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江蘇揚州西湖鎮(zhèn)邊城·香榭里三期地塊漢代墓葬發(fā)掘簡報

      2022-08-31 12:13:36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東南文化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腹徑器身底徑

      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內(nèi)容提要:2014年,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位于蜀崗西南江蘇揚州邗江區(qū)西湖鎮(zhèn)的邊城·香榭里地塊先后進(jìn)行了三次搶救性發(fā)掘,共清理出漢代墓葬108座。第三次清理時發(fā)現(xiàn)有4座西漢早中期的墓葬保存較為完整,皆為豎穴土坑墓,出土一批釉陶器、銅器、玉器等。這些墓葬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西漢早期至中期揚州地區(qū)社會、文化、經(jīng)濟(jì)、喪葬習(xí)俗等內(nèi)涵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邊城·香榭里地塊位于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西湖鎮(zhèn),東北距漢代廣陵城遺址西側(cè)2.8千米,東北距西湖鎮(zhèn)政府1.5千米。北鄰西峰路,東臨西湖路,南靠經(jīng)圩二路,西接潤揚北路(圖一)。2014年3—6月,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地塊進(jìn)行搶救性發(fā)掘。該地塊開發(fā)分三期,經(jīng)三期發(fā)掘共清理出漢代墓葬108座。第一期位于地塊東部,發(fā)掘墓葬38座(2014YBCM1—M38,下文省略2014YBC),分布集中,保存極差。第二期、第三期位于地塊西部。第二期共發(fā)掘42座墓葬(M39—M80),整體保存也較差。第三期共發(fā)掘墓葬28座(M81—M108),其中M83、M87、M91、M92整體結(jié)構(gòu)保存相對完整,出土器物較多并且造型精美(圖二)?,F(xiàn)將第三期保存較好的這4座墓葬簡報如下。

      圖一// 揚州西湖鎮(zhèn)邊城·香榭里三期地塊漢代墓葬位置示意圖

      圖二// 墓葬平面分布圖

      4座墓葬皆為豎穴土坑墓,墓坑呈長方形,坑內(nèi)填青膏泥。葬具使用木槨木棺。隨葬器物主要為釉陶器、銅器、玉器、漆器等。

      一、M83

      (一)墓葬形制

      M83為一槨一棺兩箱(一邊箱一頭箱),坑口長4.70、寬3.10米,方向292°??觾?nèi)填土分為兩層:上層為黃褐色黏土,較硬實;下層與槨等高處填充青膏泥(圖三)。

      圖三// M83平、剖面圖

      槨室結(jié)構(gòu)保存較完整,槨蓋板仍保存,現(xiàn)存11塊蓋板,殘長0.50~1.65、厚0.14米。坑內(nèi)挖有生土二層臺,高度為0.70米,比槨側(cè)板高度低0.05米,南北兩側(cè)二層臺寬0.52米,東西兩端二層臺寬0.42米。

      木槨長3.60、寬2.00、高0.75米。南北側(cè)板、東西端板均厚0.17米。槨室側(cè)板與底板內(nèi)側(cè)均涂有紅漆。槨室內(nèi)部由隔板分成三部分,隔板長3.00、高約0.57米。西端為頭箱,頭箱長1.76、寬0.65米。在頭箱南部放置數(shù)件漆器,但已朽毀,無法辨認(rèn)器形。在漆器北側(cè)發(fā)現(xiàn)1面銅鏡,1個銅泡釘,2件銅刷柄。頭箱北部則放置1個銅鑒,銅鑒南部與東部各擺放有1個漆案,但均已殘破。南部漆案下有1件陶胎漆耳杯。

