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夢雅,楊 艷,湯玉喜,李志輝,葉傳財,秦平書,吳興華
(1.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林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2. 南方木本油料利用科學國家林草局重點實驗室,湖南 長沙 410004;3. 湖南省林業(yè)科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4. 福建省福鼎市農業(yè)農村局,福建 福鼎 355200;5. 南華國家森林管理處,湖南 鳳凰 416200;6. 鳳凰縣林業(yè)局,湖南 鳳凰 416200)
黃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喜光和熱,是茜草科梔子屬的常綠灌木,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qū)廣泛種植。黃梔子花白葉綠,是園林綠化中常見的一種觀賞性植物;花朵香氣濃郁,可以作為蜜源和提取精油的原料[1-2]。黃梔子作為傳統(tǒng)的中藥材,其花、果、葉、根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保肝護膽等功效。黃梔子果實中含有梔子黃色素和梔子藍色素,二者均為可食用級別的色素,在食品行業(yè)將其作為著色劑的首選[3];梔子黃色素還具有抗菌消炎和有效補充維生素的作用。此外,果實中豐富的綠原酸、梔子酸以及梔子苷等有效成分也廣泛應用于醫(yī)藥、食品以及化工領域[4-5]。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黃梔子作為藥食賞同源的生態(tài)經濟型植物,既能滿足人們對健康食材的需求,又能實現(xiàn)國土復綠及生態(tài)修復。此外,黃梔子種植還可以提高人民的經濟收入。因此,黃梔子市場需求越來越大,社會關注度逐年提高,良種壯苗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
近年來對于黃梔子的研究大多數(shù)以豐產栽培、扦插技術、無性繁殖[6-7]、梔子色素提取、花粉利用、果實有效成分分析、遺傳多樣性[8]以及藥理學等方面為主,關于配方施肥對黃梔子幼苗生長發(fā)育以及生理特性的研究尚少。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需要氮、磷、鉀等多種礦質營養(yǎng)元素,適宜的氮、磷、鉀肥配施可顯著促進植株生長。因此,探究黃梔子幼苗在不同配方施肥條件下的生理特性差異,能夠優(yōu)化苗木培育施肥方案,提高苗木產量和質量,為黃梔子產業(yè)培育良種壯苗提供理論依據(jù)。
供試材料為1 年生黃梔子幼苗,選擇苗高、地徑、根系等生長情況基本一致的黃梔子幼苗,于2020 年6 月移植到規(guī)格為18 cm×15 cm×20 cm(上口徑×下口徑×高)的塑料盆里,1 盆1 株。育苗基質配方為珍珠巖和黃土按1∶4(體積比,v/v)進行混配,基質表面距離盆缽邊緣1 cm 左右。試驗所用肥料為:氮肥,尿素(含N46%);磷肥,過磷酸鈣(含P2O514%);鉀肥,氯化鉀(含K2O 60%)。
表1 為黃梔子幼苗施肥試驗設計。采用L9(34)正交試驗設計,以不施肥為對照,共10 個處理,每個處理3 次重復,每個重復10 株,共300 盆。氮肥設置1、2 和3 g 3 個施肥水平;磷肥設置0.8、1.6 和2.4 g 3 個施肥水平;鉀肥設置0.4、0.8 和1.2 g 3 個施肥水平。緩苗1 個月后,采用澆灌施肥方法,于2020 年7—10 月每30 d 施肥1 次,共施肥4 次,處理120 d。
表1 黃梔子幼苗施肥試驗設計Table 1 Experimentaldesignoffertilizationof Gardeniajasminoides (g·株-1)
處理120 d 后,從各處理中隨機選擇3 株黃梔子幼苗,用卷尺測量苗高;用游標卡尺測量地徑;將幼苗沖洗干凈,105℃殺青,80℃烘干至恒質量,分別稱量根、莖、葉的干質量,計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
葉綠素含量的測定采用95%乙醇提取法[9];可溶性糖含量的測定采用蒽酮比色法[9];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測定采用考馬斯亮藍(G-250)染色法[9];丙二醛(MDA)含量的測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測定采用氮藍四唑(NBT)比色法[10];過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測定采用愈創(chuàng)木酚法[10]。
采用Excel 2019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作圖,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LSD法)。采用隸屬函數(shù)模糊評價法[11]對各項指標進行綜合分析,計算公式如下。
隸屬函數(shù)值計算公式:
