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
2022年5月1日,畢加索真品藝術(shù)展在珠海展出,其中《年幼的貓頭鷹》《貓頭鷹》《彩色鳥》等以貓頭鷹為主題的雕塑作品格外引人注目。很多人只知道畢加索是繪畫大師,卻不知道他也是一位雕塑奇才。貓頭鷹是畢加索鐘愛的題材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見到形態(tài)各異的貓頭鷹造型。畢加索曾說:“貓頭鷹是我靈魂深處的知音,每當(dāng)我遇到瓶頸的時候,它就會吐一個球形錦囊,告訴我應(yīng)該怎么做?!睋?jù)資料記載,畢加索確實收養(yǎng)過一只貓頭鷹。那么貓頭鷹為何會吐錦囊?畢加索和它又有著怎樣的奇緣呢?
一見鐘情,
塞納河畔初相遇
1881年10月25日,畢加索出生在西班牙的馬拉加。從小他就很喜歡小動物。上小學(xué)時,學(xué)校的一名老師飼養(yǎng)了豬、雞、羊、黃鶯、蜜蜂等很多小生靈,每天放學(xué)時,畢加索就會跑去仔細(xì)觀察,除了功課,他學(xué)到了不少小動物方面的知識。
畢加索的家在一個廣場附近,廣場上棲息著許多溫文爾雅的鴿子。每天黃昏,他都會趴在窗臺上,認(rèn)真地看這些鴿子在梧桐樹枝上舞蹈,細(xì)聽它們低吟。
1943年5月12日,畢加索在塞納河左岸的餐廳與朋友晚餐,他一眼看到鄰桌有一位漂亮的女孩。他和這個女孩四目相對,彼此吸引。
這位女孩叫弗朗索瓦斯·吉洛特,22歲,在繪畫界初露鋒芒,而畢加索62歲,已經(jīng)名滿天下。雖然年齡的差異橫亙在面前,他們還是開始了交往。
吉洛特雖然年輕,但很有主見,繪畫天賦也相當(dāng)強。畢加索每次看到她就像看到了當(dāng)年的自己。但他總感覺吉洛特對自己若即若離,加上正是戰(zhàn)爭時期,自己也很迷惘。
當(dāng)時,巴黎被德國占領(lǐng),畢加索畫了一幅《格爾尼卡》,是反法西斯的象征,隨時都有可能被逮捕,但他一直堅守在巴黎。在內(nèi)心,總有一個強烈的聲音提醒著:“要離吉洛特遠一點,不能耽誤她?!?/p>
時間一天天過去,畢加索感覺和吉洛特在一起就像煙花般絢爛,卻又轉(zhuǎn)瞬即逝。吉洛特也非常欣賞畢加索,覺得他擁有無與倫比的創(chuàng)造力,充滿智慧。
1946年的一天晚上,畢加索和吉洛特一起在塞納河畔散步,經(jīng)過一幢房子時,忽然從屋頂上掉下來一只貓頭鷹,原來它的一只爪子受傷了,鮮血直滴。
吉洛特嚇得直往后退,她雖然知道貓頭鷹,但從沒如此近距離看到過。貓頭鷹眼周的羽毛呈輻射狀,細(xì)細(xì)的羽毛排列形成臉盤,面形似貓,雖然受傷,但眼睛里還是射出一股兇悍之光,令人不寒而栗。
從小就喜歡動物的畢加索卻一點也不害怕,他仔細(xì)查看了貓頭鷹的傷口,馬上到路邊采了一些植物的葉子,用石頭搗亂敷在上面。起初,貓頭鷹還不住地掙扎,或許是葉子止住了血,它才不再亂動,眼光也變得柔和起來。
畢加索收養(yǎng)了這只貓頭鷹,并給它起了一個可愛的名字,叫烏布。在畢加索的精心照料下,烏布的身體逐漸康復(fù)。有時候,它會在畢加索頭頂飛來飛去,但并不曾跑遠,畢加索一個眼神,它便又會飛回來,倚著他的手指站著。
畢加索越來越喜歡烏布,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喜歡對烏布吐露心聲。
5月12日,是畢加索和吉洛特初遇紀(jì)念日,畢加索決定在這天向吉洛特表白,但想到當(dāng)前時局,還是有諸多顧慮。
當(dāng)?shù)谝豢|晨曦還未點亮村莊時,畢加索就來到貓頭鷹烏布面前,輕輕問:“我和吉洛特已經(jīng)相識這么久,你說,我今天應(yīng)該向她表白嗎?”
