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河南周口金代古錢幣窖藏清理報告

      2022-08-23 12:34:24周口市文物考古所
      中國錢幣 2022年1期
      關(guān)鍵詞:錢文古錢幣通寶

      周口市文物考古所

      2018 年10 月,周口市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運糧河畔安置房工地發(fā)現(xiàn)古錢幣窖藏(圖1)。經(jīng)河南省文物局批準(zhǔn),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周口市文物考古所對該古錢幣窖藏進行搶救性清理發(fā)掘,共發(fā)現(xiàn)南北排列的兩處古錢幣窖藏遺存,南部為磚砌窖藏,簡稱J1,北部為陶缸窖藏,簡稱J2?,F(xiàn)將發(fā)掘情況簡報如下。

      圖1 周口運糧河畔金代錢窖位置示意圖

      一 窖藏遺跡

      J1 和J2 南北間隔5.6 米,分布在一處金代房址內(nèi)墊土層下(圖2-1)。J1 為南北向長方形磚砌窖藏,開口于金代活動面下,開口距地表2.2 米。南北長1.15、東西寬0.62、深0.4米,方向26°。窖藏方式為:先向下挖一長方形豎穴土坑,在坑底縱向?qū)p平鋪一層磚,然后四周疊砌兩層立磚,最后頂部用素面灰磚和東漢單菱形幾何紋磚平鋪一層封存。

      圖2-1 J1、J2 位置分布圖

      J2 為陶缸窖藏,開口于金代活動面下,開口距地表2.2 米。陶缸口徑0.55、底徑0.3、深0.6 米(圖2-2)。窖藏方式為:先下挖一圓形豎穴土坑,再將陶缸置于土坑內(nèi),陶缸口沿低于金代活動面0.4 米,最后缸口由素面灰磚平砌兩層封蓋。陶缸窖藏西半部分被擾,僅存東部殘跡。J1 和J2 南北向分布在同一處金代房址內(nèi)活動面下,雖為兩處遺跡,因年代相近、屬性相同,應(yīng)屬一類窖藏遺存。

      圖2-2 J2 陶缸(修復(fù))

      二 出土古錢幣情況

      J1 保存完整,出土錢幣共計12 萬余枚,重約700 斤,分銅錢和鐵錢兩種。留存有戰(zhàn)國、西漢、新莽、東漢、曹魏、北齊、南陳、隋、唐、五代十國、兩宋、遼、金、以及越南古錢幣。J2 東部殘存窖藏錢幣共計5 萬余枚,重300 多斤,分銅錢和鐵錢兩種。留存有西漢、新莽、東漢、曹魏、南陳、隋、唐、五代十國、兩宋、遼、金及越南古錢幣。兩處窖藏出土古錢幣共17 萬余枚、重約千斤,時代從戰(zhàn)國至金代,品種豐富?,F(xiàn)將窖藏古錢幣情況簡介如下(私鑄、不可辨識及博物館陳列已提展的300 余斤古錢幣暫不做敘述)。

      (一)戰(zhàn)國錢幣

      戰(zhàn)國燕國明刀。共計1 枚,出土于J1。大篆書體,背平素(圖3-1)。

      (二)漢代錢幣

      1.漢半兩。J1 有32 枚,J2 有12 枚,共44 枚。篆書,背平素。

      “兩”字寫法有別,分連“山”兩(圖3-2),“十”字兩(圖3-3)和雙“人”兩(圖3-4)三種。

      2.漢五銖。J1 有162 枚,J2 有80 枚,共242 枚。篆書。錢體較為規(guī)整者,可分四種不同版式(圖3-5、6、7、10);另有一種剪輪五銖,外郭被部分或全部剪去,鑄造粗糙輕薄,錢文字跡不顯(圖3-11、12)。