式中:Xi為測定指標;Xmin為指標最小值;Xmax為指標最大值。若負相關則用反隸屬函數(shù)值計算公式。
由圖1 可知,施肥120 d 后,與CK 處理相比,T1~T9處理的黃梔子幼苗的苗高生長量均顯著增加,其中T5、T7、T9和T1處理的苗高生長量較高,分 別 為56.3、55.8、55.73 和55.43 cm, 與T2、T6、CK 存在顯著性差異,T2、T6與CK 差異顯著,T5、T7較CK 顯著增加了67.21%、65.73%。由圖1 可知,施肥120 d 后,與CK 處理相比,T1~T9處理的黃梔子幼苗的地徑生長量均顯著提高,其中T7、T5地徑最大,為6.99、6.87 mm,與T2、T4、T8、T9有差異但不顯著,與T1、T3、T6存在顯著差異,T1、T3、T4較CK 也存在顯著性差異,T5、T7比對照顯著增加了25.49%、23.34%。
圖1 不同配比施肥對黃梔子幼苗苗高和地徑生長量的影響Fig. 1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fertilization on seedling height growth and ground diameter growth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seedlings
生物量可以反映出植物的物質積累量,生物量越大,植株品質越好。由圖2 可知,施肥處理顯著提高了黃梔子幼苗的地上生物量,從大到小 排 序 為T7>T3>T4>T2>T5>T6>T9>T8>T1>CK,T7最大,達到了11.42 g,與CK(4.92 g)處理相比提高了132.11%,與T3、T4、T2、T5、T6有差異但不顯著,與T9、T8、T1存在顯著性差異。由圖2 可知,地下生物量的排序為T7>T4>T8>T2>T1>T5>T3>T6>T9>CK,與CK(2.73 g)相比,T1~T8處理的黃梔子幼苗地下生物量均有所上升,其中T7(4.13 g)比對照提高了51.28%,除T4外,T7與其他處理均存在顯著性差異,T4、T8、T2、T1、T5與T9、CK差異顯著。
圖2 不同配比施肥對黃梔子幼苗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影響Fig. 2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ratios on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underground biomass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seedlings
2.3.1 配比施肥對黃梔子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由圖3 可知,施肥120 d 后,黃梔子幼苗的葉綠素含量從大到小排序為T7>T3>T2>T1>T4>T5>T9>T6>T8>CK,與CK(1.18 mg·g-1)相比,T1~T9處理的黃梔子幼苗葉綠素含量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T7和T3處理的葉綠素含量達到了2.35 mg·g-1和2.32 mg·g-1,分別比CK 高出了99.15%和96.61%,且顯著高于其他施肥處理;T8處理(1.69 mg·g-1)的葉綠素含量顯著增加了43.22%。
圖3 不同配比施肥對黃梔子幼苗葉綠素含量的影響Fig. 3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seedlings
2.3.2 配比施肥對黃梔子幼苗葉片MDA 含量的影響
丙二醛是植物細胞膜質過氧化程度的體現(xiàn),含量越高說明細胞膜受到的傷害越嚴重。由圖4可知,施肥120 d 后,從大到小排序為CK(18.63 μmol·g-1)>T6(18.21 μmol·g-1)=T5(18.21 μmol·g-1) >T8(17.84 μmol·g-1) >T4(17.77 μmol·g-1) >T2(16.2 μmol·g-1) >T3(15.84 μmol·g-1) >T7(15.81 μmol·g-1) >T9(15.65 μmol·g-1) >T1(15.09 μmol·g-1), 與CK 相 比,T6、T5、T8和T4處理的黃梔子幼苗葉片MDA 含量略微下降,但是差異不顯著(P>0.05);T2、T3、T7、T9、T1處理的MDA 含量則分別顯著降低了13.04%、14.98%、15.14%、16.00%和19.00%。
圖4 不同配比施肥對黃梔子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響Fig. 4 Effect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seedlings
2.3.3 配比施肥對黃梔子幼苗葉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
可溶性糖能夠為植物生長發(fā)育提供能量和代謝中間產物,本研究測定了不同施肥處理下黃梔子幼苗葉片的可溶性糖含量。由圖5 可知,可溶性糖含量較多的是T9、T5、T4、T2、T7處理,這幾個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與CK(9.39 mg·g-1)相比,則分別提高了53.14%、41.85%、41.32%、35.89%、32.59%, 存 在 顯 著性差異(P<0.05);T8處理的可溶性糖含量(10.36 mg ·g-1)與CK 差異不顯著,提高了10.33%。總體來看,施肥提高了可溶性糖的含量。
