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雯婧 張錦賢[嘉興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0]
正如有的學者所言:“城市記憶是存在于人類意識中的關于城市和城市生活內(nèi)化的意象?!北疚牧⒆阌诋敶闻d作家的城市記憶書寫,在人文地理學的研究視角下,梳理文學作品中的城市記憶書寫與城市文化變遷之間的互動關系,將嘉興市的城市形象演變概括為以城市記憶為框架的四重形象,即南湖記憶與紅色嘉興、街景記憶與懷舊嘉興、水景記憶與詩意嘉興、味景記憶與人情嘉興,以此挖掘并呈現(xiàn)文學書寫與城市形象間的復雜關聯(lián)。
作為嘉興市的地標景觀之一,南湖風景一直是當代嘉興作家城市記憶書寫的主要載體。對嘉興作家而言,南湖風景中最值得記錄的便是湖上那艘記錄中共“一大”光輝歷史、被人親切地稱為紅船的畫舫。在嘉興作家丁震麟《閱讀南湖》、于能《南湖名勝》等作品中,南湖記憶始終展現(xiàn)著紅色風景在傳承初心、培育家國情懷過程中所發(fā)揮的獨特作用。
南湖風景自古享有盛名,正如于能在《南湖名勝》中所言:“如今我們提到南湖,總要提到唐代大詩人劉長卿在嘉興時留下的詩作《南湖送徐二十七西上》和《送盧判官南湖》……門臨秋水,浩渺的湖面上帆船行駛如飛,而萋萋的芳草把湖水都映綠了,水鳥不斷翻飛,船只在小洲邊往來?!贝送猓嘘P南湖的描繪并不局限于單一的自然風光或人文景觀,而是兩者相互增輝。陸明在《嘉興記憶》中記錄著一次南湖之約,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南湖的脈脈溫情:“康立的這個邀約,對于我來說,真可以用‘欣喜若狂’四個字來形容。雖然年歲之許于我早已對什么都看得很平淡,什么都再難撩撥得動這顆中年老去的心了,但這一回我擱下電話后,卻不禁遐想連綿,在未去之前,先對康立的這番盛情激動得不能自已……在朦朧之中,仿佛看得環(huán)湖的某處其實就是高氏園,某處其實就是會景亭、水月樓,而在那根高聳黑煙囪的背后,便是宋朝那位復姓聞人的稚川先生卜居的南湖草堂了。這樣的胡思亂想一陣之后,酒也喝下去不少,真切地感受了古人所謂‘冥想佐酒’的妙趣?!碑敶骷夜P下的南湖風景也因其與市民間天然的密切關系而建構了別具一格的生活化紅色景觀。在丁震麟的《閱讀南湖》中,南湖“以樓臺、亭閣、畫舫、波水等景物組成的風景線,算得精致玲瓏,自有魅力”。南湖系著嘉興人特殊的感情,融入了一代又一代嘉興人的精神生活。
概言之,作家們筆下波光粼粼的湖面、平坦寬闊的湖堤、南湖菱角與荷花、草木樹杈等自然山水與南湖之上的亭臺樓閣、獨一無二的煙雨畫舫、勤善和美的船娘等人文歷史景觀豐富了南湖的景致意蘊,同時也凸顯著南湖在建構生活化的紅色嘉興形象時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在當代嘉興作家的創(chuàng)作中,街景的描寫記錄了嘉興街道的歷史風貌,建構了文學中的街景記憶。嘉興的街景是歷史的縮影,街磚銘文翔實地記載了街道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填補了地方史料的空缺。《中山路老街瑣話》中所描述的集街就展現(xiàn)了嘉興的地方歷史,“古代嘉興城市的布局以城垣(嘉興城垣稱羅城)為外限,以官署(子城)為中心,形成封閉的格局。府衙后一帶按規(guī)制是布設商市的地方,反映封建制度按照‘前朝后市’的形制布局”。
嘉興作家還在作品中記載了政府對歷史性景觀的保護。政府通過諸多“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的建筑再利用方法”整頓歷史街區(qū),如對梅灣街區(qū)的保護性改造:“梅灣里東起南當弄,西到神龍橋,是一個曲柄形狀的老街……梅灣街是以前嘉興人從城南方向進嘉興城的必經(jīng)之路……如今的梅灣街街區(qū)以禾興南路為界分東、西兩大片區(qū)。東片以商業(yè)、辦公為特色,西片以餐飲、文化休閑、商辦為主。整個街區(qū)以清末民初的典雅建筑為整體風格,再現(xiàn)了歷史風貌。”這種對景觀形成地區(qū)進行“面”的保存方式,借由建筑物的再生,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形成特色街巷文化,帶給都市新的生命。
