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強 于汝通 王軍 王磊 王健
(承德市中心醫(yī)院泌尿外科,承德 067000 )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UTI)為生殖系統(tǒng)的常見疾病,據(jù)統(tǒng)計,我國UTI約占院內感染的20.8%~31.7%[1]。老年群體生理機能衰退,易患UTI,且病情易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2]。炎癥反應、免疫應答及氧化應激反應異常是感染性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3]。加替沙星、頭孢呋辛均為臨床治療UTI常用抗感染藥物。研究證實,頭孢呋辛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治療UTI臨床療效顯著[4]。而第4代氟喹諾酮類藥物加替沙星較左氧氟沙星具有抗菌活性強、抗菌譜廣、生物利用度高、藥代動力學性能好等優(yōu)勢[5]。頭孢呋辛聯(lián)合加替沙星能否進一步提高療效尚未明確,故本研究初次嘗試探討頭孢呋辛聯(lián)合加替沙星治療老年UTI的療效,并分析其對血清、尿液中炎性因子、氧化應激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提供參考依據(jù)。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老年UTI患者118例,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各59例。2組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病程、病情程度、尿白細胞數(shù)、尿細菌數(shù)均衡可比(P>0.05),見表1。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2 groups
1.2.1 納入標準
①均符合亞洲泌尿協(xié)會(urological association of Asia,UAA)診斷標準[6];②經中段尿細菌培養(yǎng)、血液細菌培養(yǎng)、尿涂片鏡檢細菌等檢查明確診斷;③無頭孢菌素、喹諾酮類藥物過敏史;④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承諾書。
1.2.2 排除標準
①血肌酐≥442 μmol/L的慢性腎炎病例;②由于尿路解剖畸形而發(fā)病的病例;③合并心血管、肝、腎、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④近期接受其他抗菌藥物治療;⑤自身免疫系統(tǒng)病變;⑥精神系統(tǒng)疾病。
1.3.1 對照組
給予加替沙星(南京圣和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417)治療,0.2 g/次,靜滴,2 次/d。
1.3.2 觀察組
于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頭孢呋辛(海南金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361),1.5 g頭孢呋辛+2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靜滴,滴注時間>1 h,2 次/d。2組均持續(xù)治療7 d。
1.3.3 檢測方法
尿細菌培養(yǎng)、尿白細胞鏡檢:無菌收集中段尿液,取0.01 mL接種血平板及葡萄糖肉湯基,置35℃培養(yǎng)24 h,觀察細菌計數(shù);留取0.2 mL尿沉渣標本采用日本Olympus CH2光學顯微鏡進行顯微鏡鏡檢尿白細胞。血清及尿液指標檢測:采集靜脈血5 mL,離心(時間15 min,半徑8 cm,轉速3500 r/min),取血清;留取晨起中段尿10 mL,離心棄去殘渣保留上清,以上海西唐生物公司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試劑盒測定組織因子(TF)、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β(IL-1β);以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的TBA試劑盒測定晚期蛋白氧化產物(AOPP)、丙二醛(MDA)。
①治療效果。②治療前后細菌學變化情況。③癥狀改善情況(尿路疼痛、尿急、尿頻)。④治療前后血清、尿液中炎性因子(TF、IL-12、IL-1β)水平。⑤治療前后血清、尿液中氧化應激指標(MDA、AOPP)水平。⑥不良反應(皮疹、惡心、上腹部不適)。
臨床癥狀與體征、尿檢及細菌學檢查結果均顯示正常為顯效;臨床癥狀與體征明顯減輕,尿檢結果輕微異常,細菌學檢查為陰性為有效;臨床癥狀與體征無明顯變化,實驗室檢查結果異常為無效。將顯效、有效計入總有效。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Bartlett方差齊性檢驗與夏皮羅-威爾克法檢驗,均確認具備方差齊性且近似服從正態(tài)分布,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顯效39例,有效1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92%(56/59);對照組顯效30例,有效18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81.36%(48/59)。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5.187,P=0.023)。
治療前,兩組尿白細胞鏡檢、尿細菌培養(yǎng)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兩組尿白細胞鏡檢、尿細菌培養(yǎng)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細菌學變化情況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bacteriological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治療前,兩組尿路疼痛、尿急、尿頻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7 d后尿路疼痛、尿急、尿頻評分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Tab.3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in the two groups