      槨室東部分為棺室和邊箱兩部分。在棺西端與隔板之間放置有1件銅璧。棺室與邊箱的隔板中部有一個長0.46、寬0.14米的開口。棺長2.40、寬0.70米;端板與側(cè)板厚0.07米。棺室中部偏西放置1面銅鏡,1件玉石碎片,1個泡釘,1件木器(可能是木匣),木器上放置頭發(fā),2件骨簪,2面銅鏡。邊箱長2.58、寬0.95米。其中放置陶鈁(殘)、鼎(殘)、壺、盒、瓿、罐各2件,銅鼎、罐、勺、匜、殘器各1件,1件灰陶器,數(shù)枚銅錢,2枚陶錢,1件漆盆,2件漆耳杯。銅匜內(nèi)置木牌,但字跡漫漶不清。銅鼎內(nèi)置木牌,字跡不清。

      (二)出土器物

      M83共出土器物43件(套),主要為陶器、青銅器、玉器、骨器、漆木器、假發(fā)等。其中刷柄2件,銅錢1套、銅勺1件、玉器殘片1件、骨笄2件、漆木器8件、假發(fā)1套均朽蝕嚴(yán)重,未能提取。

      1.陶器

      15件。可以分為釉陶器、印紋硬陶、泥質(zhì)陶器。

      釉陶器 10件。包括鼎、盒、壺、瓿、鈁各2件,每種器形的器物形制相同。

      鼎 2件。M83︰23,蓋呈缽形,頂部較平。器身作子母口,蓋與弧腹周邊有多道弦紋,平底。兩長方形附耳,耳有長方形穿。三矮蹄足。釉面全脫落,露出灰褐色胎。鼎蓋頂徑約7.5、蓋高7.5、器身口徑17.5、底徑9.5、通高19厘米(圖四︰1)。

      圖四// M83出土器物(一)

      盒 2件。M83︰22,缽形蓋,頂部較平。器身作子母口,弧腹,蓋與弧腹周邊有多道弦紋,平底。釉面全脫落,露出灰褐色胎。盒蓋頂徑9、蓋高7.5、器身口徑20、底徑18、通高19厘米(圖四︰2)。

      壺 2件。M83︰25,侈口,尖唇,束頸,溜肩,鼓腹,矮圈足外撇。肩部置一對蕉葉紋耳,飾三周弦紋間隔兩周水波紋??趶?4.5、最大腹徑27、底徑14、高34厘米(圖四︰3)。

      瓿 2件。M83︰29,斂口,折沿,溜肩,鼓腹,平底。肩部繞兩周水波紋,置對稱扁寬耳,雙耳高于口沿,耳上飾有口、眼、鼻、眉、須。釉脫落,裸露灰褐色胎??趶?.8、腹徑32、底徑16.4、高22.7厘米(圖四︰4)。

      鈁 2件。M83︰26,方蓋,蓋頂部有凸起。侈口,溜肩,肩下部有附耳,鼓腹,高方口足??谶呴L12、腹徑24、通高46.5厘米(圖四︰5)。

      印紋硬陶罐 2件。M83︰34,直口,高領(lǐng),弧腹,平底,器身拍印有籃紋。口徑14.5、腹徑35.5、底徑17.5、高44.5厘米(圖四︰6)。

      泥質(zhì)陶幣 2枚。M83︰21-1,圓形方孔。外徑2.4、方孔邊長0.9厘米(圖四︰7)。

      2.青銅器

      16件(套)。包括銅鏡、鼎、匜、泡釘、璧、洗、釜、刷柄、銅錢、勺等。

      銅鼎 1件。M83︰41,蓋鼎缺蓋,器身似盆,長環(huán)形附耳,附耳高于口沿,微斂口,口下有一周突棱,鼓腹,平底,三扁足聚于底部外撇。口徑17.6、腹徑22、通高24.3厘米(圖四︰8)。

      銅匜 1件。M83︰40,流上翹,方口,器身為圓角方形,平底。長42、寬29、高13.5厘米(圖四︰9)。

      銅泡釘 2件。M83︰12,半球形,內(nèi)置兩道橫梁。外徑4.5、高2.5厘米(圖四︰10)。

      銅洗 1件。M83︰17,寬沿,斜弧腹,平底??趶?0、底徑36.6、高14厘米(圖四︰12)。

      銅釜 1件。M83︰37,是釜甑的底部,高領(lǐng),圓肩,弧腹,平底。肩部有環(huán)形附耳,腹部有圈凸棱。口徑 9、腹徑 19.4、底徑 7.5、高 17.5厘米(圖四︰11)。

