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紅
在一些紅軍長征紀念館的陳列室里,人們最常見到的文物是那一雙雙頗富滄桑感的草鞋。有人說,長征是“草鞋之征”。的確,紅軍二萬五千里的征程,絕大部分官兵是穿草鞋走過來的。紅軍穿上草鞋,去譜寫一段驚動世界的史詩,去丈量長征二萬五千里的險惡與頑強。今天的人們,常常在想當年紅軍到底有多難、有多了不起,長征精神到底是一種什么精神?其實,看看這些作為長征重要戰(zhàn)略物資之一的草鞋,心里自然就會有答案了。
草鞋護腳踏山川
要擺脫國民黨軍圍追堵截,長征中紅軍主要靠快速行走。紅軍主要穿什么呢?膠鞋是難得的寶貝,布鞋成本高且不耐磨,最經濟實惠的當數(shù)草鞋。顯而易見,草鞋是紅軍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之一。
《長征組歌》中唱道:“戰(zhàn)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無需贅言,長征就是紅軍指戰(zhàn)員用雙腳走出來的勝利。走過長征的抗大學員曾豪邁地說道:“雪山、草地、臘子口,穿著草鞋照樣走。”借形傳神,這里是借草鞋來表達革命信念堅定。
1935年5月,由黃鎮(zhèn)等人編寫、紅五軍團猛進劇社演出的活報劇《破草鞋》,熱情地歌頌了紅軍如何在危急困苦的情況下戰(zhàn)勝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成功搶渡金沙江的壯舉;辛辣地諷刺了蔣介石的數(shù)十萬人馬,跋涉數(shù)千里,好不容易追到云南的金沙江畔,卻勞而無果,只在空船上撿到一雙破草鞋,無奈望江興嘆。節(jié)目演得惟妙惟肖,同志們都開懷大笑。
1935年5月28日,在四川飛奪瀘定橋時,紅軍就是穿著簡陋的草鞋,創(chuàng)造了一晝夜最快行軍達到240里的奇跡。1936年2月27日,為執(zhí)行康道爐戰(zhàn)役計劃,以紅三十軍為先導的紅四方面軍主力翻越黨嶺雪山。位于橫斷山脈北段的黨嶺雪山,被當?shù)厝朔Q為“鬼門關”,海拔5000多米,氣候變幻無常,風暴雪崩不斷,自然環(huán)境惡劣。據(jù)《徐向前回憶錄》中記載:“翻越黨嶺山,必須趕在中午十二點鐘以前。每天下午要起風暴,人到那里,就別想活命。我們令部隊充分做好征服大雪山的準備工作。規(guī)定每人帶足三天以上的干糧,備有兩雙草鞋和一副鐵腳碼子……”穿草鞋爬雪山對于今天的人來說,那是很難想象的事,但紅軍指戰(zhàn)員就是用這樣簡陋的裝備戰(zhàn)勝了傳說中的“鬼門關”。
物料簡易廣供應
? 草鞋是和紅軍戰(zhàn)士的生命和鮮血以及紅軍的戰(zhàn)斗勝利休戚相關的重要裝備。
1934年10月中旬,8.6萬余中央紅軍按照軍委命令集結到江西雩都(即于都),渡過貢水(于都河),踏上了漫漫征程。
從江西出發(fā)時的中央紅軍,雖然作了些必要的準備,但在今天看來,他們的裝備依然極其簡陋。粗布軍服和背包,一支槍或一把大刀,一條子彈袋,一條干糧袋,再加上行走時不可或缺的草鞋,這幾乎是紅軍戰(zhàn)士的標準配備。那個年代紅軍沒有汽車、摩托,只有少量的騾馬,他們基本上是以徒步的方式完成艱難的行軍,而徒步唯一的依靠正是草鞋。
頻繁的行軍作戰(zhàn)、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艱苦的物質條件,使得指戰(zhàn)員負傷、染病成為常見現(xiàn)象。因為缺醫(yī)少藥,為減少發(fā)病,將非戰(zhàn)斗減員降到最低程度,紅軍醫(yī)護人員更要加強衛(wèi)生教育,如要求指戰(zhàn)員穿好草鞋,打好綁腿,預防腳痛、打腳泡,防止被巴茅草、荊棘、樹枝等劃傷腿腳……顯而易見,草鞋還真不能少。那么,怎樣才能使指戰(zhàn)員穿草鞋有保障呢?
