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博弈視角下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風險防范機制研究
      ——以大學生群體為例

      2022-09-22 11:55:54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22年13期
      關鍵詞:消費信貸借款人信貸

      陳 光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鄭州 450016)

      0 引 言

      2019 年中國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生總規(guī)模為4 002萬人,年度可支配金額達千億元規(guī)模,大學生的消費信貸潛力巨大。李曉雯(2017)發(fā)現大學生出于互聯(lián)網“先消費后支付”、按期還款能力等考慮,大部分人會選擇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麥可思調查數據顯示,37%的大學生會選擇信用消費或分期付款。李欣然(2018)的研究表明青年群體收入來源不穩(wěn)定導致他們強烈需要“先消費后支付”模式的產品,而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無抵押無擔保的特點正好滿足這種需求。

      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平臺和用戶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且大學生群體收入來源不穩(wěn)定性和超前消費的特點會導致信用違約甚至套現風險的發(fā)生。通過知網檢索,目前研究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風險的文章約有20 篇,大多是從大學生信貸需求角度研究如何防范風險,本文主要從互聯(lián)網信貸平臺即供給的角度來識別風險并提出防范和化解風險的建議。

      1 大學生群體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分析——以河南4 所高校為例

      本文主要以河南省高校為樣本采集地,選取了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中醫(yī)藥大學、鄭州工商學院、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4 所高校進行問卷調查。從大學生對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認知情況、使用現狀、選擇原因、是否逾期、逾期后果、逾期還款方式等多方面進行分析。

      1.1 問卷設計與調查

      本次問卷設計主要采用不記名的調查方法,主要內容由標題、問題和結束語構成。問卷發(fā)放640 份,回收605 份,問卷有效率94.53%。在受訪者性別差異方面,本次問卷調查女性受訪人數344 人,占56.86%;男性受訪人數261 人,占43.14%。此次調查選取的樣本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和合理性,樣本的選取對于數據的分析和整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1.1.1 大學生生活費用和花銷對比

      調查結果顯示,29.42%的學生每月生活費在1 000 元以下,31.57%的學生花銷在1 000 元以下;55.54%的學生每月生活費在1 000~1 500 元之間,51.74%的學生花銷在1 000~1 500 元之間;10.08%的學生生活費在1 500~2 000 元之間,10.08%的學生花銷在1 500~2 000 元之間;2.81%的學生每月生活費在2 000~2 500 元之間,3.31%的學生花銷在2 000~2 500 元之間;2.15%的學生每月生活費在2 500 元以上,3.31%的學生花銷在2 500 元以上。上述數據顯示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用和花銷基本持平,沒有或者很少結余,每月生活費用越高的相對花銷也越多,甚至入不敷出,存在潛在的消費欲望。

      1.1.2 大學生生活費來源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生活費78.23%來源于家庭,21.72%來源于獎助學金或者勤工助學等。家庭在給予生活費時,頻率大多是每月或者每學期,獎助學金是每學年發(fā)放一次,勤工助學每月或者每學期發(fā)放費用,因此收入的來源具有周期性和不確定性,難以保證大學生每月的消費水平持續(xù)穩(wěn)定。多數學生在購買電子產品等高價格商品時傾向于尋求網絡信貸,如支付寶花唄。

      1.1.3 大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信貸調查

      1.1.3.1 大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信貸原因和頻率對比

      調查結果顯示,53.93%的大學生因為資金不足以應急而使用網絡信貸,40.45%的大學生因為網絡信貸經常性優(yōu)惠,如支付寶花唄線下隨機減免、花唄無手續(xù)費分期等原因而使用網絡信貸。這說明一方面網絡信貸門檻低,只要通過審核無須抵押擔保就能獲得使用;另一方面網絡信貸和商家的綁定優(yōu)惠刺激了大學生的非理性消費。調查還發(fā)現大學生每月使用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15 筆以上的占總人數的12.07%,該群體難以克制消費欲望,對網絡消費信貸過度依賴,養(yǎng)成了非理性消費習慣,容易過度消費。大學生生活費來源的周期性、不確定性特點和過度消費習慣的沖突,為產生網絡信貸風險埋下了禍根,如大學生多平臺套現,拆東墻補西墻,甚至“裸貸”發(fā)生,造成雙方損失。

