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冬梅
全程護理對高齡腦出血術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分析
左冬梅
(梧州市工人醫(yī)院,廣西梧州 543000)
目的:分析高齡腦出血術后患者應用全程護理干預手段對其生存質量產生的作用及影響。方法:擇取梧州市工人醫(yī)院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收治的100例高齡腦出血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運用單雙號分組的方式等分兩組,含對照組50例、分析組50例,對照組使用的方法為常規(guī)護理;分析組使用的方法為全程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分析組各項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0.05;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0.05;其護理總滿意度統(tǒng)計結果高于對照組,<0.05。結論:使用全程護理可顯著提升高齡腦出血術后患者生存質量,效果明顯,有助于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滿意度較高,使用價值突出,適合推廣普及。
高齡;腦出血;術后;全程護理;生存質量;滿意度
腦出血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導致該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為高血壓,其在中老年動脈硬化患者中十分常見,同時其臨床特點主要包括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發(fā)病急等,指的是腦實質內血管的非創(chuàng)傷性自發(fā)出血[1]。一般來講,患者在患病初期的癥狀表現并不顯著,甚至沒有任何征兆,一部分患者會有一些前驅癥狀(如頭痛、頭暈、口齒不清、肢體麻木等)。往往會在過度興奮、情緒激動、用力排便、勞累、腦力活動緊張狀態(tài)下產生該疾病。在對患者實施臨床醫(yī)治時,通常會在急性期采取藥物治療的方式對腦部出血加以控制,確保腦水腫癥狀能夠得到緩解,使血壓、顱內壓得到有效降低。但是對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而言,則往往需要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常見手術方法包括腦室引流術、去骨瓣減壓術、開顱血腫清除術等,通過治療,能夠在最大限度內挽救患者生命[2]。不過對于高齡腦出血患者來講,其機體機能正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而逐步變差,因此即便是手術成功完成,其術后恢復期的護理工作同樣十分關鍵,尚不可放松警惕。這一現象也能夠看出,及時開展科學的護理干預手段具有很多重要作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主要是圍繞患者病情變化展開評估工作,效果并不理想。全程護理在實施的過程中,則能夠發(fā)揮出更多積極優(yōu)勢,該方法可將臨床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基礎護理工作范圍等有效明確,并將護理行為加以規(guī)范,使護理質量得到良好優(yōu)化,對促進護理質量的提升具有諸多積極作用。為探討該方法在臨床中的使用價值,本文選取梧州市工人醫(yī)院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收治的100例高齡腦出血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相關結果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納入時間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均為高齡腦出血術后患者,總例數為100例,使用單雙號分組的原則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含對照組、分析組,組內數量均為50例。對照組中,男性含29例、女性含21例,年齡最大值、年齡最小值依次為90歲、61歲,年齡平均值為(76.25±2.48)歲;體重平均值為(72.15±6.88)kg,其中上限體重值為88 kg、下限體重值為56 kg;身高平均值為(172.48±4.18)cm,其中上限身高值為185 cm、下限身高值為157 cm;文化水平方面,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高中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依次為12例、29例、9例;具體出血位置方面,包括島葉、丘腦、基底節(jié)區(qū)依次為15例、19例、16例;出血量均值為(46.28±5.47)mL,其中上限出血量值為70 mL,下限出血量值為21 mL。分析組中,男性含31例、女性含19例,年齡最大值、年齡最小值依次為89歲、60歲,年齡平均值為(76.37±2.53)歲;體重平均值為(72.27±6.71)kg,其中上限體重值為87 kg、下限體重值為55 kg;身高平均值為(172.51±4.23)cm,其中上限身高值為184 cm、下限身高值為156 cm;文化水平方面,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高中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依次為16例、20例、14例;具體出血位置方面,包括島葉、丘腦、基底節(jié)區(qū)依次為15例、18例、17例;出血量均值為(46.34±5.51) mL,其中上限出血量值為69 mL,下限出血量值為22 mL。組間數據具有可比性。研究已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1)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為腦出血,并有明確的手術指征;(2)患者本人、患者家屬知曉研究內容,在告知書上簽字確認;(3)年齡在60歲到90歲之間;(4)NIHSS卒中量表評分結果顯示在7分到22分之間;(5)一般資料記錄完善。
