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皮豆
七月,外面雖然烈日如火,室內卻有空調給我們帶來舒適的冷氣。如今,我們在夏日享受著科技帶來的絲絲清班,在古代,先人們又是如何度過這次炎夏日的呢?今天,讓我們跟隨雪花姐姐的腳步,一起看看古人的“清涼世界”吧!
涼爽的衣服
古人為了防暑降溫,在衣服上可是下足了功夫。夏裝所用面料要透氣,因此由蠶絲織成的紗和羅成為上選。可是對平民來說,蠶絲制品實在是太貴重啦,所以棉、麻等材質的夏裝尤為普及。在唐宋時期,夏季服裝會有透氣孔眼,有助于散熱,稱為“生衣”而其它三季所穿稱為“熟衣”。
美味的冰食
古代雖然沒有冰箱,但早在周代,就出現(xiàn)了最早的冰害,古人已經(jīng)懂了“冬冰夏用”的辦法。在古代,各式各樣的冷飲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人們會用果汁、乳汁和冰塊調制成冷飲,充當解暑的飲料;還有人將鮮果浸入井中做成“沉李浮瓜”,吃起來清涼可口。除此之外,涼面、涼粉以及冰酪、酥山、酸梅湯、蓮子湯等也都是古人消暑食物。
舒適的涼屋
每到盛夏,取一桶冰,鑿孔,置于地,清風吹過,涼意滿屋,這樣的房間被叫作“涼屋”。到了漢代,皇室中還出現(xiàn)了“清涼殿”這種“空調房”:以石頭為床,把冰塊放在床邊,想一想就感覺十分清涼。“涼屋”往往傍水而建,池水吸收熱量,清風一過,涼爽頓時撲面而來。
防暑的配飾
帽子可是古代防曬必備裝備之—如唐朝時期的帷(wéi)帽就用垂絲或薄絹遮擋面部起到防曬的效果。還有起源于我國的扇子,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也是暑期必不可少的“神器”,它還被稱為“搖風”“涼友”。此外還有油紙傘、頭巾等也都是夏日防曬出行“利器”
這些抵御暑熱的方式無一不包含著古人的智慧。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古人用什么方式解暑嗎?掃掃二維碼,觀看“之乎者也”視頻版,在評論區(qū)和我們一起分享吧。
編輯/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