      銅璧 1件。M83︰11,圓形,圓孔,素面。外徑19.8、內(nèi)徑3.8、厚0.1厘米(圖五︰1)。

      圖五// M83出土器物(二)

      銅鏡 4件。

      蟠螭紋鏡 1件。M83︰1,圓形,半球形鈕座,鈕部粘連有木片,鏡鈕和鈕座呈深黑色,黑色物質(zhì)為黑漆固化遺留,座外飾凹面環(huán)形帶一周。主題紋飾為相互纏繞的蟠螭紋。素卷緣。直徑13.4、緣厚1厘米(圖五︰2)。

      四乳星云紋鏡 3件。M83︰4、8兩件形制相同。M83︰8,朽壞。M83:4,圓形,鈕處粘有木塊,圓形鈕座。座外一周連弧圈帶。兩周弦紋之間為主紋;4枚并蒂聯(lián)珠座的大乳釘環(huán)列四方,分隔四區(qū),每區(qū)內(nèi)各有7枚較小乳釘,以曲線相連組成星云紋。內(nèi)向十六連弧紋緣。直徑10、緣厚0.4厘米(圖五︰3)。M83︰10,位于頭箱。圓形,連峰鈕,鈕座由四乳釘與曲線紋組成。外飾斜線紋與內(nèi)向十六連弧紋。兩周斜線紋間飾星云紋帶;4枚并蒂聯(lián)珠座乳釘分隔四區(qū),每區(qū)均以長短不一的弧線連綴八乳。內(nèi)向十六連弧紋緣。直徑15.8、緣厚1.5厘米(圖五︰4;彩插一︰5)。

      1.釉陶鼎(M87∶42)

      2.釉陶盒(M87∶41)

      3.A型釉陶壺(M91∶14)

      4.釉陶瓿(M91∶17)

      5.四乳星云紋銅鏡(M83∶10)

      二、M87

      (一)墓葬形制

      M87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一槨一棺兩箱(一足箱一邊箱),坑口長3.60、寬2.80米。方向95°??觾?nèi)填土分為兩層:上層為黃褐色黏土,較硬實;下層與槨等高處填充青膏泥。槨室結(jié)構(gòu)保存完整。槨蓋板仍保存,由6塊加工平整的木板組成,木板長度均為1.92米,寬度由西向東分別為0.40、0.40、0.60、0.50、0.50、0.70米,厚度均為0.15米。槨蓋板總長、寬與槨室長寬相同(圖六)。

      圖六// M87槨蓋板與天花板

      槨室總長3.13、寬1.92、高0.75米;南北側(cè)板厚0.28、高0.75米;東西兩端端板厚0.20、高0.75米;底板厚0.15米。槨室被隔板分為棺室、足箱、邊箱三部分。南北向隔板西側(cè)為足箱,東側(cè)為棺室與邊箱。隔板厚0.10、高0.60米。東西向隔板在槨室與邊箱之間,厚0.06、高0.60米。槨板與隔板內(nèi)外兩側(cè)均髹黑漆。

      棺室、足箱、邊箱均有天花板覆蓋,天花板搭在槨板與隔板內(nèi)側(cè)邊緣的凹槽上,凹槽深度與寬度約為0.03~0.05米,這些木板兩側(cè)均髹黑色漆。棺室的天花板由5塊平整的木板組成,木板尺寸從西向東分別寬0.54、0.38、0.30、0.38、0.47米。棺天花板總長2.07、寬0.76、厚0.05米,總長寬與棺室尺寸相同。足箱和邊箱天花板則為一塊整板。足箱天花板長1.32、寬0.60、厚0.03米。邊箱天花板長2.07、寬0.50、厚0.03米。另外西側(cè)隔板正對棺的位置兩側(cè)均內(nèi)凹,被制作成窗戶的形狀,中間有一道線示意門縫,對開,長0.52、寬0.40米。足箱與邊箱之間的隔板有一個約0.36米的正方形開口,使得兩箱聯(lián)通。東西向隔板中部也有一個面向棺室內(nèi)凹的窗戶,尺寸與西側(cè)隔板上的相同,窗戶的橫梁貫穿縱梁。