排除標準:(1)有精神障礙性疾?。唬?)有嚴重肝腎疾??;(3)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疾??;(4)中途因病情加重轉院;(5)干預期間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即轉至其他科室治療。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手術治療,并在此基礎上采取不同的臨床護理服務。
對照組于本次研究中應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如下:對患者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密切關注,在有異樣問題發(fā)生后,及時與醫(yī)生溝通,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手段。為患者營造出衛(wèi)生、整潔、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并按照醫(yī)囑對患者展開臨床用藥以及飲食指導。
分析組于本次研究中應用全程護理,方法如下。(1)將責任制護士制度加以完善與制定,患者在入院后,將對其接診的護士作為責任護士,并協助其完成各項入院手續(xù)的辦理工作,帶領其對病區(qū)環(huán)境加以了解。然后結合患者心理狀態(tài)、病情變化、康復效果、家屬情況等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從而對患者具體護理情況做出科學評估。同時強化與患者本人、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工作,并在其發(fā)出呼叫時及時作出反應,耐心解答患者和其家屬之間的每一個問題。(2)術后通過不同角度展開全面的護理干預,例如:①在飲食方面,可指導患者在術后6小時且處于清醒狀態(tài)下適量飲用溫開水,若其沒有嘔吐癥狀,則可攝入易消化吸收且高營養(yǎng)的食物,并保證飲食方面應當以高蛋白、低鹽、低脂、維生素豐富為主。②在康復方面,在完成護理后,將患者各肢體放置在功能位,若其病情尚不穩(wěn)定,則可以在實施康復運動時,采取簡單的搓、捏、按摩肢體肌肉活動,每日6到10次為宜。若其病情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則可在床上開展四肢關節(jié)的被動運動,并結合其具體情況對運動時間、運動次數等做出逐步增加。若患者處于清醒狀態(tài),則可指導其躺在床上開展四肢關節(jié)的被動運動,具體動作訓練可包括抬起、挺胸腹、翻身、坐起等。③在心理方面,與患者深入溝通,掌握其不良心理狀態(tài)出現的原因,并引導其能夠對自身疾病擁有一個正確認識,逐步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積極信念。(3)指導患者和其家屬,在其穿著方面應當結合實際溫度做出恰當調節(jié),若患者有出汗表現,則需要將汗液及時擦拭,在必要狀態(tài)下還可對其使用汗巾。當室外天氣轉涼時,應當重視采取保暖措施,并適當佩戴手套等。若為氣切患者,則應當對其肩部加以重視,并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以對襟衣物為佳。若患者走路不便,則不可穿著拖鞋,并用防滑單鞋來代替。(4)遵照遵守營養(yǎng)護理原則對患者飲食進行指導,起初飲食應當以流質食物為主,然后逐步過渡到普食,食物性狀應從稀薄逐步增加至粘稠,口味方面應當以清淡逐步加重,食物形式應當從簡單逐步轉變至復雜,飲食攝入量應當由少至多,循序漸進完成。(5)在患者病床護理方面,應當以平整、干凈、衛(wèi)生等為主,并及時更換臟濕的床單、墊巾,同時病房環(huán)境需要盡量保持整潔,減少周圍雜物,病床使用床欄衛(wèi)生間地板上無積水,恰當放置呼叫器。(6)一般來講,腦出血患者在術后早期沒有特殊病情需要的話,可以將其床頭適當抬升至30°傾斜角,并逐步向半臥位過渡,然后再過渡到坐位,直至站立,使肺部感染問題能夠得到有效控制。針對可以自如行動的患者而言,需要指導其在從平臥位轉至站立時應當緩慢。例如:在其早上起床時,可以先在床上活動手腳,經過半分鐘后再坐起,坐起后再等候半分鐘,然后再站立,接著或扶行,或慢走,使低血壓性跌倒的發(fā)生幾率得到有效降低。(7)針對留置管道的需求進行隨時評估,若患者已經不需要留置,則應當盡早拔除,從而進一步降低感染幾率。(8)若患者需要通過物理治療的方式提升康復效果,則需要在開展康復運動時,在康復師的指導下完成。(9)在于患者本人、患者家屬之間展開溝通時,需要盡量使用鼓勵的話語,并為其制定出短期內能夠實現的目標,一旦實現,無論是對患者自身來講,還是對其家屬而言,都能夠具有一定的勵志效果。另外盡量將一些生活上的技巧向患者本人和其家屬進行指導,使之生活質量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也需要鼓勵患者家屬在患者的康復計劃中多多參與,使之能夠得到更多的心理支持,并充分感受到來自家人的呵護。
觀察指標主要涵蓋護理前后生存質量評分、護理總滿意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生存質量評分:應用SF-36生活質量評分做出評價,涵蓋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生理功能、活力共計四個方面的內容,0~100分為分值區(qū)間,結果同生存質量之間正相關。
(2)護理總滿意度:應用醫(yī)院自擬滿意度評估問卷獲取,涵蓋特別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三項。問卷最高分10分,最低分0分。以上評估結果對應分值區(qū)間依次為“9~10分”“6~8分”“0~5”分。護理總滿意度=(特別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3)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具體涵蓋肺部感染、褥瘡、關節(jié)僵硬三項內容。
