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琛 趙飛燕 魯強 孫迎春
(青島市中醫(yī)醫(yī)院(市海慈醫(yī)院),山東 青島 266000)
慢性宮頸炎合并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具有易復發(fā)、難治愈等特性,病情長期發(fā)展可導致盆腔、卵巢病變,影響患者生育功能〔1〕。西藥治療慢性宮頸炎伴HPV感染可減輕臨床癥狀,但長期使用西藥不良反應較重,易降低患者依從性,導致治療間斷,最終影響療效〔2〕。慢性宮頸炎伴HPV感染歸屬于中醫(yī)“帶下”范疇,濕熱邪氣侵襲為主要病機,大多患者為濕熱下注證,治療應注重清熱、除濕、止帶。針灸是中醫(yī)常用療法,適用于多種婦科疾病,尤其對于婦科炎癥疾病具有顯著療效〔3〕。清熱通利湯屬于中醫(yī)方劑,主治濕熱證,具有清熱解毒、除濕止帶等功效〔4〕。本研究擬分析清熱通利湯聯(lián)合針灸治療老年慢性宮頸炎伴HPV感染的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青島市中醫(yī)醫(yī)院門診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接收的120例慢性宮頸炎伴HPV感染患者,納入標準:慢性宮頸炎符合《婦產(chǎn)科學》〔5〕中相關診斷,HPV檢查為陽性;符合《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6〕中濕熱下注證診斷標準,主癥:帶下增多,色黃兼率,質黏稠、陰戶灼熱瘙癢;次癥:小便短赤,或伴腹痛;舌脈: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所有患者在本院接收相關治療,治療時間≥3個月。排除標準:合并子宮良惡性腫瘤;合并宮腔、盆腔粘連者;合并卵巢惡性腫瘤;合并盆底功能障礙者;有宮頸、盆腔手術史者;對本次使用藥物有過敏史者。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jù)擲硬幣法將12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例。治療組年齡62~72歲,平均(67.14±1.25)歲;病程4~16個月,平均(10.12±1.85)個月;病情程度:輕度12例、中度38例、重度10例。對照組年齡62~75歲,平均(67.12±1.28)歲;病程4~18個月,平均(10.15±1.82)個月;病情程度:輕度16例、中度36例、重度8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靜脈滴注克林霉素注射液(湖南五洲通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060,規(guī)格:2 ml∶0.3 g),0.6 g/次,1次/d;于月經(jīng)干凈后第3天進行保婦康栓治療(海南碧凱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6020058,規(guī)格:1.4 g/粒),使用方法:每晚睡前清潔外陰,將藥栓緩慢送入陰道后穹隆,1粒/次,1次/d。針灸:于月經(jīng)干凈后第3天開始治療,選穴:合谷、太沖、蠡溝、次髎、中極、關元、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針刺前常規(guī)消毒,針刺后,對關元、足三里行提插捻轉補法,對剩余穴位行提插捻轉瀉法,運針1 min,留針30 min,每10 min運針1次,每隔1 d 治療1次。治療3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使用清熱通利湯治療,方劑組成:蓽茇6 g,蒼術、瓦松、當歸、黃柏、赤芍、甘草、車前子、龍膽草各10 g,澤瀉15 g,薏米、黃芪各30 g。由本院中藥藥房負責煎制,取湯汁240 ml/劑,于每日早晚清潔外陰后,取藥汁清洗患處,1劑/d,治療3個月。
1.3觀察指標 (1)療效判定:治療結束后,根據(jù)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月中醫(yī)證候積分〔7〕減分率評估治療有效率(主癥、次癥癥狀由輕到重分別計0~6分、0~3分,舌脈根據(jù)有、無計1分、0分)?;局斡夯颊甙Y狀完全或基本消失,HPV檢查呈陰性,減分率≥95%;顯效:患者癥狀明顯減輕,HPV檢查呈陰性,減分率70%~94%;有效:患者癥狀好轉,HPV檢查偶見陽性,減分率30%~69%;無效:患者癥狀未好轉,HPV檢查呈陽性,減分率<30%。(基本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總有效。減分率=(治療前得分-治療后得分)/治療前得分×100%。采集兩組治療前、治療3個月時外周靜脈血6 ml,4 000 r/min離心5 min并收集血清進行檢測:(2)免疫指標:采用放射免疫比濁法檢測,包括免疫球蛋白(Ig)A、IgG、IgM;(3)炎癥指標: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包括白細胞介素(IL)-2,IL-6、IL-17,試劑盒均購自北京正旦國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行χ2檢驗、秩和檢驗、Shapiro-Wilk正態(tài)性檢驗及t檢驗。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治療3個月時,治療組總有效率〔57例(95.00%),基本治愈20例(33.33%)、顯效28例(46.67%)、有效9例(15.00%)、無效3例(5.00%)〕顯著高于對照組〔48例(80.00%),基本治愈16例(26.67%)、顯效26例(43.33%)、有效6例(10.00%)、無效12例(20.00%);χ2=4.876,P=0.027〕。
