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桃 |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qū)??朴變簣@園長
在一次教師節(jié)來臨之前,一位家長為了表達感謝之情,邀約教師一起聚餐。幼兒園教師禮貌地回復家長:因相關規(guī)定,不能接受家長的邀請。家長非常生氣,轉去邀約園長,結果園長也委婉地拒絕了他。于是,這位家長不停地在微信里訴說自己遇到的困難,并表達了對她們的不滿,使教師和園長不堪其擾,原本平靜的家園關系被推入了一種緊張狀態(tài)。
類似的情況并不是個案,每逢各種節(jié)日,教師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很多家長也壓力重重,認為不給教師送禮,教師就不會認真對待自己的孩子。事實真的如此嗎?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是新時代“四有”好教師的標準。既然有“四有”好教師,那么是否應當有“四有”好家長呢?在幼兒園,我們通過對教師和家長的訪談和互動,達成了共識,提出了“四有”好家長的標準,即“有陪伴、有互動、有成長、有反思”。這四個標準其實也蘊含著教師對家長和家園美好關系建立的期待。
其一,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愛護教師。尊師重教是中國古已有之的傳統(tǒng)。我很喜歡程門立雪的故事,它講述的是學生游酢和楊時有一天去拜訪老師程頤,程頤正在睡覺。為了不打擾老師休息,兩個學生便在雪中等候老師。等程頤醒來出門迎接學生時,發(fā)現(xiàn)兩人腳下的雪已有一尺深。這個故事給予我們什么啟示呢?就是對教師的尊重應該體現(xiàn)在具體的行動中,應像游酢和楊時一樣懂禮儀,愛護教師,不打擾教師的休息時間。這也要求教師跟家長提前預約時間,在雙方時間都充足的情況下,溝通起來才會更從容。
其二,向孩子學習表達清澈的“愛”。愛有一百種表達方式,孩子表達愛的方式尤其值得我們學習。有時候,孩子會從家里的花盆中摘一朵小茉莉,悄悄放在教師的桌上。有時候,孩子會悄悄塞給教師一顆小石頭,在孩子看來,那是他珍貴無比的“寶藏”……教師總是把這些當作珍寶珍藏。每個成人都應該向孩子學習如何自然而然地表達這份喜歡以及對教師清澈的愛。
其三,認清界限,不越界干涉。有些家長常常會把工作和生活習慣帶到家園溝通中,居高臨下地命令教師,這部分家長就沒有認清界限,做出了越界的行為。家長要信任園所的管理,更要信任教師,只有這樣,家園關系才不會緊繃。教師的壓力小了,孩子們自然就更加活潑與自在。
其四,全身心地信任教師,做一位支持教師工作的“四有”好家長。例如:陪伴孩子,讓孩子擁有溫暖的親子關系;不斷自我成長,積極溝通,充分信任。做到這“四有”,教師會對家長刮目相看,孩子也會在雙方信任、合作的基礎上,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這不比聚餐和送禮要好得多嗎?
我至今都記得一個感動我的小故事。一位軍人家長為了感謝幼兒園對孩子的關心和呵護,在休息日的時候,帶著全套修理工具,質樸地表示:我想為幼兒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擅長修修補補,就讓我為幼兒園做些修理工作吧。于是,他花了一整天時間,細致地檢查了所有教玩具和家具,補補小椅子,修修兔子籠……每每想到這一幕,我都無比感動,那是一種對我們工作的深切認可。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對自己影響深遠的教師,這些教師或無私奉獻,或愛生如子。最深切的愛就是尊重和平等,教師希望得到的是家長的認可,從而感受到工作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