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系統(tǒng)對各組研究數據展開分析,本次選用的版本為SPSS20.0,計量資料使用平均數±標準差的形式代表,并通過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百分比的形式代表,并通過2檢驗,以<0.05表示統(tǒng)計學有意義。
分析組、對照組于護理前對比>0.05,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無意義;護理后與護理前比較均有升高,同時分析組、對照組組間比較前者更高,統(tǒng)計學差異對比均有意義,<0.05,詳情數據見表1。
表1 生存質量評分對比結果(分,±)
表1 生存質量評分對比結果(分,±)
組別例數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生理功能活力 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 分析組5066.52±3.8593.05±4.2466.52±3.1593.32±4.1366.35±4.2593.45±4.7266.57±4.5893.42±3.72 對照組5066.59±3.5789.38±4.5066.67±3.3189.48±3.5966.50±3.7489.72±4.6766.50±4.6089.29±3.91 t值 0.09424.19720.23214.96190.18733.97220.07625.4111 P值 0.92510.00010.81690.00000.85180.00010.93940.0000
分析組高于對照組統(tǒng)計結果(98.00%>84.00%),差異對比均有意義,<0.05,詳情數據見表2。
表2 護理總滿意度對比結果[n(%)]
分析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00%(1/50),其中包括1例關節(jié)僵硬患者;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4.00%(7/50),其中包括2例肺部感染患者、1例褥瘡患者、4例關節(jié)僵硬患者,占比分別為4.00%、2.00%、8.00%,2值為4.8913,=0.0269<0.05,組間統(tǒng)計學對比有意義。
我國目前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fā)展階段,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率也處于逐年遞增的趨勢。其中最為常見的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為腦出血,該疾病有著較高的致殘率以及死亡率,即便是患者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救治,往往機體也會產生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礙。一般來講,臨床常常會通過手術治療的方式挽救重癥腦出血患者的生命健康,并在最大限度內將病情進展加以控制。而在治療的同時,有效的臨床護理手段同樣十分關鍵,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方法雖然能夠為患者營造出可靠、安全的術后康復環(huán)境,但是整體護理服務質量存在很多不足。
隨著護理工作的逐步推進,全程護理手段開始得到關注,并在實際工作開展中發(fā)揮出了很多積極作用。該方法首先能夠通過責任制的方式,確?;颊吣軌蚺c護理人員之間形成責任綁定關系,不但可以將護理人員崗位責任心充分激發(fā),同時也能夠充分調動其護理主動性。另外在護理開展期間,該方法也能夠強化護患間的溝通、互動,使患者或其家屬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及時求得幫助,并對醫(yī)院環(huán)境更快適應。在本次研究中,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生存質量評分結果,顯示護理前組間比較無意義,>0.05;護理后分析組在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生理功能、活力等方面均顯著更高,<0.05,組間數據差異對比有意義。進一步分析原因可以發(fā)現:全程護理在實施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細化與規(guī)范基礎護理內容,不但能夠將護理工作的隨機性有效規(guī)避,同時還能夠進一步降低工作的盲目性,更加有助于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因而對其生存質量的提升帶來很多積極作用。另外在本次研究中,分析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98.00%相較于對照組84.00%顯著更高,<0.05,差異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該結果同何麗華等[3]在其報道中提出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96.4%)明顯高于對照組(67.9%),組間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結果一致。進一步深入分析原因:全程護理方法在應用的過程中,能夠積極開展責任制護士制度的完善與制定工作,能夠拉近患者、患者家屬與護理人員之間的關系,并結合其實際情況展開針對性的護理服務,面對患者所提出的問題,及時、耐心解答,更加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護理效果的提升,對改善其滿意度具有諸多積極意義。