      1.1.3.2 大學生了解互聯(lián)網信貸逾期情況和逾期還款途徑對比

      調查結果顯示,44.08%的大學生從未認真了解過互聯(lián)網信貸逾期帶來的后果,無知而無畏,對網絡平臺而言,風險增加。20.75%大學生逾期后尋求小平臺和朋友幫助,一方面增加了自身的風險,如小平臺“高利率”“裸貸”;另一方面為網絡信貸機構產生信用風險埋下了隱患。

      1.2 風險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調查問卷顯示,有152 人使用了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等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其中30 人控制不住購買沖動和購買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商品而使用,占比19.74%;38 人因突發(fā)狀況必須購買某商品而使用,占比25%。不難發(fā)現超出自己心理預期而使用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人數占比超過40%,經詢問,大多數人并不了解逾期的后果,增加了平臺的潛在風險?,F通過每月使用互聯(lián)網信貸是否超預期、是否了解逾期后果和每月還款是否有壓力進行相關分析。

      是否了解逾期后果和每月使用互聯(lián)網信貸是否超預期關聯(lián)性較低,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325;每月使用互聯(lián)網信貸是否超預期和每月還款是否有壓力關聯(lián)性適中,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439。因此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平臺應設計合理的產品,在源頭上避免消費者因不了解逾期政策導致超心理預期消費和每月還款壓力增大。

      2 小組聯(lián)保作為大學生抵押品替代機制研究

      下面我們將通過大學生和互聯(lián)網信貸平臺的博弈分析來探索如何設計合理的信貸產品來防范或降低風險。

      2.1 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博弈分析

      現在假設博弈的參與者是大學生和互聯(lián)網信貸平臺(以下簡稱平臺),雙方均為理性經濟人和風險規(guī)避者。大學生和平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平臺無法有效辨認大學生為何種風險類型,雙方之間的博弈為動態(tài)博弈。構建模型如圖1 所示。

      圖1 大學生與互聯(lián)網信貸平臺博弈模型

      由于平臺不知道大學生的風險類型,如果平臺拒絕向大學生提供消費信貸,那么博弈直接結束,雙方的收益為(0,0)。但是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平臺本身就具有無抵押的特性,而且為了占有市場其本身傾向于向大學生群體放貸。當博弈進入第二階段,大學生開始做選擇。此時大學生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按時還本付息不違約,大學生得到消費資金,平臺得到放貸收益,二者收益為(,);另一種選擇是大學生違約,大學生得到相對最大收益,平臺遭受損失-,雙方收益為(-,),其中,,都大于0 且<。

      采用歸納法來解釋該模型的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大學生作為理性的經濟人,其收入的周期性和不穩(wěn)定性特點與沖動消費的沖突會使得他們做出違約不還款的選擇。此時大學生的收益大于履約還款的收益。再回到博弈的第一階段,平臺在預知大學生作為理性經濟人會違約的風險基礎上,應該選擇拒絕放貸。但是這會使愿意履約還款的大學生利益蒙受損失,二者陷入囚徒困境。平臺為了占有市場還是傾向于選擇貸款給大學生,一旦大學生違約,平臺將會遭受損失,大學生為還款甚至會走上違法的道路(如高利貸、裸貸)。所以基于二者信息不對稱,如何設計合理的產品使得平臺能夠鑒別有需求有能力還款的大學生進行放貸就顯得尤為重要。設計合理的產品一方面會降低平臺潛在的違約風險,另一方面也能滿足信譽較高、消費習慣較好的大學生群體訴求。

      2.2 大學生小組聯(lián)保作為抵押品的可行性

      小組聯(lián)保貸款具體指的是小組成員依照相關指引組成聯(lián)保小組,信貸機構對聯(lián)保小組發(fā)放的,由小組內部成員相互承擔連帶責任的一種貸款。這種形式的貸款是針對小組內部成員缺乏擔保品貸款受限而設計的一種信貸產品,內部成員自愿聯(lián)結相互擔保。