      棺室內(nèi)長2.04、寬0.72米。木棺置于棺室中部,保存完整,為長方形匣形棺,棺外髹黑色漆,內(nèi)部髹紅色漆。長2.04、寬0.66、高0.55米,蓋板厚0.15米。棺身是由整木刳制而成,棺身高0.40米,側(cè)板、端板、底板均厚0.06米。棺內(nèi)保存有骨架,顱骨位于東端,脊椎、盆骨、腿骨依次向西,據(jù)此判斷遺骸方位應(yīng)與下葬時相同。在頭骨附近發(fā)現(xiàn)1件長方形木匣和1件玉器殘片。

      足箱內(nèi)長1.28、寬0.56米。足箱內(nèi)置木俑9、陶瓿2、陶壺3、陶盒3、陶鼎2、陶器(殘,器形不明)1件。

      邊箱內(nèi)長2.04、寬0.46米。內(nèi)置木俑(殘)8、漆盤4、漆耳杯6、漆卮1、漆器(殘)1、木幾1、漆奩1件(漆奩內(nèi)置小漆奩1、銅鏡1、木梳3、木牘1件)(圖七)。

      圖七// M87平、剖面圖

      (二)出土器物

      M87共出土器物49件(套)。主要為陶器、銅器、漆木器、玉器。其中泥質(zhì)陶器1件、漆木器35件、玉器1件均因銹蝕碎成粉末狀,未能提取。

      1.釉陶器

      11件。器形包括鼎、盒、壺、瓿。

      鼎 3件。M87︰42,蓋半球形,上立三鈕,鈕殘,器身作子母口,弧腹,平底。兩長方形附耳,耳殘,三矮蹄足。腹上部有一道弦紋。釉脫落,裸露灰褐色胎。鼎蓋高 5.5、器身口徑 17、腹徑21、通高20厘米(圖八︰1;彩插一︰1)。

      圖八// M87出土釉陶器

      盒 2件。M87︰41,蓋頂有環(huán)形凸起,子母口,斜直腹,矮圈足。周身有弦紋。釉脫落,裸露灰褐色胎。盒蓋頂環(huán)形凸起直徑6、蓋高7、器身口徑 20、底徑 9、通高 21厘米(圖八︰2;彩插一︰2)。

      壺 4件。侈口,溜肩,鼓腹,肩部有葉脈紋附耳,器身施弦紋和水波紋,脫釉,裸露灰褐色胎。根據(jù)頸部與圈足等處形態(tài)不同可分為A、B兩型。

      A型 2件。高細(xì)頸,直圈足。M87︰32,通體弦紋,腹上部近肩處有兩圈水波紋??趶?12、腹徑 27、底徑14、高40厘米(圖八︰3)。

      B型 2件。頸較短,圈足略外撇。M87︰45,通體弦紋,腹上部近肩處有一圈水波紋??趶?1.5、腹徑23、底徑13、高27厘米(圖八︰4)。

      瓿 2件。M87︰31,斂口,折沿,弧腹,平底。肩部下端有一對人面紋附耳。施釉,周身帶弦紋??趶?1、腹徑33、底徑15.5、高24厘米(圖八︰5)。

      2.銅器

      蟠螭紋鏡 1件。M87︰16,圓形,橋鈕,圓形鈕座。座外飾凹面環(huán)形帶一周。主題紋飾為相互纏繞的蟠螭紋。素卷緣。直徑12、緣厚1厘米(圖九)。

      圖九// M87出土蟠螭紋銅鏡(M87︰16)

      三、M91

      (一)墓葬形制

      M91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棺槨腐朽嚴(yán)重,但根據(jù)痕跡可以判斷出為一槨一棺兩箱(一頭箱一邊箱)。坑口長3.50、寬2.50米。方向15°??觾?nèi)填土分兩層,上層為黃褐色黏土,棺槨內(nèi)為灰褐色淤土。

