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對于我們可以預見的未來,電子競技注定將會迎來一系列的大考。在體育性方面,亞運可以檢測自身的體系是否能夠滿足洲際賽事的全面需求;在合規(guī)性方面,安全生產的問題一定會被擺上臺面接受全社會的檢視;在公共性方面,社區(qū)里積蓄的能量如何被積極地引導也成了必答題。
面對全行業(yè)的大考,作為垂直類的媒體,我們同樣也有必須要完成的記錄。記錄本身的意義大過我們如何去評述。在當下稚嫩的電競行業(yè)中,很多變化只是剛剛舒展翅膀的蝴蝶,我們無法預測風暴將會出現(xiàn)在哪里。
行業(yè)上升的時間,對于整個編輯部團隊來說,卻是應該下沉的一年。從2018 年回歸對內容的探索,已經過去了四年,這四年時間里,我們把舊有的法則投射到電競行業(yè),每個記者完成的作品越來越多的時候,一種疏離感也越發(fā)的強烈。
相比于其他的內容領域,電競更加的聚焦,聚焦在這些或多或少參與過電子游戲的青年群體。他們對內容的消費習慣,身處大眾媒體和社交媒體縫隙之間左右試探的狀態(tài),以充沛的精力和怯懦的態(tài)度用力呼吸的起伏,糾結于精彩技藝與民族情緒之間的態(tài)度共同構成了一個足夠龐大的內容穹頂。
穹頂之下,身臨五年的大考,我們必須用更嫻熟的舊有方法,去探索和拓展符合電競內容的全新模式。
被疫情籠罩的兩年里,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融入電競元素的內容越發(fā)顯得那么篤定,也因此變得更加讓人著迷。電競到底適合承載什么樣的內容,又能釋放哪些人性的光彩,這些根本的問題可能短時間之內仍舊不能得到確切的答案,但我們得走得更急,跑得更遠。
沒有人愿意辜負時代對電競內容的期待,只能以更大的決心向前。
從2021 年開始,我們學會了尋求更多的幫助,我們希望和其他創(chuàng)作者們進行更多的討論,歸納他們和觀眾或者讀者之間的規(guī)律;在接下來的一年里,我們想和更多電競相關的社會學、傳播學研究者一起,基于整個行業(yè)的內容方法尋求一些廣泛意義上的支點。
當支點變得穩(wěn)定,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支點被逐步連接的時候,也許我們就會非常接近屬于電競獨有的內容方法。也許,在2022 年,當中國電競通過亞運、公平競賽和社區(qū)文化的大考之后,也許我們還會有新的經驗,但無論如何,從內容出發(fā),回到內容本身,從掌握方法磨練,回到拓展對方法的理解,是創(chuàng)作者團隊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