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瑞民 高玉民
這個擁有百歲老人的家庭,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真真切切的愛,詮釋了最美家庭的含義,譜寫了一曲“全國最美家庭”的動人樂章,也讓身邊的人感受到了愛的溫度。
在這個7口之家中,老母親盧金英1920年出生,今年已經(jīng)102周歲,是一位善良慈愛的老人;一家之主李陽1964年出生,現(xiàn)任佳木斯日報社《法治周刊》主編;李陽的妻子張玉杰1964年出生,現(xiàn)已退休。
這些年來,李陽夫婦在照顧百歲老母親中,身體力行,給家人做出了榜樣。經(jīng)常有人問李陽:“讓一個大家庭和諧美滿,有沒有什么竅門?”李陽的回答很簡單:“就是孝老、愛親、善良、誠信?!?/p>
李陽(左二)時常對家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一輩子不長,用心甘情愿的態(tài)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崩铌柕哪赣H年輕時,就經(jīng)常教導孩子們:“不要對生活多愁善感,更不要對不如意的事情埋怨,要用一顆平常心面對困難?!蹦菚r,母親是地區(qū)的勞動模范,經(jīng)常帶領村子里的婦女,利用晚上的時間幫助生產(chǎn)隊排憂解難。
母親教育子女的方法也很特別,一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潛移默化地教育子女從小做一個善良感恩、助人為樂的好孩子;二是引導孩子要誠實、信守承諾,“言必信,行必果,知恩圖報”。李陽從小是聽著母親講的故事長大的,深受母親影響。長大后,他酷愛文學,寫了很多文學作品和民間故事,發(fā)表在全國各地的知名報刊上。他主編了6部書籍,還出版了20多萬字的個人專著《雛菊花語——李陽文學和新聞作品集》,在這部集子里,收錄了20多篇民間故事,這些故事大多數(shù)是母親給他講的。李陽通過這些作品加入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和黑龍江省作家協(xié)會。李陽說,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小時候母親的教育和引導有直接關系,可以說,母親是他文學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和人生導師。
古訓有言:“百善孝為先?!毙⒕锤改甘侵腥A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敬老愛親更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李陽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盡管工作繁忙,但他依然將家庭的責任牢牢扛在肩上。
1993年,李陽從當時的樺川縣建國鄉(xiāng)只身來到佳木斯市工作。1997年,工作稍微穩(wěn)定后,他便把妻子和年僅9歲的女兒從鄉(xiāng)下接到佳木斯市生活。生活步入正軌以后,他又主動把年近八旬的母親從鄉(xiāng)下接來一起居住。
李陽和妻子張玉杰照顧母親可謂無微不至。為了老人住得舒心,張玉杰把家里最大的一間屋子讓母親住。由于母親患病心焦,晚上不肯一個人單獨住,張玉杰便讓李陽陪母親住。隨著老年癡呆癥狀的加重,母親有時狂躁起來,整夜整夜不睡覺,不間斷地大喊大叫,但孝順的夫妻倆從不抱怨,整夜整夜陪在身邊,安撫老人的情緒。
全家福
李陽(右)與妻子張玉杰
李陽的大哥、二姐在山東生活,他和二哥在佳木斯市里工作,三姐在佳木斯所轄的農(nóng)村生活。同在佳木斯生活的姐弟三人感情深厚,并共同孝敬老人。近幾年,由于母親年事已高,身邊不能離人,李陽的姐姐和哥哥為減輕弟弟負擔,爭著搶著撫養(yǎng)老人。春天,母親在哥哥家住;到了夏天,姐姐便接母親到農(nóng)村住一段時間;到了冬天,李陽再把母親接回家。無論母親在誰家,大家誰有時間誰就去看望和陪伴,“母親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一家人和諧共處、其樂融融。
這些年,為了不讓母親寂寞,每年春節(jié),李陽都主動邀請哥哥、姐姐和侄子一家人到自己家里陪老人過節(jié),一大家人陪母親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忘的春節(jié)。2015年春節(jié),《舌尖上的佳木斯》劇組見證了這一幕,把這一大家近30口人在一起陪母親過年的鏡頭收錄到專題片中,每年春節(jié)期間循環(huán)播放,讓觀眾一起感受李陽一大家人、五世同堂的幸福生活。
李陽說:“如果沒有公平正義,我的人生就會黯淡無光;如果沒有國家的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們一家人的美好生活?!逼拮訌堄窠芤卜浅8卸?,她說:“如果沒有黨組織,我這一輩子只能做一個圍著鍋臺轉(zhuǎn)的家庭婦女,不可能成為企業(yè)的黨支部書記?!?/p>
這一家人事業(yè)有成,都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因此他們一家人對黨和國家懷有特別深厚的感情。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李陽的家里共有4名黨員,他自己以及妻子、女兒、女婿都是黨員。國慶節(jié)前夕,李陽成立了家庭臨時黨支部,并在國慶節(jié)期間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紅色主題活動。
這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他們所做的事也很小很平凡,但他們懂得:因為有黨,才國泰民安,社會和諧,家庭幸福;因為有愛,這個世界才變得無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