      根據(jù)周圍痕跡可以測量出槨室長2.95、寬1.60米。槨底板厚約0.10米,槨內(nèi)兩條隔板均已腐朽,根據(jù)痕跡測量北端頭箱長1.60、寬0.85米。在頭箱范圍內(nèi)發(fā)現(xiàn)釉陶壺3件,釉陶鼎、釉陶瓿、釉陶盒各2件,銅鏡1面,頭箱東部還發(fā)現(xiàn)10根銅絲。邊箱位于槨室西南部,長2.10、寬0.83米,內(nèi)放置陶壺3件。

      棺室位于槨室東北,長2.10、寬0.77米。木棺長2.10、寬0.75米。棺內(nèi)北部發(fā)現(xiàn)2件玉珮、1件玉餅、2件梯形玉片(兩端穿孔)、6件玉器殘片、1枚銅帶鉤、1串銅錢(圖一○)。

      圖一〇// M91平、剖面圖

      (二)出土器物

      M91共出土器物27件(套),可分為釉陶器、玉器、銅器。其中銅器4件(套)銹蝕嚴(yán)重,未能提取。

      1.釉陶器

      12件。器形為鼎、盒、壺、瓿。

      鼎 2件。M91︰16,缽形蓋,頂部較平,附3個乳釘。器身作子母口,弧腹,平底,三矮蹄足。腹部有1道弦紋。兩長方形附耳,耳部有長方形穿。釉脫落,裸露灰褐色胎。鼎蓋頂徑14.5、蓋高9、器身口徑23、腹徑26.5、通高27.5厘米(圖一一︰1)。

      圖一一// M91出土釉陶器

      盒 2件。M91︰20,缽形蓋,頂部有環(huán)形凸起。器身為子母口,弧腹,圈足。通體帶弦紋。釉脫落,裸露灰褐色胎。盒蓋環(huán)形凸起直徑7.8、蓋高10、器身口徑25.5、腹徑27.5、底徑15.5、通高27.5厘米(圖一一︰2)。

      壺 6件。均為侈口,溜肩。根據(jù)頸部形態(tài)差異可分三型。

      A型 4件。高細(xì)頸。形制相同。M91︰14,折腹,圈足外撇,附耳由上部獸面和下部葉脈紋組成,上腹部刻劃兩圈水波紋,周身飾弦紋。釉脫落,裸露灰褐色胎??趶?5.8、腹徑28.8、底徑15.5、高42.5厘米(圖一一︰3;彩插一︰3)。

      B型 1件。頸較短。M91︰15,折腹,平底。肩部有1對葉脈紋附耳,周身飾弦紋。釉脫落,裸露灰褐色胎??趶?2.5、腹徑26、底徑15、高30厘米(圖一一︰4)。

      C型 1件。頸中等長度。M91︰27,鼓腹,圈足內(nèi)收。頸部下端刻劃一圈水波紋,肩部1對葉脈紋附耳,周身飾弦紋??趶?4.3、腹徑29、底徑12.7、高36.5厘米(圖一一︰5)。

      瓿 2件。M91︰17,蘑菇狀蓋鈕,蓋面刻劃葉脈紋。瓿身直口,溜肩,鼓腹,平底。肩部置對稱人面紋扁寬耳,人面紋上口、眼、鼻、眉、須較清晰,雙耳高于口沿,在附耳之間裝飾有獸面紋??趶?3、腹徑32、底徑21、通高31厘米(圖一一︰6;彩插一︰4)。

      2.玉器

      11件。均位于棺內(nèi),器形包括玉佩、玉餅、梯形玉片、各形殘片。

      玉佩 2件。兩件玉佩形制相似,尺寸略有差異(彩插一︰6)。碧玉,通體呈龍形,頷首,長冠,胸腹上挺,下頜部與胸部相接,卷尾,尾部與頸背相連。中部鏤空,器身外緣陰線刻描出龍形,胸腹部填以谷紋做鱗,腹前端有上下兩個對穿小孔。M91︰1,寬7.5、高13.5、厚0.4厘米(圖一二︰1)。M91︰2,寬7.5、高13.9、厚0.4厘米(圖一二︰2)。

