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生命的尊嚴

      2022-10-10 09:04:10溫欣華
      時代報告 2022年8期
      關鍵詞:殘疾人家庭

      ■ 溫欣華

      依然是這片天空, 依然是不變的距離,五月的云朵依然飄動在北方的天空,他們依然守候著鄉(xiāng)下那段彎彎的矮墻。

      曾經破敗的土房,隆起生輝的脊梁,春聯照亮初夏的院落。屋角火炕,老母雞在注目誦經,蛋殼正經歷復蘇的輪回。

      千言講出丹心志,萬步排除百年愁。村頭老樹新枝漸茂,東風無限,吹艷窗口迎春花,小村偏遠,煥發(fā)了安詳的模樣。

      一、高家往事

      杭寧達萊山的漢語意思為“羊的海洋”,坐落在察哈爾右翼后旗白音查干鎮(zhèn)南邊兩公里。初夏,綠樹掩映的小山迎來了一年中最美麗的時節(jié),剛剛舒展的葉片連在一起一波又一波,像淡綠色的輕紗飄動在山間一浪接一浪。盛開的丁香花一叢叢鑲嵌其中,撲鼻的香味彌漫在空中。穿過彎彎的山路,往前走兩公里,出現了一片開闊的緩坡地,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后旗鄭海村靜靜地坐落在小山東坡。干凈的水泥小道遍布全村,曲曲折折通向了家家戶戶。時隔半年,一戶人家院門上貼著的春聯依然鮮紅,上面寫著“告別貧困感謝黨,奔向小康依靠黨”的字樣依舊醒目。一條立著不銹鋼護欄的斜坡直通家門,七十一歲的侯玉蓮老奶奶笑容可掬地用輪椅推著身患腦癱的大孫子,沿著斜坡走出了屋子,陽光灑滿了整個院落。

      曾經,這戶人家是村里最無望的貧困戶。48年前,高日軍降臨到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家庭,他的到來,無疑又為這個苦難的家庭增加了一份負擔。在他出生前,家里已經有了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他出生不到兩年,母親又生了一個弟弟。20世紀70年代的烏蘭察布草原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家庭養(yǎng)育著五個孩子,其生活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那個年代,農村醫(yī)療條件相對較差,過度生育使母親體弱多病,一家七口人的生計全部落在父親高品的身上。高品老實本分,就靠種地為生。家里孩子多、勞力少,一年辛苦得來的工分不夠一家人全年的口糧,有半年的時間靠野菜樹皮充饑。村中一共就住著十幾戶人家,都是一些本分的農民,他們祖祖輩輩生于此、長于此,以種地為生,各家的經濟情況都不相上下,年年歲歲在溫飽線上掙扎著。

      那樣的困境是漫長的,村民們在苦苦地煎熬著,漸漸地,一些人把改變命運的希望寄托給了廟里的神靈。

      鄭海村前面有一座小山叫阿貴山,山頂上矗立著一座小廟,叫阿貴廟。阿貴廟名曰善福寺,是一座黃教喇嘛廟,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阿貴廟整體坐北朝南,山下通往正殿有108級臺階,有90°角的陡坡,從山下往上看,有一種高路入云端、巍峨無比的感覺。傳說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喇嘛,從西藏出發(fā),周游各地,行至今日察哈爾右翼后旗的察哈爾草原,見此處草原空曠,草長鶯飛,有白云一樣的羊群,哈達一樣的白云,便停下來棲身此處,打坐念經。一日,喇嘛正閉目養(yǎng)神,突然,從天上飛來一只翠羽烏鴉,盤旋許久,急落頭頂,順勢把喇嘛的頭冠叼走了。喇嘛睜開眼睛一看,說:“怎么?你要戴我的頭冠嗎?”順著烏鴉飛行的方向望去。烏鴉飛了100多米之后,落下來,把帽子放在那里就不動了。喇嘛便跑向烏鴉落腳的地方,想把帽子追回來。可是,當喇嘛跑到帽子跟前時,烏鴉叼著帽子又向前飛行了100多米,停了下來。喇嘛只好又向前追了100米。就這樣,烏鴉100米、100米地吸引著喇嘛來到了阿貴山頂。把喇嘛的頭冠扔到了山上,便飛得無影無蹤。喇嘛把頭冠撿起來戴上,環(huán)視四周,驚嘆道:“此乃龍須寶地也!這不正是修建寺廟之佳處嘛。”喇嘛喜出望外,于是便動員民眾,開工修建廟宇。

      阿貴廟的建成,為這個古樸的塞外小村增添了一份神秘的宗教色彩。那個坐落在草原深處的村落,在蒼茫之中,平添了一份煙云古剎的意境。為處于貧困中的村民們增添了一份精神依托。村民們以廟為生,把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寄托于對神靈的信仰上,把對寺廟的奉獻作為自己祈盼幸福生活的投入。他們有的為廟里種地,有的在廟里打掃衛(wèi)生、做飯、守夜、干雜活,再不濟就是經常到廟里燒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周圍方圓二三十里的村民們都和阿貴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廟里行善積德的信條也潛移默化地教化了周圍的善男信女。他們在祈求神靈護佑、期盼自己吉祥安康幸福的同時,也把善良和祝福送給了別人,一定程度上,也修養(yǎng)著當地的民風習俗。

      初夏,上午的陽光溫和地灑落在一個簡樸的農家小院,10多只長著紅色羽毛的柴雞圍在墻角,在青草里刨食,兩只潔白的羔羊跳來跳去。侯玉蓮老奶奶扶著輪椅,時而看看遠處,時而看看院子里的一切,有一搭沒一搭地對著輪椅上躺著的孫子嘮叨著。孫子高祥患有腦癱,今年13歲,對于奶奶的話似懂非懂。但是,一向躁動不安的他,今天卻異常安靜,也隨著奶奶的語調一會兒看看頭頂蔚藍色的天空,一會兒看看地上刨食的老母雞,若有所思,臉上始終掛著憨厚的笑容。

      這是一個新舊相接的院子。2018年,村里實施危房改造工程,高家的房子作為第一批危房被列入改造范圍,由國家投入資金,當地政府組織工人將其原來的兩間土坯房推倒,在原址上重建了兩間磚瓦房,按照城里人的住房標準,配套安置了自來水、下水道、暖氣、電視、電話等相應設施,使得高家人徹底告別了土坯危房,當年就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這個在苦難中掙扎了幾代人的殘疾家庭徹底告別了貧窮落后,過上了現代化的新生活。

      說起房子,古稀之年的侯玉蓮奶奶真是感慨萬千,說,打她嫁入高家起,53年了,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生孩子、蓋房子、娶媳婦。年輕時生了五個孩子,費盡渾身氣力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長大,緊接著就是給孩子們成家立業(yè)。四個兒子挨個兒成家,首要解決的就是房子問題,家里的兩間土坯房根本滿足不了兒子的娶妻所需。于是老兩口就挨個兒蓋房子,蓋了一輩子房,娶了一輩子媳婦,到頭來他們二老住的還是土坯房。