烏布撲閃了幾下翅膀,居然一張嘴,吐出了一個雞蛋大小的圓球。畢加索嚇了一跳,怎么會有這么奇怪的現(xiàn)象?他看了看烏布,它正在對他連連點頭。他把小球拾起來握在手中,熱乎乎的,他忽然明白自己應(yīng)怎樣做了。
傍晚,畢加索手執(zhí)鮮花,趕到吉洛特面前熱情表白:“親愛的,請嫁給我吧?”吉洛特一愣,羞澀地問:“我等你這句話都好幾年了,今天怎么有勇氣說了呢?”畢加索像個孩子一樣哈哈一笑:“因為,烏布送給我了一個球形錦囊?!?/p>
針鋒相對,
陶瓷聲聲惜華年
這一年,畢加索終于和吉洛特生活在了一起。
那天,他們?nèi)ド碁┥下?,吉洛特戴著帽子慢慢行走,畢加索在她身后撐著巨大的遮陽傘,而貓頭鷹烏布則在傘上時不時地翩飛,那場景溫馨而浪漫。
忽然,烏布飛到畢加索手臂上,輕輕晃動著腦袋,不住地點頭示意。畢加索眼前一亮,倏忽間靈感迸發(fā),立馬為吉洛特畫了著名的《女人——花》。
最初,畢加索準(zhǔn)備給吉洛特畫一張真實的臉,但深思了一會兒后說:“不,這不是你的風(fēng)格,寫實肖像根本不能再現(xiàn)你。盡管你的臉是長長的鵝蛋形,但我要把它畫成冷色——藍色,它會像一個小小的藍月亮。”
他把一張紙涂成藍色,然后根據(jù)藍月亮的概念剪成各種程度的橢圓。全部剪好之后,他在每一個圓上分別畫上了眼睛、鼻子和嘴,然后把這些橢圓用針別在畫布上,上下左右地移動,經(jīng)過反復(fù)嘗試之后,終于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位置,放妥,對吉洛特說:“好了,這就是你的肖像?!?/p>
他把她的整個肖像畫成了一枚花朵,深邃而美麗。但在畫畫的時候,畢加索眼前總是浮現(xiàn)出貓頭鷹烏布的影子,他知道,自己明明畫的是吉洛特,可又似乎畫的是烏布。
貓頭鷹烏布的出現(xiàn),深深影響著畢加索,在1946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間,他以烏布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10多幅貓頭鷹題材的油畫作品,它們或棲息在樹枝上,或在籠子里,最常見的是站在一張木椅的靠背上。
畢加索越來越喜歡烏布,他和烏布的夜間活動的習(xí)性是一樣的,畢加索也喜歡黑夜帶給自己的安寧與靈感。1948年,畢加索和吉洛特搬到法國南部瓦洛里的鄉(xiāng)間居住。
表面上看,那是戰(zhàn)后的寧靜日子,可實際上,他們的婚姻裂痕已在悄然涌現(xiàn)。
幾年間,吉洛特為畢加索生了兩個孩子,照顧孩子的任務(wù)全落在她身上。同時,她還得當(dāng)畢加索的繆斯,和模特兒一起熬夜,討論或爭論畫作,經(jīng)常到凌晨兩三點。
漸漸的,吉洛特心力交瘁,不免心生怨言,可畢加索是一個大男子主義者,覺得這些很正常。
