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3年港劇《大俠霍元甲》在內(nèi)地開播以來,精武主題影視作品層出不窮,頗多佳作,精武英雄的愛國情懷感人至深。精武門的原型是成立于1910年的中國精武體操會(1916年更名為“上海精武體育會”,現(xiàn)稱“上海精武體育總會”),其百年歷史書寫了傳奇般的英雄史詩。
精武會有太多真實的精武英雄
作為中國創(chuàng)建最早的民間體育社團,精武體育會不只有武術(shù),不只有體育,它是一個先進的文化社團,凝聚了一批批時代精英,在不少歷史關(guān)鍵時刻,都不乏精英會員的身影。
? 曾任上海精武體育會會長的朱慶瀾將軍,“九一八事變”之后,致力于團結(jié)民眾抗日。1933年初,熱河抗戰(zhàn)爆發(fā),華北危急,朱慶瀾以東北義勇軍后援會會長和東北抗日義勇軍總司令的雙重身份,多次奔赴熱河前線,并出資贊助拍攝抗戰(zhàn)電影《風云兒女》。影片的主題歌集合了田漢與聶耳兩位大家作詞作曲,主題歌并沒有確定歌名,只是寫了“進行曲”三個字,朱慶瀾提筆加了“義勇軍”三個字。從此,《義勇軍進行曲》響徹長城內(nèi)外,激勵無數(shù)國人。
歷史并不枯燥,是由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組成的。在上海精武體育會歷史上,“陳真”是一個虛構(gòu)人物,但是,有太多真實的熱血英雄。
? 符保盧,一個今人已逐漸淡忘的英雄,在1930年代,卻是不折不扣的“流量明星”。他是一個中俄混血兒,生于東北,17歲時就成為“撐竿跳大王”?!熬乓话耸伦儭焙?,他毅然離開哈爾濱來到上海,成為精武會會員。1936年6月,符保盧代表中國參加了柏林奧運會。但是,當時的孱弱國力注定了他奧運之旅的悲愴色彩。當時中國代表團竟然連一根撐竿跳的竹竿都沒帶,每次比賽前,符保盧都要向一個日本運動員借一根訓練用的舊竹竿,這根竿僅長4.15米左右,當沖擊4米高度時,就顯得有點短,加上助跑速度不夠,符保盧未能跳過4米,最終以3.84米獲得第17名。符保盧不僅有體育天賦,而且外形高大俊朗,曾在電影《海葬》中飾演“虎子”一角。這是一部表現(xiàn)漁民苦難生活的影片,至今人們還能夠在影片中看到符保盧健碩的肌肉。
? 1937年“七七事變”后,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符保盧加入中國空軍,多次擊落日寇飛機。1943年7月8日,他在重慶巴縣白市驛機場附近駕機訓練時失速墜地,壯烈殉國。符保盧殉國消息傳來,上海精武體育會閉門哀悼,淚飛如雨,當時,上海已經(jīng)淪陷。今天,在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內(nèi)的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上,人們?nèi)阅苷业椒1R的名字。
“愛國”二字貫穿精武會的靈魂
“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江山秀麗疊彩峰嶺,問我國家哪像染?。繘_開血路,揮手上吧,要致力國家中興。豈讓國土再遭踐踏,這睡獅漸已醒?!薄洞髠b霍元甲》的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一度家喻戶曉,一直傳唱至今。這首歌的生命力,關(guān)鍵就在于“愛國”二字,這也是貫穿上海精武體育會的靈魂。
? 上海精武體育會之由來,源起1909年冬西洋大力士奧皮音的挑釁。當時,此人在上海北四川路52號阿波羅影戲院(今虹口區(qū)中行大樓6樓)表演舉重健美,蔑稱華人為“東亞病夫”,并口出狂言要與華人較量。同盟會骨干陳其美邀請津門武林宗師霍元甲赴上海灘應戰(zhàn)?;粼自凇稌r報》上昭告天下:“世譏我國為‘病夫國’,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愿與天下健者一試?!贝搜砸怀?,奧皮音等不戰(zhàn)而遁,國人歡欣鼓舞。陳其美等人立即決定趁此風云際會之時,創(chuàng)辦中國精武體操會。1910年6月,愛國志士以霍元甲的名義在《時報》上刊登了建會消息。7月7日,在陳其美、農(nóng)勁蓀等倡導下,中國精武體操會正式成立,農(nóng)勁蓀任會長,霍元甲任武術(shù)總教練。這是近現(xiàn)代中國第一個民間體育團體。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仲富蘭說:“大量精武史料證明,沒有反帝反封建的仁人志士,就沒有精武會;沒有愛國武術(shù)家的崇高形象和號召力,就不會有精武會的昌盛和發(fā)展?!?/p>
