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很多人按摩時,往往以自我感覺作為衡量效果的標準,認為越疼效果越好,其實這是錯誤的。
剛開始按摩時,人們常會覺得很疼,過后卻渾身輕松。然而,按了一段時間后,舒服感卻下降了。這并不是按摩力度變輕所致,而是身體在較重的外力作用下,局部肌肉產生疲勞,彈性減弱,對疼痛的敏感性降低了。
按摩作為一種外力,之所以能調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除了對相應的經絡和穴位刺激外,還在于這種力度到達實施部位的方式是柔和的,能為人體所適應和接受,起到良性調節(jié)的作用。按摩有4個基本要求:均勻、柔和、有力、持續(xù)。其中柔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當按摩手法剛柔相濟,才能發(fā)揮最大的放松效果。而一味強調手法的力度,往往會對患者造成損傷,非但起不到調理作用,反而會加重病情。
按摩常見的另一個誤區(qū)是按摩治療疼痛的時機問題。有些人一感到疼痛不適馬上就去按摩,認為越早按摩越能消除疼痛。其實,在疼痛的急性發(fā)作期,特別是局部組織紅腫明顯時,應盡量不要接受按摩,否則容易導致急性肌筋膜炎,加重病情,延長疼痛時間。
(摘自《中國家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