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沛涵
(青島西海岸新區(qū)隱珠街道易通路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山東 青島 266400)
老年人通常由于年齡增大,身體整體狀態(tài)出現(xiàn)下降趨勢,同時身體各項功能也出現(xiàn)不同程度減弱,容易引發(fā)很多老年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都是常見老年慢性疾病,對老年患者生活質(zhì)量帶來一定影響[1]。因此,需要通過針對性護理干預,才能讓老年人治療依從性得到充分提高。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針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實施社區(qū)護理干預,以得到良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11月我院老年慢性病患者66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法,分成研究組與參照組。參照組33例,包括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齡56~77歲,平均年齡(66.5±3.5)歲,病程7~13年,平均病程(10.0±1.0)年;其中研究組33例,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齡57~76歲,平均年齡(66.5±3.2)歲,病程6~14年,平均病程(10.0±1.3)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分布以及病程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以及家屬完全知情,并且同意參與到本次研究中,同時簽署相關同意書。②符合老年慢性疾病診斷標準,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關節(jié)炎、冠心病、呼吸疾病等。③臨床資料完整患者。排除標準:①存在認知與溝通障礙患者,包括精神類疾病患者。②有嚴重心、肝、腎方面疾病患者,以及合并其他并發(fā)癥患者。③臨床資料不具備完全性患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其中包括用藥指導,告知老年慢性疾病并發(fā)癥的危害,并且講解相關注意事項,叮囑患者定期到醫(yī)院進行復查。
觀察組:實施社區(qū)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健康教育:定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針對老年慢性疾病各種問題,對患者進行耐心解答,并且將印發(fā)的健康宣傳小冊子,發(fā)放給患者,讓患者可以掌握更多關于疾病知識。②飲食護理:幫助患者制定健康食譜,合理搭配膳食營養(yǎng),控制膽固醇以及脂質(zhì)攝入量,控制體重,并且針對便秘進行有效預防。③心理護理:幫助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適當舉辦文娛活動,讓患者有效排解不良情緒。④藥物護理:制定個性化用藥方案,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引導患者規(guī)范化用藥,針對患者疑問,進行耐心講解,糾正患者對疾病錯誤認知,讓患者更加全面了解自身疾病狀況。⑤運動護理:引導患者開展適量運動,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包括打太極拳、慢跑以及跳舞等。⑥并發(fā)癥護理:引導患者家屬掌握應急方案。進而提高治療依從性,幫助患者消除用藥顧慮。
①根據(jù)焦慮自評評分量表(SAS)與抑郁自評評分量表(SDS),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總分值為100分,分數(shù)越低,證明患者心理狀態(tài)越佳。
②觀察并對對比兩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根據(jù)SF-36量表,針對患者不同維度進行評分。主要包括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會功能、活力、生理職能、總體健康。分值范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好。
③觀察并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使用我院自制調(diào)查表:分值在0~100分。得分在85分以上,表示患者非常滿意,得分在65~85分之間,說明患者比較滿意,得分在65分以下,說明給患者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
干預前,兩組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低于參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SAS與SDS對比分)
研究組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生活質(zhì)量評分對比分)
參照組總滿意度為78.79%,研究組為96.97%,研究組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護理滿意度[n(%)]
老年人由于身體機制逐步下降,器官功能也逐步下降,因此出現(xiàn)很多老年慢性病,對老年患者身體健康產(chǎn)生一定影響。一般老年慢性病,主要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頸椎病以及腰椎間盤突出等[2-3]。通常由于這些疾病的臨床癥狀,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的心理情緒狀態(tài)以及生活質(zhì)量,嚴重情況下,還可能讓老年患者產(chǎn)生心理疾病。老年慢性疾病通常需要長期服藥,才能讓疾病得到良好控制,容易讓老年患者治療依從性差,對自我健康管理疏忽。因此,需要通過相應護理干預,才能讓這種狀況得到有效改善,幫助老年患者建立治療信心,提高治療效果,進而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質(zhì)量[4-5]。
在本次研究中,干預前,兩組SAS與SDS評分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較干預前,均得到明顯下降,同時研究組低于參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通過社區(qū)護理,可以幫助老年慢性病患者改善心理狀態(tài),并且有利于排解心中抑郁與焦慮等不良情緒。在生活質(zhì)量方面,與參照組相比,研究組在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會功能、活力、生理職能、總體健康方面,均高于參照組(P<0.05)。在護理滿意度方面,研究組為96.97%,參照組為78.79%,研究組高于參照組(P<0.05)。通過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實施心理護理、飲食護理、藥物護理、運動護理以及并發(fā)癥護理,針對老年慢性病患者,根據(jù)患者實際疾病情況,制定針對性護理。通過在入院時進行心理評價,根據(jù)評價結果實施心理疏導,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并且耐心解答關于疾病相關問題,有利于患者對疾病有全面而詳細了解,進而建立治療信心[6-8]。通過藥物護理,可以幫助患者更加了解藥物治療作用,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并且遵醫(yī)囑用藥。通過調(diào)整患者飲食結構,幫助患者制定合理飲食方案,有利于幫助患者逐步恢復健康,對疾病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幫助患者改善生活質(zhì)量,提高身體健康。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慢性病患者,通過實施社區(qū)護理,對患者負性情緒改善,起到積極作用,并且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提高,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幫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緒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幫助患者建立樂觀心態(tài)去面對疾病治療,進而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