      3.新莽貨泉。J1 有34 枚,J2 有49 枚,共83 枚。篆書。錢體大小厚薄有別(圖3-8、9)。

      (三)曹魏錢幣

      曹魏五銖。J1 有8 枚,J2 有2 枚,共10 枚。篆書。鑄造較粗,外郭較窄,侵壓錢文,錢文不明顯(圖3-13)。

      (四)南北朝錢幣

      1.北齊常平五銖。共1 枚,出土于J1。直讀,篆書(圖3-14)。

      2.陳五銖。J1 有1 枚,J2 有1 枚,共2 枚。篆書。分無內(nèi)郭和有內(nèi)郭兩種(圖3-15、16)。

      (五)隋代錢幣

      隋五銖。J1 有13 枚,J2 有8 枚,共21 枚。篆書。“五”字左旁臨穿有一豎直畫。錢文“五”字的寫法有別,可分為直筆五銖和曲筆五銖(圖3-17、18)。

      圖3

      (六)唐代錢幣

      1.開元通寶。J1 有7058 枚,J2 有3091 枚,共10149 枚。直讀,隸書。可分四種不同版式:

      (1)“元”字首橫較短,“通”字走部前三筆呈不相連的三撇,“寶”字的貝部內(nèi)兩橫與左右豎筆不連(圖3-19);

      (2)背有星、月或直紋,“元”字首橫稍長,“通”字的走部前三筆不相連,或呈似連非連狀(圖3-20、22、23);

      (3)錢徑較小,鑄工稍差,錢文稍微不清(圖3-21);

      (4)錢背加鑄紀(jì)年“昌”或紀(jì)地州名,錢徑大小、厚薄有差別,州名有“昌”“京”“洛”“益”“襄”“藍”“荊”“越”“宣”“洪”“潭”“兗”“潤”“鄂”“平”(圖3-27、28)“興”“梁”“廣”“梓”“福”(圖3-29、30)。

      2.乾元重寶。直讀,隸書。錢徑有大小之別,背或有月紋。

      (1)小徑錢,J1 有299 枚,J2 有120 枚,共419 枚(圖3-24);

      (2)中徑錢,J1 有2 枚,J2 有1 枚,共3 枚(圖3-25);

