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濟慈與王維詩歌中的植物意象對比

      2022-09-16 12:53:32王子涵山東師范大學濟南250358
      名作欣賞 2022年27期
      關鍵詞:濟慈幻境罌粟

      ⊙王子涵[山東師范大學,濟南 250358]

      英國浪漫主義詩歌興起于18世紀中后期,該時期的詩人在作品中普遍表達出否定現(xiàn)實,反抗資本主義社會,并把希望寄托于空想世界的傾向。作為浪漫主義時期后期最年輕的一位詩人,濟慈在其詩歌中努力擺脫現(xiàn)實的困境,使用大量植物意象,尋找他所向往的自然美好世界。中國盛唐山水田園詩與英國浪漫主義詩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王維擅長描寫景色,其筆下的山間松竹與流水鳥鳴相映成趣,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然而,盡管二人均向往自然,但由于其自身經(jīng)歷與創(chuàng)作心境的差異,二人所用的植物意象及自然觀也有較大差異。

      一、植物意象對比

      (一)濟慈詩歌中的植物意象

      濟慈一生渴望美、熱愛美、追求美,其詩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了他對美的理解和向往。他在詩歌中使用了大量的植物意象,麝香薔薇綴滿了露酒,在夏夜中與蚊蚋同舞;紫羅蘭鮮麗易謝,卻仍享五月的嬌寵;罌粟迷幻嬌妍,熏香令人沉醉;葡萄、蘋果碩果累累,滿懷秋天的希冀。濟慈在詩中盡情描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表現(xiàn)出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美好愿景。在濟慈的83首詩歌中,筆者將其所使用的植物意象頻次進行了統(tǒng)計(同一意象在同一詩歌中多次出現(xiàn)只計一次),結果如下:

      圖1

      圖2

      由上圖統(tǒng)計可知,使用頻次較高的植物意象有葡萄、罌粟、紫羅蘭、玫瑰、蘋果、橡樹、柳樹、百合等。其中,玫瑰的使用頻次高達20首,居于榜首;百合和蘋果各出現(xiàn)在6首詩歌中,位居第二。因此,本文選取使用頻次較高且比較特殊的罌粟、百合、玫瑰三種植物意象進行分析。

      罌粟嬌艷,色彩奪目,奔放妖艷。除觀賞之外,罌粟還可制成鴉片,有藥用價值和致幻的作用。由此可見,罌粟一方面是一種極嬌艷美麗的花;另一方面,食之也能使人產(chǎn)生幻覺,仿佛脫離現(xiàn)實世界,沉醉于虛幻世界的絢麗多彩。但我們必須注意罌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合理使用。

      罌粟可謂是濟慈詩歌中最重要的植物意象之一,在《夜鶯頌》《致睡眠》《秋頌》《睡與詩》等中均有其身影。在《夜鶯頌》中,詩人開篇便寫夜鶯的歌聲給自己帶來的愉悅體驗:“我的心疼痛,困倦和麻木使神經(jīng)痛楚,仿佛我啜飲了毒汁滿杯,或者吞服了鴉片,一點不剩,一會兒,我就沉入了忘川河水?!边@種陶醉始于鴉片帶來的“困倦和麻木”,讓“詩人好像進入了一個太虛幻境,欲隨夜鶯一同融入自然,忘卻人生的煩惱”。由于沉醉于幻境中的溫暖國度,詩人隨即縱飲美酒,詩興大發(fā),“在美與真、生與死、歡樂與悲哀、瞬間與永恒、藝術與自然之間來回盤旋”。在這個幻境世界里,詩人可以忘記憂傷和絕望,忘記世間一切令他痛苦的事情,盡情享受夜的溫暖、林間的幽靜和絢麗的色彩。

      罌粟花嬌艷美麗,生機勃勃,與疾病纏身而了無生氣的詩人產(chǎn)生鮮明對比。全詩雖然只在開頭提到了罌粟的制成品“鴉片”,但這一意象是下文中幻境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飽受病痛折磨的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受不到美和快樂,日夜承受著疾病的痛苦,只能通過罌粟帶來的幻境暫時逃脫。在幻境中,詩人“陷入一種麻木的忘我狀態(tài)”,獲得了短暫的自由,他的靈魂仿佛也變成了歡快輕盈的夜鶯,一路歌唱自然,一路享受自由。在這首詩中,罌粟這一意象既是詩人進入幻境的原因,又是詩人渴望但始終抓不住的虛無快樂的象征,表達了詩人對無拘無束的自然世界的向往,也表達了詩人深陷生活泥潭而無法自拔的痛苦。

