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君
(商洛學院 人文學院,陜西 商洛 726000)
山陽縣位于陜西省東南部,商洛市中南部。東至銀花、晏馬與丹鳳縣、商南縣為鄰;西到楊地、袁家溝與鎮(zhèn)安縣、柞水縣交界;北依流嶺與商州區(qū)接壤;南抵鄖嶺與湖北省鄖西縣毗連。縣域面積3 535 平方公里。全縣轄2 個街道、16 個鎮(zhèn):城關街道、高壩店鎮(zhèn)、天竺山鎮(zhèn)、兩嶺鎮(zhèn)、中村鎮(zhèn)、銀花鎮(zhèn)、王閻鎮(zhèn)、西照川鎮(zhèn)、漫川關鎮(zhèn)、法官鎮(zhèn)、延坪鎮(zhèn)、南寬坪鎮(zhèn)、板巖鎮(zhèn)、楊地鎮(zhèn)、戶家塬鎮(zhèn)、小河口鎮(zhèn)、色河鋪鎮(zhèn)。共244個村(社區(qū)),35.9萬人(常住人口)。
已有學者對山陽縣方言進行了研究。張盛裕、張成材[1]指出:“商洛地區(qū)流行兩種話:一種叫本地話,商縣、洛南、山陽、丹鳳大部分地區(qū)和商南部分地區(qū)都講本地話;一種叫‘客伙話’,‘客伙’對當?shù)赝林??!睂O立新[2]認為山陽縣方言屬于陜南方言。張成材[3]指出,山陽縣既有講本地話(關中方言的東部片)的本地人,也有講“下河話”的客籍人,“山陽縣靠近柞水縣西北角馬家山、之子街、二峪河、袁家溝口、小河口,縣城南部的板巖、銀廠、安家門、洞溝、白馬塘、湖坪、南寬坪、蓮花池、兩岔、延坪、法官、漫川關、西泉、板廟、石佛寺、照川、晏馬;東部的偏頭溪、白龍、馬家店、西泉、魚洞、龍山,東北角的洪河寺都有客籍人,人數(shù)約23萬。其余縣域周圍川道的大部分地方,如色河、三里、五里、十里、過風樓、高壩、黃土包、洛峪、中村、銀花等地。人數(shù)約12 萬”。據(jù)孟萬春[4]研究,山陽縣方言可分為兩大區(qū):本地話和客戶話。山陽縣城關鎮(zhèn)話屬于本地話??h內(nèi)客戶話都屬于下湖話:包括山陽縣縣城以外地區(qū)的鎮(zhèn)柞話、山陽縣長溝鎮(zhèn)(除板倉村)的通山話、山陽縣長溝鎮(zhèn)板倉村的板倉話。邢向東[5]認為,山陽縣的縣城及部分地區(qū)分布著中原官話關中片方言;山陽縣小河口鎮(zhèn)分布著江淮官話竹柞片方言;山陽縣南部分布有贛語方言島,具體分布在山陽縣鶻嶺以南的山區(qū),包括南寬坪、板巖、長溝、蓮花池、延坪、法官、西泉、石佛寺等鄉(xiāng)鎮(zhèn),人口約10萬。邢向東、郭沈青[6]認為,山陽縣分布著中原官話關中片方言。郭沈青[7-8]指出,陜南江淮官話分布涉及山陽小河口、二峪河兩鄉(xiāng)鎮(zhèn)。山陽縣南部金錢河上游,鶻嶺以南的山區(qū),具體包括寬坪、板巖、蓮花、延坪、法官、西泉、石佛寺7個鄉(xiāng)鎮(zhèn),分布著贛語方言島,并將其稱為“陜南贛方言島”。
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對山陽縣境內(nèi)方言進行了系統(tǒng)的田野調(diào)查,結果顯示,山陽縣境內(nèi)“本地話”以城關話為代表,屬于中原官話關中片?!跋潞挕卑X嶺以南的天竺山(原長溝鎮(zhèn),2011年7月改)、西照川、王閆、漫川關、法官、延坪、南寬坪、小河口等8個鎮(zhèn),內(nèi)部又根據(jù)人口來源不同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以天竺山鎮(zhèn)僧道關村為代表的語言,可歸于贛語大通片,也可視為獨立的贛語方言島;另一種是除贛語大通片之外的“下湖話”,可歸于江淮官話黃孝片①根據(jù)2011年7月7日陜西省政府網(wǎng)站發(fā)布的《2011年陜西省撤鄉(xiāng)并鎮(zhèn)及部分鄉(xiāng)鎮(zhèn)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公告》內(nèi)容,撤銷山陽縣伍竹鄉(xiāng)、葛條鄉(xiāng)并入城關鎮(zhèn),撤十里鋪鄉(xiāng)、王莊鄉(xiāng)合并設十里鋪鎮(zhèn),撤延坪鄉(xiāng)、西泉鄉(xiāng)合并設延坪鎮(zhèn),撤黃龍鄉(xiāng)并入戶家塬鎮(zhèn),撤二峪河鄉(xiāng)并入小河口鎮(zhèn),撤蓮花池鄉(xiāng)并入漫川關鎮(zhèn)。撤十里鋪鄉(xiāng)、兩嶺鄉(xiāng)、王閻鄉(xiāng)、天橋鄉(xiāng)、石佛寺鄉(xiāng)、法官鄉(xiāng)鄉(xiāng)的建制,相應設立鎮(zhèn)的建制,撤申家垤鄉(xiāng)設雙坪鎮(zhèn),長溝鎮(zhèn)更名為天竺山鎮(zhèn)。故2011年7月前使用的是原行政區(qū)劃名稱,2011年7月后使用新行政區(qū)劃名稱。。