一是部隊發(fā)放。在長征前,中革軍委在雩都設立了總兵站和物資供應總站,參加長征的人都可領到糧食、彈藥、衣著等。作為準備工作,位于江西瑞金的紅軍草鞋廠日夜趕制出10萬雙草鞋,分發(fā)給即將踏上征程的指戰(zhàn)員。一般而言,每個長征指戰(zhàn)員按要求所帶的行李包括干糧袋(含10天以上的糧食)、武器、水壺(南方多竹,故有時用竹筒替代)、背包、被毯、棉衣、草鞋(三雙左右)、洋瓷缸(塞毛巾用)、斗笠等必需品。
據(jù)陳云(化名“廉臣”)在《隨軍西行見聞錄》中記載:“并有婦女干部一二百人,均腰懸短槍,腳穿草鞋隨軍出走。此輩娘子軍,均系身體強壯,健步如飛者,常在衛(wèi)生部招呼傷病兵。”據(jù)《楊成武回憶錄》記載:“每個干部戰(zhàn)士都發(fā)了一件嶄新的灰色棉上衣。除了槍支彈藥外,還有二至四個手榴彈,兩至三雙草鞋,幾斤糧食。為了防空襲,背包上頭還插了一束樹枝當偽裝。”
二是百姓贈送。這主要包括長征前蘇區(qū)百姓和長征沿途百姓贈送這兩種情況。
三是沿途編織。長征途中,隨著每天不停的行軍,紅軍戰(zhàn)士腳上的鞋成了磨損最快的裝備,與在蘇區(qū)相比,長征途中的紅軍,除了依靠戰(zhàn)斗和打土豪獲得的繳獲外,基本沒有任何后勤供給,這也使打草鞋成為紅軍官兵每一天的必修課,是必須掌握的技能,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打草鞋幾乎與打槍投彈一樣是必須掌握的技能。只要有休息時間,指戰(zhàn)員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打草鞋。草鞋往往是就地取材,大家自己動手編織,雖不美觀,卻實用且實惠。
四是組織供應。長征途中,盡管補給困難,但組織上還是想辦法多方籌措。1934年11月14日的《紅星報》上刊登的文章《怎樣解決草鞋問題》指出:“我們的意見可以采取下列的辦法:一、供給機關有計劃地收買草鞋,盡可能地做到發(fā)草鞋不發(fā)草鞋費。二、沒收土豪的濫(爛)衣褲和麻等,應注意分給戰(zhàn)斗員和運輸員打草鞋。三、發(fā)動會的同志幫助不會的打草鞋,發(fā)動戰(zhàn)斗員打草鞋慰勞運輸員。政治機關必須從各方面來保證這些辦法的實現(xiàn),做到沒有一個打赤腳的?!蔽恼聦Σ菪倪x材、編制、穿著等進行了詳細說明,是重要的工作指南。顯見,草鞋并不是一般性的個人物品,而與指戰(zhàn)員的生命、鮮血以及戰(zhàn)斗勝利休戚相關。
得空席地編草鞋
紅軍把戰(zhàn)斗間歇的時間和機會,利用到了極致——始終不放松一個重要工作即打草鞋。
一些紅軍后代紛紛講述父輩的草鞋故事:“到哪兒看見草好,拽幾把,塞到自己這個背包里頭,或者裝到兜里,晚上一宿營了趕緊就打?!薄八逘I第一件事打草鞋,至少得打三雙草鞋,明天要走的,完了要睡覺,要不你明天沒的穿啊,草鞋你穿著走幾十里路就完蛋了,就扔了?!薄白罡呒壍牟菪鞘裁茨??就這個破得實在不能穿的衣服吧,條條,把這個布條條撕下來以后,就和這個草擰在一塊?!薄懊刻於嫉么?,你沒看紅軍走路的時候,他后頭掛一串草鞋,屁股后頭都掛著草鞋,不行穿了就得扔了,換了新的繼續(xù)走?!?/p>