      幫扶隊員幫助貧困戶種菜 ▲

      因為耗盡精力的老兩口再也折騰不動了,只要有地方住,就別無所求了??墒峭僚鞣磕昃檬蓿炻╋L,夏天漏雨,如果遇上地震,只能“束手就擒”,干等著倒塌。都說多子多福,可是高家四個兒子帶給這個家庭的卻是無盡的辛勞,好像四掛沉重的大鐵車,讓這對老夫妻像兩頭老黃牛足足拉了一輩子,沒有一天松懈。在巨大的家庭負擔面前,在落后的農村,老夫妻倆別無他計,只有土里刨食一條路。生活賦予他們的,除了耕田種地還是耕田種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年年如此,歲歲如此。在高強度的重壓面前,女人總是有些體力不濟。有的時候,侯玉蓮實在扛不住了,就到廟里祈禱。祈求神靈賜予她福氣,給予她的家庭更多福報,讓他們免去更多的辛苦??墒?,高高在上的佛祖從來都是緘默無語。盡管如此,每當遇到困難,她還是習慣性地跪拜在佛堂中靜靜地祈禱一番。片刻之后,便獲得了力量,又開始了新的勞作。有時候,玉蓮奶奶也在想,人啊,真是個怪物,她和老伴兒給兒子們娶妻蓋房子時,不知哪來的勁頭,干多少活也不覺得累??墒且坏┩瓿珊⒆觽兊娜蝿蘸螅喌阶约旱氖虑闀r,就沒有了一點氣力。眼看著自己的住房一天天地破落,就是沒有精力去翻修一下。有時,她責怪丈夫,說他不顧家,數落他兩句??墒牵瑳]說兩句,看著老漢的兩只眼睛空洞無光,她就張不開口了。她發(fā)現,不知啥時候,丈夫衰老得早沒了當初的樣子,過度地勞累,早早地駝了背,一頭烏發(fā)早已不見了蹤影,臉上布滿了皺紋,眼球渾濁,目光呆滯。一聽她數落,原本老實的丈夫更加沒有了主意,像個孩子一樣低頭不語。她的心都碎了,一行眼淚流了下來,蓄積已久的怨氣也就消失了。

      生活真是一團麻,總是理不清道不明。就這樣,那座岌岌可危的土坯房伴隨著高家老少度過了將近50年的時光,破舊的屋子帶給他們極端艱苦的生活,無聲地記錄了高家人點點滴滴的滄桑歲月。

      如今在舊址上建設的新房子,散發(fā)著嶄新的光澤,卻彌漫著濃濃的往事遺韻。夫妻倆躺在寬敞舒適的新房炕上,往日的辛勞漸漸退卻,遠去的記憶卻如潮水般涌上心頭,像電影鏡頭一樣在腦海里回放,揮之不去。人們發(fā)現,一輩子只知道悶頭干活的侯老太太近來的話特別多。

      二、悠悠風鈴

      歲月如歌,往事如煙。農民的生活雖然艱苦,但在他們的世界中,也有自己的追求。侯玉蓮是一個樸實的農村婦女,雖然沒有文化,但卻是一個溫情的女人,生活的辛勞剝奪了她青春的容顏,但歲月的風霜也磨礪了她堅韌的性格。在她的世界中,房子,固然是生活中心,孩子卻是她畢生的事業(yè)。五個孩子在她的精心撫養(yǎng)下悉數長大,個個成家立業(yè),侯奶奶好像完成了一項浩大的工程,成全了孩子,耗盡了心血。

      有道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她常常在廟里祈禱,此生別無他求,只愿孩子們安度一生,即便是自己受盡苦難,也心甘情愿,她愿意以自己一生的辛勞度孩子們一生的安康。都說光陰似箭,但是艱難的歲月卻格外漫長。一生泡在辛苦中的她也為自己無數次祈禱,讓孩子們快點長大,讓辛苦的日子早點過去,讓自己從苦難中早一點解脫。

      一生勞碌,飽經風霜,侯老太太那顆操勞的心早已疲憊不堪。進入晚年,對于自己的生活,已經沒有太多奢求,只愿世間給她一點清凈,讓她勞碌的心安靜下來,得到片刻休息,因為心靈的疲倦比身體的疲憊更加令人不堪忍受。然而,命運就是這樣冷酷,心神疲憊的侯玉蓮來不及喘息,世間的另一種殘酷就接二連三地拋向了她。

      兒子高日軍成家后,生下一個女孩子,胖嘟嘟的臉上永遠灑滿了陽光,為那對和美的小夫妻增添了無限的樂趣,也為飽經風霜的侯奶奶平添了些許心靈的慰藉。按常理,老太太盼著孩子們成家立業(yè),個個獨立生活時,可以安度晚年了。可是,五年過去了,這個可愛的小孫女竟然不會說話,不會走路。漸漸地,人們醒悟了,孩子臉上那種永不消失的笑容是不正常的。孩子不會說話、不會走路肯定是一種病態(tài)。另一種莫名的災難就這樣悄無聲息地籠罩了這個家庭……

      春天,是個多風的季節(jié)。黃昏,狂風猛烈地呼嘯著。高日軍騎著自行車在風中吃力地行進著,心煩意亂,六神無主。車把上掛著一只褪了色的帆布書包,里面裝著女兒的診斷書,像千鈞重物,壓得自行車步履維艱。幾天前,他帶著女兒到醫(yī)院做了身體檢查。今天,心存僥幸的他早早到了醫(yī)院,等待檢查結果。好像接受命運審查一樣,在通過層層關卡后,終于拿到了最后的診斷結果,果不其然,心愛的寶貝女兒患有先天性腦癱。接到診斷書的那一刻,高日軍感覺五雷轟頂、天旋地轉,許久回不過神。

      傍晚,昏暗的燈光下,一家人對著醫(yī)院的診斷書,如同接到了命運判決書,悲涼得說不出一句話。高日軍站在家門口,沉重的雙腿不知往哪里挪。母親侯玉蓮滿頭銀發(fā),凌亂地攏在腦后,憔悴不堪地坐在炕沿邊,耷拉著腦袋。父親高品嘴里叼著一桿大煙袋蹲在墻角一聲不吭,臉色黑得發(fā)青,瘦弱的肩膀上撐著的頭顱皮包骨頭,目光渾濁、游移不定。高日軍看著父親,父子倆的目光碰到了一起,他的心一下子慌亂起來……

      此刻,生來面帶微笑的女兒躺在炕上,似乎覺察到了什么,頓然收回了笑容。兩只眼睛滴溜溜地看著大人,胖乎乎的小腦袋轉來轉去,翻過身,用小手和小腳在炕上擺動著,爬向炕沿邊坐著的奶奶……

      她的眼睛是那樣的清澈,像一汪泉水令人不忍驚動,哪怕激起一點漣漪,都會讓人心疼。她的面容是如此皎潔,生于這個貧寒的家庭,卻沒落下半點瑕疵,恰如她的名字——高璐,像一盤白玉永遠那樣動人、沁人心脾。與其說是自己生的孩子,倒不如說是上天的恩賜,天定的緣分讓他們走到了一起。五年來,盡管孩子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但她的笑容和眼神與大家的交流足以使彼此心領神會。那如精靈般帶給這個家庭的撫慰與歡樂是每個人無法忘記的。孩子那張稚嫩的小臉貼在奶奶那粗糙的手背上,像只溫順的小羊羔一樣蹭來蹭去,似在安慰,又似在祈求。粉白色的臉頰上兩只小酒窩在眼前晃來晃去??粗O女,奶奶的心都化了,眼角流下了渾濁的眼淚。

      滿臉皺紋的侯奶奶好久沒有流淚了,歲月侵蝕了她的芳華,干枯了那雙濕潤的明眸,不知啥時起,侯奶奶的眼中沒有了淚水。此刻,當那兩行渾濁的眼淚再次在那張干涸的臉龐縱橫蔓延時,全家人的心都碎了??匆娔赣H的淚水,高日軍愣怔了。他明白,母親臉上流的何止是淚水,分明是一顆飽經滄桑的心在滴血。母親太愛這個孫女了,祖孫倆日夜守在一起,常常用眼睛對話。自從有了孫女兒,母親就不去廟里祈禱了。她說孫女是上蒼派來的使者,給了她生活的奔頭,撫慰了她那疲憊的心靈。當她聽到孫女被確診為腦癱患者的時候,她首先想到的是這個可憐的孩子,該怎樣度過往后悲慘的一生?回想自己的一生,作為一個健康人,尚且歷經坎坷、受盡磨難,那么,對于一個身患腦癱,無法行走、不會說話的人該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