圖5 不同配比施肥對黃梔子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Fig. 5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soluble sugar content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seedlings
2.3.4 配比施肥對黃梔子幼苗葉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響
可溶性蛋白是植物體中的滲透調節(jié)物質和營養(yǎng)物質。由圖6 可以看出,施肥120 d 后,CK 的黃梔子幼苗葉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僅為3.93 mg·g-1。與CK 相比,T1~T9處理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顯著增加,其中,T7和T1處理含量最大,為5.66 mg·g-1和5.65 mg·g-1,分別顯著提高了44.02%和43.77%;T6和T9處理的含量最小,為5.22 mg·g-1和5.08 mg·g-1,較CK 顯 著 增 加 了32.82%和29.26%;T2、T3、T4、T5、T8處 理 間 和T1、T7、T6、T9處理間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
圖6 不同配比施肥對黃梔子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響Fig. 6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seedlings
2.3.5 配比施肥對黃梔子幼苗葉片SOD 活性的影響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與植物抗氧化能力密切相關。由圖7 可知,不同配比施肥對黃梔子幼苗葉片SOD 活性的影響不同。CK 的葉片SOD活 性 最 小, 為370.32 μmol·g-1。 與CK 相 比,T7(468.26 μmol·g-1)、T9(445.28 μmol·g-1)、T2(444.94 μmol·g-1)和T1(440.2 μmol·g-1)處理的SOD 活性分別顯著增加了26.45%、20.24%、20.15%、18.87%;T5、T6和T8處理的SOD 活性與CK 沒有顯著差異(P>0.05),與T3、T4存在顯著差異(P<0.05)。
圖7 不同配比施肥對黃梔子幼苗SOD 活性的影響Fig. 7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SOD activity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seedlings
2.3.6 配比施肥對黃梔子幼苗葉片POD 活性的影響
過氧化物酶(POD)是植物體內的一種重要呼吸酶類,與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生長素的氧化等都有很大關系。由圖8 可以看出,不同施肥處理黃梔子幼苗葉片的POD 活性存在一定差異。與CK(345.19 μmol·g-1)處理相比,T7(466.07 μmol·g-1)、T9(450.07 μmol·g-1)、T3(441.04 μmol·g-1)、T2(437.33 μmol·g-1)、T1(397.93 μmol·g-1)處理分別顯著提高了35.02%、30.39%、27.77%、26.7%、15.28%,T4、T5和T6的POD 活性有所增加,但差異不顯著(P>0.05),T8(337.04 μmol·g-1)的POD 活性較CK 降低了2.36%,差異不顯著(P>0.05)。
圖8 不同配比施肥對黃梔子幼苗POD 活性的影響Fig. 8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POD activity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seedlings
為了更全面地評價不同配比施肥對黃梔子幼苗的影響,采用隸屬函數(shù)模糊評價法進行綜合分析。由表2 可知,不同配比施肥處理下,隸屬度平均值由小到大排序為CK <T6<T8<T5<T9<T1<T4<T3<T2<T7,其中綜合表現(xiàn)最好的為T7組,最差的為CK 對照組。
表2 配比施肥對黃梔子幼苗影響的綜合評價Table 2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ffects of proportioning fertilization on Gardenia jasminoides seedlings