兩組治療前血清、尿液中TF、IL-12、IL-1β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7 d后血清、尿液中TF、IL-12、IL-1β水平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治療前,兩組血清、尿液中MDA、AOPP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兩組血清、尿液中MDA、AOPP水平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水平比較Tab.5 Comparison of oxidative stress index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觀察組發(fā)生皮疹2例,惡心3例,上腹部不適2例,總發(fā)生率11.86%(7/59);對照組發(fā)生皮疹1例,惡心2例,上腹部不適2例,總發(fā)生率8.47%(5/59)。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χ2=0.371,P=0.542)。
UTI發(fā)病率僅次于呼吸道感染而位于老年感染性疾病的第2位[7]。65歲以上達20%,70歲以上達33.33%,80歲以上的可高達50%[8]。老年UTI患者由于免疫自隱及免疫監(jiān)視失調,對外界侵襲的抵抗力降低,加之抗生素藥物使用頻繁,造成真菌雙重感染,且極易出現(xiàn)耐藥性,給臨床治療帶來困難[9]。因此,尋找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目前,針對老年UTI的治療主要以抗生素抗菌治療為主。喹諾酮類抗生素以細菌DNA為靶,通過妨礙DNA旋轉酶,造成染色體不可逆損害,抑制細菌細胞分裂,具有抗菌譜廣、生物利用度高、抗菌作用強的特點,臨床應用廣泛。前列腺包膜屏障可對藥物滲入產生影響,故能在前列腺中達到有效濃度的抗生素有限,而喹諾酮類抗生素對前列腺組織滲透性良好,是在前列腺中濃度較高的藥物。在尿液或泌尿系統(tǒng)中濃度較高、有效濃度持續(xù)時間較長,治療UTI較其他抗生素效果更佳。加替沙星是第4代氟喹諾酮類藥物,其無酶誘導作用,可直接進入血液循環(huán),有著較高血藥濃度,由于其C7位哌嗪基結構不同于以往氟喹諾酮類藥物,故抗菌譜明顯擴大,且經C8位甲氧基可減少光敏反應,提高藥物安全性。加替沙星可抑制細菌拓撲異構酶IV和DNA旋轉酶,阻礙細菌DNA復制、轉錄及修復,具有較高抗菌活性[10]。體外試驗及臨床使用結果均表明,加替沙星對革蘭陰性菌(大埃希菌、奇異變形桿菌和淋病奈瑟菌等)、革蘭陽性菌和其他微生物均具有抗菌活性[11]。王琦等[12]研究表明,與第三代氟喹諾酮類藥物左氧氟沙星相比,加替沙星治療UTI療效確切,能夠調節(jié)血清炎性因子表達,減輕臨床癥狀。頭孢呋辛是第二代頭孢菌素,通過結合細菌細胞膜上的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抑制細胞分裂和生長,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UTI、呼吸道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耳鼻喉科感染等[13]。與其他頭孢菌素相比,頭孢呋辛鈉突出優(yōu)點在于對耐藥菌所產生的β-內酰胺酶高度穩(wěn)定。曹譯丹等[14]研究顯示,頭孢呋辛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治療UTI療效顯著,可改善血清和尿液炎癥因子表達。目前,頭孢呋辛聯(lián)合加替沙星能否進一步提高療效尚未明確,故本研究初次嘗試采用頭孢呋辛聯(lián)合加替沙星治療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治療可降低尿白細胞鏡檢和尿培養(yǎng)細菌數(shù)量,促進癥狀改善,提高總有效率。提示二者聯(lián)用可發(fā)揮協(xié)調效用,充分發(fā)揮藥物有效成分,促進機體對多種病原菌的清除能力,進而控制臨床癥狀。為進步明確頭孢呋辛聯(lián)合加替沙星的療效,其作用機制的研究為目前研究的一大熱點。
UTI病程中炎癥反應的激活以多種炎癥細胞因子的大量分泌為特征[15]。TF是跨膜前凝血糖蛋白和白細胞受體超家族成員,病原菌細胞表面成分、前炎性白細胞與活化宿主細胞釋放的膜微粒均可誘導TF表達[16]。故感染發(fā)生時,TF大量釋放。IL-1β具有直接致炎活性,可直接促進炎性反應級聯(lián)激活[17]。IL-12具有免疫刺激作用,可刺激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能力[18]。研究顯示,UTI患者普遍存在TF、IL-12、IL-1β高表達情況[19]。可見上述指標在UTI病情進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故測定其表達可為療效評估提供一定參考。本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頭孢呋辛聯(lián)合加替沙星可降低老年UTI患者血清、尿液中TF、IL-12、IL-1β水平,減輕炎癥反應,促進機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抑制病情進展。可能原因為頭孢呋辛聯(lián)合加替沙星發(fā)揮協(xié)調效用,抗菌譜進一步擴大,促進病原菌清除,加強機體炎癥反應調節(jié)。
在UTI病程中,感染狀態(tài)能夠增加氧自由基(OFR)大量生成、蓄積,導致氧化應激反應過度激活[20]。AOPP、MDA是OFR蓄積后與脂質、蛋白質發(fā)生氧化反應的產物,其生成量可反映氧化應激程度[21]。本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頭孢呋辛聯(lián)合加替沙星可進一步降低血清、尿液中MDA、AOPP水平,緩解氧化應激反應,促進老年UTI患者康復??紤]與聯(lián)合用藥促進病原菌清除,迅速控制感染狀態(tài)有關。此外,頭孢呋辛聯(lián)合加替沙星并未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高。
綜上可知,頭孢呋辛聯(lián)合加替沙星治療老年UTI患者,可降低尿白細胞鏡檢和尿培養(yǎng)細菌數(shù)量及血清、尿液中炎性因子、氧化應激指標水平,促進癥狀改善,療效顯著,且安全性高。但本研究樣本量有限,且未進行長期隨訪,故頭孢呋辛聯(lián)合加替沙星治療老年UTI的遠期療效及作用機制有待更多多中心、大樣本長期研究進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