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瑤
《百鳥朝鳳》的原型是山東地區(qū)幾個零散的片段拼湊而成。1953嗩吶表演藝術家任同祥根據(jù)魯西南地區(qū)流行的版本對這首民間樂曲進行整合,并將這首民間樂曲推向世界,后任同祥經(jīng)過不斷地改進,到1975才有了今天固定的嗩吶版本。在此期間著名作曲家王建中根據(jù)嗩吶版本的《百鳥朝鳳》,改編了鋼琴獨奏《百鳥朝鳳》。
王建中是當今中國為數(shù)不多只編創(chuàng)鋼琴作品的作曲家、鋼琴教育家,其改編的鋼琴獨奏曲多為中國民歌。其膾炙人口的傳統(tǒng)鋼琴改編作品有:《瀏陽河》、《梅花三弄》、《陜北民歌》、《百鳥朝鳳》等。其中《百鳥朝鳳》是由王建中先生于1973年根據(jù)民間嗩吶改編創(chuàng)作的鋼琴獨奏曲,也是“我國鋼琴創(chuàng)作史上最早幾首成功的傳統(tǒng)器樂曲的改編,也是有代表性的中國鋼琴曲”之一。①
鋼琴曲《百鳥朝鳳》這首作品精巧的用西方樂器表現(xiàn)著中國傳統(tǒng)曲調(diào)與地方特色,在曲目中我們能聽到大量的豫劇元素,以及鋼琴對嗩吶音色的模仿,這種編創(chuàng)也很好地將中西方文明進行了融合。
嗩吶曲《百鳥朝鳳》是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嗩吶曲目之一,經(jīng)任同祥先生采風重組,盡力過多次改編后于1975年定稿才有了我們今天所聽到的版本。任同祥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嗩吶演奏家,任先生生長在山東嘉祥縣的一個民間音樂世家,嘉祥縣有嗩吶之鄉(xiāng)的美稱。任先生家的男性成員多為當?shù)氐墓臉钒鄻肥?,尤其是他的伯父更是精通不少民間樂器。受其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任先生從小就開始學習各種傳統(tǒng)民間器樂,學有所成后又先后拜師于著名嗩吶大師袁子文、魏永堂等人。同時也積累學習了一些傳統(tǒng)戲曲的唱作,這也為任先生的嗩吶編創(chuàng)提供了創(chuàng)作素材。
《百鳥朝鳳》最初是流傳于山東、河南、安徽的片段,后經(jīng)任同祥先生改編定稿流傳于世的版本一共包括八個段落,它們分別是:山雀啼曉、春回大地、鶯歌燕舞、林間嬉戲、百鳥朝鳳、歡樂歌舞、鳳凰展翅、并翅凌空。
鋼琴獨奏《百鳥朝鳳》是根據(jù)嗩吶獨奏《百鳥朝鳳》進行的二次改編,王建中先生在改編過程中有對原曲進行刪減以及段落調(diào)整,或是發(fā)展出新的材料,本節(jié)主要是通過譜例分析與音響分析分別對兩種器樂版本的《百鳥朝鳳》進行曲式結構上的梳理。
1、嗩吶獨奏《百鳥朝鳳》
嗩吶獨奏《白鳥朝鳳》一共分為八個各具特色的段落。第一段山雀啼曉,節(jié)奏自由節(jié)奏寬廣,沒有明顯動機主題,再配上笙的伴奏,仿佛置身于清晨幽靜的深山中,遠處傳來的鳥鳴給人一種空曠的清新感。第二段春回大地,該段落是全曲的主題,旋律性強,節(jié)奏較為平緩,該段落相比第一段給人帶來一種萬物復蘇充滿活力的感覺。第三段鶯歌燕舞,該段落主要是模仿鳥鳴聲,“任同祥用嗩吶模擬依次出現(xiàn)了有布谷鳥,斑鳩,嘩啦棒槌鳥,野咕咕,小榆葉,燕子的叫聲”②部分旋律動機由伴奏擔任,這也為而后的鋼琴改編曲提供了改編動機。第四段林間嬉戲,該段落較快的速度給人一種鳥兒在林間嬉戲玩耍的感覺,本段多用一個在嗩吶技術中難度較高的雙吐技巧進行十六分音符的旋律吹奏,這種雙吐的音色聽上去似斷非斷似連非連,給人一種活潑俏皮歡樂的感覺。