      《致睡眠》中,詩人“把罌粟催眠的好意灑到我床邊”。安靜的午夜里,罌粟的熏香讓詩人沉醉,在不知不覺中產(chǎn)生睡意,暫時得以擺脫現(xiàn)實生活的黑暗,讓詩人重新獲得抗爭的勇氣和力量。在《秋頌》中,秋天“被罌粟的濃香所醺醉”,詩人借秋天寫自己的感受,實際上是詩人在罌粟的濃香中沉醉。在《睡與詩》中,詩人盡情歌頌了睡眠,它“比夏天的風兒更加熨帖”,“比嗡嗡的蜜蜂更令人愉悅”,“比山谷的蔥蘢更有益身心”。而正是罌粟為詩人帶來了溫柔、甜蜜、圣潔的睡眠,使他感官愉悅,讓他盡享極樂之境。

      基于以上分析,在濟慈的詩歌中,“罌粟”這一意象總是與“幻境”“睡眠”聯(lián)系緊密。詩人對幻境和睡夢中的自由快樂大加歌頌,忘卻現(xiàn)實的苦痛,盡情享受這虛幻的美麗。詩人通過對幻境的渴望、眷戀,表達了自己內(nèi)心渴望追求美但現(xiàn)實中充滿痛苦的矛盾,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的自然世界的向往。但詩人沉迷于虛無之中,忘卻了現(xiàn)實,這是不可取的。

      百合花圣潔純白,綻放時如蓮座一般,花香清爽宜人,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氣爽。古往今來,百合一直是純潔無瑕的象征。在濟慈的詩歌中,百合常常是作為喻體出現(xiàn)的。在《拉米亞》中,作者將赫爾墨斯的雙耳分別比作白皙的百合和艷紅的玫瑰,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xiàn)出赫爾墨斯對林澤女神的愛戀。結合詩人的自身經(jīng)歷,或許濟慈現(xiàn)實中心愛的女子便是詩中的林澤女神,而赫爾墨斯則是詩人的化身。百合既是對赫爾墨斯的描述,同時也是比喻自己純凈的心靈。通過比喻,詩人盡情展示了對百合之美的贊頌,對自然之美的向往,也表達了自身對女神純潔而赤誠的愛戀。

      在《圣亞尼節(jié)前夕》中,詩人同樣用到了百合意象。詩歌的主人公梅琳黛作為一位純真的少女,只要在圣亞尼節(jié)的前夕遵守一定的儀式,便能在夢中見到自己未來的丈夫。在描述儀式時,詩人寫道:“必定要不進晚餐就上床,讓白如百合的身體仰天平躺。”詩人將梅琳黛那處女純潔無瑕的身體比作百合,一方面突顯了圣亞尼節(jié)儀式的神圣,另一方面詩人“試圖賦予社會生活以新教倫理,以此積極介入社會”。在新教禁欲思想的道德標準下,處女是干凈、純潔的象征,宛如盛開的百合。在《冷酷的妖女》中,詩人寫下 “我見你額角如百合,滲出熱汗像顆顆露珠”,將騎士的額頭同樣比作百合,但這首詩中所用的百合意象并非用來表現(xiàn)騎士的純潔無瑕,而是用百合的“白”來表現(xiàn)騎士與愛人的感情出現(xiàn)問題時面色蒼白、飽受痛苦的情景。騎士的額角白如百合,面頰像凋謝枯萎的玫瑰,病態(tài)奄奄,缺少生機與活力,與妖女的野性、美艷形成了對比。

      由此可見,百合在詩人心中是美麗、純白、圣潔的象征,常常與愛情相聯(lián)系。無論是赫爾墨斯對林澤女神的愛戀,還是梅琳黛的處子之身,抑或是騎士在感情受挫時的蒼白額角,均表現(xiàn)了詩人對愛情的追求與向往。同時,由于身體原因,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與心愛的女子結婚并相守一生,只能忍受離別之苦,這種愛而不得的掙扎與痛苦也在詩歌中同樣得到了釋放。

