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天坑家族又添新成員!前段時間,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局巖溶地質(zhì)研究所組織科考探險隊在廣西百色市樂業(yè)縣探險結(jié)束后,確認發(fā)現(xiàn)1 個標準天坑。至此,樂業(yè)縣的天坑家族成員增至30 個。
天坑是一種坑洞,是大地突如其來的“陷落”,隱藏在地平線之下,如同巨大的石桶,深不見底。它們又不僅僅是坑洞,里面還藏著“生物世界”,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接下來,我們就走近天坑,來了解它們的與眾不同吧!
天坑不是隕石撞擊地球的結(jié)果,也不是超自然力量的創(chuàng)造,而是一種喀斯特地貌。
不同于峰林、石林、溶洞等,天坑是特殊的喀斯特負地形,口徑和深度不小于一百米或容積大于一百萬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巖壁為陡壁,或曾與地下河連通。
在一定范圍內(nèi),若干個天坑通過地下河系統(tǒng)相互連通,即可形成一個天坑群。
圖1 大石圍天坑(圖/圖蟲創(chuàng)意)
知識小課堂
在喀斯特地貌分布區(qū),存在著兩個“世界”。一個是地表的,一個是地下的。
地表喀斯特地貌顯而易見,如峰林、峰叢、石林、巖柱。它們就像從地上生長出來的,峻峭秀麗。
地下喀斯特地貌更像是隱藏在大地深處的另一個世界,神秘莫測,如溶洞、地下河。
在兩個“世界”之間,還有一種喀斯特地貌,它是連接“地表世界”和“地下世界”的通道,就像大地的肚臍。我們稱這種喀斯特地貌為喀斯特負地形,洼地、漏斗、豎井、天坑均屬此列。
天坑的命名是中國科學(xué)家的特殊貢獻哦。
在2001 年以前,天坑只是對重慶奉節(jié)縣小寨天坑這種景觀的特稱,類似的地貌在全國各地有不同的名稱,如“龍缸”“石院”“石圍”等。
它們往往被當成喀斯特地貌中豎井和漏斗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即“豎井狀的巨型漏斗”或“漏斗狀的巨型豎井”。但是,后來,地質(zhì)學(xué)家們發(fā)現(xiàn),同一種地貌既叫漏斗又稱豎井,不合適。
2001 年,我國巖溶學(xué)家朱學(xué)穩(wěn)首次提出將天坑從大型漏斗或豎井中分離出來,作為專門的喀斯特地貌術(shù)語。
2005 年,國際喀斯特天坑考察組在重慶、廣西一帶考察后,“天坑”這個術(shù)語在國際喀斯特學(xué)術(shù)界獲得了一致認可,并開始以漢語拼音“tiankeng”在國際通行。
這是繼峰林(fenglin)和峰叢(fengcong)之后,第三個由中國人定義并用漢語和拼音命名的喀斯特地貌術(shù)語。
你知道嗎
藍洞是海底巨大的深洞。
從空中鳥瞰,藍洞是海面上突然出現(xiàn)的深藍色的圓形水域,仿佛是大海的瞳孔,深邃、神秘、詭異。
地球上大多數(shù)藍洞是地表的洞穴系統(tǒng)被海水淹沒之后形成的,因此藍洞算是大海中的“天坑”。
天坑“新成員”——“神鷹天坑”位于廣西百色市樂業(yè)縣邏西鄉(xiāng)平峨村隴坳屯附近。科考探險隊從坑口沿峭壁垂降約百米,攀爬數(shù)小時后踏足坑底。
這是個非常標準的天坑??涌诔蕶E圓形,東西方向長306 米,南北方向?qū)?50 米,最大深度192 米,平均深度約139 米,容積超過500 萬立方米。