第五段百鳥朝鳳,該段落主要也是以模仿鳥鳴為主,整個段落旋律性不強,加上運用了多種嗩吶高難度技巧,且其他樂器難以模仿這種高亢的音色,所以在鋼琴作品中也未出現(xiàn)這一段落。第六段為歡樂歌舞,本段也是旋律性較強,速度明快,嗩吶最后部分用花舌技術表現(xiàn)蟋蟀的片段與鋼琴的顫音較為相近,所以這一段落也是在鋼琴獨奏中再現(xiàn)得較為完整的一部分。第七段是鳳凰展翅,本段由一個快板和華彩樂段構成,同樣也是旋律性較強的一段,伴奏聲部的和聲旋律突出同樣給鋼琴改編提供了動機材料。第八段是并翅臨空,此段延續(xù)了第七段的高潮維持了一個歡樂激烈的氛圍,低音持續(xù)的八分音符伴奏,更是為這一段提供了強有力的音樂動力,豐富了嗩吶獨奏聲部層次,使得整個音樂情景,和聲效果更為飽滿,結尾嗩吶在高音區(qū)以亂指模仿群鳥齊鳴,也表現(xiàn)出了百鳥與鳳凰齊飛的震撼的音樂形象。
2、鋼琴獨奏《百鳥朝鳳》
王建中先生曾介紹道:“作品結構基本上保持了原來樂曲的結構。”而王建中先生所說的“原來的結構”更多是遵循了旋律段和鳥鳴段交替發(fā)展的形式,并非把原結構照搬。③鋼琴獨奏的百鳥朝鳳一共分為五段,這五個段落的動機材料分別改編自嗩吶獨奏:春回大地、林間嬉戲、鶯歌燕舞、歡樂歌舞、鳳凰展翅、并翅凌空的幾個段落。
通過譜例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五個段落的銜接大都采用了大量裝飾音及華彩等作曲手法。首先鋼琴曲第一段(1-28)④,第一段的材料動機主要是選自嗩吶獨奏中的春回大地(見譜例1),這一段給人一種精神充滿活力的感覺,創(chuàng)作上多為先出現(xiàn)一個旋律動機而后對這個動機進行高低八度或強或弱的模仿,該段落結束在E徵調(diào)式的主音上,在這一二段的銜接上作曲家并沒有作太多的文章,而是干凈利落地進入第二個樂段。
譜例1 嗩吶春回大地
鋼琴曲第二段(29-132),其中第28-88小節(jié)的動機材料是選自嗩吶獨奏的第四段林間嬉戲(見譜例2),88-91小節(jié)采用低音分解和聲銜接至一個全新的材料第二動機主題(92-132),92-132小節(jié)這部分的動機材料是選自嗩吶獨奏中的第三段鶯歌燕舞(見譜例3),本段落的92-115主要是通過倚音技巧模仿細碎的鳥鳴聲,116-126小節(jié)通過對前面的倚音模仿的鳥叫進行變形加花變?yōu)槭忠舴?。?26小節(jié)開始是一個下行十六分音符的華彩片段下行至131小節(jié)以四十六分音符的音值組合引出了第三段低音部分的伴奏織體——由四十六分音符構成的短琶音。在連接段落給出兩個小節(jié)的短琶音奠定基調(diào)后正式引出了第三段(134-186)。
譜例2 嗩吶林間嬉戲
譜例3 嗩吶鶯歌燕舞
第三段的動機來源是取自嗩吶獨奏的第六段歡樂歌舞(見譜例4),這個段落從情緒上來講給人一種熱鬧的感覺,其中134-143小節(jié)左手均為四十六分音符的短琶音伴隨踏板支撐著整個低聲部的和聲,右手為八度弦使得整個段落旋律更為廣闊,和聲更為豐富。143-160小節(jié)旋律從右手轉移到左手并從八度和弦變?yōu)閱我簦沂衷诟呗暡繐伟樽嗦暡?,使得這一小段聽上去少了一絲嘈雜,多了幾分細膩與空靈感。161-186小節(jié)沒有在嗩吶獨奏的譜例音頻上找到相似材料動機,是王建中先生根據(jù)曲子走向編創(chuàng)的連接段落,連接段結束越來愈密集的嘰嘰喳喳的鳥叫聲上,就好像表現(xiàn)出來百鳥朝鳳的喧囂與熱鬧的氛圍。
譜例4 嗩吶歡樂歌舞
接下來進入第四段(187-234),第四段從主題動機到銜接華彩都是對嗩吶獨奏第六段歡樂歌舞相似度極高的再現(xiàn)。但在鋼琴表現(xiàn)中作者也有做出自己獨到的處理,樂段開頭是一個由慢到快一個戲謔充滿戲劇性的處理,就好像剛開始有一只小鳥小心翼翼地出現(xiàn)在觀眾的視野,隨后出現(xiàn)了更多的小動物,場子也越來越熱鬧,最后的顫音華彩連接部(233-234)也是原樣再現(xiàn)了嗩吶中的這一部分。