一次,他們因為一些作品理念又爭論起來,在吉洛特的作品中,孩子是真實的人,而不是抽象的色塊,所以她認(rèn)為寫實更好,而畢加索認(rèn)為作品應(yīng)虛化一些。結(jié)果兩個才華橫溢的藝術(shù)家釘子碰釘子,互不相讓。
畢加索質(zhì)問吉洛特:“你為什么總是跟我對著干?”吉洛特說:“因為婚姻是兩個人的事,不是你的獨角戲,你不能做暴君要求我事事順從,完全以你為中心?!碑吋铀饔行?,他覺得吉洛特太不了解自己了。很多時候,吉洛特獨立、直接和一針見血的性格,讓畢加索很是煩惱。
晚上,他站在貓頭鷹烏布面前,傾訴著心中的困惑。烏布像一個善于傾聽的知音,雖不說話,卻用眼神不停撫慰著他,仿佛在說,婚姻需要相互包容。
盛夏的一天,畢加索與吉洛特前往瓦洛里斯度假,參觀了當(dāng)?shù)氐氖止に囀屑.吋铀鞅患猩系闹铺者^程深深吸引,在這里他認(rèn)識了蘇珊和喬治·哈米耶夫婦。這對夫婦慷慨地讓畢加索體驗他們的陶瓷工作坊,還把黏土和陶瓷制作的知識教給畢加索。
畢加索一下子愛上了這種工藝,決定從頭來學(xué)。吉洛特一聽,覺得他在說癡話,他本就很忙,并且已經(jīng)步入古稀之年,如何能有精力做這件事?
確實,制作陶瓷需要對泥料以及整個煩瑣的制作流程十分熟悉,也需要十足的體力和耐力。陶瓷的可塑性、收縮率、易碎性以及燒制過程中的變形塌陷等問題,都會給陶瓷制作帶來重重困難。
但這些困難讓擁有強烈好奇心的畢加索更加渴望去探索,因為他總是沉浸在解決困難和自我挑戰(zhàn)之中。
回到家,他們誰也沒說服對方,矛盾更加激化。吉洛特生氣地說:“我欣賞你的才華,但不想屈服于你的強勢,更不想成為你的俘虜,我們離婚吧?!?/p>
畢加索慢慢冷靜下來,他雖然對吉洛特有些失望,但想到她為自己付出了很多,還有兩個孩子,離婚對誰都不好。
沉默中的畢加索沒有選擇離婚,但也沒聽吉洛特的勸阻,而是直接投身到了陶藝的學(xué)習(xí)與創(chuàng)作之中。
吉洛特見他我行我素,心下默然,兩人的心越走越遠。而畢加索的學(xué)習(xí)之路并不順暢,陶藝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簡單,好多次嘗試之后,他的作品依然平平。但越是這樣,畢加索的興趣反而更濃。
他和吉洛特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更多的時候,都是貓頭鷹烏布守候在身旁。有時候,他甚至覺得烏布比妻子更懂他。
一天夜晚,吉洛特又一次提出離婚,畢加索沉默了一下,決定去問烏布。烏布也沉默著,眼神里有著深深的憂郁,但它忽然一張口,吐出了一個雞蛋大小的圓球。畢加索驚呆了,這是第二次看到烏布吐出小球,他覺得這貓頭鷹真是一只神鳥,總是在自己舉棋不定時幫自己定奪,冥冥之中,這就是自己的人生錦囊。于是,他果斷同意離婚,一門心思開始了陶藝創(chuàng)作。
功成身退,
來世再做“比翼鳥”
最初,畢加索不懂制陶技術(shù)。不過,他是聰明的,他找到淺口盤,用五彩拉毛粉飾盤面替代畫布邊框創(chuàng)作。他在平面上找到了施展老行當(dāng)?shù)臋C會,不僅在盤子上潑墨,甚至還會把盤沿處理成畫框。
