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師教育學部常務副部長,教育部督導專家、廣東省督學,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專家組成員、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培訓專家委員會成員、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lián)合會常務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教師教育、教育經濟與財政、教育產業(yè)資本化、校長領導力與學校發(fā)展、基礎教育、比較教育(中美教育比較)。參著《2001年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簡明教育經濟學教程》《教育財政學研究》《流動兒童義務教育及財政問題研究》等。
教師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路徑。然而,長期困擾教師培訓的問題是培訓課程提供了大量理論與理念的學習,參訓教師卻沒有把培訓時所學的理念、理論落實在教師實踐行為中?!芭嘤枙r心情激動,回到學校一動不動”是這一樣態(tài)的生動描述,“專家們說得都很有道理,但是實踐中怎么落實呢”這是大多數(shù)參訓學員的心聲,也是阻礙教師培訓效能實現(xiàn)并提升的關鍵原因。
面對這種狀況,一定要分析個中的深層原因。總體而言,原因如下:一是心理舒適度的慣性。教改實踐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力載體,但是教改可能帶來風險,改革任務往往大且難,需要調動的個體努力程度太強。即使教師認可培訓中學習的先進理念,但教師個體趨利避害的本能往往傾向于維持原狀以保持自己的心理舒適度。二是不能體驗自我效能感。如果實踐中不能夠適時、及時給個體帶來比較好的自我效能感體驗,則會出現(xiàn)不愿意參與或即便參與了也難以維持的現(xiàn)象。將培訓中所學理論轉化為教改行動并取得成效,需要漫長的堅持,因此,教師大多在培訓后不愿進行行動轉化。三是人性的惰性與從眾心理。人性的惰性和從眾心理往往會讓整體性推進受阻,培訓后躍躍欲試的教師看到身邊沒有共同行動的同伴,行動也只止步于心動。所以,往往出現(xiàn)領導積極推進改革而教師卻缺乏響應以致無果而終的困境。
很顯然,要破解“只心動不行動”的難題,必須要破解上述原因所導致的困境。管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公式可以為我們提供“解題思路”:改革動力=(價值×勝算)÷時間,即推進改革一定要讓每個人在認清價值意義的前提下,降低行為的難度,縮短見效的時間,有勝算的把握,增強安全感。據此,構建“價值觀—效能感—安全感”三感合一的教改行為激發(fā)要素模型,并基于此提出實施“主題引領的雙微機制”以推動教師在培訓后從心動走向行動,這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主題引領:主題承載著教育理論或理念指引下的價值追求,把理論和理念以貼近教師教育教學改革實際問題、有助于破解亟待解決的實踐難題、緊跟教育實踐中的時代熱點的形式呈現(xiàn),把理論和理念具象化,拉近理論和實踐的距離,讓教師明晰改革方向、感知改革價值。
雙微機制:以“微團隊”與“微任務”有機結合的方式推進,讓改革具有價值性、安全性和高效能,克服從不動到行動的心理慣性阻力,增強自我效能感體驗的內在動力和領頭羊的外在動力,破解教師不愿動、不敢動、不會動的難點。
“微任務”就是把某個主題性任務分解成一系列小目標、小任務,以減輕行動的阻力。教師發(fā)展需要任務驅動,但是如果任務過于宏大,教師就會產生心理畏難情緒,同時,宏大的任務往往讓教師無從下手,從而產生行為障礙。教師向往的愿景往往是具體而微觀的,因而行為的激發(fā)需要更為精細的任務驅動,為此必須進行任務分解規(guī)劃,把指向總體目標的大任務分解為一系列與教師日常教學行為密切相聯(lián)、既熟悉又陌生的小任務,以一系列小目標的達成、遞進、疊加,促進總體目標的實現(xiàn)。
“微團隊”就是把教師群體分解成若干個小團隊,形成微任務執(zhí)行的關鍵示范團隊。根據管理學“二八原理”,要找到推動改革項目的“關鍵少數(shù)”,依靠他們去引導和影響更多的追隨者,從而讓教育變革從局部擴展到整體。根據心理學所研究的人的記憶容量:7±2是較為理想的管理規(guī)模,由于技術的進步可以適度擴大管理規(guī)模,微團隊選擇10人左右以便于管理,也會有效避免團隊中“搭便車”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微團隊有“先鋒隊”的屬性,先行試驗取得成果從而讓更多的人信服并愿意追隨。
需要強調的是,“主題引領的雙微機制”有效激發(fā)教師參與教改的行為,在主題選擇、微任務分解、微團隊建設方面應關注以下方面:發(fā)展主題應具備現(xiàn)實性、迭代性、聚焦性。現(xiàn)實性是指主題應該緊貼教育發(fā)展的痛點、熱點,與教師教育教學改革實際問題緊密聯(lián)系;迭代性是指主題可以隨著教育發(fā)展、學校發(fā)展面臨的不同問題進行升級迭代;具象性是指主題的表述越直觀形象,教師越容易與自身實踐產生鏈接、加深理解。微任務分解應遵循難度適中、時間短、專題聚焦、持續(xù)連貫等原則。難度適中能降低教師的風險壓力進而提高行動力,時間短能讓教師快速體驗成就感和效能感,專題聚焦能使教師易于理解并轉化為實踐行動,持續(xù)連貫有利于持續(xù)促進教改行為發(fā)生。微團隊建設應符合規(guī)模小、任務明確、異質化等要求。規(guī)模小讓每位成員都擁有輸出展示的機會,任務明確將迅速形成團隊凝聚力,異質化幫助教師超越熟悉的經驗認知提升到透徹本質的規(guī)律認知,深化思維發(fā)展提升思維品質。
編輯 _ 湯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