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輝華,劉 鵬,李 鑫
(宜春市奉新生態(tài)環(huán)境局,江西 奉新 330700)
近年來,隨著園區(qū)產業(yè)的不斷擴大,園區(qū)內污水處理廠的廢水處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在對園區(qū)污水處理的調查中發(fā)現,對廢水進行處理后,若出水COD 依舊不達標,則會在出水端投加COD 去除劑這種強氧化劑量來實現COD 達標。但這種方法是否是真正能有效地去除COD 還是只是在COD 檢測過程中起掩蔽作用,卻很少關注。
針對奉新縣工業(yè)園區(qū)某污水處理廠大量投加COD 去除劑的舉報情況,執(zhí)法大隊聯(lián)合監(jiān)測部門針對該污水處理廠出水放置幾天后出水數據大幅升高這種異常情況進行分析,筆者針對投加了強氧化劑的出水測定連續(xù)幾天的氯離子、COD 變化情況及標準COD 與該出水按不同比例混合后COD 變化情況,得出該廠使用的COD 去除劑是一種含氯強氧化劑。向出水中投加這種強氧化劑,并不能有效降解有機物,出水COD 數值降低是因為檢測COD 的過程中強氧化劑的掩蔽作用。
廢水為奉新縣工業(yè)園區(qū)某污水處理廠大量投加COD 去除劑的出水。
重鉻酸鉀法采用的主要試劑有K2Cr2O7標準溶液、HgSO4溶液、Ag2SO4-H2SO4溶液、硫酸亞鐵銨標準溶液和試亞鐵靈指示劑。
重鉻酸鉀法采用的試驗儀器有全玻璃回流裝置、加熱電爐、酸式滴定管(25 mL),此外還有一般實驗室常用儀器。
TOC 測定儀,BC-40A,北廣精儀儀器;離子色譜儀,ICS-1500,DIONIX,美國。
COD 采用重鉻酸鉀法;TOC 采用總有機碳分析儀測定;Cl-采用離子色譜法測定,測定條件:流量為1.7 mL/min、抑制電流為50 mA、分析時間為15 min。
放置時間對投加了強氧化劑的出水氯離子含量和COD 變化的影響:取2 000 mL 投加了強氧化劑的出水,充分攪拌混勻后,每隔12 h,取樣測定其TOC、鹽分和COD,并對COD 進行加標實驗,驗證COD 測定方法是否準確或者查看是廢水中是否有物質干擾COD 的測定。
加了氧化劑的出水當時由于樣品太多,而放置了幾天才檢測,結果發(fā)現數據不達標,從而認為加入的強氧化劑不能去除COD,只起到掩蔽的作用。為此,考察不同放置時間COD 的變化情況。圖1 為放置時間對投加了強氧化劑的出水COD 和TOC 的影響。
圖1 放置時間對投加了強氧化劑的出水COD 和TOC 的影響
從圖1 中可以看出,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出水COD 不斷上升,而TOC 保持不變,可知,隨著強氧化劑的不斷分解,直到完全分解后,出水COD 才保持不變,由此得出強氧化劑量并不能去除廢水中的COD,只是在COD 檢測中充當了重鉻酸鉀強氧劑的作用,而造成重鉻酸鉀用量減少,從而造成COD 降低的假象。這與繆佳等[1]通過向電鍍出水中投加氯酸鹽降低COD 的機理進行的初步分析,揭示了氯酸鹽對COD檢測過程的掩蔽效果和機理類似。
考慮到成本因素,市面上大多數氧化劑量主要以含氯為主,如次氯酸鈉、氯酸鹽[2]等。次氯酸鈉氧化工藝因其原材料易得、運行操作簡單且處理效率高而備受關注。劉超英等[3]研究了次氯酸鈉處理電鍍工業(yè)含氰廢水,取得了較好效果;張仰光等[4]研究了用次氯酸鈉法處理醫(yī)院污水的實際運行情況,并對其進行了技術分析,工程實踐表明處理后的污水能達標排放。因此,為驗證是否是含氯氧化劑,對放置后的出水氯離子含量變化情況進行考察,結果如圖2 所示。
圖2 放置時間對投加了強氧化劑的出水氯離子含量
圖2 可以看出,氯離子含量變化曲線與COD 上升曲線保持一致,隨著氧化劑的不斷分解,強氧化劑中的氯離子不斷釋出,造成水中氯離子不斷上升。由此可以得出強氧化劑主要是含氯強氧化劑。
為驗證COD 測定方法是否準確,或者查看廢水中是否有物質干擾COD 的測定。以廢水樣的重鉻酸鉀法COD 測定值為基礎,進行加標回收實驗,采用重鉻酸鉀法測定廢水樣加標后的COD,加標實驗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加標實驗結果
從表1 可知,廢水樣加標后的加標回收率在96%左右,符合分析方法質量保證要求,說明重鉻酸鉀法具有較好的準確度,且廢水中不存在干擾COD測定的物質,前面取樣測定的COD 是正確的。
1)向出水中投加強氧化劑對COD 沒有去除效果,但對COD 的檢測結果有掩蔽作用。這一發(fā)現,也為COD 去除劑篡改監(jiān)測數據提供了理論來源和典型案例。
2)該污水處理廠投加的強氧化劑為含氯氧化劑。
3)強氧化劑的掩蔽作用會隨著出水放置時間的延長逐漸分解后而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