      6.玉珮(M91∶1、2)

      圖一二// M91出土器物

      玉餅 1件。M91︰3,碧玉,圓餅狀。直徑5、厚0.5厘米(圖一二︰3)。

      梯形玉片 2件。M91︰5,兩端各有一個對穿小孔。長 12、上寬 2.5、下寬 3、厚 0.5厘米(圖一二︰4)。

      玉器殘片 6件。M91︰6、7、8、11、12、13形狀各不相同。多數(shù)接近長方形,也有不規(guī)則三角形和五邊形。M91︰6,殘長4.5、寬1.2、厚0.3厘米(圖一二︰5)。M91︰7,殘長2.8、寬1.2、厚0.3厘米(圖一二︰6)。M91︰8,殘長3、寬1.4、厚0.3厘米(圖一二︰7)。M91︰11,殘寬1.6、高1.9、厚0.4厘米(圖一二︰8)。M91︰12,殘長3.8、寬2.3、厚0.3厘米(圖一二︰9)。M91︰13,殘長6.4、寬1.2、厚0.4厘米(圖一二︰10)。

      四、M92

      (一)墓葬形制

      M92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一槨一棺一邊箱??涌陂L3.24、寬1.80米。方向289°??觾?nèi)填土分兩層,上層為黃褐色填土,較硬實緊致;下層在棺槨位置為灰褐色雜土。

      木槨保存狀況不佳,四周槨板朽壞較嚴(yán)重。其中西端槨板外擴(kuò)出一長方形外藏坑,長1.28、寬0.35、深0.10米,但內(nèi)未見遺物及其他現(xiàn)象。槨板長2.32、寬1.28米。槨室被隔板分成南北兩部分。

      棺室位于槨室北部,長2.30、寬0.68米。木棺已朽,僅剩痕跡,在棺室范圍內(nèi)發(fā)現(xiàn)琉璃塞1枚,長方形玉片、玉環(huán)、玉帶鉤、玉石殘片、玉吊墜各1件,銅錢1串,銅器1件(殘)。

      槨室南部為邊箱,長2.30、寬0.48米。邊箱西部置陶壺、陶盒、陶鼎、陶瓿各2件,西側(cè)的陶瓿上放置1個銅帶鉤,下壓1面銅鏡。東南角放置銅錢數(shù)枚,銅錢周邊有黑色的有機(jī)物腐朽痕跡,應(yīng)為當(dāng)初放置銅錢的容器。銅錢下方有1枚圓形銅器(圖一三)。

      圖一三// M92平、剖面圖

      (二)出土器物

      M92共出土器物20件,可分為釉陶器、銅器、玉器、琉璃器。其中玉器1件,琉璃器1件,銅飾2件銹蝕成粉末狀,未能提取。

      1.釉陶器

      8件。有鼎、盒、壺、瓿等。

      鼎 2件。M92︰11,缽形蓋,蓋頂較平。器身子母口,器身帶1對附耳,斜直腹,平底,矮蹄足。周身飾弦紋。釉脫落,裸露灰褐色胎。鼎蓋頂徑8.6、蓋高7.8、器身口徑 18、腹徑22、底徑 13、通高23厘米(圖一四︰1)。

      圖一四// M92出土器物(一)

      盒 2件。M92︰12,缽形蓋,蓋頂較平,器身子母口,斜直腹,平底,周身帶弦紋。釉脫落,裸露灰褐色胎。盒蓋頂徑11.1、蓋高7.1、器身口徑20、腹徑22、底徑12.7、通高20厘米(圖一四︰2)。

      壺 2件。M92︰16,侈口,短頸,溜肩,肩部有1對葉脈紋附耳,折腹,圈足略內(nèi)收。周身飾弦紋。釉脫落,裸露灰褐色胎??趶?0、腹徑25.5、底徑14、高28.5厘米(圖一四︰3)。

