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鳳 王寧寧
語文項目學習,往往與學生的社會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下,會呈現多學科融合的現象,在實施的過程中很容易忽視學科特點,導致弱化語文學習的現象,最后形成“四不像”的綜合實踐活動。因此,小學語文項目學習要立足于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在整合語文項目學習內容時,要突出語文的語言實踐性,確保課程實施中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新學期開學,四年級的任課教師換了不少,這時候,孩子們發(fā)現,老師總是記不起學生名字或是叫錯學生的名字,于是,孩子們產生了這樣的思考:如何讓老師快速認識我,記住我的姓名呢?這時我和孩子們一起設計了“向您介紹我”的學習項目。
孩子們通過討論之后,確定了驅動問題“如何讓新任學科老師快速認識我?”經過方案設計,前期思考,分組實施,學生們利用語文所學知識,進行了如下嘗試。第一步:學生按照姓氏進行分組,尋找姓氏中的文化,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自己的姓氏文化。第二步:通過不同媒介,尋找漢字構字規(guī)律,講解自己名字的含義,體會父母的寄托。第三步:開展姓名小游戲,尋找歷史典故,轉化成文字游戲。第四步:介紹我自己,尋找獨特的自己,用文字方式展現自己的特點。最終,形成成果紀念冊——《讓我們相識》。
1.孩子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首先對語文的學習進行整體構建。有目標,興趣高漲。通過三年的學習,四年級孩子有一定的識字量,也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但是,中年級依然要重視識字寫字教學,在鼓勵孩子自主識字寫字的同時,依據實際情況進行分類指導,要用恰當的方法加以點撥。以上項目的設計,首先基于現實生活,再有也是結合教材第二、四、六、八單元的識字加油站的內容,這樣,將散落于整個學期的內容通過學期初的項目探索規(guī)律、結合實際的學習,使學生對漢字產生更大的興趣。
有規(guī)劃,穩(wěn)步推進。學期初所做的項目的整體構建,能夠積極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用項目學習的方式整合起各單元知識點,形成整體語文觀,為促進學生素養(yǎng)發(fā)展助力。
2.尋找漢字構字規(guī)律的環(huán)節(jié)將孩子的課內和課外結合了起來。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方法的指導和成果的交流,課外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這樣可以提高語文項目學習的效率,讓學生在多樣化的言語實踐中提升素養(yǎng)。
3.教材、生活、項目的結合中形成了語文項目學習課程。語文項目學習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發(fā)展。生活中,學習中都蘊藏了豐富的課程資源,為孩子的語文項目學習提供了舞臺。教師要善于挖掘其中的語文資源,在學期初做好規(guī)劃,讓項目學習融入語文學習活動中,形成語文項目學習課程。讓學生在豐富的言語實踐活動中開展學習探究交流,促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實踐中不斷提升。
項目學習方式在語文的深度學習,廣度學習上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它在“雙減”之下,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彌補了教師教學中的弊端,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加深知識的理解,促進了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