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VARK學習風格模型的“園林樹木學”課程多感官教學法的探索

      2022-09-07 02:16:10于曉南
      中國林業(yè)教育 2022年3期
      關鍵詞:動覺樹木感官

      于曉南

      (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北京 100083)

      一、VARK學習風格模型的概述

      VARK學習風格模型是由新西蘭教育學家尼爾·弗萊明(Neil Fleming)[1]首次提出的,并成為目前最著名的學習模型之一。他將學生分成4種學習偏好類型,見表1。視覺型(V),偏好圖片、圖表等;聽覺型(A),偏好演講、報告、錄音、討論等;讀寫型(R),習慣從圖書、網(wǎng)絡、PPT和記錄閱讀筆記等方式汲取知識;動覺型(K),喜歡通過動手實驗、個人體驗獲得學習經驗等。

      表1 VARK學習風格模型的內容

      每位學生在學習知識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往往習慣于采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了解并善用VARK模型,在教學中采用適合不同感官類型的教學方法,能改善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成績。VARK教學設計的關鍵就是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為此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編排設計,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嗅覺、動覺乃至觸覺等感官,為學生創(chuàng)造“動眼、動耳、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感知事物,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開發(fā)學生學習潛能。

      二、針對“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對象的VARK學習風格調查結果分析

      北京林業(yè)大學的“園林樹木學”課程,是一門針對風景園林、園林、觀賞園藝專業(yè)學生開設的基礎課程。如何在有限的64學時內,幫助學生掌握300多種園林樹木,對學生和教師都是一種巨大的挑戰(zhàn)。

      為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學習風格的差異性,筆者采用了尼爾·弗萊明 VARK8.01問卷的16個問題,對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專業(yè)和風景園林專業(yè)的87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統(tǒng)計,摸清了被測者的個體學習風格和整體情況。

      首先,與單一學習風格相比,屬于二重以上學習風格的學生占比達57%。這可能與當今的大學生日常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比較多元化相關,從而導致認知能力更趨向于多元化,見圖1。

      圖1 “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對象VARK學習風格的調查分析結果

      其次,從單一風格和多重風格的細分數(shù)據(jù)來看,在學習中喜歡動覺風格的學生比例有較為明顯的優(yōu)勢,超過半數(shù)達到51%的比例。這與風景園林專業(yè)本身需要大量的繪圖、實踐等動手課程有關,學生更習慣通過操作、體驗等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并獲取知識技能。另外,聽覺24%、視覺17%,二者綜合占比達到41%,這與傳統(tǒng)的面授式教學有關,從中可以看出學生比較依賴視聽型的學習風格。數(shù)據(jù)顯示,喜歡讀寫風格的學生所占比例最低,僅為8%。這比較背離傳統(tǒng)的認知,雖然從中小學開始,學生經歷了大量的讀寫訓練和考試,但這或許并不符合多數(shù)學生學習的天性。

      三、基于VARK學習風格模型的“園林樹木學”課程多感官教學法的設計與實施

      通過對園林學院本科生學習風格做的VARK分析,筆者清晰地掌握了學生底層的學習偏好,有助于“園林樹木學”教師因材施教地制定教學策略,對癥下藥地研發(fā)教學內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一)一圖千言,強化教學內容可視化

      人體通過多種感觀通道獲取和輸入外部信息。其中,視覺是人類獲取外部信息的重要途徑,約有80%~90%的信息是通過視覺系統(tǒng)輸入的[2]。有研究表明,大腦新皮質70%左右都被用在影像、圖像信息的處理上。由于圖像、影像對大腦沖擊更大,因此人腦對圖形圖像的處理速度是最快的,人們可通過視覺來記憶知識點。園林植物都是鮮活的個體,它們在形態(tài)、色彩、質感等方面千差萬別,而且隨著季節(jié)變化,還會帶給人“春花、夏蔭、秋實、冬干”的視覺變化,最適合視覺型學習者進行學習。

      “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一方面應在課堂教學的PPT里增加圖片、視頻等視覺信息的展示,讓植物的色彩、形體、亮度等信號刺激學生大腦,把枯燥的記憶知識轉化為有色、有形的圖像信息;另一方面減少PPT中的文字數(shù)量,只列關鍵詞、關鍵短句,并對不同知識點用色彩高亮顯示,同時還可以通過圖表、思維導圖等手段,將文字轉換為可視化強的形式,以重復調動學生的視覺學習優(yōu)勢,實現(xiàn)一圖勝千言的教學效果。

      (二)聽說結合,增強短期記憶

      聽覺記憶是對所聽到信息的回憶。聽覺記憶的容量小,短時記憶成分較大,往往形成的是一種尚未經過深層加工的淺層印象[3-4]。我們熟悉的成語百聞不如一見就說明聽到比看到更容易忘記。因此,在“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中,如何讓教師口傳的知識變成學生頭腦里的長期記憶呢?筆者認為,復述是實現(xiàn)這個轉換的鑰匙,就是把聽到的知識說出來。

      筆者在“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中,將每一單元的內容都安排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并針對1~2個具體問題開展復述、討論、傾聽3個步驟的教學,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大腦獲取信息,讓記憶變得牢固。其他學生也在聽取別人的復述時,調動更多的聽覺記憶,多次反復地提取信息達到加深記憶的目的。比如,學生如果只“聽”教師講一遍哪些樹種耐水濕、哪些樹種耐干旱,是很難記住的,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張故意種錯位置的植物種植圖,讓小組討論植物哪里種錯了、為什么種錯了、正確的種植方法應該是什么。這樣,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和同伴討論時,就可以將之前“聽”到的抽象知識點,與實踐串聯(lián)起來,經過一連串“說-聽”的反復碰撞,強化大腦的記憶神經,讓短期記憶得到加強。