      瓿 2件。M92︰13,斂口,溜肩,折腹,平底,肩部置對稱人面紋扁寬耳,耳上紋飾口、眼、鼻、眉、須較清晰??趶?2、腹徑36.5、底徑17.3、通高27.5厘米(圖一四︰4)。

      2.銅器

      6件(套)。器形有銅帶鉤、銅鏡、銅錢、銅飾。

      銅帶鉤 1件。M92︰7,殘,鉤身較扁,紋飾為軸對稱卷云紋。殘長7、寬1.5厘米(圖一四︰5)。

      蟠螭紋銅鏡 1件。M92︰18,圓形,三弦紋橋鈕,雙龍紋鈕座,圈帶間銘文,銘文不清,主紋為相互纏繞的蟠螭紋,素緣。直徑11.2、緣0.9厘米(圖一五︰1)。

      圖一五// M92出土器物(二)

      銅錢 2套。均為五銖。M92︰3,位于棺內(nèi);M92︰8,位于邊箱。M92︰3-1,圓形、方孔、全郭。直徑2厘米(圖一五︰2)。

      3.玉器

      5件。有長方形玉片、玉帶鉤、玉環(huán)、玉飾、玉碎片(殘)。

      長方形玉片 1件。M92︰1,碧玉。略成長方形,一側(cè)角呈圓角。長7、寬2.8、厚0.5厘米(圖一五︰3)。

      玉帶鉤 1件。M92︰2,白玉質(zhì)地,被沁呈黃色。器型為長條形,略呈“S”型,前部呈弧形,后背部較平,后背彎曲處扣鈕呈橢圓形。器身側(cè)面陰刻卷云紋。長6.5、寬0.9、厚1.6厘米(圖一四︰6)。

      玉環(huán) 1件。M92︰6,白玉質(zhì)地。圓環(huán)狀,一面圓弧一面平,平面邊緣陰刻弦紋,孔周圍陰刻三葉柿蒂紋,紋中心各有一個斜洞通向環(huán)孔方向。直徑4.2、孔徑1.7、厚0.5厘米(圖一五︰4)。

      玉飾 1件。M92︰20,白玉質(zhì)地。銳角三角形,尖頭部較鈍,有凹槽。底徑1.2、高1.8、厚0.5厘米(圖一五︰5)。

      五、結(jié)語

      揚州西湖鎮(zhèn)位于蜀崗西南,在揚州市范圍內(nèi)地勢最為高亢,是揚州漢廣陵城西部墓葬埋藏較豐富地區(qū)。在邊城·香榭里地塊及附近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過程中,經(jīng)過多次考古搶救性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數(shù)量較多的各時期墓葬。

      (一)墓葬年代

      此次發(fā)掘的墓葬雖無明確紀(jì)年,但根據(jù)既往發(fā)現(xiàn)與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規(guī)律,在墓葬中發(fā)現(xiàn)了數(shù)量較多的器物,其中以釉陶器、青銅器、玉器為主,從出土釉陶器的組合來判斷,這四座墓所處年代相近,具有西漢早期至西漢中期墓葬的特征。其中M83、M91、M92中所出的釉陶鼎、盒、壺、鈁形制與揚州農(nóng)科所漢墓[1]、劉毋智墓[2]、儀征張集團(tuán)山西漢墓[3]中所出同類器物相似,釉陶鼎M87︰42與儀征聯(lián)營西漢墓鼎M11︰1[4]類似。銅鏡中的蟠螭紋鏡是西漢早期較為常見的樣式,而M83中的連弧星云紋鏡則在西漢中期發(fā)現(xiàn)較多[5]。

      通過對比可以判斷M83墓葬年代應(yīng)當(dāng)為西漢中期早段,M87、M91、M92為西漢早期的墓葬。

      (二)不同文化因素的組合

      從墓葬形制來看,4座墓葬的葬具是用木板在木槨中隔出不同空間,并在隔板上模擬門窗,這種類型的墓葬形式是戰(zhàn)國時期楚式墓葬的典型制度的體現(xiàn)之一。而戰(zhàn)國楚文化延續(xù)到漢代,對漢代揚州還有影響,楚文化成為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揚州地區(qū)的西漢時期墓葬一直保存著木槨分箱的制度。