      她無法想象幼小的孫女該如何面對今后的一切。她仿佛已經看到了殘疾的孩子在風雨中掙扎的凄苦生活,她的心在陣陣絞痛。此刻,她比誰都明白,孩子的病情對于他們這個生活困難的家庭,就是雪上加霜??墒牵瑢τ谶@個心地善良的家庭,再難也做不出拋棄孩子的事情,因為這個小精靈已經融入他們的生命,良心絕對不會容許他們做出那樣傷天害理的事情。然而小孫女的這個診斷結果的確太突然了,對于這個單薄的農村家庭簡直就是一個噩耗,心懷仁慈的奶奶更是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奶奶的兩行老淚流出了全家人的苦楚。

      這個晚上注定是個不眠之夜。

      之后,一家人更加百般呵護這個不幸的小生命。當面對更大的問題時,時刻伴隨著這個家庭的貧困似乎不再是這家人的困擾了。而一個更為深刻的問題始終是這個家庭不愿提及又無法回避的現實。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總有一天,當疼愛她、照顧她的親人們因為年齡大而離去的時候,她該怎么辦?誰會為她的生活提供保障呢?

      就在這樣的糾結中,人們想到了一個辦法:讓孩子的母親再生一個健康的孩子,讓她的弟弟(妹妹)照顧她。一年后,高日軍的妻子曹艷如愿為這個家庭生下了一個男孩兒,起名叫高祥,寓意著他的到來,能為這個苦難的家庭帶來吉祥如意的轉機。

      帶著一家人的期盼,高祥長到3歲時,種種跡象表明,他的生理發(fā)育特征和姐姐高璐一模一樣。經過姐姐高璐的風波,對于高祥身上所表現出的種種癥狀,人們內心不言自明了。經過醫(yī)院診斷,的確,這個孩子依然是先天性腦癱。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舊愁未消,又添新愁。高祥的到來,無疑使這個舉步維艱的貧困家庭更加難上加難。一時間,全家人蒙了,究竟該怎么辦?這個頑強的家庭徹底迷失了方向,到底路在何方?回想過往,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上,每當遇到困難,奶奶都會以堅韌待之。在她的感召下,全家人咬緊牙關,闖過了一次次的難關。然而,面對沒完沒了、接踵而至的重重災難,作為一個女人,她那瘦弱的肩膀再也無力承受生活的重擔對她無休止的巨壓。此時,風燭殘年的侯奶奶顯得愈加蒼老。

      那日上午,天氣晴好,兒子領著孫子去醫(yī)院檢查身體,奶奶也一同走出了家門,望著父子倆遠去的身影,就像前方不見盡頭的道路一樣。心,頓然變得空洞了起來,一下子沒了底兒?;秀遍g,她的腳步又一次挪到了山頂的那座古廟。

      陽光下,阿貴廟一如既往,佇立在風中,古舊的門窗散發(fā)著歲月的流光,小小的院落是如此的幽靜。然而無論怎樣優(yōu)美,對于六神無主的侯奶奶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她視而不見,徑直走進了大殿,拿起三炷草香,在豆粒般的酥油燈上點燃,面對佛像舉上眉頭深深鞠下了三躬,插在了香爐里。然后跪在了蒲團上,雙手合十,閉目無語。

      風透過窗欞,吹進大殿,抖動著裊裊上升的香煙,燈頭隨風微微晃動了起來,殿內鴉雀無聲。奶奶閉上了眼睛,在那里足足跪了一個上午。佛陀無語,奶奶無語,大殿無聲。正午,奶奶走出大殿,陽光直射在頭頂,她的目光更加渾濁了,眼睛徹底干枯了,沒有淚水也沒有聲息。阿貴廟落滿了歲月的風塵,積淀了厚厚的滄桑,靜穆地佇立在風中。檐角的風鈴輕輕地擺動著,細碎的鈴音幽幽地飄向空曠的山谷。

      下午,奶奶什么也沒干,坐在炕上等著兒子回家,等待著醫(yī)院的“判決”結果。黃昏時分,兒子推著自行車,腳步沉重地邁進了院門。侯奶奶透過窗戶玻璃,猛然發(fā)現,高日軍健壯的體魄不見了,不知啥時候開始駝起了背,走路的身姿和他父親一模一樣,身體變得單薄了起來。夕陽的余暉照在高日軍的面頰上,他眼神呆滯地看著前方,顯得神情恍惚、垂頭喪氣。不用說,高日軍的神態(tài)已經表明了診斷結果。侯奶奶明白了一切,默默地坐在炕上靠著墻角,用目光迎接兒子進入家中,什么話也沒有說。一家人在無奈中顯得平靜了許多。日子在無助的期盼中煎熬著,而兩個孩子依然像兩個小精靈一樣,用他們特殊的心智撫慰著這個家庭的焦慮,用他們動人的俏皮調和著家中的沉悶。

      草原的夜晚,星光閃爍,寂靜無聲。辛苦勞作一天的人們早已入睡。阿貴山徹底恢復了安靜,周圍散落的七八個村莊偶爾閃耀著點點燈光,或明或暗,縹緲不定,應和著幽幽的風鈴聲,似乎散發(fā)著生活的長長嘆息。的確,在這個靜靜的夜晚,依然還生活著一些無奈的人,因為先天遺傳性疾病無法治愈而煎熬在病痛中、貧窮中。

      三、揪心的老淚

      風也有影,它走過草原的春秋,在寂寞的黃昏里,帶上彩霞的叮嚀,將阿貴山帶到了新世紀的曙光中。在殘疾人的世界中,一縷陽光照徹封凍的冰河,拂開冬夜的靜寂,如一脈清音,吹徹了神州大地的千年遺夢。

      午夜已過,在阿貴廟不遠處的另一個村子,一個小院里的燈依然亮著。和這些特殊的家庭一樣,有幾位年輕人常常也是深夜難眠。2016年的冬天特別漫長,國慶節(jié)一過,察哈爾右翼后旗草原的氣溫驟然降到0°以下。盡管駐村工作隊的辦公室里生起了火爐,但還是抵不住深夜凜冽的寒風。幾個年輕人圍著火爐穿著軍綠色的棉大衣,一次次地核對著三義村328戶農民80戶貧困戶的入戶調查資料,越理問題越多,越理心情越沉重。

      三義村屬于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后旗政府所在地白音察干鎮(zhèn)管轄,包圍在縣(旗)城西南部,屬于典型的城郊接合部,2014年精準識別為貧困村。常住戶382戶795人,村民總體生活情況占據察哈爾右翼后旗的兩個極端。一方面由于靠近縣(旗)城,村民就業(yè)、產業(yè)調整相對容易,一度成為察哈爾右翼后旗產業(yè)發(fā)展示范村,人均收入達11286元。而另一方面是該村80戶171人貧困人口的情況極其特殊。其中因病致貧35戶67人,因殘疾致貧6戶15人;有低保173戶337人,殘疾人51人,有的人家居然一戶能有三個殘疾人。殘疾人所占比例高,覆蓋范圍廣,牽涉事情多,是這個村長期遺留下的最難纏的貧困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使全部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奔小康,一個也不能少?!笨墒?,像侯玉蓮這樣的家庭,家中有兩個腦癱患者,怎么擺脫貧困?一個殘疾人,就是一座無法翻越的大山,51個殘疾人,就是51座大山矗立在那里,就是三義村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天然阻力,理所當然地成為駐村工作隊和三義村黨支部重點鏟平的艱巨障礙。