      大學生小組聯(lián)保之所以能夠成為有效的抵押品選擇,在于它能夠有效地向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平臺傳遞大學生具有“還款能力”的信號。首先,聯(lián)保小組內的成員了解彼此的情況,并且有相同的貸款訴求。相對于平臺對大學生的家庭背景、收入程度、消費習慣等存在信息嚴重不對稱,它可以起到“社會關系”監(jiān)督的作用,彌補平臺和大學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規(guī)避違約風險。其次,集體連帶責任機制的實施,一人違反規(guī)定,集體共同受罰。因此,內部成員也會監(jiān)督具有非理性消費傾向或者超出自己收入的消費行為。利用大學生小組擔保機制向平臺發(fā)出信號,不僅緩解了放款人的資金壓力,而且加強了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監(jiān)督,使得信貸平臺的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分散,大學生的消費訴求得以滿足。

      大學生小組聯(lián)保機制的連帶責任懲罰效應和監(jiān)督作用能夠使得小組內各成員約束自己的行為,杜絕非理性消費,促使大學生按時還款。在大學生自愿基礎上組建的小組聯(lián)保具有高度的“社會聯(lián)系”,這就使得他們能夠形成一個有效的還款動力機制。因為當某個成員出現違約行為,就會引起他人的反感,進而影響他們之間的“人情關系”,使自己的隱性成本增加(例如,當他遇到緊急情況時,很難從別人那里得到幫助)。此外,小組成員每周舉行會議,討論貸款的目的和流向,在監(jiān)察貸款資金的高風險流動方面發(fā)揮作用,并有效降低小組成員潛在的道德風險。

      2.3 大學生小組聯(lián)保機制的博弈分析

      2.3.1 小組內部成員之間的博弈

      首先,根據大學生群體違約風險的高低,可以把大學生群體分為高風險和低風險兩類。為了方便理解和對比,我們假設二者獲取平臺貸款是用于投資,以獲取更高的收益。兩者都以獲得的貸款從事投資的效益為R。根據風險與收益對稱原理,令低風險大學生投資成功的概率為,收益為;令高風險大學生投資成功的概率為,收益為。顯然>,>。現在假設兩種類型的項目期望收益率相同都為=×=×,且在都不貸款的情況下,兩類都可以獲得相對穩(wěn)定的收入。

      假定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機構(以下統(tǒng)稱平臺)貸給大學生的本金統(tǒng)一為,利率為。設兩種類型借款大學生的平均概率為,機構貸款成本為。如果大學生投資成功,則平臺收回的貸款收益設為RC=×。平臺為了使收支平衡,必須使得×=。

      由于平臺所獲收益就是大學生的貸款成本,所以低風險大學生的期望收益要低于高風險大學生,即-RC×<-RC×。尤其是 當-RC×<時,低風險大學生的期望收益甚至低于不貸款時獲得的穩(wěn)定收入,所以低風險大學生將不再貸款。大學生與平臺之間的博弈不但沒有使得市場達到優(yōu)勝劣汰的狀態(tài),反而加快了信貸機構面向逆向選擇的進程。

      大學生小組聯(lián)保貸款利用大學生之間信息相對稱的優(yōu)勢,通過博弈發(fā)揮相互監(jiān)督和制約的功效,進而有效降低平臺的金融風險。本文假設聯(lián)保小組只有兩名大學生并且兩人各自從事各自的投資活動來簡單論證。假設:如果投資失敗,支付為0;如果成功,則要支付利息RC。并且一方要為另一方的違約承擔連帶責任,由于一般情況下大學生違約時,要增加逾期和中間費用,使得>×(1+)。當高風險大學生與低風險大學生組成聯(lián)保小組時,低風險大學生的預期收益為:-×〔RC+(1-)×〕。