2.2兩組治療前后免疫指標比較 治療3個月時兩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升高,且治療組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01)。見表1。
2.3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比較 治療3個月時兩組血清IL-2、IL-6、IL-17水平均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01)。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指標、炎癥指標比較
慢性宮頸炎長期微炎癥反應可促進HPV-DNA復制,進而促進HPV增殖,增加宮頸癌變風險〔8〕。以往西醫(yī)治療慢性宮頸炎伴HPV感染多采用廣譜抗病毒藥物,雖可抑制病毒生長,控制炎癥反應,但停藥后病情易復發(fā)或加重,進而影響治療效果〔9〕。因此,選擇一種更加有效的治療方式至關重要。
祖國醫(yī)學認為,宮頸炎伴HPV感染屬“帶下病”范疇,多由濕熱下注、外邪侵襲致任脈不固、帶脈失約所致,治療應遵循清熱解毒、除濕止帶原則。針灸是中醫(yī)常用療法,選用次髎、中極、蠡溝等穴位具有清利下焦、除濕止帶功效。清熱通利湯中含有黃柏、蒼術、薏米等藥材,共奏清熱除濕、解毒祛毒等功效。本研究結果提示清熱通利湯聯(lián)合針灸治療老年慢性宮頸炎伴HPV感染可提升療效。分析原因在于,針刺次髎穴可激活膀胱氣化功能,起通利濕熱止帶功效;中極穴位任脈腧穴,針刺中極穴可利膀胱、清濕熱、止帶下;針刺蠡溝穴可疏肝理氣、調(diào)經(jīng)止帶,為治療帶下之要穴;針刺陽陵泉、三陰交可健脾除濕;針刺足三里可調(diào)理脾胃、扶正祛邪;針刺太沖、合谷可調(diào)氣血、暢情志、通經(jīng)絡。清熱通利湯中黃芪可補氣固表、解毒生??;蒼術可健脾除濕;薏米可清利濕熱;黃柏清熱瀉火、祛濕解毒;當歸止痛調(diào)經(jīng);加以甘草調(diào)和藥物功效,諸藥共奏祛邪除濕、清熱解毒等功效。聯(lián)合針灸使用可協(xié)同增強療效,從而減輕帶下病癥狀。
IgA是一種糖基化蛋白質,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對多種病原體均有較強抑制作用〔10〕。IgG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可增強吞噬細胞功能,加強機體抗病毒能力;IgM可增強免疫功能和機體抗病毒能力〔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清熱通利湯聯(lián)合針灸治療老年慢性宮頸炎伴HPV感染可進一步改善Ig水平,發(fā)揮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從而提高機體抗病毒能力。分析原因在于,Toll樣受體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而黃芪可通過調(diào)節(jié)機體Toll樣受體,發(fā)揮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提高機體抗病毒能力〔13〕;甘草成分中甘草甜素可刺激巨噬細胞并增強其吞噬能力,進而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抗病毒能力〔14〕。IL-2、IL-6均是典型的促炎因子,可誘導血管生長因子、趨化因子等釋放,維持并擴大炎癥反應,加重病情程度〔15〕。IL-17可誘導多種炎癥因子聚集,加重局部炎癥反應,進而加重局部炎癥損傷,影響病情康復〔16〕。因此,抑制炎癥因子水平利于減輕炎癥反應,從而控制慢性宮頸炎伴HPV感染病情進展。本研究結果提示清熱通利湯聯(lián)合針灸治療老年慢性宮頸炎伴HPV感染可抑制炎癥反應。分析原因在于,清熱通利湯中,龍膽草成分中含有龍膽堿和龍膽苦苷,可抑制炎癥細胞因子活性,發(fā)揮抗炎作用〔17〕。澤瀉具有抗炎、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可通過抑制炎癥因子釋放,或通過調(diào)節(jié)炎癥基因蛋白表達起到抗炎作用;還可通過抑制核因子(NF)-κB信號通路發(fā)揮抗炎作用〔18〕。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尚未觀察清熱通利湯聯(lián)合針灸治療老年慢性宮頸炎伴HPV感染的安全性情況,未對患者進行遠期隨訪觀察復發(fā)率,未來仍需重點觀察治療安全性及遠期復發(fā)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