      這4座墓的器物主要組合為鼎、盒、壺、瓿、鈁或者鼎、盒、壺、瓿,且同種類型的器物大多以偶數(shù)形式出現(xiàn)。偶鼎制度是楚國異于周王室禮制特立,是楚禮制的核心特征[6]。偶鼎制度在楚地從春秋中期延續(xù)到戰(zhàn)國末期。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其在揚州地區(qū)延續(xù)的時間更長。

      這4座墓葬中所出的青釉陶器除上文所述的組合特征外,其燒成溫度高,胎質(zhì)細(xì)密,釉面雖然脫落裸露胎體,但能看出外部層施青黃釉,這些青釉陶器的形制依然保留著吳越文化的傳統(tǒng)特征。

      此外青銅盆形鼎M83︰41在形制上與無錫鴻山越墓中的鼎 DVIIM1:708[7]、湖南資興越墓 M326所出盆形鼎[8]相同,印紋陶罐M83︰34、36在上述墓葬中也有類似發(fā)現(xiàn)。

      這些墓葬中帶有楚、吳越文化因素的器物出現(xiàn),也直接表明了本地區(qū)在西漢早期至中期時段內(nèi)具有不同的文化因素。

      (三)其他

      此次發(fā)掘的西漢早期至中期的墓葬,規(guī)格比王室及貴族墓葬小。從隨葬器物來看,墓主應(yīng)有一定的經(jīng)濟(jì)實力。從葬具質(zhì)地來看,M91、M92所用木料不如M83和M87,但墓葬中出現(xiàn)的玉器數(shù)量較多、制作精美,這表明墓主生前的經(jīng)濟(jì)能力并不一定比后者差。

      此次發(fā)掘所出的葬具和隨葬器物中仍能提取大量信息,相關(guān)研究還在進(jìn)行。此次發(fā)掘為進(jìn)一步研究揚州地區(qū)西漢早期到中期文化因素變遷、墓葬習(xí)俗提供了實物資料,也為研究本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jì)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證據(jù)。

      (附記:本次考古發(fā)掘項目負(fù)責(zé)人束家平;發(fā)掘、繪圖由張敏、劉剛、張富泉、韓成龍完成;攝影韓成龍。)

      執(zhí) 筆:張富泉 張 敏 劉 剛

      猜你喜歡
      腹徑器身底徑
      西漢羽觴龍紋銅燈
      山西離石后石村再次發(fā)現(xiàn)戰(zhàn)國墓
      重慶市萬州區(qū)瓦子坪遺址2004年發(fā)掘簡報
      四川文物(2022年5期)2022-10-26 08:56:26
      劉 欣藝術(shù)作品欣賞
      大型卷筒繩槽底徑測量方法淺析
      一種能準(zhǔn)確高效檢測齒轂槽底徑的檢具
      臨潁縣固廂墓地M15發(fā)掘簡報
      一種使用接觸傳感器且可減震的變壓器
      河南三門峽出土宋代瓷器精品賞析(一)
      收藏界(2015年12期)2015-05-30 10:48:04
      世界首臺27/1000千伏高變比變壓器通過局放實驗
      莆田市| 道孚县| 勐海县| 伊春市| 荆门市| 遂平县| 连城县| 上思县| 山丹县| 鹤峰县| 朔州市| 高州市| 赤峰市| 进贤县| 岳普湖县| 唐海县| 普兰店市| 丽水市| 遂川县| 丰县| 揭阳市| 拜城县| 仪征市| 大厂| 四会市| 太保市| 新源县| 沾化县| 麻栗坡县| 临安市| 新河县| 射阳县| 吴桥县| 错那县| 扎囊县| 承德市| 额敏县| 绥宁县| 潮安县| 浏阳市| 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