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文, 張 磊, 孫連坡, 庹海洋, 劉 詢, 景 成
(1.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459; 2. 西安石油大學 石油工程學院, 西安 710065)
渤海灣某L油田位于渤海東部海域遼東南洼東部斜坡帶,夾持于遼東南洼和渤東北洼,成藏條件優(yōu)越,進入油田開發(fā)設計階段開展全專業(yè)深入研究。按照油藏開發(fā)原則,該油田共部署6口定向井,油藏埋深2 200~2 400 m,靶區(qū)控制半徑為1 480 m,單平臺方案即可滿足開發(fā)條件。在對初步平臺位置場址范圍內(nèi)進行工程物探調(diào)查證實,該油田調(diào)查區(qū)域海底至海底以下區(qū)域發(fā)現(xiàn)淺層氣及古河道分布區(qū)域,這些淺層地質災害嚴重威脅著鉆井船就位安全[1-5],需從鉆井船就位位置及鉆井船插樁兩方面開展安全研究,優(yōu)選出合適的鉆井船,以保證工程安全。
在選擇鉆井船就位位置時,首先應考慮盡量移出淺層地質災害區(qū)域。結合6口開發(fā)井靶點,利用Compass軟件優(yōu)選得到了初步平臺位置D1,如圖1所示。其原理為以總水平位移和總進尺最少為第1和第2目標,從而得出平臺位置最優(yōu)解[6-7]。
圖1 渤海某油田利用Compass軟件進行平臺位置優(yōu)選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platform location optimizationby Compass software in a Bohai Oilfield
目標函數(shù)為:
(1)
最優(yōu)解為:
(2)
式中:NW為待鉆井井數(shù);(xti,yti)為靶點坐標;MD為平臺總進尺,m;(Xp,Yp)為平臺位置坐標。
以D1位置作為基準點,在平臺場址(1.0 km×1.0 km×25.2 km)范圍內(nèi)布置網(wǎng)格狀測線進行工程物探調(diào)查,示意圖如圖2所示。調(diào)查表明,平臺場址海底至海底以下100 m范圍內(nèi),發(fā)現(xiàn)4處淺層氣區(qū)域A1~A4,預選的平臺位置距離淺層氣A1較近,僅27 m,風險較大;發(fā)現(xiàn)1處埋藏古河道,河道分布范圍較大,幾乎覆蓋整個調(diào)查區(qū)域,其頂部埋深在海底以下約4~7 m,底部埋深在海底以下約7~16 m。
圖2 渤海灣某油田平臺位置工程物探調(diào)查示意圖Fig.2 Diagram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al survey ofplatform location in an oilfield in Bohai Bay
由于古河道區(qū)域分布范圍較廣,平臺位置若移出該區(qū)域嚴重影響油田的經(jīng)濟效益[8-9],因此考慮小范圍內(nèi)移動預選平臺位置,盡量遠離各淺層氣區(qū)域邊緣,從而保證油田作業(yè)安全。具體步驟如下:
1)在預選平臺位置的基礎上,將其分別向西南、西、西北和南方向移動100 m及200 m,得到平臺位置WN1~S2,如圖3所示。
圖3 渤海灣某油田移動后平臺位置示意圖Fig.3 Diagram of platform position of an oil fieldin Bohai Bay after moving
2)綜合考慮移動后的位置距離淺層氣距離及開發(fā)井總進尺(見表1),優(yōu)選出最優(yōu)平臺位置。在移動后的各個平臺位置中,向西移動100 m的平臺位置W1處進尺增加得最少(113.8 m),且此時距淺層氣A1,A2和A3的距離分別為109.0 m,68.0 m和51.0 m。在W1位置基礎上,分析了各系列鉆井船就位時樁腿距淺層氣區(qū)域的距離(見表2),可以看到各鉆井船距淺層氣區(qū)域最小距離為44.0 m,能夠滿足油田施工要求,因此最終確定W1位置為鉆井船就位位置。
表1 移動后各平臺位置數(shù)據(jù)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position data of each platform after moving
表2 W1平臺位置就位時各系列鉆井船與淺層氣距離Table 2 Distance from each series of drilling ships to shallow gas when in place at platform W1