為了練習(xí),他還選了庫存中的一些素?zé)槠瑏硌b點盤器,盤面的創(chuàng)作主題和他畫作的主題是相通的,臉譜、斗牛、自然風(fēng)光、動物等主題頻頻出現(xiàn)。
在富有地中海特色的大盤子上,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畫風(fēng)得到完美體現(xiàn),人的五官被重新安排,同時呈現(xiàn)臉的正面及多個側(cè)面。那些描繪斗牛場景的黑白畫稿,重神似不重形似,筆法雄勁渾厚,力透紙背。
畢加索像真正的工匠那樣勤奮勞作,不僅很快學(xué)會了拉坯、成型和施釉等工藝,還試驗鈷藍色、銅綠色、紫羅蘭色和品種繁多的琺瑯來配料,畫窯爐草圖,并自燒陶瓷,甚至買來車床切割加工陶藝。
經(jīng)過不懈努力,畢加索的陶藝創(chuàng)作終于漸入佳境。
那個時代,陶瓷作為一種創(chuàng)作藝術(shù)表達形式,還沒有得到藝術(shù)界的認(rèn)可,更多的人只把這當(dāng)成一門古老的傳統(tǒng)手工藝門類,根本無法同繪畫相提并論。
可正是畢加索陶瓷藝術(shù)的出現(xiàn),改變了人們這種根深蒂固的想法。畢加索不僅將三維元素融入陶瓷盤上,還把在《亞威農(nóng)少女》的繪畫技法運用到陶瓷創(chuàng)作上。他依舊堅持自己奇趣的風(fēng)格,在陶盤上繪制各種臉譜,把一系列細(xì)頸酒罐、花瓶變成女性形象,還制作了一系列動物形象的陶瓷作品。
貓頭鷹是畢加索在陶瓷創(chuàng)作中新出現(xiàn)的形象,越來越熟悉陶瓷特質(zhì)的畢加索,通過自由調(diào)整陶器的形態(tài)比例,將畢式獨特趣味的元素運用到陶瓷上,他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造力為陶瓷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貓頭鷹是一個極為矛盾的象征,中國民間認(rèn)為貓頭鷹叫聲不好聽,而且在夜間活動,是不吉之物。但在西方文化里,貓頭鷹是智慧的象征。
畢加索依然經(jīng)常和貓頭鷹烏布對話,他覺得既然上天把烏布送到身邊,成了自己的幸運錦囊,自己就應(yīng)該是創(chuàng)新引領(lǐng)的模樣。
每次創(chuàng)作,畢加索都會把貓頭鷹烏布放入其中,貓頭鷹在他的三維作品中成了主導(dǎo)的主題。金屬、石膏模型、青銅或與黏土燒制,他以各種媒介來刻畫這個形象。這些模型強調(diào)了貓頭鷹的冷靜和溫暖,并形象刻畫了它那雙突出的眼睛。
1953年的一天,72歲的畢加索準(zhǔn)備去做晚間鍛煉,他習(xí)慣性來到貓頭鷹烏布面前問候,卻見月光中的烏布眼露柔光,口一張,居然又吐出一枚圓形小球。畢加索有些納悶,自己并沒有遇見瓶頸,它為什么又吐出錦囊,難道是在預(yù)示什么?
