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傳統(tǒng)壁畫的繪制多以勾線平涂為主,但永樂宮壁畫較為特別。筆鋒勁健而流暢,既含蓄又有力度。衣紋多用吳道子“莼菜條”線,衣帶飛舞飄逸,有如滿墻風動,充分發(fā)揮了線條的高度表現(xiàn)力。用色方面,采用重彩勾填渲染,遵循中國古代哲學五行觀念下青、黃、赤、白、黑的中國傳統(tǒng)繪畫色彩觀,畫中顏色的使用并非參照客觀事物的顏色去模仿,而是將要刻畫的對象分成不同的類別,再按照類別去規(guī)劃顏色,豐富且協(xié)調(diào),畫面有了立體生動的基調(diào)。
同時,繪者在刀槍器皿、頭飾纓絡(luò)、金銀用品等物之上等處瀝粉貼金,將點、線、面凸起于畫面,再塑造了直接的立體效果,使畫面莊嚴而富有感染力。瀝粉貼金即是用尖端有孔的,裝有膠與土粉混合膏狀物的管子,按圖案描出隆起的花紋,上面涂膠后再貼以金箔,“瀝”是指液體的點滴,將其一滴一滴地滴落在物面上。有時用特制的工具把瀝的點滴加長,形成一種有規(guī)律的人為的線,這種方法術(shù)語稱之為:“瀝粉”?!百N金”顧名思義是將金箔貼在凸起的瀝粉線上,金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化學性質(zhì)也很穩(wěn)定,能防氧化、耐潮濕、抗霉變。最后進行描金,用細毛筆,以泥金作顏色,用于貼金的某些特殊部位的修潤補色。瀝粉貼金工藝的特殊之處在于其兼具有厚度、硬度,金色紋飾在光的作用下非常顯著耀眼,能塑造出華貴的感覺。對于永樂宮壁畫,瀝粉貼金技法具有多維度的裝飾意義。
元 佚名 《朝元圖》(局部)永樂宮三清壁畫 重設(shè)色全長426×94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