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杰 王新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jù)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p>
黨校是培訓、輪訓黨員干部的主渠道、主陣地,黨校教育是鍛煉黨性、增強黨員素質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和手段。把紅色資源納入黨員教育內容和培訓體系,并做好功能定位、系統(tǒng)設計和長遠謀劃,是各級黨校深化教育工作思路和創(chuàng)新培訓模式的有效途徑。
紅色資源是黨員干部培訓最好的教科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紅色資源星羅棋布,在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百年奮斗的偉大歷程中紅色血脈代代相傳。每一個歷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種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著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xiàn)了我們黨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匯聚成我們黨的紅色血脈。”
首先,紅色資源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其具有珍貴的“存史”功能。歷史圖片和文物不僅留下了革命先輩的音容笑貌、留存了黨的艱辛歲月,而且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紅色江山來之不易、新中國成立來之不易,反映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必然。保護和運用紅色資源,就是要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歷史思維,把握歷史脈絡,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始終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其次,紅色資源之所以優(yōu)質,是因為其具有深刻的“鑒今”功能。紅色資源不只是文物舊址的陳列,也不只是文獻資料的堆積,而是大浪淘沙的革命精神積淀和革命智慧的結晶??偨Y各個歷史時期黨的執(zhí)政經驗,有助于我們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增強信心、獲得啟迪。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中指出:“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走過的路線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北Wo和運用紅色資源,研究總結和宣傳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及新時代各個時期的歷史經驗和深刻教訓,對于不斷提高管黨治黨水平、指導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紅色資源是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資源庫
發(fā)揮紅色資源的特殊“育人”功能,不能僅僅局限于淺層次的參觀學習,而是要持續(xù)進行精神挖掘和深化思想提煉。
一要突出政治方向的引領。對紅色資源的挖掘,要突出政治功能、堅持政治目標、強化政治責任、引領政治方向,讓黨員在學習中自覺感悟到黨的領導地位的歷史性和必然性,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性和貫徹執(zhí)行黨的方針政策的自覺性;要聚焦政治意識強化效果,確保黨員任何時候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使“講政治”成為黨員的基本功,推動黨中央各項方針政策的有效落實。
二要深化精神的提煉和傳承。偉大精神和光榮傳統(tǒng)是黨的寶貴財富,是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對紅色精神的提煉,要發(fā)揮好黨校教師的黨史研究軟實力,重視講解員的培養(yǎng)和解說詞的撰寫,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準確評價歷史、適時畫龍點睛,做到把歷史講清、展物講活、精神講準、故事講生動,把革命先輩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等高尚情操傳遞出去,匯聚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力量。
三要聚焦理想信念教育主線。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對紅色資源的再次挖掘提煉,一定要把強化黨員理想信念作為方向。要以史證今,通過史料的進一步收集整理,全面展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和對中國革命的指導作用;要以事明理,梳理好重大歷史事件及其歷史影響,讓黨員清楚認識到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引導黨員從黨的百年奮斗中體悟信仰的力量,從革命先輩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感悟對共產主義理想的不懈追求;要圍繞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節(jié)點,整理出一批黨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既要突出政治性和思想性,也要具備藝術性和感染力,讓黨員受到洗禮,做到置身逆境不消沉、面對誘惑不動搖,心中有信念、腳下有力量。
紅色資源是黨校培訓方式創(chuàng)新的發(fā)力點
黨校應堅持“黨校姓黨”,充分發(fā)揮干部教育培訓和理論宣傳的主陣地作用,依托特色智庫和人才資源優(yōu)勢,深挖紅色資源,打造黨性教育基地,創(chuàng)新黨性教育方式,開展紅色教育品牌課程,讓紅色真正成為黨校教育的底色。但長期以來,一些黨校在進行培訓時,往往還在沿襲傳統(tǒng)模式,只滿足于課堂授課、理論灌輸和泛泛說教;內容上過于偏重理論,經常是用原理講道理、用政策解政策。時間一長,課程吸引力必然下滑,學習積極性勢必下降。
創(chuàng)新黨校培訓方式,既要加大參觀學習內容的比重,也要依托現(xiàn)有資源再挖掘再拓展培訓課程,更要在培訓模式上大膽創(chuàng)新、在學習方式上廣開思路。比如,可以通過開展“講好三堂故事”(講好黨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黨員身邊故事)、“探索三個模式”(情景式教學模式、情境式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模式)、“增加三項體驗”(吃紅軍餐、穿紅軍服、重走長征路)等,創(chuàng)新培訓方式,增強生動性和感染力,激發(fā)起黨員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知識認知、情感交融、理論解讀、黨性鍛煉“四合一”目標。要充分利用紅色資源來拓展黨校的培訓方式,以實物、實景、實例、實事為載體,借助“故地重游”“情景再現(xiàn)”,讓黨員在黨的歷史遺址和史料圖片中感受黨的艱難歷程和輝煌成就,在肅穆的烈士陵園中感受革命志士的犧牲精神和思想境界,在優(yōu)秀事跡中感受先進人物的成長歷程和奮斗足跡,真正觸及思想本質,取得以史化人、以情動人、以淚催人的教育效果,實現(xiàn)課上與課下、歷史與現(xiàn)實、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作者孫俊杰系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黨校常務副校長、高級政工師;王新富系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黨??蒲胁恐魅巍⒏苯淌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