      (三)聞香識樹,強化嗅覺記憶

      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無意中嗅到一股熟悉的氣味,就會讓我們瞬間穿越回歷史某個熟悉的時刻,勾起一段久違的記憶。嗅覺是人類出現(xiàn)最早的感覺,但卻是五官中最神秘的一環(huán)。嗅覺神經是直接連入大腦的記憶模塊(海馬體),而其他4個感覺的神經信號需要經過大腦皮層分析后,才能確定是否進入長期記憶模塊。實驗表明,相比于其他方式,嗅覺所喚起的記憶更清晰,引發(fā)的情感體驗也更為濃烈,就像是電影里的閃回畫面,高保真,仿佛昨日重現(xiàn)一樣[5-6]。研究表明,對于一年前的氣味,人們回憶的準確率約為65%,而對于3個月前見過的圖片,準確率僅為50%[7]。

      園林植物的花朵、葉片經常散發(fā)著獨特的氣味,可以充分發(fā)揮出嗅覺記憶的重要作用。在“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筆者專門設計了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即樹木的氣息,包括聞花認樹、聞葉認樹2個模塊。首先筆者引導學生聞植物的味道,然后讓學生描述聞后的感受。有趣的是,對于氣味的感受,每個人的差異竟然很大。比如,接骨木的葉片揉碎后具有比較刺激、令人不舒適的氣味(民間稱其為馬尿騷),但有的學生會覺得這個味道可以接受,讓她(他)回憶起兒時的一些場景;丁香的氣味芬芳熱烈,但有的學生卻非常不喜歡丁香的氣味。這種對氣味的爭論,使學生深刻記住了氣味和植物之間的相關性,從而達到了記住植物的目的。另外,筆者在“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中還設計了全新的“氣味盒子”的作業(yè),讓學生把園林植物的氣味進行分門別類的統(tǒng)計,以充分調動學生嗅覺記憶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永久的記憶。

      (四)隨機應變,增加課程實習動覺體驗

      動覺型學習者,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將學習作為一種探索,這種學習者更適應基于技能、實驗的學習,而不是概念、理論的學習。瑞士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知識來源于動作,即親自動手操作實踐,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園林專業(yè)的課程,很多都涉及動手,比如美術、制圖、模型制作等,因此學生中動覺型學習者的人數(shù)比例最高,超過半數(shù)。

      針對學生這一特點,筆者在“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中重點對實習內容進行了重新設計。以前該課程的教學實習形式基本是“老師講+學生記”,學生的參與度并不高,為了增加動覺體驗,筆者增加了小組行動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動起來、隨機應變,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而提升了學習興趣,加深了記憶力。

      四、基于VARK學習風格模型的"園林樹木學"課程多感官教學法的實施效果

      基于VARK模型的“園林樹木學”課程多感官教學方法,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偏好的分析設計出的匹配不同學習風格的教學方法。它實現(xiàn)了教學效果的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經過1個學年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一)學生的記憶效果得到提升

      “園林樹木學”課程涉及大量需要記憶的拉丁學名和物種信息,是學生學習的痛點。通過多感官教學法,學生紛紛表示背東西輕松了。該課程考試中的拉丁名背誦一題,學生第二學期的成績比第一學期的成績提高了10%左右。記憶的秘訣就在于形成一種“聯(lián)覺”的記憶方式,把大腦不容易記住的信息類型轉化為擅長的信息類型。具體的說,就是全面激發(fā)視覺、味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的聯(lián)動,使知識在大腦中刻下印痕,達到全腦記憶的目的。相關的聯(lián)想越具體、細節(jié)越多,就越能提高記憶效果,將知識內化為自身永久的財富。

      (二)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激發(fā)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的真正本領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在“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中,筆者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習慣,提出因材施教的多感官教學法,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最適的學習路徑,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大幅激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提升。

      現(xiàn)代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赩ARK模型的多感官教學方法,更好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未來,筆者還將充分挖掘“園林樹木學”課程中可以采用多感官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的知識點,做到因人施教、因人制宜,從而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

      猜你喜歡
      動覺樹木感官
      小學歌唱教學“動覺—聽覺—視覺”學習模式實踐探索
      樹木之最
      辨認樹木
      感官訓練紙模
      樹木也睡覺
      感官并用,形象飽滿
      感官訓練紙膜
      運動領域中動覺的研究綜述
      氣沉丹田、丹田呼吸和腹式呼吸
      樹木之最
      蒙山县| 贞丰县| 江津市| 邵阳市| 呼玛县| 通辽市| 马公市| 奉贤区| 革吉县| 白沙| 正镶白旗| 中牟县| 龙陵县| 两当县| 漠河县| 洪洞县| 宁南县| 澄迈县| 瓦房店市| 和平区| 宜黄县| 南平市| 潮安县| 温宿县| 长岭县| 凤阳县| 永德县| 额尔古纳市| 静乐县| 阿拉尔市| 千阳县| 五常市| 白朗县| 犍为县| 三亚市| 军事| 呈贡县| 屏东市| 宁城县| 三江| 平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