      夜已很深,王世新和韓國強起身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哈欠,走出家門,東方天空升起了啟明星。經過一個禮拜的突擊,三義村171戶貧困戶檔案終于被他們整理完了。亂頭無序的貧困情況漸漸有了眉目,而他們的心情也更加沉重了。夜色中,站在院里的韓國強浮想聯翩,思緒紛亂,沒有絲毫睡意,腦子里一直翻騰著海窩村六戶殘疾人家庭,像過電影一樣,不停地閃現著他們的名字、住房和生活情況。

      下午,他倆到村委會所在地海窩村逐戶排查村民的年度收入情況,李平老漢的眼里流出的兩行混濁的淚到現在還不能從韓國強的腦海里消失,隱隱地牽動著他的心弦。

      北方的冬季,天短得出奇。下午4點,太陽就接近了西山, 呼嘯的寒風吹在臉上,像刀子一樣刮得皮膚生疼。李平老漢去縣城送完上幼兒園的孫女,早早回家了?;璋档奈堇?,隱約地散發(fā)著煤氣的味道,李老漢倒坐在炕沿上,長嘆一聲,把頭埋在了雙膝間,整個身子卷成了一個籮圈兒,在深褐色衣服包裹下,仿佛整個人都浸泡在憂郁的鹽水中,屋子里壓抑得透不過氣來。李老漢沙啞的嗓音、哽咽的哭訴聲一直縈繞在韓國強的耳畔。

      老漢的一生是在愧疚中度過的。年輕時,因為自己沒有文化,根本不懂生育常識,老伴兒在孕育孩子的那幾年,由于家庭困難,只是一味地辛苦勞作,根本沒有健康的生育觀念,更沒有得到科學的保養(yǎng),致使她生下的兒子是個聾啞人。早年間,由于受封建觀念的影響,李平一家總以為自己做錯了什么,上天在懲罰他們,讓他生了一個聾啞兒,夫妻倆一直生活在愧疚中。后來,隨著計劃生育知識的普及,慢慢地人們才明白,這是由于不健康的生育所致。但是,不管怎樣,李平總認為這個孩子的出生就是自己的錯,所以,無論怎樣,總是無法擺脫心中的愧疚??粗鴥鹤右惶焯扉L大,與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兒子的心情越來越郁悶,自己的心情也愈加沉重。近年來,一種無望的情緒在心中莫名地積淀,動不動就流眼淚,他不知道究竟該怎樣結束這樣的日子。

      眼看兒子過了成家的年齡,依然孤獨一人,作為父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當自己和老伴離開人世后,兒子怎么辦,誰來照顧他等一系列的難題縈繞在心中,都無法找到答案,他常常被這些念頭捆綁得出不上氣來。

      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一個孤兒,于是在村里鄉(xiāng)親們的攛掇下,為兒子收養(yǎng)了這個孩子。這個孩子的到來果然沒有辜負一家人的期望,她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為這個冷清的家庭平添了無窮的生機。聾啞兒子似乎也為這個女孩的到來燃起了生活的希望,開始變得開朗起來,并承擔起了撫養(yǎng)孩子的責任。主動出去干活,掙錢養(yǎng)家,像其父親李平一樣,將深深的父愛給予了孩子。這個殘疾的家庭曾一度有了平常家庭該有的溫馨和快樂。但是好景不長,到孫女上學的年齡了,戶口卻遲遲得不到落實,無法到國家公辦幼兒園接受教育,聰明伶俐的孩子只能暫時上了私立幼兒園。幾年過去了,一家人多次向有關部門申請,都沒有結論,原因是孩子沒有出生證明,不符合現行上戶政策,不能辦理戶籍手續(xù)。眼看學前教育即將結束,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孩子依然無法上戶,這下急壞了爺爺李平。因為有個殘疾兒子而愧疚一生的李老漢,生怕在孫女身上再有什么閃失。如果落不了戶,就意味著孩子不僅上學成問題,今后在社會上的一切活動都會受到限制。愛子心切的老兩口怎能不著急呢?年邁的老奶奶為了陪伴孫女上幼兒園拋下了家,借住在城里,老爺爺守在家里,逢人就說孫女的事情,一說這事就流淚。

      午后,低矮的屋子顯得更加昏暗,白熾燈散發(fā)著微弱光芒,無力地照在墻上,李老漢佝僂的身姿在地上投下了一條長長的黑影。看著李老漢年過古稀,為了子孫仍然不厭其煩地訴說,韓國強的心一陣陣地跟著抽搐。生命原本就是此消彼長的過程。就在李老漢流著兩行濁淚在向他們訴說小孫女的情況時,韓國強猛然發(fā)現老人的眼光是如此的犀利,像把利劍直逼人心,強烈地撼動著他的心靈。那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個老人對生命、對孩子的保護愿望是那么地迫切與強烈。老漢的訴說更像一把重錘,聲聲敲打在他的心上,重重地把他那扇關閉已久的心門撞開了。猛然間,他發(fā)現,現實中在自己的生活半徑之外,還有更為復雜、更為緊要的事情糾纏在那里。像亂麻一樣纏繞著、悲傷著、痛苦著、無奈著、焦慮著……而這些就在自己的身邊真切地存在著。盡管他們發(fā)出很多呼喚和祈求,甚至是哀求,但是又有多少人明白他們的真情、他們的急切呢?這個麻木的世界,對于這樣的人間真情,究竟了解多少呢?雖然生活并不只有詩意和遠方,可這些沉淀多年的無奈和焦急究竟有多少人放在了心上?這才是生活最迫切、最緊要的問題……想到這里,韓國強的心緊縮了起來,他被自己震撼了,也被眼前的無奈驚醒了……

      韓國強也是一個困難戶,他育有三個兒子,是個糖尿病患者, 血糖指標一度飆升到 20 毫摩爾/升。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重負和體質的下降,使他感到肩上的擔子無比沉重,壓得他有點喘不過氣來。帶著脫貧攻堅的任務,他來到察哈爾右翼后旗三義村駐扎了下來。開始,他對自己的工作并沒有信心,對脫貧攻堅提不起絲毫興趣,只是出于服從單位分配,湊個人數而已,思想上處于被動狀態(tài)。在他看來,自己的處境可能和農村的貧困戶差不多,能幫個啥忙呢?他的心思依然停留在個人沉重的家庭生活中……

      直到此刻,他恍然大悟,徹底明白了自己的責任。一個駐村工作隊員應該肩負的使命,就是要體恤這些依然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困戶,幫助他們把各自急難愁盼的事情梳理出來,通過國家的扶貧政策,對號入座消滅掉,早日讓他們脫離苦海,奔向小康。面對那些堆積如山的貧困戶檔案,面對這些情況各異的困難家庭,他覺得駐村工作隊責任重大。他們的工作直接關系著一個家庭的疾苦與幸福,他們的效率直接決定著眼前這些人是否能夠早日擺脫苦難,他們是中國共產黨派到村里解救這些人的特派員,是播撒陽光的使者,他們要把黨的陽光送給那些真正需要關心幫助的人。

      將心比心,此刻,韓國強似乎更加明白李老漢那兩行老淚的滋味……韓國強豁然開朗,身負重任,他頓然覺得自己無比自豪,因為他在代表黨和國家在史無前例地消除一個人類痼疾——貧困。這是一個國家的行動、民族的行動、人類的行動。他肩負的任務是莊嚴的、神圣的,也是值得自豪的。

      從李平家回來后,他再次翻開檔案,認真地研究著三義村所有貧困戶的基本情況。情況各異、存在的問題各有千秋。但是,透過這些千差萬別的數據,他看到了一部部驚心動魄的人間苦難劇,就在身邊延續(xù)著,他們管轄的80戶貧困戶,戶戶都是壓在崖頭下面的緊急救援戶。此刻,除了沉重的心情外,更增添了一種迫切的情緒。將心比心,看看這些疾苦的家庭,長期以來他們所承受的折磨、煎熬、焦慮該是怎樣一種生活呢,如果換作自己,他又能堅持多久呢?心底一種強烈的聲音在催促著他,“趕快動起來,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早日讓村民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 。都說農村的生活艱苦,可是此刻,在城里長大的他,說什么也想象不出這些殘疾人在如此極度貧苦的狀態(tài)下是怎么生活下來的。