紅四方面軍老紅軍寧位發(fā)回憶:一九三六年三月間,我們到達西康甘孜地區(qū),當時我是紅四方面軍四軍十師三十六團一營二連一排的戰(zhàn)士。部隊準備北上過草地了。首長站在隊伍面前,開始講話了:為了通過北草地,北上抗日,為了迎接兄弟部隊紅二方面軍,上級分配我們每個同志完成趕制六雙草鞋?!傲p草鞋”這四個字首長講得特別響,同志們也聽得更清楚,印象更深刻。大家都感到這一任務光榮重大;但心底里卻琢磨起來了:打不來草鞋的同志,可以來個“師傅帶徒弟”,制草鞋的材料又從什么地方去找呢?拿川南來說吧,大都用稻草、梭草、竹麻爛布筋等,可是這些東西在西康地區(qū)根本就沒有,這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非完成不可,同志們都懂得,沒有草鞋不能行軍走路,不能打仗,那就不能消滅敵人。 一致感到,“草鞋”這家伙,真是怪重要的。因此,同志們都開動腦筋,找竅門,到處去拾爛毛線衣、毛線、羊毛;同時還要擔負起保衛(wèi)部隊安全的任務。我們就作了明確的分工,警戒的警戒,打草鞋的打草鞋。完成六雙草鞋的任務,成了同志們的中心話題。誰見誰都是那樣信心十足地問:“你完成了?”答復也是肯定的:“一定能完成!”大家忙著四處搜羅材料。半個月以后,每人平均還沒完成四雙草鞋,怎么辦呢?不能讓時間跑在咱們前面呀,這樣又努力去找草鞋材料,但也只能拾得一些破毛皮,把它割成小小的皮條編草鞋,故有的同志給它更名為“皮草鞋”……上級來人檢查,在草鞋方面,一般的不夠六雙,也還有極個別的只有三雙,內有兩三雙皮條子打的草鞋。檢查時,我們都很簡單,每人只有三大件:頭件武器彈藥,二件是干糧,三件包袱打開只有幾雙草鞋,但那時任何人都離不開這三件。
“草鞋精神”詠長征
有人說,長征精神就是“草鞋精神”,這不無道理。
草鞋的原材料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稻草;草鞋的編織是人人可以掌握的技術;而草鞋一經穿在腳上,便緊緊地抓住大地,邁起負重前行的腳步。
一雙草鞋大致使用壽命為40-70華里。有人測算,四支紅軍隊伍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大約穿爛了1000多萬雙草鞋。
穿草鞋、打草鞋的軍隊沒有了同老百姓的距離,老百姓認可了這支同他們一樣穿草鞋、打草鞋的軍隊。于是,便有了長征路上軍民魚水情的一路佳話。
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指中央紅軍所走的里程,如果加上紅四方面軍,紅二、紅六軍團和紅二十五軍的行軍距離,總里程達到驚人的六萬五千里。那么,六萬五千里的行走需要多少雙草鞋呢?我們試圖推算紅軍長征期間編制草鞋需要的麻繩、布條、梭草、粽葉、稻草以及草鞋數(shù)量時,只能得出耗費草鞋數(shù)以千萬計的數(shù)字。通過這樣的數(shù)字,我們能深深地感受到當年紅軍穿著草鞋遠征的崇高信仰。
1934年、1935年,草鞋是紅軍血雨腥風遙遙長征路上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紅軍部隊在敵人緊鑼密鼓地“圍剿”之下,翻越山嶺,蹚過河流,走過草地,歷經千難萬險,最終勝利會師。田間小徑、泥丸山路、巍峨雪山,這漫漫路途,靠的就是一雙腳,靠的就是腳下的那雙草鞋。真可謂:“打雙草鞋送給郎,南征北戰(zhàn)打勝仗,穿上草鞋跟黨走,刀山火海不回頭?!?/p>
如今,樸實無華的草鞋早就遠離了我們的生活,然而,就是這一雙雙普普通通的草鞋,它卻深深地融入長征精神里,成為長征中永恒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