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媛
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主人公恩里科和他的同學們吧。
恩里科:一個樂觀進取的少年,家境較好,有一個姐姐西爾維婭。他出生在一個充滿愛與信任的家庭。父親是工程師。母親很善良,經(jīng)常幫助貧窮的人們。
德羅西:商人的兒子。受老師、同學喜愛的班長,各科成績穩(wěn)居第一名。
羅貝蒂:舍己救人。
加羅內:火車司機的兒子。個子最高、最有正義感的男孩。
克羅西:囚犯的兒子。家境貧寒,學習用功。
普雷科西:鐵匠的兒子。瘦小蒼白,經(jīng)常挨父親打,學習用功。
科雷蒂:木材商人的兒子?;顫娗趭^,熱愛學習。
加羅菲:雜貨商人的兒子。愛做小買賣、收集郵票。
小泥瓦匠:泥瓦匠的兒子,愛做兔臉逗人笑。
內利:瘦小蒼白,駝背,經(jīng)常被人嘲笑。
沃蒂尼:愛打扮自己,虛榮傲慢。
弗蘭蒂:狡猾的厚臉皮,喜歡嘲弄人,沒有同情心,曾經(jīng)被學校開除。
10月17日,恩里科的第一篇日記,他這樣寫道: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鄉(xiāng)下那三個月的假期如同一場夢似的過去了!今天早晨,我的母親領我到巴蕾蒂分校區(qū)注冊三年級,而我卻想著鄉(xiāng)下,去得很不情愿。……我心里想:“今天是第一天。還有九個月呢。多少作業(yè),多少月考,多少勞累呀!”
——《開學的第一天》
開學第一天的恩里科也很不情愿上學呢!然而在第二年7月10日最后一篇日記里,恩里科寫道:
加羅內是我在大街上擁抱的最后一個,我靠在他的胸前哽咽得透不過氣來,他吻了我的前額。然后,我跑向我的父親和母親。我父親問我:“你向你的同學告別了嗎?”我說:“是的?!彼终f:“如果有誰,你對他做錯過事,你應該去請他原諒你,請他忘記那件事。沒有任何人嗎?”“沒有?!蔽一卮?。于是,我父親以激動的聲音說:“那么,再見!”并向學校瞥了最后一眼。我母親重復道:“再見!”我則什么也說不出來了。
——《告別》
一年來,發(fā)生在他身邊的事,讓恩里科感受到了同學、老師和父母濃濃的愛,他是多么舍不得與同學告別啊!著名翻譯家夏丏尊先生說:“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蹦鞘窃鯓痈腥说墓适卵?!請看:
在最初的日子里,由于他身為駝背人的那種不幸,許多孩子嘲笑他,并用背包抽打他的脊背。然而他卻從不反抗,也從不對母親說任何一句話,為的是不讓她因為知道她的兒子成為同學們的笑柄而痛苦。他們取笑他,他則趴在課桌上哭泣不語。
——《內利的保護人》
讀到這里,你是不是對內利的可憐無助感到同情,又對同學們的無情欺辱感到憤怒?也許你曾經(jīng)是那個弱小懂事的內利,也許你是那個經(jīng)常欺負人的同學。這時,最富正義感的、保護弱者的勇敢的加羅內站了起來:
“第一個敢碰內利的人,我將給他的后腦勺一巴掌,讓他翻三個筋斗!”弗蘭蒂不聽他那一套,于是一巴掌打過去,這位朋友果然翻了三個筋斗,從此以后,再沒有任何人敢碰內利了。
——《內利的保護人》
小泥瓦匠躺在床上,病得快死了。同學們去探望他。臉色煞白的他都沒有力氣說話。同學們下了樓,還沒到樓梯的一半,就聽泥瓦匠大聲喊:
“加羅內!他叫你的名字呢,他已經(jīng)兩天都沒有說話了,他叫了你兩次,他要見你,你快過來。”……德羅西雙眼滿含淚水。我對他說:“你是為小泥瓦匠而哭嗎?他能講話了,很快就會好的?!薄拔蚁嘈牛钡铝_西回答,“但我想的不是他……我想的是加羅內有多么善良,他的靈魂有多么高尚?。 ?/p>
——《瀕死的小泥瓦匠》
如果你身邊有個加羅內一樣的正義使者,你會不會感動呢?你愿不愿意做加羅內呢?教室里太吵鬧,年輕的代課老師無法上課,加羅內又做了什么讓老師對他說謝謝呢?趕快讀一讀一月份日記《代課老師》吧!
德羅西是人人敬佩的班長,各科成績經(jīng)常名列第一,也因此招來了一些同學的嫉妒,當然也包括主人公恩里科。
“我也同沃蒂尼一樣,嫉妒他。有時候,當我在家里很艱難地做作業(yè)時,我想,那時候,他已經(jīng)毫不費勁地順利完成了,我會感到一種痛楚,幾乎是對他的某種惱火。但是以后,當我回到學校,看到他這么漂亮,笑著,興高采烈的樣子,聽到他如何坦誠自信地回答老師的問題,他是那么的彬彬有禮,大家又是那么的愛他時,那么任何痛楚、任何惱火都會從我的心里跑掉,我會為自己產(chǎn)生那樣的情感而感到羞愧?!?/p>
——《班級第一名》
由嫉妒到羞愧,進而更加敬佩,德羅西僅僅是因為學習成績優(yōu)秀而受到大家的喜愛和尊敬嗎?他到底做了什么事徹底征服了“我”和沃蒂尼的嫉妒之心呢?你可以到一月份日記《嫉妒》里找到答案哦!
書中每個孩子都那么善良可愛,當然除了讓人頭疼的弗蘭蒂。每個同學身上的優(yōu)秀品德都深深感染著我們小朋友們。讀書的時候,我們只要帶著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就能走進書中人物的內心世界。
比如:“我”邀請小泥瓦匠來家里玩,他坐過的沙發(fā)留下了白色的污點,“我”剛要伸手去擦,卻被父親攔住了;駝背內利到“我”家來,父親又提前收起了家里小丑弄臣的畫像……讀到這兒,我們不妨問自己:父親為什么這樣做?父親帶著“我”去看望他84 歲的老師,分別時父親跟老師交換了手杖,真的只是為了給老師留下作為紀念嗎?……只要我們閱讀了整本書以后,把前后文聯(lián)系起來,你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深意。
這本書除了用日記體寫作之外,另外兩個特色就是,文中穿插了父母的書信;每個月日記后附了一篇“每月故事”?!懊吭鹿适隆惫灿芯牌毿牡哪銜l(fā)現(xiàn)這些故事都是勵志英雄故事。其實這九篇故事是恩里科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為什么讓學生摘抄這些故事呢?不得不提作者亞米契斯。1846年,他生于意大利一個海濱城市。因從小喜愛軍旅生活,1866年積極參加了意大利第三次獨立戰(zhàn)爭。作者親身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人們對士兵非常崇敬,極其擁戴。從《士兵》《翁貝托親王》等字里行間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身為軍人的強烈的自豪感!
很多小讀者,讀完《愛的教育》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這個人物和我的性格太像了!走進《愛的教育》,你會遇到那個一邊忙著扛木柴,招呼顧客,一邊見縫插針復習功課的科雷蒂;走進《愛的教育》,你會遇到那個為了換取寬恕而獻出自己珍藏了許久的集郵冊的加羅菲;走進《愛的教育》,你會遇到那個可憐的、纖弱的、堅強的咬著牙爬上橫木并筆直地站起來的內利……你總能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那么就讓我們捧起這本書,去邂逅一個個未知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