      晚上,他上網專門查閱了殘疾人的資料。全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張海迪說:“殘疾人大都沒有生活能力,有的沒有親人,有的常年躺在炕上,見不到陽光,沒有護理條件,肢體萎縮,生活質量低下。有的家庭成員因為要照料重度殘疾人而不能去干活打工,而失去勞動創(chuàng)收的機會,他們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低收入地區(qū)還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托養(yǎng)服務,很多貧困重度殘疾人、一戶多殘的貧困家庭‘脫了貧,也解不了困’?!?/p>

      夜色茫茫,思緒如麻,韓國強漫無邊際地在網絡世界里急切地搜索著,思考著……天色漸漸發(fā)亮,又是一夜無眠,他感覺脖子好像插了一根硬棍,又疼又僵,動也動不了。坐在對面的王世新看見他的樣子,連忙起身從爐蓋上溫著的茶壺里倒了半盆熱水,將毛巾泡暖后輕輕地敷在了他的脖頸上,把一件棉大衣搭在了他的肩上,扶著韓國強緩緩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在地上轉了幾圈,又扶著他慢慢地躺在床上,幫他蓋好被子。

      天蒙蒙亮,王世新下意識地看了一眼手表,凌晨4點,離上班還有幾個小時,兩人對視一眼,沒有說話,王世新拉滅燈,也躺到了被窩里。爐膛里的火焰在熱烈地跳動著,照得屋子忽明忽暗,韓國強很快睡熟了,傳來斷斷續(xù)續(xù)的呼嚕聲,而王世新則心緒難平無法入眠。

      韓國強是工作隊的候補隊員,2016年,王世新作為隊長帶領烏蘭察布市文聯駐村工作隊入駐察哈爾右翼后旗白音察干鎮(zhèn)三義村以來,不到兩年時間,有兩位同志因身體不適應脫貧攻堅繁重的工作,生病退了回去。其中一位因為過度勞累,血壓高壓一度達到200mmHg,被送到了醫(yī)院緊急治療。每每想起這些,他都會心有不安,覺得都是自己這位隊長沒照顧好隊友。韓國強到來后,他汲取前車之鑒,分外小心,每天除了費盡心思完成工作外,還要時刻記掛韓國強的健康,保證他的身體不要再出現故障。近來,韓國強為了村里的幾個殘疾人上了勁兒,常常徹夜不眠,找資料、填檔案、查政策,非要弄個水落石出,他非常理解韓國強的心情,但更加擔憂韓國強的身體,他陪伴在韓國強身邊,常常是提著半顆心……

      四、尋找突破

      一名盲人在書中寫道:“一條河在地面奔騰時是一條河,在地底下流淌時仍然是一條河,當它們面對大海的時候,它們的靈魂是平等的?!睘榱诉@份特殊的平等,王世新和他的隊員們絞盡腦汁,想辦法,找對策,想讓這些殘疾人貧困戶及早擺脫困境。住在同屋的韓國強是個網絡高手,他習慣遇到問題先上網找答案。面對村里的這些難題,也不例外。自從那天從李平老漢家回來后,他像著了魔,一有空,就爬到電腦上。在漫無邊際的網絡世界翻山越嶺、翻江倒海般尋找答案。

      受他的影響,王世新也是一到晚上就鉆到屋里,眼睛盯在電腦上,殘疾人的事情也住到了他的腦子里。他們查閱了大量的國家政策,在那堆枯燥的文件中,經歷了一段特殊的旅程。像一個迷茫的尋夢者一樣,蹚過當下管理的河流,以一個平民視角,自下而上,穿越遙遠的時空,踩著歲月河流的紋路,穿過層層迷霧,居然覓得一個出乎預料的突破。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定》,深入實施《中國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fā)綱要(2011-2020年)》,結合殘疾人貧困現狀、致貧原因、特殊困難和需求,2016年12月22日,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扶貧辦、教育部國家民委等中央26部門聯合制定了《中國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6-2020年)》。確定到2020年,穩(wěn)定實現貧困殘疾人及其家庭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康復服務、家庭無障礙改造覆蓋面有效擴大,確保現行標準下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如期實現脫貧。明確主要任務為:通過全面落實農村低保等社會救助政策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保障制度兜底脫貧一批。通過減少貧困殘疾人醫(yī)療康復費用剛性支出并改善其身心功能狀況緩解一批。通過加快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和農村危房改造,推動貧困殘疾人家庭住房安全解困一批。通過加大職業(yè)教育和實用技術培訓力度賦能一批。通過產業(yè)帶動、資產收益折股量化等多種方式幫帶一批。通過深入開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助殘扶貧行動結對幫扶一批。通過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貧困殘疾人扶貧幫助一批。多措并舉,幫助殘疾人實現穩(wěn)定脫貧。明確通過開展十項重點行動,保證任務如期實現。

      包扶單位烏蘭察布文聯春節(jié)期間慰問貧困戶 ▲

      基層黨組織助殘扶貧行動。組織動員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建檔立卡殘疾人貧困戶,確保每一個建檔立卡殘疾人貧困戶都有幫扶人、幫扶措施、幫扶資金。殘疾人精準康復扶貧行動。結合健康扶貧、村(社區(qū))醫(yī)生簽約服務和康復輔助器具適配下鄉(xiāng)入戶等工作,推動實現有需求的殘疾人享有基本康復服務。殘疾青壯年文盲掃盲行動。依托農村貧困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項目,對15~50歲有意愿的貧困殘疾人文盲開展掃盲工作,著力加強教育脫貧,提高他們學習文化技能和參加生產勞動的能力。產業(yè)扶持助殘扶貧行動。通過實用技術培訓等方式,為貧困殘疾人提供產業(yè)技能培訓,利用康復扶貧貼息貸款等方式,為貧困殘疾人提供資金支持,扶持殘疾人貧困戶因地制宜發(fā)展種養(yǎng)業(yè)和手工業(yè),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幫帶貧困殘疾人從事產業(yè)項目增收脫貧。光伏助殘扶貧行動。利用多種方式籌措資金為貧困殘疾人家庭建造光伏設施,或集中建設后以折股量化的形式配發(fā)給殘疾人貧困戶,優(yōu)先保障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獲得資產收益。電商助殘扶貧行動。依托國家電商扶貧相關政策和有利環(huán)境,借助知名電商企業(yè),為殘疾人提供電商培訓,扶持有意愿且有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電商創(chuàng)業(yè),幫助貧困殘疾人從事與電商相關的增收項目。

      百村千戶鄉(xiāng)村旅游助殘扶貧行動。依托旅游扶貧帶動性強、覆蓋面廣的獨特優(yōu)勢,結合中西部地區(qū)有旅游資源的貧困村實際,扶持貧困殘疾人家庭在適當的崗位就業(yè)增收?!皨D女編織”助殘扶貧行動。通過實施開發(fā)就業(yè)崗位、開展手工技能培訓等措施,幫助有就業(yè)能力和意愿的殘疾婦女從事手工編織與制作,幫扶殘疾婦女實現就業(yè)增收。陽光志愿者助殘扶貧行動,發(fā)動各級共青團、青聯、青年志愿者組織和廣大志愿者,依托現有扶貧和助殘政策項目,針對貧困殘疾人開展日間照料、支教助學、掃盲、康復服務、文體活動、愛心捐贈、技能輔導培訓、生產服務、創(chuàng)業(yè)扶持等志愿扶助。殘疾人脫貧典型示范引領行動。遴選一批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殘疾人脫貧典型,在各級各類媒體廣泛宣傳,示范引領貧困殘疾人增強脫貧信心,自覺參與到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和勞動生產增收的行動中。并確定了二十四項保障措施,完善殘疾人貧困戶精準識別機制,加強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政策和扶貧開發(fā)政策有效銜接。