      (3)大徑錢,共2 枚,出土于J1(圖3-26)。

      (七)五代十國錢幣

      1.天福元寶。共1 枚,出土于J1。旋讀,隸書。錢文夷漫不清(圖4-31)。

      2.漢元通寶。J1 有1 枚,J2 有2 枚,共3 枚。直讀,隸書。背多有月紋(圖4-32)。

      3.周元通寶。J1 有22 枚,J2 有11 枚,共33 枚。直讀,隸書。背多月紋(圖4-33)。

      4.天漢元寶。J1 有4 枚,J2 有2 枚,共6 枚。旋讀,真書(圖4-34)。

      5.光天元寶。J1 有2 枚,J2 有1 枚,共3 枚。旋讀,行兼隸書(圖4-35)。

      6.乾德元寶。J1 有13 枚,J2 有7 枚,共20 枚。旋讀,真書含隸意。錢文大小有別(圖4-36)。

      7.咸康元寶。J1有3 枚,J2 有3 枚,共6 枚。旋讀,真書含隸意(圖4-37)。

      8.南唐開元通寶。J1 有170 枚,J2有45 枚,共215 枚。直讀,分篆、隸二體。錢徑有大小之別(圖4-38、39)。

      9.唐國通寶。J1有75 枚,J2 有51 枚,共126 枚。直讀,分篆、真、隸三體(圖4-40、41、42、43)。

      10.大唐通寶。共1 枚,出土于J1。直讀,真書含隸意(圖4-44)。

      圖4

      (八)兩宋錢幣

      1.宋元通寶。J1有241 枚,J2 有149枚,共390 枚?!八巍弊挚瑫?,余為隸書,直讀。多為背無文,或背有星紋、月紋、直紋(圖5-54、55)。

      2.太平通寶。J1 有845 枚,J2 有345 枚,共1190 枚。直讀,隸書。多為背無文,或背有月紋、直紋(圖5-56)。

      3.淳化元寶。J1 有892 枚,J2 有413 枚,共1305 枚。旋讀,分真、行、草三體(圖5-57、58、59)。

      4.至道元寶。J1 有1930 枚,J2 有775 枚,共2705 枚。旋讀,分真、行、草三體(圖5-60、61、62)。

      5.咸平元寶。J1 有1972 枚,J2 有904 枚,共2876 枚。旋讀,真書(圖5-63)。

      6.景德元寶。J1 有2223 枚,J2 有1075 枚,共3298 枚。旋讀,真書(圖5-64)。

      7.祥符元寶。J1 有2910 枚,J2 有1300 枚,共4210 枚。旋讀,真書。錢文大小有別(圖5-65)。

      8.祥符通寶。J1 有1762 枚,J2 有826 枚,共2588 枚。旋讀,真書。錢文大小有別(圖5-66)。

      9.天禧通寶。J1 有2324 枚,J2 有1114 枚,共3438 枚。旋讀,真書。錢文大小有別(圖5-67)。

      10.天圣元寶。J1 有5065 枚,J2 有2240 枚,共7305 枚。旋讀,分篆、真二體(圖5-68、69)。

      11.明道元寶。J1 有535 枚,J2 有225 枚,共760 枚。旋讀,分篆、真二體(圖5-70、71)。

      12.景祐元寶。J1 有1303 枚,J2 有498 枚,共1801 枚。旋讀,分篆、真二體。外郭有寬窄之別(圖5-72、73)。

      13.皇宋通寶。J1 有9648 枚,J2 有4260 枚,共13908 枚。直讀,分篆、真二體。錢文有大小之分,外郭亦有寬窄之別(圖5-74、75)。

      14.慶歷重寶。J1 有45 枚,J2 有7 枚,共52 枚。直讀、旋讀兩種,真書。錢徑有大小之分,外郭有寬窄之別(圖5-76、77)。

      15.至和元寶。J1 有959 枚,J2 有386 枚,共1345 枚。旋讀,分篆、真二體。外郭有寬窄之分(圖5-78、79)。

      16.至和通寶。J1 有266 枚,J2 有198 枚,共464 枚。直讀,分篆、真二體(圖5-80、81)。

      17.嘉祐元寶。J1 有996 枚,J2 有952 枚,共1948 枚。旋讀,分篆、真二體(圖5-82、83)。

      18.嘉祐通寶。J1 有1919 枚,J2 有788 枚,共2707 枚。直讀,分篆、真二體。字體有大小之分,外郭有寬窄之別(圖5-84)。

      19.治平元寶。J1 有1807 枚,J2 有904 枚,共2711 枚。旋讀,分篆、真二體(圖5-85、86)。