坑壁上有3 個大型洞口,據(jù)推測,這是天坑演化早期的洞穴遺跡。坑底保存著完好的原始森林系統(tǒng),大量崩塌塊石隱藏其中。朝著天坑頂部集中生長的古樹接近40 米高,密集的陰生植物快沒過肩膀。
圖2 “神鷹天坑”航拍圖(圖/廣西702 洞穴探險隊)
知識小課堂
廣西百色市樂業(yè)縣屬于中國南方喀斯特典型的巖溶區(qū),是世界最大天坑群——樂業(yè)天坑群所在地,被譽為“世界天坑博物館”。
不同于樂業(yè)天坑群中的天坑,這次新發(fā)現(xiàn)的天坑發(fā)育于伏歸地下河。這個地下河系統(tǒng)是否還有其他天坑呢?期待科學(xué)家們進一步的考察結(jié)果。
喀斯特又稱“巖溶”,即水溶蝕可溶巖所產(chǎn)生的地質(zhì)現(xiàn)象。作為喀斯特地貌,天坑也是流水和巖石長期作用的杰作。
形成條件
到底天坑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呢?主要是兩大方面。
巖層本身
碳酸鹽巖層要厚,只有足夠厚的巖層才能為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夠的空間。
圖3 溶洞內(nèi)有石鐘乳、石筍、石珍珠等(圖/央視新聞網(wǎng))
包氣帶(含氣體的巖層)也要夠厚。
巖層與地面需平行,就像一層層石板疊在一起,只有這樣的巖層才能垮塌。
水文條件
地下河的水要夠深。
降水量要足夠大。地下河的流量和動力足夠大,才能將塌落的石頭沖走。
地殼突起這一條件也要滿足,這樣地殼運動才會給巖層的垮塌提供動力。
“發(fā)育”過程
根據(jù)成因不同,天坑可以分為兩種:塌陷型天坑和沖蝕型天坑。
塌陷型天坑
塌陷型天坑的形成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地下河不斷溶蝕和侵蝕巨厚的碳酸鹽巖層,使之形成地下空洞,洞壁和洞頂巖層不斷崩塌;第二階段,水流長年累月沖刷帶走崩塌物,崩塌空間逐漸擴大,形成穹隆狀的地下大廳;第三階段,在地表水的侵蝕和重力作用下,大廳頂部巖層崩塌,陷落部分就此成為塌陷型天坑。世界上大部分天坑是這種類型的。
沖蝕型天坑
沖蝕型天坑是地表水長期沖蝕與溶蝕碳酸鹽巖層而形成的。形成過程是這樣的:
在頂部巖石不連續(xù)的地方,部分易被水侵蝕的碳酸鹽巖露出來,于是地表水順勢滲到地下,并在某個地方找到出口;時間久了,頂部碳酸鹽巖露出的地方形成落水洞,同時在落水洞和出水口之間形成一條地下河;隨著匯聚水量的增加,落水洞越來越大,甚至形成巖屋,之后巖屋崩塌,便形成沖蝕型天坑。
天坑從形成、成熟到衰敗就如同生命從孕育、成長到衰老,階段不同,形態(tài)各異。
孕育期的天坑口小、“肚子”大,呈壇形,也被稱為“天窗”;成熟期的天坑口、底幾乎一樣大,呈桶形;退化期的天坑口大、底小,呈碗形。
國際上有一句話——世界天坑看中國。天坑家族主要集中在中國,其中不乏“部落”——天坑群。天坑群主要分布在廣西、貴州、四川、重慶、云南以及陜西,著名的有廣西樂業(yè)天坑群、重慶武隆后坪鄉(xiāng)天坑群、陜西漢中天坑群。
按照規(guī)模大小,天坑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超級天坑,直徑和深度都大于500 米;一類是大型天坑,直徑和深度為300 米~500 米;一類是標準或常態(tài)天坑,直徑和深度為100 米~300 米,這類天坑數(shù)量最多。
在天坑家族中,有一些成員非常有名,你們了解它們嗎?