? 令人痛惜的是,正當霍元甲主持中國精武體操會以圖大展偉業(yè)之時,他卻英年早逝。其死因有多種說法,也是精武系列主題影視劇的經(jīng)典橋段?;粼椎耐蝗皇攀溃咕潴w操會失去了支柱,會務一度出現(xiàn)停頓。為了繼承霍元甲的遺愿,一大批志士能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在他們的支持下,精武會的血脈艱難延續(xù)了下來。
? 當年列強環(huán)伺,風雨如晦,中華民族孱弱不堪,任人欺侮,仁人志士,莫不對以“強國強種”為己任的精武體育會寄予厚望。孫中山第二次視察上海精武體育會時,為其題詞“尚武精神”,還應邀撰寫了《精武本紀》的序言。孫中山先生的兩名貼身衛(wèi)士馬湘、黃惠龍,被譽為“左龍右馬”,兩人俱是精武會員,證號分別是777、778。
? 在愛國主義精神的鼓舞下,精武會會員們參與辛亥革命、投身“五四運動”、助力抗日戰(zhàn)爭……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精武會員積極勞軍,組織慰問演出,傾情投入,不取報酬。陳毅市長欣然題詞“勞軍模范”。
消除門戶之見,融合眾家之長
? 從誕生起,上海精武體育會就具有“海納百川”的氣質(zhì),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武藝與西方體育的概念和內(nèi)容有機結(jié)合,學習融合,然后超越。
? 中華武術(shù)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是在近代卻陷入低迷,一大原因是門戶之見、派別之爭。上海精武體育總會會長顏建平說:“精武會的魅力,在于一誕生,就消除門戶之見,融合眾家之長,為復興、推廣、發(fā)展中華武術(shù)不遺余力。同時,鑒于傳統(tǒng)武術(shù)派別彼此輕視、好勇斗狠的陋習,精武會倡導的‘我之拳頭不許加在同胞身上’之口號,影響所及,萬眾風從。”
? 據(jù)1924年重訂的國術(shù)總目所稱,“精武”傳播的武路有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各派的代表拳術(shù),僅黃河流域派就有獨習拳術(shù)69種,對手拳術(shù)19種,獨習兵器56種,對手兵器36種,空手入白刃類6種。武術(shù)名家如“查拳名師”李匯亭、“鷹爪王”陳子正、“太極名師”吳鑒泉、“摔跤大王”佟忠義、“少林門師”趙連和、“七星螳螂”羅光玉、“技擊名家”王懷琪,以及有“亞洲毒蛇”之稱的拳擊高手鄭吉常、武術(shù)泰斗蔡龍云等,均前后任教于上海精武體育會,真正做到了“摒除歷來技擊家門戶之見,冶各派于一爐”。
? 除教授武術(shù)外,精武會還設有音樂部、戲劇部、攝影部、兵操部等,各部均有主持者與指導者。此外,上海精武體育會還是第一個有組織向海外傳授中華傳統(tǒng)武術(shù)的體育團體。1920年8月17日,上海精武體育會特派陳公哲、羅嘯墩、陳士超、葉書田、黎惠生五人出訪南洋,史稱“五特使”。他們帶著《精武本紀》《精武章程》等書,以及精武自拍的影片,先后到訪東南亞多國,歷時73天,大力推廣國術(shù)及現(xiàn)代體育,所到之處反響熱烈。之后,南洋各地的精武會紛紛建立?;粼椎膬鹤踊魱|閣就終生在南洋傳授武術(shù)。
? 如今,全球五大洲已有77個精武會組織,中華武術(shù)無不奉上海精武體育總會為母會。世界精武聯(lián)誼會的秘書處設在上海精武體育總會,每兩年舉辦一屆的世界精武武術(shù)交流大會已經(jīng)舉辦了16屆(第十六屆因疫情改為線上舉辦),成為民間交流的重要平臺。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報》肖春飛、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