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堯
在紫砂器多種多樣的裝飾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中,手法較為樸素雅致的形式之一——泥繪,因其創(chuàng)作形式與繪畫形式較為類似,只不過原料與創(chuàng)作載體不同,而深受大眾的喜愛與追捧,無數(shù)人為之傾倒。不難發(fā)現(xiàn),泥繪,泥便是其原材料,而恰恰紫砂泥所擁有的可塑性極強的專有特性與顏色五彩斑斕的紫砂泥料,給予了紫砂藝人們更為多樣的選擇,這使得紫砂藝人們擁有了更為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但凡只要是目光所能看到的,都可以被紫砂藝人們手底下的那只毫筆所繪制出來,同時搭配不同色澤的泥料,往往繪制出來的畫面都是層次感分明、色彩斑斕的。
在小巧玲瓏的紫砂器上進行泥繪的創(chuàng)作,并不是與紫砂器分割開來的單獨的繪畫創(chuàng)作,需要綜合考慮紫砂器壺面的大小塊面,對于紫砂藝人繪畫的整體布局把控是一種挑戰(zhàn)性極高的考驗,同時以《千峰競秀》這把紫砂器所用到的壯麗山河的泥繪元素為例,也是要求紫砂藝人們對于中國畫有著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法。
縱觀《千峰競秀》這把紫砂器的泥繪畫面,可謂是明艷亮麗、色彩斑斕,整件作品作者使用樸素無華的泥料替代了墨水,用平整光滑的壺面替代了宣紙,如一氣呵成般流暢瀟灑地揮動筆尖,將一副波瀾壯闊、錦繡山河的精美山水畫繪制在壺面上,這樣一幅做工精細、色彩亮麗的山水畫,不僅僅對于整件紫砂器起到了裝飾的作用,凸顯出《千峰競秀》這件紫砂器的大氣典雅之外,作者還將泥繪這一裝飾藝術表現(xiàn)形式所擁有的嚴謹、細膩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人們深刻地感受到泥繪的藝術魅力。
縱觀賞析整幅泥繪作品之后,我們對于細節(jié)上的賞析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在這些細節(jié)局部上也透露出作者一絲不茍、嚴謹做工的精湛技藝。既然這把紫砂器的品名為“千峰競秀”,那層巒疊嶂的高聳山峰的繪制便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作者最為耗盡心思去設計繪制的,雖沒有繪制出“千峰”,可是一座座氣勢磅礴、雄偉高聳的山峰卻已達到了“千峰競秀”的視覺感受,再來看這一座座山峰的細節(jié)刻畫,作者將山峰的正面、側(cè)面以及斜面的起伏轉(zhuǎn)折和延綿走向都向人們展示出來了,同時山峰的近大遠小、遠虛近實所呈現(xiàn)出來的結(jié)構(gòu)分明也是刻畫得恰到好處。而襯托出山峰雄偉的其他元素,例如雖是靜止卻流動感十足的瀑布、紋理走向刻畫細致的植被松樹,這些泥繪元素的筆觸也都是細膩精致的,在無形之中都能讓人們感受到作者別出心裁、匠心制作的設計,試想,在僅僅只有巴掌大小的壺面上,作者將整幅泥繪畫面如此精彩地刻畫出來,這是一件多么考驗作者耐心和技藝的事?。∪绱?,也正是因為整體與局部的互不分割、交相呼應,才讓人們能夠欣賞到如此壯麗的山河畫面,作者與賞析者之間形成了心靈上的共鳴,這也是紫砂藝術與泥繪表現(xiàn)手法相互交融所展現(xiàn)出來的特有的人文韻味。由此可見,《千峰競秀》這件紫砂器所包含的泥繪裝飾是充滿著美學韻味的。
《千峰競秀》的泥繪裝飾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可謂是讓人贊不絕口,如同給整把紫砂器披上了一件精美華麗的“外衣”,為整把紫砂器從視覺上增添了更多的層次感。但是如果我們深入了解,便會發(fā)現(xiàn)這把紫砂器是擁有著更為耐人尋味的文化內(nèi)涵在其中的,整把紫砂器的泥繪裝飾用到了具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韻味之一的繪畫表現(xiàn)形式——中國畫。泥繪山水盡管給予了人們視覺上的美韻,可是要想繪制出令人贊不絕口的作品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在這看不見的背后是藝人們無數(shù)個日夜的反復練習,辛勤努力,起先是對中國畫山水的臨摹,然后是自己可以在紙上進行默寫,最后才能在紫砂器上進行自我創(chuàng)作,這樣的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是需要時間的。另外作者將泥繪山水與紫砂器相結(jié)合,也是意在表達出人們應當要對諸如中國畫這樣的富含中華傳統(tǒng)文化韻味的文化傳承和文化重視,也只有紫砂藝人們賦予紫砂器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才能使得紫砂器更具有相較于其他種類器皿更為獨特的靈氣,也才能使得紫砂器不易被歷史所淘汰,被時間所洗滌。
紫砂藝術發(fā)展至今,能夠在眾多的手工藝器皿中脫穎而出,獨樹一幟,形成自己所特有的風格與體系,并不是靠偶然性。在造型上,無數(shù)工匠藝人們?yōu)橹畾椌吡?,用盡心思地去思考和創(chuàng)新;在裝飾上,表現(xiàn)手法不斷推陳出新,《千峰競秀》這把紫砂器所用到的泥繪藝術表現(xiàn)手法,可謂是與紫砂藝術的結(jié)合恰到好處,讓人們既能感受到紫砂器原有的典雅大氣的韻味,還能欣賞到泥繪藝術所帶來的精美絕倫的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