畢加索滿腹疑慮漫步在小道上,忽然,他感覺眼前一亮,對面路燈下走來一位綠色大眼睛的美女,她的模樣和氣質(zhì)讓畢加索立刻聯(lián)想到德拉克洛瓦1834年的名畫《阿爾及爾女人》,畢加索非常喜歡這幅畫,他與畫中的女人神交已久,沒想到今天卻在這里遇見。
恍惚間,他明白了烏布吐出錦囊的意思,原來它早就知道,今天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
就這樣,畢加索同這個女孩相識了,她叫杰奎琳·洛克,26歲,是一名陶瓷店銷售員,對陶瓷藝術(shù)有著豐富的理解。
很快,他倆墜入了愛河。杰奎琳欣賞畢加索的才華,畢加索也被杰奎琳在陶藝上的領(lǐng)悟深深折服。在杰奎琳的建議下,畢加索將他高超的繪畫和雕塑功底,很快顯示在陶瓷創(chuàng)作上,他又向前跨進了一大步,在形體的領(lǐng)域開始了多方面的探索。
在杰奎琳和貓頭鷹烏布的陪伴下,畢加索思如泉涌,一些概念奇趣的作品產(chǎn)生了。它們是一些風(fēng)格迥異的組合,結(jié)構(gòu)非常嚴(yán)謹(jǐn),制作十分困難。有的是中軸互相偏離的圓錐體組合,有的是用懸垂組合起來的結(jié)構(gòu),有的是歪七扭八的形體組合……
在畢加索心中,陶土可塑性所提供的一切方便,他都利用了起來。當(dāng)然,畢加索最喜歡的還是貓頭鷹,他給它們注入了生命,每一個都栩栩如生,粗獷剛勁,卻又充滿童稚。
畢加索對貓頭鷹烏布的鐘愛越來越深,帶著這種深深的愛,他最驚人的自畫像誕生了。1957年10月,畢加索接待了美國傳奇報道攝影師的來訪,對方曾拍攝過畢加索一張強烈凝視的照片,他希望畢加索能為照片簽名授權(quán)。
畢加索笑了笑,從他的寫生本上撕下一張空白的紙,畫了一張貓頭鷹的臉,挖出了適合他眼睛大小的洞。他先將紙像面具一樣舉在臉上,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照片上。照片中,他的凝視從貓頭鷹的眼睛中穿透出來,散發(fā)出無窮魅力。他說:“這不是一個祈禱或化裝舞會,而是我已經(jīng)和烏布合為一體,成了貓頭鷹?!?/p>
1961年5月,80歲的畢加索與杰奎琳正式結(jié)婚,這場婚禮除了新婚夫婦,只有律師作為證婚人參加,當(dāng)然,還有一直在畢加索身旁飛舞的烏布。
可在他們結(jié)婚不久,貓頭鷹烏布卻一病不起。一天深夜,奄奄一息的烏布吐出最后一個球形錦囊,慢慢地閉上了眼睛。畢加索久久地凝視著烏布留下來的小球,傷心不已,老淚縱橫。他知道,烏布在提醒他,杰奎琳是一位好伴侶,他們會相伴一生。
果然,婚后的他們相敬如賓,畢加索的一切都由杰奎琳決定。對于年邁的畢加索來說,她兼具母親、朋友和情人;對于年輕的杰奎琳來說,畢加索是她的一切,兼具老師、丈夫和孩子,她全心全意地關(guān)心他、照顧他。
杰奎琳為晚年的畢加索營造著溫馨的世界,畢加索也為她畫了大量的作品,1973年畢加索去世后,杰奎琳失去了生活中唯一的愛,3年后也飲彈自盡。
多年之后,畢加索將近4000余件陶瓷作品被一一展出,他對陶瓷的大膽探索,不僅再現(xiàn)了他的精湛藝術(shù),而且展現(xiàn)了陶瓷本身的魅力,最重要的是賦予了陶瓷更多的藝術(shù)內(nèi)涵,成為陶藝界永遠的經(jīng)典。
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貓頭鷹烏布為何能口吐“錦囊”,也有了很科學(xué)的解釋。原來,貓頭鷹主要在夜晚進食,而獵物通常都是一些老鼠、鳥雀之類,但貓頭鷹沒有牙齒,只能直接吞下,然后通過胃液消化。但肉質(zhì)可以消化,動物身上的皮毛卻消化不了,于是這些毛發(fā)就會在貓頭鷹的胃里形成一個個小球,并定期吐出,因為它們吐出的時間都是晚上,所以很難讓人發(fā)現(xiàn)。?????????編?輯/征?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