      玫瑰鮮艷熱烈,滿懷激情與熱血,馥郁芬芳,令人傾心,是美麗、愛情、高貴的象征。對美的執(zhí)著追求早已深深融入濟慈的生命里,在他的詩歌中,玫瑰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意象,在《夜鶯頌》《給一位贈我以玫瑰的朋友》《憂郁頌》《拉米亞》等詩歌中均有涉及。

      在《夜鶯頌》中,詩人直言“盛滿了露制醇醪的麝香玫瑰”是“五月中旬的愛子”,描繪他在幻境中根據(jù)暗香想象的這個時節(jié)的千嬌百媚,有了芬香花朵的黑夜,讓人覺得溫馨。在《給一位贈我以玫瑰的朋友》中,詩人借“玫瑰”這一意象贊頌了他與朋友之間的友誼。詩人愛自然,愛花朵,麝香薔薇吐露清香,迎著夏季亭亭玉立,似乎要比花園中的玫瑰更美。但當詩人收到朋友贈予的玫瑰時,他便深深沉醉于玫瑰的甜美。在這首詩中,“玫瑰”不僅指朋友送給他的禮物,也代表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純真、美好、平和、長久的友誼。

      (二)王維詩歌中的植物意象

      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王維筆下的植物意象多姿多彩,以茱萸寄托思念,用綠柳描繪風姿綽約,有古津口的夾岸桃林,亦有空山石階上的青苔。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它們在作者的筆下?lián)u曳生姿,富有情致意蘊,寄寓著王維的主觀情致與審美,表現(xiàn)著作者空靈、隱逸的精神境界。在清朝趙殿成箋注的《王維詩集》所收錄的479首詩歌中,筆者篩選出了約114首山水田園詩,并將其中所出現(xiàn)的植物意象頻次進行了統(tǒng)計(同一意象在同一詩歌中多次出現(xiàn)只計一次),統(tǒng)計結果見圖3。如圖3所示,意象使用頻次達到9首及以上的植物包括松、柳、桃、竹。其中,松的使用頻次高達27首,居于榜首;竹出現(xiàn)在14首詩歌中,位居第二,而柳和桃則分別出現(xiàn)在12和9首詩歌中。因此,本文選取了使用頻次較高的松和竹兩種植物意象進行分析。

      圖3

      作為王維山水田園詩中最常出現(xiàn)的植物意象,松樹在《青溪》《山居秋暝》《山居即事》《田園樂七首》(其四)(其七)中均有出現(xiàn)?!渡骄忧镪浴访枥L了一幅秋雨初晴圖,月光透過松樹間隙傾灑而下,清澈的泉水在山石間流淌,浣衣女從林間走過,傳來陣陣歡聲笑語,順流而下的漁舟穿過荷塘,引來蓮葉搖動。自古悲秋的詩歌不在少數(shù),暝色起愁也是中國古代詩歌中常見的情感。暝色起愁即“詩人往往在日暮黃昏時分愈加愁情難遣”,但王維這首詩卻有所不同。盡管題目為“秋暝”,但詩中毫無日暮時分的惆悵之感,反而描繪了明亮、歡快的雨后初晴、浣女歸家的景象?!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一句,月光透過松樹傾灑下來,清泉流淌在山石之間。月光純凈,泉水清澈,給人以清新之感。借用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營造出明凈空靈的傍晚山間景色,置身其中,使人心曠神怡。這種明凈不僅是景觀,更是作者的心境,“景觀明凈,與心的清凈相應”。山間詩情畫意的景色,通過萬古長青的松樹表達出其高雅淡泊、熱愛田園生活的品性。

      在《青溪》中,王維同樣描繪了山間景色。全詩采用“移步換景”的寫法,青溪的景色隨著詩人的腳步逐漸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溪水在山間百轉千回,激蕩在亂石之間,一片喧鬧。而進入松林之中后,卻又好似融入了幽靜的松林中,整幅畫面都變得安靜起來。隨后溪水流出松林,菱葉、荇菜漂浮在水面上。水面一片澄澈,岸邊蘆葦?shù)褂吃谒嫔?,一片靜謐。這條流經(jīng)亂石、松林、菱荇、葭葦?shù)那嘞且粭l“跳蕩的青溪”,是“在虛靜中聲色變化的青溪”,是一條“包羅萬象的青溪”,更是王維“清凈的境界和清凈的人格象征”。其中,“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一句將溪水的喧囂與松林的幽靜形成強烈對比,靜中有動,繪聲繪色。雖然青溪的景色素凈簡單,但在詩人心里卻有別樣的動態(tài)美和靜態(tài)美,表現(xiàn)出詩人恬淡的心境。