      20.治平通寶。J1 有233 枚,J2 有112 枚,共345 枚。直讀,分篆、真二體(圖5-87、88)。

      圖5

      21.熙寧元寶。J1 有8987 枚,J2 有4328 枚,共13315 枚。旋讀,分篆、真二體(圖5-89、90)。

      22.熙寧重寶。J1 有2304 枚,J2 有1060 枚,共3364 枚。旋讀,分篆、真、隸三體。錢徑、郭寬有大小之分(圖5-91、92、93)。

      23.元豐通寶。小平錢。J1 有10304 枚,J2 有4927 枚,共15231 枚。旋讀,分篆、行、隸三體(圖6-94、95、96)。

      折二錢。J1 有3692 枚,J2 有1671 枚,共5363 枚。旋讀,分篆、行二體?;虮秤行?、月紋(圖6-97、98、99)。

      24.元祐通寶:小平錢。J1 有7202 枚,J2 有3642 枚,共10844 枚。旋讀,分篆、行二體,或背有星紋(圖6-100、101)。

      折二錢。J1 有853 枚,J2 有355 枚,共1208 枚。旋讀,分篆、行二體。錢徑有大小之別(圖6-102、103)。

      25.紹圣元寶:小平錢。J1 有2945 枚,J2 有1280 枚,共4225 枚。旋讀,分篆、行二體,或背有星、月紋(圖6-105、106)。

      折二錢。J1 有263 枚,J2 有128 枚,共391 枚。旋讀,分篆、行二體。錢徑有大小之分(圖6-107、108)。

      26.紹圣通寶。J1 有1 枚,J2 有2 枚,共3 枚。直讀,真書。錢徑稍?。▓D6-104)。

      27.元符通寶。小平錢。J1 有990 枚,J2 有459 枚,共1449 枚。旋讀,分篆、行二體(圖6-109、110)。

      折二錢。J1 有149 枚,J2 有41 枚,共190 枚。旋讀,分篆、行二體。錢徑有大小之分(圖6-111、112)。

      28.圣宋元寶。小平錢。J1 有2349 枚,J2 有1112 枚,共3461 枚。旋讀,分篆、行二體(圖6-113、114、115)。

      折二錢。J1 有563 枚,J2 有226 枚,共789 枚。旋讀,分篆、行二體。錢徑有大小之分(圖6-116、117)。

      29.崇寧重寶。J1 有2068 枚,J2 有792 枚,共2860 枚。直讀,隸書,折十錢。錢徑大小、錢文粗細(xì)、外郭寬窄有別(圖6-118)。

      30.崇寧通寶。小平錢。共1 枚,出土于J1。旋讀,瘦金體(圖6-119)。

      折十錢。J1 有888 枚,J2 有376 枚,共1264 枚。旋讀,瘦金體。錢徑大小、外郭寬窄、錢文字形有別(圖6-120)。

      31.大觀通寶。小平錢。J1 有840 枚,J2 有409 枚,共1249 枚。直讀。瘦金體(圖6-121)。折二錢。J1 有1 枚,J2 無,共1 枚。直讀。瘦金體(圖6-122)。

      折十錢。J1 有3 枚,J2 有2 枚,共5 枚。直讀。瘦金體(圖6-129)。

      32.政和通寶。小平錢。J1 有2212 枚,J2 有1063 枚,共3275 枚。直讀,分篆、隸二體(圖6-124、125)。

      折二錢。J1 有982 枚,J2 有446 枚,共1428 枚。直讀,分篆、隸二體。錢徑大小、外郭寬窄有別(圖6-126、127)。

      33.宣和元寶。共2 枚,出土于J1。旋讀,分篆書和隸書,小平錢(圖6-128)。

      34.宣和通寶。小平錢。J1 有172 枚,J2 有77 枚,共249 枚。直讀,分篆、隸二體(圖6-123、130、131)。

      折二錢。J1 有1172 枚,J2 有489 枚,共1661 枚。直讀,分篆、隸二體。錢徑大小相差較大(圖6-132、133)。

      圖6

      35.靖康元寶。共1 枚,出土于J1。旋讀,篆書折二(圖6-134)。

      36.建炎通寶。小平錢。J1 有3 枚,J2 有5 枚,共8 枚。直讀,分篆、真二體(圖7-135、136)。

      折二錢。J1 有327 枚,J2 有84 枚,共411 枚。直讀,分篆、真二體。錢徑大小、外郭寬窄有別(圖7-137、138)。

      37.紹興元寶。J1 有402 枚,J2 有153 枚,共555 枚。旋讀,分篆、真二體,折二錢。錢徑有大小之別,或背有星、月紋(圖7-140、141、142、143)。