      加大對建檔立卡殘疾人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的扶持力度,加快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實施進度。加大對貧困殘疾人結對幫扶力度,發(fā)揮基層黨組織在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提高貧困殘疾人醫(yī)療和康復服務保障水平。加大職業(yè)教育和實用技術培訓,支持貧困地區(qū)特殊教育發(fā)展。積極扶持殘疾人貧困戶發(fā)展產業(yè)。開展各種形式的助殘扶貧專項行動。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保障貧困殘疾人優(yōu)先獲得資產收益,構筑農村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大對重點地區(qū)貧困殘疾人的扶持力度。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扶貧對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的支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殘疾人脫貧攻堅。

      像發(fā)動一場戰(zhàn)爭,中央對殘疾人脫貧工作進行了周密的部署。這個計劃的制定,宛如為殘疾人脫貧致富編織了一張巨大的天網,將殘疾人的康復、教育、就業(yè)、扶貧解困、文化生活、法制建設等各項事業(yè)統(tǒng)籌在一起協同作戰(zhàn),共同配合。形成了重點工作有所突破,薄弱環(huán)節(jié)得到加強,組成了地方各級政府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殘疾人聯合會履行職能,協調運作的工作機制。

      午夜網上漫步,翻閱生疏的文字資料,在時間的延續(xù)中,一顆迷茫的心靈漸漸開朗。思緒如流水,潺潺著無邊無際的憂傷。

      時光在夜色中如葉子般無聲地飄零,五個壓在心頭的殘疾家庭漸漸地輕松了起來。在他們的心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驀然感動如潮水般陣陣襲來。此刻,籠罩在王世新心頭已久的濃云頃刻間隨著一襲晨風飄散而去。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清晨,朝霞將一縷橙色的光芒送入房間,屋內的爐火依舊跳動著熱烈的火苗。終于,他從屏幕前移開視線,站起身子,走向屋外……眼眸中透出明亮的光芒。此刻,他堅信,在這場脫貧攻堅戰(zhàn)役中,由他帶領的烏蘭察布市文聯駐村工作隊一定能圓滿完成任務。因為,新時代已經完全不是他印象中的政治環(huán)境,國家對這項工作給予了極大的誠意,對其進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所缺的就是腳踏實地、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教給他們的錦囊妙計是:“下足繡花功夫,沿門逐戶,幫助貧困戶一一解決問題,直到全部脫貧。”就是讓他們用繡花針一針一針去丈量每一個貧困戶的困難。他覺得,此次脫貧攻堅戰(zhàn)役的部署,黨中央的確是高瞻遠矚,也絕對明察秋毫。

      當下中國,經過40年改革開放,逐步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民漸漸丟掉了革命戰(zhàn)爭年代艱苦樸素的作風,浮躁之風在社會上日漸抬頭,的確需要改變作風,以一種扎扎實實的繡花功完成這項史無前例的人民戰(zhàn)爭。作為軍人出身的他理應擔當起這份重任,他要帶領他的團隊用繡花針丈量三義村這塊貧困的土地。雖然他身在清水衙門,但執(zhí)行政策的權力是平等的。倒是理解政策的水平是因人而異的,落實艱苦樸素的作風是因人而異的,而這兩點和單位的實權沒有關系,作為文聯干部,理解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一定程度還有相當的優(yōu)勢。

      一夜未眠,王世新的臉色有點憔悴,但他的神情卻開朗了許多。簡單的早餐過后,他們很快又投入新一天的戰(zhàn)斗。涼風吹過,草原漫起了陣陣晨霧,空氣中彌漫著炊煙的味道,阿貴山披上了金色外衣,一個冬天即將過去。

      五、煙火鄉(xiāng)情

      冬天,早晨,太陽從前方的山頂升起,阿貴廟的風鈴隨著陽光飄向遠方。王世新披著軍綠色的棉大衣,走出屋子,院子里的矮墻上掛著一層薄薄的清霜,微風將清冷的空氣吹到臉上,他打了一個寒噤,熬了一夜,混沌的大腦經冷風一吹,清醒了許多,天空出奇的藍。在一家不如一家的殘疾家庭走訪中,一種醒世的蒼涼滑落在了文聯駐村工作隊三位同志的心間。

      貧困戶領取補貼金 ▲

      在鄭海村有個三口之家,兩個殘疾人、一個呆傻人。父親溫啟腰殘、手殘,憑借自己殘疾的身體,在村里干點輕體力活兒,掙點微薄的工資維持著這個家庭。女兒現年20歲,患有先天性疾病——脆骨癥。骨頭極易斷裂,稍有磕碰,就會骨折。從小到大,她的骨頭折斷了無數回。隨著年齡的增長,體重增加,近年來,更容易骨折,所以整日坐在炕上不能活動。她有一個動聽的名字叫溫馨萌,也有一張面若玉盤的容顏,但無情的命運賦予她一個殘疾的身體,只能整日坐在炕上望著天空發(fā)呆。母親有點呆傻,還得靠父親和女兒操心,古稀之年的爺爺奶奶依然在撫養(yǎng)著這個永遠長不大的家庭。

      杭寧達賴山像一座敖包,佇立在白音查干鎮(zhèn)南側,緊挨著袁翠花老人的院子。上午,太陽從山頂升起,陽光正好照在炕上。

      每日,老人所能做的事就是看著陽光移動的路線,從早到晚度過自己一天的光陰。她患有胸椎結核,下身癱瘓已有40余年。40年的生活就是這樣度過的,丈夫去世21年,自己的生活完全依靠兒子撫養(yǎng)。

      以杭寧達賴山為中心的51位殘疾人、6戶殘疾貧困戶,像星星般散落在三義行政村的村村寨寨,像51顆釘子一樣頑固地釘在那里。它們就是村里的疾苦,也是脫貧攻堅任務的碉堡,就是這個村完成任務的突破點、攻堅點。每一戶人家就是一座人間的悲苦大山,他們正在經受著人間最苦難的煎熬,是那么的孤獨與無奈,作為我們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怎么能無視他們的疾苦?怎么能容忍這樣的苦難長期存在?否則,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又如何體現?答案只有一個,絕對不能坐視不管,駐村工作隊是共產黨派來的工作隊,代表黨來幫助他們解除困難,越早越好。

      在入駐三義村的這段日子里,駐村工作隊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完成國家政策的強化補充學習,在長達一個冬天的漫漫長夜中,他們圍爐夜學,結合白天入戶調研所了解的實際情況,查找問題。他們夜晚網上“沖浪”,在國家制定的政策中找思路、找答案,完成了從中央到戶家的天地對接。與其說他們在完成幫扶工作,倒不如說使自己完成了一次對社會的全新認識。國家在此次脫貧攻堅中,配套制定了30項扶貧政策,覆蓋了當前農村社會的方方面面。對于幾個殘疾人貧困戶,直接對應的有社保扶貧政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扶貧政策、健康扶貧政策、醫(yī)療保障扶貧政策、危房改造扶貧政策、智志雙扶政策、教育扶貧政策等,只要將這些政策對號入座,精準地落實到每個貧困家庭頭上,那么,所有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對于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重度殘疾人,老年人、因病致貧以及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全部以戶為單位,納入低保范圍兜底保障。制定了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ǎng)制度,對兜底扶貧對象中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確定贍養(yǎng)義務的老人,納入農村牧區(qū)特困人員集中、分散供養(yǎng)范圍,發(fā)放生活補貼。全面建立了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著力解決兜底扶貧對象中的困難殘疾人因殘疾產生的額外生活支出和長期陪護支出困難的問題,同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殘疾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范圍,做到應保盡保。2019年,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均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并且殘疾人兩項補貼不計入城鄉(xiāng)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對分散供養(yǎng)孤兒、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每人每月給予1200元的基本生活補貼;對因病因殘致困兒童、困境家庭兒童每人每月給予600元的基本生活補貼。對低保家庭兒童、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兒童按相關政策給予保障,并適當提高救助水平;對其他農村牧區(qū)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根據實際情況給予臨時救助。這些政策,全部囊括了五戶殘疾家庭存在的困難。

