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杰
德國總理朔爾茨日前公開撰文表態(tài)稱,如果歐盟想要在全球政治中保持領導地位,那么其在決定外交和安全政策時,就不能再采用'成員國一票否決制度。今年1月德國出任G?輪值主席國,圍繞俄烏沖突、全球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等二系列重大議題,德國新政府很想有一番作為,目的是推動德國在歐洲事務乃至全球事務中發(fā)揮關鍵性作用。
就歐盟層面而言,朔爾茨的'表態(tài)并非偶然,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曾表示,如果歐盟要加快行動,在關鍵的歐盟政策領域,全票表決制不再有意義。在兩位德國人的推動下,6月9日歐洲議會以多數(shù)票贊成通過一項決議,要求歐洲理事會啟動修改歐盟條約程序,將“各成員宙一票否決制度”改為“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以確保歐盟決策的有效性。
此舉像一枚“重磅炸彈”在歐盟內(nèi)部引爆,有13個歐盟中小成員國明確反對修改盟約°匈牙利、波蘭及丹麥等國領導人認為這樣做會削弱他們的話語權,并且歐盟重大決策會逐漸演變?yōu)榇髧f了算,小國最終要么服從,要么被排擠。波蘭領導人一語雙關地說:“德國人是想武裝自己對付俄羅斯還是對付我們?我們不知道,但至少知道他們在武裝自己?!?/p>
從上臺后的表態(tài)來看,朔爾茨政府是想在歐盟戰(zhàn)略自主方面有所作為,也想借助烏克蘭危機產(chǎn)生的地緣政治影響,通過歐盟發(fā)揮德國更大的全球性作用。
德國要發(fā)揮更大的影響力就必須借助歐盟。在歐盟層面,法德是軸心,但各自都有短板。法國是政治大國和歐洲軍事強國,但經(jīng)濟實力遠不如德國。德國是歐洲經(jīng)濟引擎,但政治影響力和軍事實力有限。朔爾茨政府要提升德國的綜合實力及政治影響力,推動歐盟重大表決機制改革是一個有效途徑。一旦廢除一票否決權,作為歐盟主心骨之一的德國,可以把更多的利益訴求上升到歐盟決策層面。
然而,這種冒險不容易成功,主要原因是一些歐盟成員國堅決不干。從歐洲一體化發(fā)展歷程來看,歐盟大國與中小國家的利益訴求、目標追求及作用影響很難一致,中小國家往往對大國抱有不信任及不配合的態(tài)度。例如,2015年歐洲難民潮高發(fā)時中東歐國家不愿意接納太多的難民,同西歐國家形成強烈反差。只要歐盟維持一票否決制度,這些小國就能在關鍵立法和決策時發(fā)揮獨特的作用,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相反,如果大國聯(lián)手發(fā)揮影響力,小國往往會因擔心利益受損而唱反調(diào)。
客觀說,歐盟這種外交與安全重大事務一票否決制度的確不利于歐盟超國家權力的發(fā)揮。英國在沒有脫離歐盟之前,利用其“三駕馬車”身份和歐盟這項特權,不斷阻礙歐盟表決,或漫天要價,或不斷干政。歐盟很早就提出構建歐洲獨立防務的設想,正是有英國攪局才淪為紙上談兵。同樣,由于匈牙利在歐盟對俄制裁升級的關鍵吐刻,再三動用一票否決權,也給歐盟的對俄統(tǒng)一行動造成麻煩。
因此,取消一票否決制度必然會引發(fā)歐盟成員國內(nèi)部的爭議和矛盾。對大國而言,取消更有利于提升大國地緣政治影響力。對小國來說,取消就意味著其話語權蕩然無存,歐盟會淪為大國操控的政治工具,小國終將成為附庸和無足輕重者。從1993年11月1日正式成立,再到經(jīng)過幾次擴員后如今成為有27個成員國(英國“脫歐”后)的政治共同體,歐盟之所以成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極,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一體化經(jīng)濟外交政策。推動取消一票否決制度面對巨大分歧,甚至有可能令歐盟四分五裂。所以,德國等歐洲大國的政治抱負估計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得以實現(xiàn),一旦“脫歐”風潮再起,取消一票否決制度不但成不了擴大歐盟影響力的“靈丹”,反而更像一顆“毒丸”?!ㄗ髡呤侵袊鐣茖W院歐洲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