譜例5 嗩吶鳳凰展翅
譜例6 嗩吶并翅臨空
第五段(234-293)的動機分別用到了嗩吶獨奏的七八段鳳凰展翅(見譜例5),并翅臨空中(見譜例6)的材料。其中第234-267小節(jié)的動機材料是選自嗩吶獨奏的鳳凰展翅,由于該段落嗩吶獨奏的旋律性并不是太強,在鋼琴獨奏中作曲家主要是以嗩吶曲中的民樂伴奏進行二次改編,在鋼琴獨奏的該段落采用了大量八度和弦疊置交替,使得這部分段落聽上去非常的氣勢磅礴。從268-293小節(jié)開始,樂段動機來自嗩吶獨奏的最終段并翅臨空,本段主要結尾通過雙手的雙音交替至下而上將整個曲子推至高潮進而結束,在這一部分也發(fā)揮了鋼琴音域較廣的特點,使整個曲子的和聲效果更為飽滿。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王建中先生對嗩吶獨奏《百鳥朝鳳》進行改編創(chuàng)作時并不是原版照抄,而是進行了一些取舍,如嗩吶獨奏中的第一段《山雀啼曉》,第五段《百鳥朝鳳》,通過譜例音頻對比是沒有相近動機出現(xiàn)在鋼琴獨奏中的,這兩段沒有被采用的原因是他們中嗩吶出現(xiàn)的動機不明顯,旋律過于碎片化,以及鋼琴不能很好地去還原嗩吶中的苦音、滑音以及花舌等技術點的音色,故對其進行了刪減。
鋼琴作為樂器之王,有著寬廣的音域,與豐富的和聲,演奏者僅憑一人就可以完成多個聲部層次,就像是一人操作一個大型的樂隊。與此同時鋼琴改編的獨奏曲《百鳥朝鳳》也最大化地發(fā)揮出鋼琴本身音域廣聲部層次豐富的優(yōu)勢。因此鋼琴獨奏的《百鳥朝鳳》從聽覺上來講和聲更為飽滿。嗩吶雖說是音色明亮高亢的單聲部樂器,但在嗩吶獨奏《百鳥朝鳳》中我們可以聽到多種民樂的伴奏,如:笛、笙、梆子、二胡、中胡、三弦等民族樂器。雖伴奏樂器也多為單聲部樂器,但幾種不同音色的樂器疊置在一起使得嗩吶《百鳥朝鳳》的整體音效更有層次感,在鳥鳴部分片段也由這些伴奏樂器進行旋律填充,而這部分的民樂伴奏也給鋼琴改編提供了一些改編動機。同時為了更好地還原嗩吶《百鳥朝鳳》中的鳥鳴昆蟲聲,在鋼琴獨奏中也較多地使用了倚音以及顫音這樣的特殊技巧以模仿嗩吶的花舌與滑音。
從以上對兩個版本的譜例結構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鋼琴獨奏的《百鳥朝鳳》在嗩吶獨奏的基礎上刪減了個別旋律主題不豐富且再現(xiàn)難度較高的片段,并且鋼琴獨奏在樂段順序上將原本嗩吶獨奏中的第三段(林間嬉戲)與第四段(鶯歌燕舞)進行了位置上的調(diào)換。其替換目的是加強前后樂段銜接的緊密性,強調(diào)樂曲調(diào)性。對于鋼琴獨奏《百鳥朝鳳》之所以在改編基礎上進行刪減與調(diào)換段落順序筆者將從器樂本身,以及器樂演奏技法,以及音色與聲部層次差異上進行分析。
嗩吶是公元前3世紀,由波斯-阿拉伯傳入中國的一種單聲部吹管類樂器,其音色尖銳高亢,聲音洪亮,并且擅長模仿各種鳥類昆蟲的叫聲。在嗩吶獨奏《百鳥朝鳳》的八個樂段中有三段(山雀啼曉、鶯歌燕舞、百鳥朝鳳)都是以鳥鳴為主,在整個嗩吶演奏的《百鳥朝鳳》中雖有明顯的旋律動機,但旋律較為零碎,缺乏流動推動性,嗩吶表現(xiàn)的《百鳥朝鳳》更多的是在表現(xiàn)曲目的故事性。鋼琴是一種鍵盤類的和聲樂器,和聲豐富,音域寬廣,但音色單一,更擅長演繹旋律性較強或和聲性較強的作品,所以在鋼琴獨奏《百鳥朝鳳》中我們聽到更多的是旋律線條感較強長樂句,由于鋼琴本身音色較為單一不能像嗩吶一樣去模仿大量的鳥鳴與昆蟲的鳴叫,所以在改編時將原本嗩吶中的山雀啼曉、百鳥朝鳳進行了刪減,將嗩吶獨奏中旋律性較強的歡樂歌舞的動機材料反復使用了兩次進行這一旋律動機的發(fā)展。