      高日軍家的兩個腦癱兒童的生活補貼、護理補貼、醫(yī)療報銷全部得到了保障。對于沒有能力建造和維護房子的殘疾戶,申請國家的危房改造項目,徹底解決。以此類推,三義村的80戶貧困人家的困難情況在國家制定的30項扶貧政策中都能找到對應點。他們嚴格按照政策去逐戶落實,按時實現了穩(wěn)步脫貧。而國家制定的30項扶貧政策像一部“葵花寶典”,囊括了當今中國社會的各種貧困類別,并設置以合理的施策良方,只要精準對號,無論什么問題,都會合理得以解決。不得不承認國家對脫貧攻堅所付的良苦用心,和幫助農民擺脫貧困的一片真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那樣: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關鍵看貧困老鄉(xiāng)能不能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必須實現,而且必須全面實現,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經過實踐證明,的確如此。

      隨著他們對政策的深入理解、逐步掌握、不斷推進落實,三義村51戶殘疾人的困難問題像剝洋蔥般層層推進,于2019年底得以全部解決。飽受苦難折磨,幾近絕望的侯玉蓮老奶奶的兩個殘疾孫子、一個殘疾媳婦全部享受了國家給予的殘疾人生活補貼,全家住進了寬敞的磚瓦房。從此,一個近乎絕望的家庭得到了拯救,徹底擺脫了困境,過上了不愁吃、不愁穿,住房醫(yī)療、上學有保障的幸福生活。這是老奶奶做夢也沒想到的事,感慨萬千,逢人就說自己的意外遭遇。

      據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在現行脫貧標準下,烏蘭察布市19352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全部脫貧。全市自2016年起全面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兩項制度,貧困建檔立卡殘疾人全部納入兩項生活補貼,每人每年1200元,每年有5萬名殘疾人領取兩項補貼;貧困和重度殘疾人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和基本醫(yī)療保險由政府代繳和補貼,養(yǎng)老保險按100元標準代繳,其中代繳重度殘疾人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200元。將家庭無力供養(yǎng)的殘疾人納入特困人員供養(yǎng)范圍;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家庭全部納入低保。

      對于特困殘疾人家庭低保戶,可按當地標準的5%-10%適當提高其低保補助水平??考彝スB(yǎng)的成年重度殘疾人可單獨立戶,申請最低生活保障。貧困殘疾人在家庭危房改造中優(yōu)先享受國家政策,對其中特困殘疾人、重度殘疾人按危房改造最高補貼標準給予補助,貧困殘疾人家庭C、D級危房已全部實施危改。貧困殘疾人全部納入大病醫(yī)療救助范圍,貧困殘疾人在各級定點醫(yī)療機構住院治療,起付線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將29項殘疾人康復項目列入醫(yī)保報銷范圍。使貧困殘疾人大病、重病、慢病都能得到集中救治。開展精準康復服務行動,實施0~8歲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肢體、智力、聽力言語),貧困殘疾人家庭兒童在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及旗縣殘疾人康復中心免費康復訓練,為減輕殘疾家庭生活負擔,在康復中心接受康復訓練的貧困殘疾人及殘疾兒童,在訓練期間給予每人每天30元伙食補貼。

      開展義務教育階段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送教育上門服務工作, 殘疾兒童普遍實行隨班就讀,對確實不能到學校接受教育的適齡重度殘疾兒童,開展送教上門服務,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穩(wěn)步提高。全市1134名適齡殘疾兒童已入學943人,其中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殘疾學生598人,送教育上門232人。“十三五”期間開展對學前教育機構招收殘疾學生實施補貼工作, 近年來共補貼學前教育機構47萬余元,受益殘疾兒童350多名;對應屆殘疾大學新生進行補貼,截至2019年已補貼殘疾大學新生113人,補貼資金15萬元;對全市200名貧困殘疾高中生實施救助,發(fā)放助學金40萬元;與統(tǒng)戰(zhàn)部門聯合實施的“泛海助學”行動,有1790名殘疾大學生審核通過,受助金額895萬元。

      馬上就到新年了,又一年的時光轉瞬即逝?;厥淄?,王世新有一種漫步在歲月岸邊的感覺,滿腦子都是脫貧攻堅的事情。當新時代的號角召喚著人們踏上各自追逐人生夢想的新征程中,在三義村有一群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殘疾人以各種姿態(tài)掙扎在生命線上,經過5年的艱苦奮斗,在全體脫貧攻堅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精心梳理完成了全村錯綜復雜的家庭貧困情況后,區(qū)別對待,在一項項具體的扶貧政策中找到了各自定位,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如約實現了整體脫貧。

      當新年的太陽升起之時,王世新和韓國強站在村口,回望著這個奮斗了1800多個日日夜夜的村子,家家戶戶都走上了脫貧致富路。冬日的鄉(xiāng)村籠罩在屋頂升起的裊裊炊煙之中,偶爾走過幾個老鄉(xiāng),臉上都掛著掩飾不住的笑容,看見他倆站在村口,遠遠打起了招呼,向他們問好致意,絲毫沒有初來之時的抵觸情緒。他倆對視一下,也發(fā)出了會心的笑聲。太陽已經升高,韓國強詭異地向王世新笑了一面,沖他打了一個響指,跑向了村里的小賣店,王世新啞然一笑,想:“看來國強調皮淘氣的天性復蘇了。”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來到三義村5年了,韓國強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輕松過。

      六、圍爐跨年

      夢若白云,在冬日的草原徐徐地游走。告別2019年,當新一年的鐘聲敲響的那一刻,王世新、江濤、韓國強三位隊友在三義村的宿舍里圍爐夜話,舉杯歡慶。這是他們駐村工作的第五個新年,也是最欣慰的一個晚上,這一年,三義村的脫貧攻堅任務經過重重考核,終于整體脫貧了, 這是他們當初無法想象的事情?;厥淄?,思緒無邊,感慨無限。夜色茫茫,在寒風刺骨的冬季,草原上的人們早早進入了夢鄉(xiāng)??墒?,在東雙井村后排的那個小院子里,市文聯駐村工作隊的小房子里經常徹夜通明,屋子里的火爐跳動著熱烈的火焰,伴著世新、國強倆兄弟守著電腦常常徹夜不熄。

      王世新是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記得當初來到三義村后,他對自己的工作并不自信。在他看來,幫助農民脫貧,最需要的是資金、物資。可是自己的單位叫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搞的是文藝創(chuàng)作工作,所擁有的只是一堆文藝作品,和解決住房、交通、穿衣吃飯等物質問題相距十萬八千里,根本搭不上邊。如此,沒有物質、沒有條件,怎可完成任務?