      當低風險大學生之間組成聯(lián)保小組時,其安全借款的預期收益為:-×〔RC+(1-)×〕,而當和高風險大學生組成聯(lián)保小組時,低風險大學生的損失為×(-)×,同理可得當和低風險大學生結成聯(lián)保小組時,高風險大學生的損失為×(-)×。

      當高風險大學生與低風險大學生組成聯(lián)保小組時,低風險大學生的損失大于高風險大學生的收益。因為此時×(-)×>×(-)×。而且高風險大學生一般很難或者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將自己所欠款項補償給低風險大學生。綜上所述,低風險大學生一般不愿和高風險大學生組成聯(lián)保小組,進而導致大學生聯(lián)合擔保小組具有同質性的特點,要么低風險大學生在一起,要么高風險大學生在一起。

      2.3.2 小組聯(lián)保機制博弈分析

      為了能夠簡單明了地分析和論證問題,在此提出以下四條假設:假設一,大學生小組內部成員只有兩個相同類型的借款人A和A,二者都需要用相同的資金來投資某項目。借款人A和借款人A在投資項目段時間后最終所獲收益分別為和。假設二,平臺的貸款利率為,大學生在投資項目前都擁有1 單位資本,到期還款本息額為2×(1+)。假設三,小組對平臺貸款的償還只有兩種選擇:全部還款和違約不還,即小組的償還為2×(1+)或0。假設四,對大學生拖欠貸款的平臺給予同樣的處罰,對大學生的處罰和貸款金額與投資回報成正比。平臺的懲罰函數為(),那么對借款人A和A的懲罰分別對應()和()。

      小組聯(lián)保機制的無限連帶責任使得借款人A和借款人A的投資決策相互依賴。因此,在本模型中如果借款人A認為借款人A可能會發(fā)生拖欠款行為,為了維持小組的貸款持久循環(huán),借款人A會替借款人A償還全部拖欠的貸款和利息。如果借款人A也有同樣的想法,則他會產生不還款的動機。當借款人A被借款人A的替代償還行為所感動時,就會激發(fā)其斗志,更好地經營投資項目,以便獲得收益償還借款人A的還款?,F在具體通過博弈模型來解釋這個問題。

      假設在借款人A和A博弈開始時,兩人都已經獲得項目收益,分別為和。此博弈模型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時,借款人A和A同時決定是否償還貸款1+或2×(1+),該階段的選擇可以用幫助(D)和不幫助(ND)來表示。當借款人A和A做出同樣選擇時,問題就趨于簡單化。如果雙方都選擇貢獻,平臺貸款就得到償還,雙方都從〔R-(1+),-(1+)〕中獲益;雙方都選擇不貢獻,雙方都沒有償還貸款,都受到平臺的處罰,雙方都從〔-(),-()〕中受損。當大學生在第一階段選擇不同的策略時,選擇貢獻的借款人必須決定是否償還所有貸款。

      在博弈第二階段,幫助者面臨的兩種選擇分別是償還貸款(P)和拖欠貸款(NP)。如果借款人A在博弈第一階段選擇貢獻,在博弈第二階段選擇償還貸款,那么雙方的得益為〔-2×(1+),〕;相反,如果他選擇拖欠,那么雙方的得益為〔-(),-()〕。此時借款人A也希望同伴償還使得他不被平臺懲罰。具體如圖2 所示。

      圖2 不存在小組內部懲罰的客戶與平臺博弈圖

      由以上分析可以發(fā)現,聯(lián)保小組內幫助者通過損耗自身利益來償還小組其他成員所欠貸款。幫助者為了維持小組聯(lián)保機制的有效運行,在幫助拖欠者還款后會選擇新的小組成員來代替該成員,直到該成員償還貸款后方可再次加入來獲得貸款發(fā)展自己。綜上所述,大學生通過小組聯(lián)保機制有力地增強了貸款的還款能力。成員內部之間更了解每個人的收入水平、消費習慣,一方面能夠監(jiān)督并及時制止內部成員使用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非理性消費和過度消費,使得內部成員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另一方面,平臺將監(jiān)督成本轉嫁給小組,利用小組的信息優(yōu)勢,降低大學生違約風險,同時也能給平臺帶來一部分收益,實現雙贏。