      竹這一意象以“竹”“幽篁”“檀欒”等名稱出現(xiàn)在《桃源行》《山居秋暝》《山居即事》《斤竹嶺》《竹里館》等詩歌中,最典型的是《竹里館》。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為竹林環(huán)繞的輞川別墅勝景——竹里館,作者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中,一邊彈琴,一邊發(fā)出長嘯,雖然自己深居竹林無人陪伴,卻也不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明月始終都在陪伴著自己。作者以幽深茂密的竹林為背景,描繪了自己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生活場景,以淡泊的筆調(diào)寫山林閑居的趣味,如水墨畫一般恬靜淡雅。短短四句,平平淡淡,卻又清新脫俗,幽靜深遠,回味無窮。詩人 “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tài)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屬性悠然相會,表現(xiàn)出詩人安然自得、塵慮皆空之情,進入了一種無我之境,返照自身,不由得物我皆忘,愜意抒懷”。

      在王維的詩中,一方面,松樹與竹林常常用來營造幽靜氣氛,作為靜景出現(xiàn)在詩中,或與動景形成強烈對比,或表達自己恬淡的心境,向我們展示出作者山林幽居的恬淡自然生活;另一方面,“松”“竹”均不是單純的景物描寫,而是接近自然的山居生活的象征,“代表著一種隱居山林的特殊生活與安定之境”。

      二、濟慈與王維所選植物意象選用差異

      (一)濟慈與王維所選植物意象的差異

      基于上述統(tǒng)計和分析,濟慈和王維的意象選用存在較大差異。濟慈選用的植物意象多為明艷、奪目的花,如罌粟、紫羅蘭、玫瑰、百合等,對絢麗色彩極盡描繪,感情直白外露,并通過幻境、睡夢中的世界,展現(xiàn)出對痛苦現(xiàn)實的無奈與掙扎,對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無拘無束生活的向往。王維則選用較多松、柳、竹、桑、榆等相對較為素凈的意象,通過描繪秋雨初晴圖、山澗溪水圖,在字里行間傳達出淡泊幽靜的精神追求。雖然詩中也使用了桃花、朱瑾、荷花等較為明麗的花朵,但在詩歌中未將其絢麗色彩大加描繪,而是將其與其他景致融為一體,形成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山水畫,表達詩人渴望歸隱、享受山間田園生活的高雅情趣。

      (二)個人經(jīng)歷對濟慈植物意象選用的影響

      濟慈的詩歌意象比較特別,出現(xiàn)了大量的藥材,如罌粟、烏頭草、龍葵、金盞花等,同時又有大量充滿浪漫色彩的花朵,如玫瑰、紫羅蘭、薔薇、勿忘草,但這些意象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美。濟慈的詩歌意象充分體現(xiàn)了他對美和自由的追求。

      濟慈15歲時開始學醫(yī),曾在倫敦的一些醫(yī)院見習,但最終棄醫(yī)從文。濟慈不佳的健康狀況也使得他在日常生活中要長期依靠多種藥材進行治療。多年的從醫(yī)經(jīng)歷加上長期疾病纏身,濟慈對這些花十分熟悉。這些可以入藥的花不僅是他身體上的支撐,更是他精神的支撐,常常在他的詩歌中出現(xiàn)。

      此外,濟慈雖然內(nèi)心極盡浪漫,熱愛美,渴望美,但健康狀況卻成為他追求美的阻礙。在本該最活力四射的年紀患病,他的詩歌中難免透露出頹廢與悲哀。這種長期籠罩著他的悲觀情緒令他郁郁寡歡,現(xiàn)實生活中的苦難只能在幻想、夢境和詩歌中得到些許排解?,F(xiàn)實是灰暗的,但幻想是多彩的。在《夜鶯頌》中,他與夜鶯一同進入幻境,享受虛無而短暫的快樂。在《睡與詩》中,詩人通過“麝香玫瑰”“蔥蘢的山谷”“鮮美的漿果”等贊美睡眠與詩歌。只有在睡夢和詩歌中,詩人才能夠自由自在地漫游,親身感受雄鷹的振翅飛翔,感受世界的千姿百態(tài)。