此外,在本次研究中,分析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00%)相較于對照組(14.00%)顯著更低,<0.05,統(tǒng)計學差異對比有意義。此結果同景曉鴿[4]在其報道《全程護理干預對高齡腦出血術后患者的應用效果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影響分析》中提出實驗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3.57%)低于對照組(28.57%),<0.05,差異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的結果一致。根據可以結果可以看出,通過應用全程護理干預手段,能夠在患者手術治療后,逐步提升其認知度,并在護理方面更加注重指導如何預防并發(fā)癥的產生,一方面能夠強化患者和其家屬的遵醫(yī)行為,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其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提升,如此一來,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便得到良好控制[5]。此外,對于護理人員而言,通過使用全程護理方法也能夠將自身護理質量逐步提升,對提高護理技能,優(yōu)化護理服務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通過對高齡腦出血術后患者實施全程護理干預,可以將其生存質量顯著提升,并保障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有效降低,對提升患者滿意度具有諸多積極意義,該方法可行性較強,更加適合普及使用。
[1] 石潔明. 全程護理干預對基底節(jié)區(qū)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康復鍛煉依從性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 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20,27(8): 186.
[2] 王利. 全程優(yōu)質護理在高血壓性腦出血行微創(chuàng)血腫清除術中的效果探討[J]. 醫(yī)藥前沿,2020,10(25): 153-154.
[3] 何麗華,彭小英. 全程護理干預對高齡腦出血術后患者的效果觀察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影響評價[J].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0,10(1): 64-65.
[4] 景曉鴿. 全程護理干預對高齡腦出血術后患者的應用效果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影響分析[J]. 黑龍江中醫(yī)藥,2020,49(1): 217-218.
[5] 劉紅蕊. 全程優(yōu)質護理在腦出血圍手術期中對其護理依從性的影響[J]. 醫(yī)學信息,2020,33(z2): 355-356.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Whole-Course Nursing on the Quality of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influence of whole-cours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0 elderly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cerebral hemorrhage who were admitted to Wuzhou Worker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odd and even numbers, including 5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50 cases in the analysis group. The method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routine nursing; the method used in the analysis group was whole course nursing, and 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post-nursing analysis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0.05;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whole-course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ost-operativ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The effect is obvious. It helps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t has high satisfaction and outstanding use value. It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eldenly; cerebral hemorrhage; post-operative; whole-course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satisfaction
R473; R743
A
1008-1151(2022)07-0041-04
2022-03-29
左冬梅(1979-),女,廣西梧州人,梧州市工人醫(yī)院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神經外科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