      3 解決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風險的建議

      3.1 平臺應構建逾期預警機制

      從上述數據來看,44.08%的大學生從未認真了解過逾期對自己造成的影響。首先,平臺在發(fā)放信貸時應該詳細說明逾期的后果,并列舉逾期案例,對大學生形成警示教育;其次,平臺在發(fā)放信貸時應設計問卷收集大學生群體的基本收入和消費數據,構建紅黃藍預警機制,針對不同收入水平群體超出收入水平消費進行預警。由于平臺無法得知大學生的剛性消費水平(吃飯),只能根據其收入水平設置額度。例如甲的月收入水平為1 000 元,信貸消費額度1 000 元,假設甲每月的剛性消費為500 元(吃飯),本月使用信貸消費500 元時,藍色預警,提示其風險;信貸消費800 元時,黃色預警,發(fā)函詢問;信貸消費1 000 元紅色預警并記錄其個人數據庫,凡是3 次紅色預警的,降低其信貸額度。

      3.2 設計合理的消費信貸產品

      前已述及,平臺對于大學生的了解基于大數據,數據具有不確定性,無法直觀了解個人的信譽、消費習慣和心理特征,因此無法判斷大學生的逾期違約情況。平臺作為消費信貸的供給方,應該根據不同的需求群體設計合理的產品,比如“寢室任意花”小組信貸,也可設計“好友貸”“情侶貸”等產品將風險分散,利用不同群體的信息優(yōu)勢、情感紐帶等因素來遏制違約風險。平臺也可以設置“助學”“獎學”等產品對大學生群體中具備潛在發(fā)展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提供信貸消費需求產品。

      3.3 完善立法和征信體系

      一方面,國家應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避免平臺為了追逐利益放松貸前貸后審核,過度提供信貸消費產品。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有關個人消費信貸的各項規(guī)定,對消費者的失信行為要有明確的懲罰規(guī)定;將社會保障制度、醫(yī)療制度等相關制度和個人征信相關聯(lián),從而分散個人信用存在的風險。

      完善社會征信體系,特別是要將互聯(lián)網消費金融的信息納入征信體系?;ヂ?lián)網消費信貸平臺應該共享失信人員信息或者委托具有信用征信資格的公司對消費者進行信用評測;針對大學生群體,探索互聯(lián)網消費金融信息與學生所在高?;蛘邔W信網掛鉤,通過第三方具有管束學生行為職能的機構對失信人員進行約束,降低風險。

      猜你喜歡
      消費信貸借款人信貸
      后疫情時代個人消費信貸對消費結構的影響研究
      商展經濟(2022年17期)2022-09-14 14:31:00
      消費信貸對江蘇省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基于期限結構視角
      聚焦Z世代信貸成癮
      鄉(xiāng)城流動借款人信用風險與空間收入差異決定
      消費信貸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消費導刊(2018年23期)2018-07-14 14:37:35
      小微企業(yè)借款人
      商業(yè)銀行對借貸人貸后監(jiān)控與風險治理
      綠色信貸對霧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影響P2P借貸成功率的借款人信息要素研究
      金融法苑(2014年2期)2014-10-17 02:53:27
      消費信貸與消費者行為研究述評:基于多學科視角
      探索(2013年1期)2013-04-17 03:37:08
      铁岭市| 平安县| 华坪县| 台东县| 塘沽区| 抚松县| 阿鲁科尔沁旗| 北票市| 朝阳市| 衡阳县| 通江县| 莎车县| 财经| 离岛区| 巴楚县| 名山县| 醴陵市| 宜州市| 梁平县| 泌阳县| 阿巴嘎旗| 潼南县| 花莲县| 福鼎市| 新昌县| 建阳市| 山阴县| 浦东新区| 新化县| 定襄县| 建水县| 新密市| 霍城县| 枣阳市| 彩票| 永顺县| 芜湖县| 广宗县| 绥德县| 白城市| 金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