      (三)時代背景對王維植物意象選用的影響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意象較為素凈,一幅幅山水田園圖中流露出禪意,這與他所生活的時代背景是有密切關聯(lián)的。盛唐時期國力強盛,政治清明,經(jīng)濟繁榮,思想文化百家齊放,佛教、道教、儒教均在唐朝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發(fā)展,造就了獨特而又繁榮的盛唐文化。宗教的發(fā)展離不開統(tǒng)治者的大力支持,不同宗教在唐朝不同時期的地位也因統(tǒng)治者的喜好和需要而有所不同。

      王維生于武則天長安元年(701)。該時期的統(tǒng)治者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對抗女性稱帝的輿論壓力,大力宣揚佛教,以彌勒佛下凡自稱。而在此前的唐高宗和唐玄宗時期,道教最受推崇。因此,在王維生活的時代,佛教和道教都具有較大的影響。王維“好佛,但不媚佛、不迷信佛”,在《青溪》中的移步換景便可以看到佛教“境隨心轉,心隨境轉”的體現(xiàn)。在《辛夷塢》中,作者借木芙蓉花寫生命的開始和結束,揭示出自然界的內(nèi)在規(guī)律,形成了空寂的生命體驗。此外,道教“清心”“淡泊”的思想也體現(xiàn)在詩歌中。如“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一句,作者獨坐月下,絲毫不覺孤獨,反而樂在其中,深夜林間的寂靜恰好符合詩人淡泊超人的心境,人與自然達到了統(tǒng)一。

      三、意象選用背后的自然觀差異

      兩位詩人雖然都在詩歌中表達了對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但其背后的自然觀卻有所不同。自然之于濟慈,是沒有病痛、沒有黑暗的極樂世界。他在自然中追尋陽光,追尋生機勃勃的花朵,不僅是對美的追求,也是對生命的渴望。充滿鮮花和陽光的自然讓他暫時逃離灰暗而苦悶的現(xiàn)實生活,忘卻病痛和煩惱。而王維雖然也追求自然生活,但他以“對佛理、道味特別的體悟而另辟蹊徑,過著亦官亦隱的居士生活”,在自然世界中濾化喧囂,實現(xiàn)了超脫。

      濟慈的自然世界是絢麗多彩、生機勃勃的,而王維的自然世界是淡泊寧靜、靜謐空靈的。濟慈的自然世界是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到達的極樂世界,只能在幻想和夢境中追求。王維的自然世界則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他所描繪的空靈意境,正是詩人當下空寂心境的反映。

      ①③④⑤⑥⑦ 〔英〕濟慈:《濟慈詩選》,屠岸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第15頁,第121頁,第33頁,第139頁,第213頁,第201頁。

      ② 李公昭:《新編英國文學選讀(第三版)》,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14頁。

      ⑧⑨⑩ 〔唐〕王維:《王維詩》,趙仁珪、王賀選注,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161頁,第51頁,第144頁。

      猜你喜歡
      濟慈幻境罌粟
      電影《明亮的星》中女性主體芳妮與濟慈作家形象
      文化學刊(2022年1期)2022-12-06 14:44:55
      濟慈長詩《拉米婭》中的民間文學“母題”
      小學生賞花順便立了個功:鏟除125 株罌粟!
      科教新報(2022年18期)2022-05-24 11:02:57
      千件羽絨服溫暖黑龍江困難退役軍人
      雷鋒(2022年2期)2022-04-12 00:08:12
      真實幻境
      濟慈的死亡哲學觀
      傳媒論壇(2020年14期)2020-09-02 14:46:43
      幻境一日游
      幽默大師(2020年12期)2020-01-02 10:29:05
      大理石客廳里的罌粟
      文學港(2019年5期)2019-05-24 14:19:42
      “心境”系列18K金鉆石項鏈 心之幻境
      中國寶玉石(2018年6期)2018-03-05 07:33:48
      去迪士尼暢游幻境
      务川| 金华市| 承德县| 隆回县| 金堂县| 西林县| 汕尾市| 凌海市| 大埔县| 皮山县| 饶阳县| 博罗县| 随州市| 新平| 新营市| 鄄城县| 平山县| 巩义市| 福海县| 如东县| 阜南县| 淮阳县| 威海市| 渭源县| 丹东市| 齐齐哈尔市| 筠连县| 梁平县| 宣汉县| 伽师县| 屏南县| 霞浦县| 宜春市| 永川市| 万载县| 大渡口区| 安达市| 繁峙县| 习水县| 石阡县| 贡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