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仁
河南省歷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古代多個王朝都把都城建在這里,這里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yùn)??脊艑W(xué)家曾在這里發(fā)掘出眾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如今這些歷史文物很多都存放于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鄭州市農(nóng)業(yè)路中段的河南博物院現(xiàn)有館藏文物17萬余件(套),主展館設(shè)有16個展廳,展出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的眾多文物珍品,其中以商周時期的青銅器藏品最為豐富。今天瑾小萱就帶大家走進(jìn)河南博物院。
獸面乳釘紋銅方鼎
獸面乳釘紋銅方鼎又被稱作杜嶺二號方鼎,1974年在河南省鄭州市張砦(zhai)南街出土,現(xiàn)擺放在河南博物院第二展廳。它是目前年代最早、鑄造最為完美、保存最為完整的青銅重器之一。獸面乳釘紋銅方鼎通高87厘米,口長寬61厘米,耳高17厘米,足高25.5厘米,重64.25千克,是迄(qi)今發(fā)現(xiàn)的商代早期最大的青銅器之一。獸面乳釘紋銅方鼎周身裝飾有獸面紋與乳釘紋,鑄造年代約為公元前1400年,是研究商代青銅冶鑄的寶貴資料。
玉柄鐵劍
被烤焦的紅薯也可以放在展柜里展出?在河南博物院第三展廳里,有一個生銹變形的展品,它外表黑黢黢(qu),皺皺巴巴,像極了烤焦的紅薯,它就是被譽(yù)為“中華第一劍”的玉柄鐵劍。玉柄鐵劍通長34.2厘米,柄長12.2厘米,劍身長22厘米,出土于距今2800年的虢(guo)國墓地。在玉柄鐵劍出土之前,我國最古老的冶煉鐵器是2600年前秦國銅柄鐵劍,玉柄鐵劍出土后,將我國冶煉鐵器的時間又向前推了200年。
賈湖骨骨笛
在河南省漯(luo)河市舞陽縣的賈湖遺址曾相繼出土了30多支截取丹頂鶴尺骨制成的骨笛,有兩支保存最為完整,其中一支被河南博物院收藏并在第一展廳中展示。這支賈湖骨笛長23.6厘米,笛身因石化變得晶瑩亮潔,幾乎可與玉相媲(pi)美,被稱為“中華第一笛”,至今仍可吹奏。賈湖骨笛的出土改寫了中國音樂起源的時間和歷史,為中國音樂與樂器發(fā)展史研究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shí)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