      靜靜的夜晚,是他和伙伴韓國強最愜意的時刻。作為同齡人,他們頭頂頭躺在兩張床上,可以海闊天空侃大山,也可以討論私人問題,更多的是交流困惑;遇到問題,他們可以趴在電腦上查找答案,交流思想。總之,在那個偏僻的小村,他倆不僅是工作的伴侶,更是靈魂出竅、神游天地的摯友。這樣的夜晚,注定只屬于他倆。也許是文聯的職業(yè)習慣,遇到問題,他倆總愛刨根問底,討論個沒完沒了。面對新崗位的一大堆問題,自然成為他們討論的中心話題了。在一個個滿天星斗的夜色中,他們開啟探究的征程,在一個個東方泛白的黎明中結束戰(zhàn)斗。就這樣,在一次次的熱烈討論乃至面紅耳赤的爭執(zhí)中,他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檔案資料歸整。在一個個貧困家庭的走訪后,他們對癥下藥,在國家的扶貧政策中找到了解決的途徑和辦法。通過他們調查摸底和統(tǒng)計申報,為5戶最困難的殘疾人貧困戶申請到殘疾人生活補貼、醫(yī)療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并對其居住的房屋進行了危房改造,使他們的生活有了保障,解脫了一家人的生活拖累。這5個苦難深重的殘疾家庭從經歷了幾十年的生活困苦的重壓下被解救出來,如漫長的冬夜迎來了曙光,溫暖了這個家庭,更是溫暖了一家人疲憊的心靈。脫貧攻堅這項事業(yè)對于那些殘疾人家庭來說,無異于終結了命運對他們的折磨,如一輪朝陽照徹了黎明,照亮了整個殘疾人群的世界,用侯玉蓮奶奶的話說“真是功德無量”。

      此刻,讓他們驚訝的是,5年來,重度糖尿病纏身的韓國強居然堅持了下來。而且,過去孱弱的身子明顯變得壯實起來。韓國強是單位的計算機高手,在脫貧攻堅任務最繁重的日子里,有大量的資料需網上報送,為了保證完成任務,韓國強帶病被配到扶貧一線,原計劃只是間斷性工作一陣子??墒?,來了之后,他的工作從來沒有松懈的空,因為永不間斷的信息報送工作一刻也離不開他這個電腦人才。沒辦法,他只能咬著牙堅持了下來,一干就是5年。在攻堅克難的高峰期,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一班人常常晝夜加班,填報表格,報送材料,韓國強的血壓一度高達200mmHg,血糖達20mmol/L。但是大局面前,他總是經過短暫的休息,稍有恢復就又投入工作,如此反復,竟然堅持了5年。5年前,家庭是他的重心;5年后,三義村的脫貧攻堅工作是他事業(yè)的全部。過去一個文弱書生,現在變成了一個胸有成竹的攻堅干將。經常有人問國強:“放棄城里安逸的生活,加入脫貧攻堅工作隊,住在村里,不覺得辛苦嗎?”國強懶得回答,笑而應之。

      江濤是個細心人,與他朝夕相處的5年間,韓國強的點點滴滴她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以一個大姐的身份體恤、照顧著王世新、韓國強。三人自詡為“鐵三角”,相扶相攙走過了一段難忘的歲月。在呼嘯的春風中,走進牧場,調查牧業(yè)詳情。在冷暖交替的季節(jié)變化中,細數村民的油鹽漲落。

      作者 ▲

      江濤出身于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位大作家,從小生長在文藝的天地中,骨子里浸泡著文藝養(yǎng)分,渾身散發(fā)著文藝氣息。來到三義村,農村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和她那天生的藝術氣質簡直是天壤之別。江濤喜歡干凈,可是村子里到處都是泥土,這里的一切都和江濤的生活環(huán)境大相徑庭。初來乍到,她被眼前的生活環(huán)境鎮(zhèn)住了,不知道今后的日子該怎樣進行,腦子里一片混沌,舉步維艱。如果說讓她臨時待一會兒半會兒,她硬著頭皮、咬咬牙,勉強能行??墒敲撠毠择v村工作隊是與單位脫產,要求晝夜住在村里,一年駐村時間不得低于200天。一時間,眼前的一切如立在路邊的道道藩籬,阻礙著她前行的腳步。面對那塵土飛揚的道路,她心生厭惡,面對那蚊蟲飛舞的屋子,她眉頭緊鎖……農村的一切使她連起碼的生活關也過不了,何談工作。幾次都想打退堂鼓,可是,她又是一個有著悲憫情懷的人。當她看到有那么多貧困人掙扎在痛苦中,久久不能自拔的樣子,她那顆敏感而善良的心被一次次地震顫著,她無法做到視而不見,每一次走訪都是一次洗滌。只有置身其中,她才真切地體會到農村,各種矛盾糾結交織在一起,貧困戶和一些上訪戶糾結在一起,真正需要救助的貧困戶得不到應有的幫扶。一些多年盤踞在村里的奸人、懶人,混亂視聽,造謠生事,投機取巧,謀取私利,嚴重擾亂脫貧攻堅工作的有序進行。有的農民因為沒有文化,不懂政策,有了困難找不到解決渠道,常年拖延,造成了更大的困難。特別是那亂如雞毛一樣的家長里短、村務雜事瑣事,需要有人細心耐心地建檔立卡,幫其理出頭緒,按照合理渠道予以解決。村中堆積如山而又雜亂無章的事情如果不徹底理清、解決,這個村子如期脫貧摘帽就會成為一個問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村落,居然會有這么多的事情。

      看到問題的江濤開始猶豫了,如果自己離去,誰能對這些問題了解得這么清楚?誰又能耐心地把它們梳理清楚?像一個母親養(yǎng)育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到村里那些可憐的人無奈地生活,江濤心軟了。比起自己在村里生活的不適應,那些依然深陷在困難中煎熬的人更令人揪心。她無法放下這些而離開,于是,她咬牙堅持了下來,一頭扎在了檔案盒里,把各家各戶的家長里短梳理在表格里,記錄在檔案里,保存在柜子里,一家一盒、一村一柜,整整齊齊裝了十一卷柜,如寶貝一樣鎖在了一個單獨的屋子里。人們看到的江濤手里始終拿著一塊橡皮、一支筆、一沓表格在填寫著。天天如此、年年如此,竟然持續(xù)了5年。她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人生旅程,會在那個偏遠的小村留下5年的印記。

      而她,此刻早已忘記了農村不講衛(wèi)生的簡陋環(huán)境,漸漸適應了這里。如今他們的適應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明顯增強,有了這樣的一段歷練,以后無論遇到什么,都不會迷惑了。來之前,擺脫貧困是一個遙遠的神話;臨走之時,曾經落后的村落成為一個溫暖的家園,那些疲憊的靈魂有了溫暖的歸宿。沒有大浪淘沙,沒有無邊風雅,一切都是這般樸素無華,而就是這個樸實的村落、樸實的村民使她的心情變得格外踏實。

      新年時,爆竹在夜空響起,草原上,古樸的村莊燈光閃爍。炊煙升起的地方,是牧民們樸實的家。香噴噴的奶酒,熱騰騰的奶茶,傳遞著人間最真摯的祝福,這里曾經有他們的一段別樣牽掛,江濤的眼睛濕潤了。

      猜你喜歡
      殘疾人家庭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家庭癌”到底是怎么回事
      海峽姐妹(2017年11期)2018-01-30 08:57:44
      戀練有詞
      關愛殘疾人
      我驕傲
      方便殘疾人用的櫥柜Chopchop
      便于殘疾人進行登機的Skycare輪椅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為殘疾人筑一個“中國夢”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2
      石河子市| 佛山市| 拉萨市| 含山县| 白玉县| 东莞市| 嵊泗县| 沅江市| 中江县| 湾仔区| 达尔| 渝北区| 宜兰县| 广汉市| 墨竹工卡县| 垫江县| 达拉特旗| 石屏县| 六安市| 安化县| 龙岩市| 虎林市| 克山县| 灯塔市| 吉木乃县| 龙里县| 溧阳市| 朝阳市| 罗源县| 伊通| 汪清县| 新营市| 会宁县| 克什克腾旗| 武邑县| 宜宾县| 江孜县| 华阴市| 轮台县| 焉耆| 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