水閘安全鑒定程序應包括水閘安全評價、水閘安全評價成果審查和水閘安全鑒定報告書審定等三個基本程序,在工作中鑒定組織單位、鑒定承擔單位和鑒定審定部門協(xié)調配合,各盡其責,按照《辦法》和《導則》的規(guī)定,分工完成各項工作內容(見圖1)。
圖1 水閘安全鑒定基本程序圖
水閘安全評價包括現狀調查、安全檢測、安全復核和安全評價等,由鑒定組織單位進行水閘工程現狀調查,鑒定承擔單位對水閘安全狀況進行分析評價,提出水閘安全評價報告。
由鑒定審定部門或委托有關單位,主持召開水閘安全鑒定審查會,組織成立專家組,對水閘安全評價報告進行審查,形成水閘安全鑒定報告書。
鑒定審定部門審定并印發(fā)水閘安全鑒定報告書。
由于擋水或泄水條件、運行要求以及地形、地質情況的不同,水閘結構形式復雜多樣,僅按照生硬的規(guī)定開展水閘安全鑒定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
《辦法》規(guī)定水閘首次安全鑒定應在竣工驗收后5年內進行,以后應每隔10年進行一次全面安全鑒定。運行中遭遇超標準洪水、強烈地震、增水高度超過校核潮位的風暴潮、工程發(fā)生重大事故后,應及時進行安全檢查,如出現影響安全的異?,F象的,應及時進行安全鑒定。但實際工作中,部分水閘管理單位和主管單位未充分認識水閘安全鑒定的重要性,甚至少數單位仍抱有不進行除險加固不開展安全鑒定的思想,導致水閘超期未鑒定現象時有發(fā)生。
雖然《導則》從技術層面對水閘安全鑒定各項內容進行了規(guī)定,但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三、四類水閘劃分不明確等情況,并且水閘鑒定承擔單位往往都以市場效益為主,未能切實以全面檢查水閘安全隱患為目的,大多對地勘、現場檢測、復核計算工作不深入,難以準確地判斷工程安全隱患性質、分析病險原因、揭示病險程度,造成水閘分析評價漏項缺項,分析結論和處理措施不全,后期在安全鑒定審查會時發(fā)現缺項漏項再進行補充完善,導致安全鑒定工作周期延長,不能及時有效為安全管理和除險加固提供依據。
各水閘管理單位和主管單位對安全鑒定組織程序、單位職責等行政規(guī)定理解不統(tǒng)一,一些水閘安全鑒定工作中存在委托鑒定承擔單位資格不夠、承擔單位之間職責劃分不明確、對工程現狀調查分析不重視等問題。例如《辦法》第九條要求鑒定組織單位應進行工程現狀調查,第十條要求鑒定承擔單位在鑒定組織單位現狀調查的基礎上,提出現場安全檢測和工程復核計算項目,編寫工程現狀調查分析報告,但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是鑒定承擔單位根據自身對《導則》的理解和掌握僅僅利用幾天的時間獨自進行工程現狀調查,并編寫現狀調查分析報告,現狀調查分析未充分發(fā)揮鑒定組織單位的作用,這樣就會造成現狀調查分析報告沒有側重點,提出的現場安全檢測和工程復核計算項目僅按常規(guī)開展,未充分針對各水閘的差異性進行,未充分摸清水閘的安全隱患,最終導致工程現狀調查分析深度不夠,整個安全鑒定工作流于形式。
水閘安全管理是保障水閘安全運行的重要措施,是確保水閘發(fā)揮各類效益的基礎,但在《辦法》和《導則》中,僅在開展工程現狀調查分析時,對水閘安全管理進行初步評價,并僅從工程管理范圍、技術人員定崗定編及管理經費、規(guī)章、制度、控制運用計劃和工程設施、管理設施、安全監(jiān)測等方面定性分析,評價結論也僅有良好、較好、差三個等次,無法準確分析評價水閘的安全管理。例如省一級水管單位管理的水閘和非省級水管單位管理的水閘可能都是在某一個方面有短板,兩座水閘安全管理評價結論都為較好。同時安全管理分析評價不進行安全分級評價,不作為水閘安全類別劃分依據,在安全鑒定權重不夠。
水閘安全鑒定工作的基礎是詳細分析評價設計、施工、運行管理等三方面的資料,只有準確了解這些情況,鑒定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反映水閘病險,為運行管理和除險加固提供可靠的依據。但由于有些水閘建成年份較早,或者資料歸檔不及時,很多當時設計、施工等方面的基本資料缺失,同時運行管理水平較差,水閘建設、運行、檢查、觀測、維修養(yǎng)護等資料不完整,尤其是水閘觀測資料不連續(xù),或者觀測項目不齊全,無法真實反映水閘運行期間的安全狀態(tài),因此無法保證安全鑒定內容的全面和系統(tǒng),也就不能查找工程的所有安全隱患。
水閘安全鑒定是全面檢查水閘運行狀態(tài),判別水閘病險原因,提出水閘補缺消差措施,確保水閘發(fā)揮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近些年開展水閘安全鑒定工作經驗,探討目前水閘安全鑒定工作存在的問題,以期為加強水閘安全管理工作,提升水閘運行管理水平提供經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