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許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景德鎮(zhèn) 333403)
長沙窯詩文壺書法是我國民間書法的代表之一,它在有意無意之間體現(xiàn)出了諸多書法家所追求的效果——天然,它在用筆、結構、章法上都突顯出了書法的美感,所表現(xiàn)出的質樸的書風通過陶瓷表現(xiàn)出來,這一點是極具創(chuàng)新意義的。此次研究行草詩文壺是因為其自然樸質的藝術特點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正是這種不成熟的行草書節(jié)奏美才蘊含各種發(fā)展的可能,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能夠更加綻放異彩。
長沙窯是我國唐代極具盛名的制瓷名窯之一,也是我國南方發(fā)展規(guī)模較大的一個窯場,因出土的窯址位于湖南省長沙市郊銅官鎮(zhèn)附近,所以又稱為“銅官窯”。它始燒于初唐,唐中晚期達到鼎盛,最后衰落于五代。早期的長沙窯陶瓷器皿做工粗糙,造型裝飾單一,后經過不斷發(fā)展改良,造型種類逐漸豐富,首創(chuàng)釉下彩,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為唐以后彩瓷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長沙窯隨著造型和紋飾的發(fā)展改良,形成了一種新的裝飾方式,這種裝飾手法是將書法藝術和陶瓷工藝美術相結合,為書法藝術提供了新的載體,為陶瓷藝術發(fā)現(xiàn)了新的裝飾,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大創(chuàng)新,也是中國釉下彩繪的一個里程碑,直接影響到了宋金元磁州窯陶瓷書法及元明清各大名窯的發(fā)展。
唐代長沙窯行草詩文壺上的行草書因為其書寫材質的特殊性,表現(xiàn)出了一種樸實無華的審美特征,因此,不少唐代長沙窯行草詩文壺行草書的書法風格傾向于古拙質樸、端莊嚴謹。
這件“詩文壺”(見圖1)文字內容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贝司涑鲎攒髯印秳駥W》篇。這幅作品共八個字,分為三列,章法布局新穎、富有意趣。這件作品楷書中夾雜行書,用筆古拙,大部分用了藏鋒去書寫,書法風格傾向于顏真卿書法作品,線條寬博而雄厚,結字率意自然?!霸娢膲亍鄙系奈淖謨热荨叭柿x禮智信”五字,出自《孟子·告書上》,這五字是中國最核心的價值體系之一,這幅作品章法布局別有意趣,五個字分為三列,“仁義”和“智信”四個字將“禮”字包圍,兩邊字小,中間字大,將視覺張力集中到了“禮”字,兩側的四個字相互依偎呈環(huán)抱狀,中宮收緊,用筆同樣以藏鋒為主,古拙質樸、藏而不露,線條筆筆中峰、圓渾厚重,結字也表現(xiàn)出古拙美,頗有顏真卿《自書告身帖》的書法風貌。
圖1 詩文壺
唐代長沙窯的書法大多是下層工匠所寫,他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所以在書法技藝上并不嫻熟。相比于唐代主流書風,他們書寫更加率意天真,不去拘泥于一點一畫,同樣也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正如明末清初書法家傅山在《訓子帖》中提出的“四寧四毋”,即:“寧丑毋媚、寧拙毋巧、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也正是因為工匠們這種自由的書寫狀態(tài),才使得唐代長沙窯詩文壺顯得更加自由生動。
圖2文字內容“懸釣之魚,悔不忍饑”八個字,其上的書法瀟灑生動、神采飛揚,用筆率意天真、縱橫恣肆。第一列“懸釣之”三字字字獨立,筆畫偏多,用筆圓中帶方;第二列“魚悔”二字筆短意連;第三列“不忍饑”三字筆畫較少,用筆較輕,總共三行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變化無窮。圖3“羅網之鳥,悔不高飛”八字,書法縱橫恣肆、飄逸生動,這幅作品分為三行,第二列“鳥”的兩個橫和“悔”的豎折打破常規(guī)寫法,奇正相生、頗有新意。長沙窯中這樣的作品還有很多,書法通過陶瓷得以流傳下來,其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不可估量。
圖2
圖3
這種率意天真、遒勁生動的書法風格,在書法史上很多書法家都極為推崇,如蘇軾在《論書》中曾說:“書初無意于佳乃佳”,提出了書法創(chuàng)作中大象無形的書寫狀態(tài)。在長沙窯這兩幅作品中我們能看到諸多書法家所追求的率意天真,正是因為這種不計工拙、自由揮灑,才使得書法的筆墨情趣在長沙窯詩文壺上得以體現(xiàn),也使得長沙窯的影響源遠流長。
草書發(fā)展到唐代已經極為成熟了,在唐代長沙詩文壺上出現(xiàn)了一批縱橫恣肆、極為奔放的書法作品,這種書法作品有利于情感的抒發(fā)。圖4是一首五言詩:“一別行千里,來時未有期。月中三十日,無夜不相思?!狈从沉穗x別和相思之苦,詩文內容字跡清晰,書法用筆酣暢淋漓、一氣呵成、揮灑自如。圖5同樣是一首五言詩,詩的內容“上有東流水,下有好山林。主人居此宅,日日斗量金?!边@一首祝福詩,其上的書法率意自然、大開大合,通過字的大小錯落讓章法呈現(xiàn)出“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視覺效果,字與字之間筆斷意連、灑脫自如。
圖4
圖5
雖然這兩件作品的文字內容表達的情感不同,但從書法風格來看都是屬于縱橫恣肆,用筆行云流水的書法作品,在這兩幅作品中雖然沒有顛張醉素的高超技藝,但工匠們行云流水、揮灑自如的書寫狀態(tài)感染著觀者。
長沙窯行草詩文壺給人樸實無華、自然而然的視覺效果,它將敦厚樸實的器型和不拘一格的書法結合在一起,為陶瓷藝術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長沙窯詩文壺書法藝術雖然是民間書法,但它的藝術風格和取法方向極為講究,用筆的精到、字形的欹側變化以及章法布局的合理安排都恰到好處,使得陶瓷藝術和書法藝術更加相得益彰,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總之,唐代長沙窯詩文壺每一件都足以打動人心,對于唐代長沙窯詩文壺的研究遠不及此,需要更多的學者去挖掘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