      38.紹興通寶。J1 有93 枚,J2 有33 枚,共126 枚。直讀,真書。錢徑分大?。▓D7-139)。

      39.隆興元寶。J1 有5 枚,J2 有2 枚,共7 枚。旋讀,分篆、真二體,折二錢(圖7-144、145)。

      40.乾道元寶。J1 有21 枚,J2 有13 枚,共34 枚。旋讀,分篆、真二體,折二錢(圖7-146、147、148)。

      41.淳熙元寶。J1 有14 枚,J2 有7枚,共21 枚。旋讀,分 篆(圖7-149、150)、真二體,折二錢。多有記號,有背穿上“泉”字(圖7-151、152、153、154)、背 穿上月下星紋、背“柒”(圖7-155、156)“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五”(圖7-157、158)。

      圖7

      (九)遼金錢幣

      1.大康通寶。J1、J2 各有1 枚,共2 枚。旋讀,隸書(圖4-45)。

      2.大安元寶。J1 有1 枚,J2 有1 枚,共2 枚。旋讀,隸楷相參(圖4-46)。

      3.壽昌元寶。共1 枚,出土于J1。旋讀,隸楷兼?zhèn)洌▓D4-47)。

      4.乾統(tǒng)元寶。共1 枚,出土于J1。旋讀,隸書(圖4-48)。

      5.正隆元寶。J1 有520 枚,J2 有252 枚,共772 枚。旋讀,真書(圖4-49)。

      6.大定通寶。J1 有2 枚,J2 有4 枚,共6 枚。直讀,瘦金體。材質(zhì)分鐵和銅兩種(圖4-50、51)。

      (十)外國錢幣

      天福鎮(zhèn)寶。J1 有3 枚,J2 有1 枚,共4 枚。直讀,隸書。背國號“黎”字。越南銅錢(圖4-52、53)。

      三 相關(guān)問題探討

      (一)窖藏時間及屬性

      該窖藏錢幣數(shù)量大,種類多。品種最早的為戰(zhàn)國燕國明刀,以南宋淳熙元寶(1174-1189)和金代大定通寶(1178-1189)的鑄行年代為最晚,貯藏古錢幣時間應(yīng)在1178 年之后,下限可能不超過1190 年。公元1190年,宋、金皆更朝改元,金章宗完顏璟改元“明昌”,南宋光宗趙惇改元“紹熙”,并于紹熙元年鑄“紹熙元寶”。此時還未到金宣宗實施限錢法和“權(quán)禁現(xiàn)錢”,銅錢可以有限流通,但兩處窖藏均未見1190 年之后的宋、金銅錢。金代周口隸屬金南京路陳州,故兩處窖藏均為金代古錢幣窖藏遺存,埋藏時間大致在金世宗時期。

      (二)窖藏原因

      該窖藏古錢幣數(shù)量較多,從兩種不同的貯藏方式以及有序串放銅錢的情況(圖8、9)來看,與躲避戰(zhàn)亂而倉促掩埋顯然是有區(qū)別的。金世宗時期,宋、金基本處于相持階段,因此,該錢幣窖藏應(yīng)與當(dāng)時的社會經(jīng)濟關(guān)系密切。金世宗時期所實行的是以錢為主、錢鈔并行的貨幣制度。作為金屬貨幣,銅錢在執(zhí)行貨幣職能之時,具有“蓄水池”的功能,即當(dāng)流通領(lǐng)域不需要更多的貨幣的時候,銅錢會自發(fā)地執(zhí)行其儲藏功能,退出流通領(lǐng)域。

      圖8 窖藏J1 出土銅錢狀態(tài)