本研究通過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各處理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相比不施肥的對照組CK(N0P0K0),各施肥組黃梔子幼苗的苗高提高了51.86% ~67.21%, 地徑提高了14.46%~20.31%,苗木總生物量提高了64.05%~103.27%,促進了黃梔子幼苗對營養(yǎng)物質的積累。施肥組MDA 含量均有所下降,T7、T9、T1最??;葉綠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顯著增加,T7最大;SOD 活性均有所增加,其中T7、T9、T4、T1最為顯著;除T4、T5、T6和T8處理外,POD 活性均顯著增加,T7活性最強,且與其他處理組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配比施肥總體上提高了幼苗的葉綠素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及抗氧化酶SOD 和POD的活性,減少了MDA 的含量,以此增強黃梔子幼苗的光合能力、抗氧化性和抗逆性,有助于苗木的生長。綜合各指標以及隸屬函數(shù)綜合評價來看,本試驗中最佳的氮磷鉀施肥處理為T7(氮磷鉀配比為3 g∶0.8 g∶1.2 g)。
黃梔子作為理想的藥食賞兼具的生態(tài)型經濟樹種,自身遺傳因素和外界氮、磷、鉀等礦質營養(yǎng)元素的供給都會影響其生長發(fā)育。外源養(yǎng)分的供給是苗木生長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12],通過合理地配施肥料,達到平衡養(yǎng)分是實現(xiàn)資源高效、植物高產的重要途徑[13]。苗高、地徑是植物長勢的最直觀證明,干物質是植物光合作用產物的最終形式,與作物經濟產量有密切的關系[14]。孫剛等[15]的研究表明增施磷肥能顯著提高黃梔子的產量。崔思然[16]的研究發(fā)現(xiàn)氮磷鉀配方施肥通過增加黃梔子果實的數(shù)量來提高果實產量。目前,關于施肥對黃梔子幼苗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報道尚少。本研究表明,施用氮、磷、鉀肥對黃梔子幼苗生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試驗設置T7處理(N3P1K3)的苗高、地徑以及生物量的增加最為顯著。其結果與前人在銀杏[17]、花椒[18]、辣木[19]等植物上進行的氮、磷、鉀肥效試驗研究的結果一致。
葉綠素作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其含量能反映出植物體內能量的傳遞轉化和干物質積累能力[20]。胡厚臻等[21]的研究表明,葉綠素是衡量林木生長的重要指標,葉綠素含量越高,林木生長越健壯。趙燕等[22]的研究指出,當施氮量和施鉀量增加到一定范圍時,能顯著增加毛白楊幼苗的葉綠素含量。合理的配方施肥能夠促進植物體內葉綠素的合成,改善植物的光合作用特性,進而提升植物體內干物質的積累[23]。本研究表明,氮磷鉀配方施肥處理的黃梔子幼苗葉片的葉綠素含量均顯著提高,其中T7(N3P1K3)處理的葉綠素含量最高,進一步驗證了前人的研究結論。
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 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可以作為衡量苗木抗性的判定指標[24]??扇苄蕴?、可溶性蛋白是重要的滲透調節(jié)物質和營養(yǎng)物質,可以有效調節(jié)細胞的滲透壓[25]。MDA 含量能夠反映脂質過氧化程度的強弱,MDA參與破壞植物組織,對蛋白質產生二次氧化損傷[26]。植物在逆境條件下出現(xiàn)的傷害或對逆境的不同抵抗力往往與體內抗氧化酶活性有關[2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具有保護膜結構以及平衡植物活性氧代謝的功能的物質,是植物防止活性氧侵害時重要的保護酶之一。過氧化物酶(POD)是植物體內活性較高的一種抗逆酶,其在植物生長活動中活性不斷地發(fā)生變化。當植物受到逆境脅迫(如高溫、干旱、高鹽等)時,SOD 和POD活性上升可以增強植物的抗逆能力。羅婷等[28]的研究表明,氮磷鉀元素之間相互影響,適量施肥可以使云南藍果樹呈現(xiàn)最優(yōu)的生理生化變化。
黃梔子種植產業(yè)已成為湖南各地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產業(yè),也是鄉(xiāng)村振興建設的綠色動力。目前黃梔子種植大多以生產優(yōu)質梔子果為主要栽培目的,那么良種壯苗的供給及優(yōu)質、精準、高效的黃梔子栽培管理必須到位,其中精準配方施肥便是黃梔子產業(yè)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材料為黃梔子幼苗,尚未開花結果,而植物不同營養(yǎng)發(fā)育期對養(yǎng)分的需求量差異較大,因此,要實現(xiàn)黃梔子全周期苗木高效培育,就需要跟蹤不同苗木生長階段和養(yǎng)分所需配比,進一步探討苗木養(yǎng)分積累與利用規(guī)律,合理開展黃梔子不同發(fā)育周期的配方施肥,以期為黃梔子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技術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