從演奏技法來講,嗩吶作為一種吹管樂器,擁有許多口型舌型上的技術技巧,這些如頓音即吐奏,以舌尖、舌根控制發(fā)音,⑤有明顯的段、頓感,這種急促斷中有連的音色是鋼琴很難模仿的;滑音,滑音分指滑音與氣滑音,滑音效果是沒有頓挫感給人一種圓潤圓滑的聽覺體驗;花舌即是舌尖在口腔中打滾發(fā)音,其音色類似于打嘟嚕的效果;苦音,舌根控制發(fā)音,音效類似于鷓鴣鳥叫。以上音色是鋼琴難以進行模仿的,故在相似動機材料出現(xiàn)時鋼琴將一些難以模仿的鳥叫運用顫音倚音等技術進行替代,對嗩吶特殊的技術技巧華彩片段進行了更為旋律化的改編。
從音色與聲部層次的差異來看,嗩吶作為一種單旋律吹管樂,運用了大量民族樂器進行伴奏如:笛、笙、二胡、中胡、三弦、大革胡。多個器樂的同時使得整個樂曲音色層次分明豐富,線條分明。鋼琴作為一種和聲樂器在改編曲《百鳥朝鳳》中有運用到大量的八度和弦,這些和弦使得整個曲子和聲效果聽上去豐富飽滿,輝煌大氣,和諧統(tǒng)一。鋼琴本身音色較為單一,所以在曲目中我們聽到的音效效果更偏向于和諧飽滿統(tǒng)一。
綜上所述,嗩吶版《百鳥朝鳳》與鋼琴獨奏《百鳥朝鳳》產(chǎn)生不同的方面有以下幾個方面:
1、器樂不同:作曲家根據(jù)不同器樂特征對曲目進行改編刪減導致不同。
2、不同器樂演奏技法不同:作曲家根據(jù)不同器樂特有的演奏技法進行改編,在體現(xiàn)出器樂特征的同時也豐富了曲目自身的技巧難度。同時鋼琴作品也對嗩吶較為零散的片段化材料進行補充,使鋼琴《百鳥朝鳳》的旋律線條感更強。
3、音色與聲部層次不同:嗩吶《百鳥朝鳳》運用民樂樂隊進行伴奏,伴奏層次音色線條更顯著;鋼琴《百鳥朝鳳》運用自身為多聲部器樂的性質進行和聲編創(chuàng)顯得整首曲子和聲更為豐富飽滿。
鋼琴獨奏曲《百鳥朝鳳》之所以是近代最廣為流傳經(jīng)典的鋼琴獨奏曲之一,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王建中在改編嗩吶版《百鳥朝鳳》時保留了原本嗩吶曲中大多數(shù)核心主題,并很好地對其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使得《百鳥朝鳳》這首鋼琴作品在旋律上比嗩吶曲更富有歌唱性;其次,王建中在改編《百鳥朝鳳》時也將嗩吶曲中的一些特殊技巧音色,很好地與鋼琴技術技巧進行結合與模仿,豐富了鋼琴的技巧與音色。
王建中先生改編的《百鳥朝鳳》作為一首技術豐富又有民族內(nèi)涵的鋼琴獨奏曲有較高的演奏難度與藝術價值,筆者在研習期間也遇到過很多技術層面以及情感層面的問題,如:如何將《百鳥朝鳳》的民俗韻味豫劇風味兒表現(xiàn)出來。這也是在今后研習中需要繼續(xù)學習的。同時想要表現(xiàn)更多豐富細膩的情感色彩,在鋼琴練習的基本功上也需要進行長期的訓練,更好的通過自己的手指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與音樂。■
注釋:
① 魏延格.中國鋼琴曲創(chuàng)作概論,載回首百年——20世紀華人音樂經(jīng)典論文[M].重慶出版社,1994:243.
② 宋曉輝.任同祥嗩吶名曲《百鳥朝鳳》[D].上海音樂學院,2012.
③ 宿臣.鋼琴改編曲《百鳥朝鳳》音樂分析[J].中國音樂,2009,(01).
④ 魏延格.中國名曲30首[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⑤ 任同祥.嗩吶曲集[M].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