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勝元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飲食不單是補充營養(yǎng)的途徑,同時還能調整機體狀態(tài)以達到增進健康、延緩衰老、增益壽命的目的。
生活中的食物種類繁多,而且酸苦甘辛咸味各不相同,在調配選擇時應根據(jù)自身機體情況合理搭配,才能保證營養(yǎng)均衡、調偏糾弊。中國人的膳食結構是谷類為主食,肉類為副食,蔬菜用來充實,水果為輔助,不同種類所主含營養(yǎng)物質不同,搭配食用才能保證營養(yǎng)需求。食物也有四氣五味,五味所入臟腑不同,所謂“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故五味調和,方能五臟和諧。又有寒熱溫涼四氣,過食寒涼則易伐傷脾胃,過食溫燥則易積熱于胃腸,寒熱偏嗜均能危害人體健康,所以注重寒熱調適也是十分必要的。
元代忽思慧《飲膳正要》中有“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概括了四時飲食總則。飲食應根據(jù)個人體質、季節(jié)、氣候、生活環(huán)境靈活調節(jié),因人所處的環(huán)境和氣候在不斷變化,所以應該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環(huán)境而改變飲食。飲食還需要注意有節(jié)度,一日三餐進食的時間、食量也是重要環(huán)節(jié),飲食規(guī)律則能順應人體氣血陰陽的變化而更好地保證代謝,切莫過饑過飽。另外,還需要注意飲食的禁忌,如體胖之人少食肥甘厚膩,體瘦之人不宜辛辣燥烈,老人及幼兒飲食應易于消化為主等。女性在特殊時期也應注意飲食禁忌,經(jīng)期切勿食生冷、辛辣、燥熱之品;妊娠期應以甘涼平補之品為佳,避免辛辣、腥膻食物。
起居調攝主要是指睡眠、著衣和二便的合理安排。睡眠是每個人的生理需要,也是人體氣血循環(huán)的重要時間段,所以高質量的睡眠是人體健康的基礎。睡眠的環(huán)境盡量安靜,以安定“心神”。睡姿也是睡眠質量好壞的重要因素,中醫(yī)養(yǎng)生學認為適宜的睡姿是右側屈膝而臥,利于心脾舒展、肌肉放松、呼吸順暢。睡眠時間方面,不同年齡段所需時間不同,同時午覺也是較為重要的,因為子午之時乃陰陽交接之際,人需靜臥以平和陰陽,午睡時長以30分鐘至1小時為宜。此外,睡前準備也是良好睡眠的催化劑,如溫水泡腳、按摩腳心、輕柔音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