當存在淺層地質災害的平臺位置選擇時,傳統(tǒng)的優(yōu)選方法可能位于淺層地質災害區(qū)域內(nèi)或距離較近的區(qū)域,不能保證工程作業(yè)安全。此時,應參考地質災害的范圍及方位等,靈活地選擇移位方案,在保證工程安全的情況下優(yōu)選出進尺最小或經(jīng)濟效益最大的平臺位置。
古河道內(nèi)大多為雜亂與發(fā)散充填,底部沉積河道充填砂體,向上變細,最上部以粉砂和黏土質粉砂為主,含一定量的砂質成分或砂質薄層,通常導致古河道內(nèi)部承載力較低,容易引起工程的不均勻下沉[10-12]。由于L油田古河道分布范圍較廣,導致平臺位置無法移出該區(qū)域,因此對鉆井船既定就位位置處開展插樁風險分析。
在優(yōu)選鉆孔位置時,由于鉆井船型號未定,需綜合考慮在渤海灣常用的HYSY92系列、HYSY932及N1鉆井船樁靴的重合位置處布置鉆孔(40 m深),如圖4所示。
圖4 渤海灣某油田插樁分析鉆孔取樣示意圖Fig.4 Diagram of analysis of pile insertion and drilling sampling in an oil field in Bohai Boy
對于土質參數(shù)的確定,需結合鉆孔取樣土質的現(xiàn)場和實驗室試驗結果綜合確定?,F(xiàn)場主要包括小型手動十字板、微型電動十字板、袖珍貫入、含水率及密度試驗;實驗室試驗主要包括不固結-不排水三軸壓縮、固結-排水多級三軸壓縮、液塑限、粒度分析及土粒比重試驗等[13],上述試驗均依據(jù)ASTM規(guī)范標準進行。由此得到土質參數(shù)表,見表3(表中Nq,Nγ為排水粒狀土無量綱承載力系數(shù))。
表3 土質設計參數(shù)表
對于自升式平臺,樁靴尖貫入度發(fā)生的前提條件,是平臺載荷等于或大于土的極限承載力,此極限承載力Q的計算公式為[14]:
Q=qn×A+γ1×V
(3)
式中:qn為樁靴單位面積的極限承載力,對于不排水黏性土,qn=Su×Nc,Su為樁靴下1/2樁靴直徑深度以內(nèi)的平均不排水抗剪強度,Nc為不排水黏性土的承載力系數(shù)。對于排水粒狀土,qn= 0.3 ×γ2×B×Nγ+P0×(Nq—1)。γ2為樁靴下1/2樁靴直徑深度以內(nèi)土的平均有效重度;B為樁靴直徑;P0為樁靴的有效上覆巖石壓力。A為樁靴的截面處面積最大值;γ1為樁靴排出土體的平均有效重度;V為樁靴排開土的體積。
海底土質硬度并非單調(diào)排列,可能存在著軟硬交錯的現(xiàn)場。當硬黏土層覆蓋于軟黏土層之上時,由于承載力的不同可能會導致樁靴存在穿刺風險,因此需要對其進行重點分析。通常利用Young和Focht發(fā)展的3∶1載荷擴展法進行分析[15],假定通過硬土層的基礎載荷按照1∶3的擴展比例在軟弱層頂面產(chǎn)生等效壓力,如果該壓力超過軟弱層承載力,則會發(fā)生穿刺。其中承載力q′n的表達式為:
(4)
分別對HYSY92系列、HYSY932及N1鉆井船樁靴尖入泥深度進行分析,承載力曲線如圖5所示。結果表明,在最大預壓載的條件下,HYSY92系列鉆井平臺樁靴尖最終入泥深度為6.6 m,無刺穿風險;HYSY932鉆井平臺樁靴尖最終入泥深度為19.2 m,插樁過程中存在3段刺穿行程,分別為2.7 m,1.0 m和2.7 m;N1鉆井平臺樁靴尖最終入泥深度為3.6 m,無刺穿風險。因此L油田可選擇HYSY92系列或N1鉆井平臺,能夠規(guī)避古河道存在的風險。在選擇鉆井船時,盡量多提供幾種能夠保證施工的船型,以免引起施工資源的緊張等問題。
圖5 各鉆井船極限樁靴載荷與樁靴尖入泥深度關系曲線Fig.5 Cur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ltimate pile shoe load and the mud depth of the pile shoe tip of each drilling ship
1)渤海灣L油田海底存在淺層氣及古河道地質災害風險,嚴重威脅著鉆井船就位安全。該文從鉆井船就位位置優(yōu)選及插樁方案兩方面開展了研究,旨在優(yōu)選出合適的平臺位置及鉆井船類型,保證工程作業(yè)安全。
2)依據(jù)Compass軟件“總水平位移和總進尺最少”原則優(yōu)選了平臺位置,鑒于其距離淺層氣邊緣較近,分別將其向西南、西、西北和南方向移動100 m及200 m,綜合考慮進尺增加與各位置距淺層氣區(qū)域距離,最終選擇向西移動100 m的W1位置。
3)選擇HYSY92系列、HYSY932及N1鉆井船樁靴重合區(qū)域進行取孔并樁靴尖入泥深度分析,在最大預壓載的條件下,HYSY932鉆井平臺插樁過程中存在刺穿行程,不建議作為L油田的鉆井船進行就位;HYSY92系列和N1鉆井平臺不存在刺穿風險且行程合理,可選擇為L油田就位鉆井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