在懷念建筑的同時,嘉興作家也忠實地記錄了街道孕育的人文活動。如陸明在《嘉興記憶》中所描繪的節(jié)慶場景:“勤儉路和建國路的交叉口……形成鬧市中心。每年元宵和國慶節(jié),這里都要筑起大彩牌樓,游行隊伍經(jīng)過牌樓時,盡心表演節(jié)目,扭秧歌、蕩湖船、踩高蹺……博得陣陣喝彩聲。”此外,作家還刻畫了誕生于特定時代的一些市民階層的形象,如嘉興的“老克勒”:“他們一般衣著體面,頭發(fā)油亮,腳上一雙尖頭硬殼皮鞋,眉目之間有一點狡黠,談吐似乎深諳世故?!?/p>
嘉興作家筆下的懷舊嘉興,是他們的心靈故鄉(xiāng)。由于街區(qū)設施的近代化,嘉興作家在作品中記錄下對街道的思舊之情,對歷經(jīng)巨變的故鄉(xiāng)風貌的關心。許巖在小弄即將拆除、改建之際回味童年時的小弄生活:“小弄地面一溜長條青石板,赤條條排得整整齊齊,表面像涂了油,閃著青光向弄外射去,生怕人家不知道。的確是好石板,人上去了,即有噼啪掌聲回報,沒精神的也會出精神,像上了發(fā)條,腰部擺動明顯加快,好似在和誰比賽。掌聲要送人送得好遠,人不見了,聲音才慢慢聽不見。……暖暖的晨光瀉下來,小弄開始蘇醒。各式攤販把弄口圍了個滿,只留一窄口,一人可橫著過……餛飩擔的竹梆聲、賣梨膏糖滾珠般的陳詞濫調、各種吃喝聲、討價還價聲、東西摩擦聲,混合著多種氣味扭成一團向弄內(nèi)漫去。站在弄的另一頭,不能聽出聲音也能分辨出各種氣味……很晚了,風才大起來。小弄里還是滿滿的,沒有人肯離去……三十年后的一天,兩臺龐大的推土機餓虎般蹲在弄口。過幾天這里將變成廢墟,據(jù)說要建一條比小弄寬數(shù)十倍的現(xiàn)代化大道。次日,我聽說不少人還是把腳步慢慢地挪向了小弄。一位老人吆喝著后生去搬一塊石板?!上?,嘉慶年間的。’有幾個學著樣,費著勁也搬著幾塊放回家?!碑敃r,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限制,大街小巷狹窄的空間布局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也影響了嘉興人的空間觀念:“狹小的街路之于個人影響至深,還有比如這人家住某街,一輩子沒有挪過窩,而日常又愛閑談的,那末他最先選擇的總是與自己所居街路上有關的話題。一旦這人老死之后,人們在憶及他的往事時,也總忘不了加上一句‘某街路上的某某人’?!弊咴谛∠锷钐?,人們常會收獲驚喜與意趣。街景記憶聯(lián)結了居民的生活痕跡與地方記憶:“嘉興有四百多條街路里巷……如秀水兜,走著走著原以為走到盡頭了,誰知一拐彎又是一條小巷!那矮短的墻垣上探出幾支紅艷艷的石榴花,使你不知不覺地駐足觀賞起來……在小巷的深處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p>
嘉興地處杭嘉湖平原,地勢平坦,河網(wǎng)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城市。水深深影響著嘉興的地理環(huán)境,福澤出嘉興獨特的人文情韻,滋養(yǎng)著嘉興人的性靈,構建起充滿詩意的嘉興。
嘉興是一座極具江南風韻的城,古老的運河繞城而過,把古城合圍成一葉扁舟的模樣,形成了“運河抱城,八水匯聚”的格局。嘉興的河道途經(jīng)多地與周邊各街巷構成一河一街或一河二街的情況,盡現(xiàn)“人家盡枕河”的風貌:水閣臨河,推窗見河,埠頭系船,出門過橋,小橋流水,一派水鄉(xiāng)風情。這些交錯縱橫的河道,在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被譽為“枕水江南”的嘉興有著獨特的商業(yè)模式與水鄉(xiāng)文化。當代嘉興作家們記錄了嘉興居民臨水而居的生活方式與繁榮的水上商品貿(mào)易之景,在徐元觀筆下,舊時嘉興的生活就充滿了懷舊的水鄉(xiāng)風韻:“蘆蕩灣里鱸魚很多……當?shù)丶矣鲬魰?、老小都知道最便當?shù)霓k法,只要在一只破舊的草鞋上扎上兩張合攏的瓦片,用繩子吊著拋在水中,繩子的另一端拴在樹枝或藤蔓上,待第二天早上拉起來就有好多條鱸魚在草鞋上的瓦片內(nèi)。當?shù)貪O民除用漁具捕捉鱸魚外,一般農(nóng)戶就用這個有趣而方便的破草鞋捉鱸魚?!蓖瑫r,貿(mào)易的繁榮也與水鄉(xiāng)自然風貌帶來的交通優(yōu)勢密切相關,“雖然已經(jīng)有了輪船,但是比較小的市鎮(zhèn)上還沒有通行。在這二三十年的空間里,有一種叫‘烏篷船’來填補載客運貨的交通工具……開船的時候,是敲小的銅鑼,要敲到搖出市外,沿途過小市鎮(zhèn),也要鏜鏜的敲起來,表示船已經(jīng)來了,客人可以下船……憑他們傳遞信息,聯(lián)絡親友,也是必要……后來索性裝上了‘引擎’,和輪船分庭抗禮了起來,不久逐漸地被輪船同化了”,“各種小船在河面穿梭而過,農(nóng)船進城時往往在不同季節(jié)載著不同的當令瓜果蔬菜、菱藕柴草、土產(chǎn)雜糧等農(nóng)副產(chǎn)品進城沿河叫賣……遇到有叫賣魚蝦或瓜果蔬菜的船經(jīng)過,沿河人家只要在靠河的窗口和船家討價還價,講好價格后船家就按買主的要求用秤稱貨,然后買主用繩子吊下籃子付錢,取貨”。