下文依據(jù)山陽縣境內(nèi)方言分區(qū)情況,將山陽縣境內(nèi)方言分為中原官話關中片、江淮官話黃孝片、贛語大通片,并具體分述各片的音系。
中原官話關中片方言被當?shù)厝朔Q作“本地話”,主要分布在城關街道、十里鋪街道、高壩店鎮(zhèn)、中村鎮(zhèn)、銀花鎮(zhèn)、戶家塬鎮(zhèn)、楊地鎮(zhèn)、色河鋪鎮(zhèn)、板巖鎮(zhèn)、兩嶺鎮(zhèn),以城關街道語音最為典型。其主要特點是:(1)古清入、次濁入歸陰平,全濁入歸陽平。例如:全清入聲字“節(jié)[t?i?31]”、次清入聲字“哭[khu31]”、次濁入聲字“六[liou31]”聲調(diào)歸陰平,全濁入聲字“罰[fɑ35]”聲調(diào)歸陽平。(2)古影母、云母、以母合口字今讀作[v]聲母。例如:影母字“碗[v?53]”、云母字“衛(wèi)[vei44]”、以母字“唯[vei35]”。(3)古影母、疑母開口字逢洪音時聲母讀 為[?]。例如:影母字“矮[?ai53]”、疑母字“熬[?ɑo35]”。(4)古泥母與齊齒呼韻母相拼時讀作[?]。例如:眼[?i?53]。(5)北京[?n:??/in:i(?)?/u?n:u(?)?/yn:y(?)?]四組韻母有別。例如:奔≠繃|因≠英|溫≠翁|暈≠庸。(6)古精知莊章組字和日母字聲母逢合口呼韻母讀舌面音[t? t?h? ?]。例如:精組字“歲[?uei44]”、知組字“追[t?uei31]”、莊組字“揣[t?huai53]”、章組字“水[?uei53]”、日母字“乳[?u53]”。其具體音系如下:
聲母共29個,包括零聲母在內(nèi),見表1。
表1 山陽縣境內(nèi)中原官話關中片方言聲母
說明:(1)[ts tshs]實際發(fā)音位置略靠后。(2)[f]唇齒摩擦較重,接近塞音。(3)[t? t?h? ?]發(fā)音時氣流沖破阻礙摩擦成音,實際發(fā)音部位略靠前,具有舌尖音色彩,唇形略圓。
韻母共39個,不包括兒化韻,見表2。
表2 山陽縣境內(nèi)中原官話關中片方言韻母
說明:(1)[?r]的動程較短。(2)[ai iai uai yai]主要元音偏高,實際音值接近[E]。(3)[? i? u? y?]主要元音偏高,實際音值接近[?]。
單字調(diào)四個:陰平31 東谷哭六,陽平35 門銅毒白,上聲53懂古統(tǒng)買,去聲44動凍痛賣。
說明:(1)陰平[31]實際發(fā)音偶有不穩(wěn)定現(xiàn)象,音值偏高,接近[42]。(2)陽平[35]尾音略低,接近[34]。
(3)去聲[44]音尾有較短拖音。
江淮官話黃孝片方言是當?shù)亍跋潞挕薄翱蛻粼挕薄翱突镌挕钡闹饕獦嫵刹糠?。分布在天竺山?zhèn)(除僧道關村)、西照川鎮(zhèn)、漫川關鎮(zhèn)、南寬坪鎮(zhèn)、小河口鎮(zhèn)、延坪鎮(zhèn)、王閻鎮(zhèn)、法官鎮(zhèn),以漫川關鎮(zhèn)語音最為典型。其主要特點是:(1)古清入、次濁入歸陰平,全濁入歸陽平。例如:全清入聲字“節(jié)[t?i?214]”、次清入聲字“哭[khu214]”、次濁入聲字“六[lou214]”歸陰平,全濁入聲字“罰[fa53]”歸陽平。(2)古全濁塞音、塞擦音聲母字平聲送氣,仄聲不送氣。例如:定母平聲字“甜”今讀為[thian53],聲母送氣;定母仄聲字“毒”今讀為[tou53],聲母不送氣。(3)撮口呼讀[?]類韻母,聲母為[t? t?h? ? ?],來自古知莊章日組、見曉組三四等合口字。例如:知組字“追[t??ei214]”、莊組字“摔[??ai53]”、章組字“穿[t?h?an214]”、日母字“軟[??an53]”、見組字“權[t?h?an53]”、曉組字“熏[???n214]”。(4)山遇兩攝合口三等知章組字與見系字合流。例如:山攝合口三等章組字“船[t?h?an53]”=山攝合口三等見系字“權[t?h?an53]”,遇攝合口三等章組字“煮[t??44]”=遇攝合口三等見系字“舉[t??44]”。(5)古蟹山臻攝合口字逢端系字讀開口。例如:蟹攝合口端系字“對[tei31]”、山攝合口字端系字“端[tan214]”、臻攝合口字端系字“頓[t?n31]”。其具體音系如下:
聲母共24個,包括零聲母在內(nèi),見表3。
表3 山陽縣境內(nèi)江淮官話黃孝片方言聲母
說明:(1)[t? t?h? ?]在[?]韻母,或以[?]開頭的韻母前帶有舌葉音色彩,發(fā)音部位略靠前。(2)[f]唇齒摩擦較重,接近塞音。
韻母共45個,不包括兒化韻,見表4。
表4 山陽縣境內(nèi)江淮官話黃孝片方言韻母
說明:(1)[?r]的動程不大。(2)[a ia ua ?a]主要元音偏后,接近[A]。(3)[ai]主要元音偏高,接近[?],動程不大。(4)[ian]主要元音偏高,實際音值接近[?]。(5)[i?n u?n ??n]中[?]的動程較小,也可記為[in un ?n]。
單字調(diào)四個:陰平214東通骨哭,陽平53門銅毒白,上聲44懂統(tǒng)買老,去聲31動凍痛賣。
說明:(1)陰平[214]實際音值略低,介于[214]與[213]之間。(2)發(fā)上聲[44]時,音尾偶有較短拖音。(3)去聲[31]實際發(fā)音偶有不穩(wěn)定現(xiàn)象,有時音值偏高,接近[42]。
贛語大通片方言主要指天竺山鎮(zhèn)僧道關村的方言,是獨立的贛語方言島,是當?shù)亍跋潞挕薄翱蛻粼挕薄翱突镌挕敝?。其主要特點是:(1)入聲保持獨立調(diào),只有入聲調(diào),沒有入聲韻。例如:全清入聲字“急[t?i35]”、次清入聲字“哭[khu35]”、次濁入聲字“六[liou35]”、全濁入聲字“毒[thou35]”。(2)古全濁聲母今逢塞音、塞擦音時,無論平仄,皆讀送氣清音。例如:定母平聲字“甜”今讀為,聲母送氣,定母仄聲字“毒”今讀為[thou35],聲母也送氣。(3)泥來母字區(qū)分明顯。例如:泥母字“挪[nuo53]”和來母字“羅[luo53]”讀音不相混。(4)咸山攝一二等字無區(qū)別。例如:咸攝開口一等字“貪”與山攝開口一等字“灘”讀音相同。其具體音系如下:
聲母共26個,包括零聲母在內(nèi),見表5。
表5 山陽縣境內(nèi)贛語大通片方言聲母
說明:(1)[ts tshs]發(fā)音時偶有舌面音色彩。(2)[t? t?h? ? ?]在[?]韻母前,或以[?]開頭的韻母前實際發(fā)音位置略靠前。
韻母共41個,不包括兒化韻,見表6。
表6 山陽縣境內(nèi)贛語大通片方言韻母
說明:(1)[ai iai uai ?ai]主要元音實際發(fā)音偏高,可記為[?],動程不大。(2)主要元音實際發(fā)音偏高,可記為[]。(3)[ɑ? iɑ? uɑ?]主要元音實際發(fā)音偏高,可記為[?? i?? u??]。(4)韻母中的所有鼻化音鼻音色彩較濃。
單字調(diào)五個:陰平31 東該通開,陽平53 門龍銅皮,上聲44 懂谷統(tǒng)買,去聲31 動凍痛賣,入聲35 百哭六毒。
說明:(1)陽平[53]與上聲[44]偶有混讀現(xiàn)象。(2)發(fā)去聲[31]時,音尾偶有較短拖音。(3)入聲實際發(fā)音為[354],尾音略降,在單字中表現(xiàn)不明顯,詞語中前字表現(xiàn)不明顯,后字表現(xiàn)明顯,文中記為[35]。
本文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境內(nèi)方言進行了系統(tǒng)的田野調(diào)查,分析了各調(diào)查點方言的音系,認為山陽縣境內(nèi)方言可分為三個區(qū)域,分別歸屬于中原官話關中片、江淮官話黃孝片、贛語大通片三片。表7(見下頁)選取了《中國語言資源調(diào)查手冊·漢語方言》[9]63-65中的部分例字,對山陽縣境內(nèi)三種方言的語音進行了比較,足見山陽縣境內(nèi)方言的復雜性。山陽縣境內(nèi)方言的復雜多樣,與明清時期的江淮、湖廣移民有關,是不同方言語言接觸的結果,具有一定典型性。
表7 山陽縣境內(nèi)三種方言語音常用例字比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