      據(jù)《金史·食貨志》記載,至明昌五年(1194)三月,宰臣奏:“民間錢所以艱得,以官豪家多積故也?!苯疬@一民間用錢艱難的難題,在章宗時期依然存在。金代貨幣領(lǐng)域所出現(xiàn)的“錢荒”現(xiàn)象,不是貨幣流通手段的缺乏,而是貨幣政策造成的一種失衡,就其產(chǎn)生根源而言,源于錢鈔并行的貨幣運行體系中,格雷欣法則作用下的劣幣驅(qū)逐良幣?!凹热诲X鈔并行,循惡貨幣驅(qū)逐良貨幣的法則,人民勢必將現(xiàn)錢收藏,新鑄的錢,轉(zhuǎn)瞬即行匿跡。因此,銅錢永無足時,紙幣勢必永遠(yuǎn)行使?!痹谶@種“錢鈔并行”的貨幣制度下,貯藏銅錢是必然的現(xiàn)象。《金史·食貨志》又記載,大定二十八年(1188),上謂宰臣曰:“今者外路見錢,其數(shù)甚多,聞有六千余萬貫,皆在僻處積貯?!敝芸谶\糧河畔錢窖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南京路陳州,金朝時期陳州屬于“外路”,該處窖藏從時間和區(qū)劃來說,完全符合史述“外路見錢”的客觀原因和真實寫照,也是金國經(jīng)濟與貨幣制度背景下的必然產(chǎn)物。

      圖9 窖藏J2 出土銅錢狀態(tài)

      該窖藏是周口首次發(fā)掘的金代古錢幣窖藏,為研究相關(guān)地區(qū)金代貨幣金融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附記:本次發(fā)掘的領(lǐng)隊為李全立,參加發(fā)掘的有李全立、韓嚴(yán)振、楊苗蒲、高禮祥、尹騰飛等,古錢幣清點工作由崔衛(wèi)華、韓嚴(yán)振、王建勝、尹騰飛、胡素華、韓利鋒完成,古錢幣標(biāo)本由韓嚴(yán)振挑選分類。

      執(zhí)筆:韓嚴(yán)振。

      [1]重寶類,除“崇寧重寶”外,不分折值。

      [2]張新斌、蔡海玉:《輝縣金代窖藏銅錢及相關(guān)問題》,《中原文物》,1991 年第4 期。

      [3]脫脫等:《金史·食貨志三》,中華書局,1975 年,第1075 頁。

      [4]英國人格雷欣認(rèn)為,在復(fù)本位制下,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名義價值相同的金銀鑄幣同時流通時,實際價值較高的通貨,即所謂良幣,必然會被熔化、收藏或輸出,從而退出流通界;而實際價值較低的通貨,即所謂劣幣,反而充斥市場。參見劉鴻儒:《經(jīng)濟大辭典(金融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 年,第15 頁。

      [5]呂思勉:《呂著中國制度史》,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2 年,第197 頁。

      [6]脫脫等:《金史·食貨志三》,第1072 頁。

      猜你喜歡
      錢文古錢幣通寶
      山東濟南泉城路金代窖藏銅錢*
      中國錢幣(2021年4期)2021-02-25 08:53:06
      阿拉善左旗原水泵廠院內(nèi)出土窖藏錢幣
      草原文物(2020年2期)2020-03-24 05:24:18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外國錢幣述略
      中國錢幣(2019年1期)2019-09-03 08:41:04
      眼花繚亂的古錢幣
      收藏界(2018年5期)2018-10-08 09:10:56
      古錢幣欣賞
      中老年保健(2017年5期)2017-05-31 01:09:46
      中兆通寶涉水直銷
      “建國通寶”錢考辨
      中國錢幣(2016年5期)2016-06-15 20:29:54
      古錢幣被竊案
      通寶局
      廣東機制滿穿異版小樣精品
      收藏界(2012年3期)2012-04-29 00:44:03
      沅江市| 屏山县| 乃东县| 张家川| 松溪县| 若羌县| 巴林右旗| 海伦市| 泰顺县| 梁河县| 玉田县| 清远市| 罗田县| 饶阳县| 香港 | 铁岭县| 荔浦县| 醴陵市| 罗田县| 永登县| 彭山县| 榆中县| 扎兰屯市| 锡林浩特市| 龙井市| 蒲城县| 葵青区| 东港市| 蒙山县| 枣阳市| 开阳县| 乃东县| 拉萨市| 邹城市| 贵德县| 邢台县| 同江市| 都昌县| 高邮市| 化德县|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