“八水匯聚”的嘉興成為運河水網(wǎng)的中心,主要河段縱橫交錯。橫塘縱浦、大港小涇的潺潺流水浸潤著古城的生活,滋養(yǎng)著枕河而居的人們,也孕育著嘉興的傳統(tǒng)文化,如“中國版的‘人鬼情未了’……最早是元末明初杭州人翟佑所記錄的,他撰寫的傳奇小說集《剪燈新話》中有一篇《愛卿傳》,刻畫了嘉興名妓羅愛愛和丈夫趙氏的生死戀……《愛卿傳》開篇就發(fā)生在嘉興鴛鴦湖畔。一個月夜,嘉興的名士們相聚于鴛湖凌虛閣避暑,羅愛愛當先賦了四首詩,這也是明代南湖的夜景……后來因為元末的戰(zhàn)亂,特別是元將楊完者和張士誠在嘉興的激戰(zhàn),致使遠在京城的丈夫和羅愛愛夫妻不能相聚。當丈夫在戰(zhàn)亂后回到嘉興,羅愛愛已經(jīng)因為楊完者的手下逼婚而憤然自縊而死”,“更為人傳為美談的是,明末文壇領袖錢謙益與嘉興名妓柳如是也是在鴛鴦湖定情。當時,錢謙益和柳如是在嘉興盤桓數(shù)日,錢因要去安徽,于是兩人在鴛鴦湖纏綿分別,柳如是寫了《鴛湖舟中送牧翁之新安》,錢謙益寫了《有美一百韻,晦日鴛鴦湖舟中作》送給柳如是……鴛鴦湖成就了他們這一段傳世的愛情佳話”,“西施來到范蠡湖邊居住后……把混入胭脂粉的洗臉水倒在范蠡湖中,誰知,湖里的螺螄吃了以后就變成五顏六色的彩螺了……因為她吃李子的時候,用手指掐過果皮,所以至今槜李的果皮上都有她的指甲痕”。這些傳統(tǒng)故事融入了世代嘉興人的精神生活,文人傳統(tǒng)與民間傳說相互融合,從而構成了無數(shù)嘉興人共有的水景記憶。
嘉興地處杭嘉湖平原腹地,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這里水文地理要素豐富,江海河湖港汊匯聚交錯,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種植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為人民提供了充足便利的食物來源。這里歷史底蘊深厚悠久,京杭運河溝通南北,吳風越韻兼收并蓄,從而形成嘉興傳統(tǒng)美食千滋百味、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特色。
總體而言,當代以來嘉興作家筆下的嘉興記憶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面貌,在紛繁交錯的書寫中,嘉興城市形象的多面性也得以展現(xiàn)。
① 柳長興:《城市發(fā)展建設中的“城市記憶”問題研究》,《城市觀察》2013年第5期,第187頁。
② 于能:《南湖名勝》,浙江攝影出版社2013年版,第23頁。(本文有關該書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③ 陸明:《嘉興記憶》,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版,第86—87頁。(本文有關該書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④ 嘉興市文聯(lián)編:《嘉興市優(yōu)秀文學作品選(散文卷)》,學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04頁。(本文有關該書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⑤ 徐元觀:《中山路老街瑣話》,團結出版社2017年版,第17頁。(本文有關該書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⑥ 〔日〕西村幸夫:《再造魅力故鄉(xiāng)——日本傳統(tǒng)街區(qū)重生故事》,王惠君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80頁。
⑦ 徐元觀:《難忘鄉(xiāng)愁——嘉北故事》,吳越電子音像出版社2018年版,第21頁。
⑧ 吳藕?。骸端幋霸娫挕?,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25—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