小寨天坑
所在地:重慶奉節(jié)縣
小寨天坑的坑口直徑約622 米,坑底直徑約522 米,平均深度超過660 米,容積約為1.2億立方米,是北半球的一大奇觀。
小寨天坑具有雙層結(jié)構(gòu),第一層深約300米,第二層深約400 米,之間為一片緩坡狀臺地??颖诋惓6盖?,在東北方向的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底有一條暗河經(jīng)過。
大石圍天坑
所在地:廣西樂業(yè)縣
大石圍天坑是樂業(yè)天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天坑。它東西長約600 米,南北寬約420 米,最大垂直深度約為613 米,容積約為0.8億立方米。
據(jù)說,遭暴雨侵襲多日后,天坑中有時會出現(xiàn)一道奪目的光芒。
圖4 探險隊員在大石圍天坑底部的洞穴泅渡地下河(圖/《廣西日報》)
圖5 巴馬瑤族自治縣響水洞聯(lián)體天坑群(圖/《廣西日報》)
好龍?zhí)炜?/p>
所在地: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
在我國已發(fā)現(xiàn)的超級天坑中,好龍?zhí)炜拥娜莘e比小寨天坑略小。這個天坑巖壁陡峭,站在天坑的邊緣俯瞰,萬丈深谷令人不寒而栗。坑底被開墾為種植糧食的旱地。據(jù)說,當?shù)厝巳ツ抢锔?,一個來回就要一整天。
小巖灣天坑
所在地:四川省興文縣
小巖灣天坑俗稱“天盆”,東西長約625 米,南北寬約475 米,最大深度為248 米。
攀上東緣的絕壁之巔,天坑的形態(tài)一覽無遺。它就像陷落在地球的一口深井,上部巖壁裸露,光潔如墻,中下部堆積物遍布,其上覆蓋著青黑色的植被。
你可能想象不到,天坑是草本植物生長的天堂,蝙蝠和飛貓等動物也把天坑當作繁衍生息的“樂土”。有的天坑里還有瀑布、溶洞等。
或許你會問,植物生長需要陽光,天坑里有陽光嗎?
當然有,天坑并不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空間,陽光是可以照射到里面的,并且一些區(qū)域在某些時候還會被陽光直射。
另外,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足夠的陽光。陰生植物只需要微弱的陽光就可以很好地生長,陽光多了它可能會死亡呢。
植物
桫欏桫欏科桫欏屬蕨類植物,又稱“樹蕨”。與恐龍同時代,有著“活化石”之稱。它們的莖干筆直、中空,高可達6 米,葉片大,呈長矩圓形,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止咳、祛風除濕的功效。
短腸蕨比桫欏還古老的蕨類植物,喜陰濕環(huán)境,塊莖較大。
竹生羊奶子胡頹子科胡頹子屬植物,果實非常大且富含維生素C,對于人類來說是營養(yǎng)豐富的果實,有極高的生態(tài)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
大花石蝴蝶苦苣苔科石蝴蝶屬植物,生于石灰?guī)r石壁或石縫中,對濕度要求比較高,還需要穩(wěn)定的溫度。它們植株小而花朵碩大,清麗可人。
小果十大功勞小檗科十大功勞屬常綠灌木,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葉片正面為深綠色,背面為黃綠色,葉緣的刺較尖銳,花瓣呈長圓形,漿果呈球形。
香木蓮木蘭科木蓮屬喬木,樹干粗壯通直,每年4月下旬至5 月上旬開花,花朵為純白色的,大而芳香。
董棕樹形美麗,樹高超過20 米。喜歡陽光充足、濕潤的環(huán)境,較耐寒,約20年開1次花,開花結(jié)實后死亡。
圖6 竹生羊奶子的果實(圖/中國科學(xué)研究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圖7 大花石蝴蝶(圖/央視新聞客戶端)
圖8 飛貓(圖/央視新聞網(wǎng))
動物
飛貓臉似狐,眼似貓,尾巴同松鼠,晝伏夜出,依靠寬大的翼蹼滑翔。
張氏貝爾蛛幽靈蛛科貝爾蛛屬動物,以采集者、魚類學(xué)家張春光教授的姓氏命名。
舟山眼鏡蛇大型前溝牙毒蛇,體色一般為黑褐色或暗褐色,毒牙小。受驚擾時,常豎立前半身,頸部平扁擴大,作攻擊姿態(tài),同時頸背露出呈雙圈的“眼鏡”狀斑紋。
紫色金線鲃鯉形目鯉科金線鲃屬魚類,體肥壯、側(cè)扁,是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
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天坑不僅具有自然遺產(chǎn)、美學(xué)觀賞和旅游的價值,還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生物多樣性的研究
天坑憑借其特殊的環(huán)境“哺育”了很多生物。這些生物給科學(xué)家研究生態(tài)系統(tǒng)、氣候?qū)ι锷娴挠绊懸约拔锓N演化提供了特殊的案例。
另外,對天坑的研究可以增加對地球生物多樣性的了解。
地質(zhì)學(xué)、景觀學(xué)研究
天坑在喀斯特作用下形成。它的存在與當?shù)氐乃牡刭|(zhì)和含水層的演化有密切關(guān)系。
對天坑形成機制、分布和演化規(guī)律的研究,可以讓人類對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機制有更深入的認識,豐富和發(fā)展傳統(tǒng)巖溶地質(zhì)學(xué)理論和景觀地貌學(xu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