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婉 圖/杜浩
在班隊活動上,校長給大家講了國旗、國歌和國徽的故事。于是,什么是祖國,什么樣的心才是愛國心,成了鵬鵬特和妮妮怪此次追尋的問題。
“回家了,終于回家了!”剛從時光機來到1956年的鵬鵬被一陣歡呼聲吸引。循聲望去,只見一群人一路激動不已地從一座橋梁走過。這是一座神奇的橋梁,蜿蜒的山脈映襯得它更加秀麗莊嚴,橋下的深圳河順著山谷靜靜地流淌著,訴說著……在人群中有一位歸國游子,帶著妻子和三個孩子,拖著行李,歡呼時都激動得哭了起來。為什么他會這么激動?回國對他來說有什么特殊的意義?鵬鵬的好奇心再一次被勾起。
經(jīng)過一番波折,鵬鵬終于找到了這位歸國游子,他叫陸元九。在他的記憶中,為了再次踏上祖國的大地,他用了整整11 年。
陸元九出生在20 世紀20 年代,孩提時他目睹了列強的野蠻侵略,目睹了舊中國的羸弱屈辱,愛國的種子在他幼小的心里萌芽,他立志,一定要讓祖國強大起來。為了救國,他一路艱難求學,炮火橫飛下,逆水行舟,在簡陋平房里上課,到防空洞中學習。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他成了中國本土第一批航空技術的大學生。1945 年,他又考取公費留學生,被分配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師從有“世界慣性導航技術之父”之稱的德雷伯教授,研究起令人望而卻步的“慣性導航”。
學成的那一年,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陸元九欣喜萬分,為祖國貢獻本領的時候終于到了!但是,怎么回國呢?橫在陸元九和祖國之間的不僅有萬里大洋,而且還有一道道關卡,阻擋著他回國的腳步。為了掃清回國的障礙,陸元九開始了周密的部署。首先他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在美前途似錦的重要崗位,退出自己所在的科研小組到密級較低的實驗室,接著又離開實驗室,直接去企業(yè)從事民用科技研究。
雖然陸元九一步步降低自身工作密級,但回國之路依然坎坷。那時,中美還沒有建交,只能由印度大使館幫忙中轉。幾經(jīng)周折,陸元九才辦好了回國手續(xù),帶著妻子和三個孩子從舊金山登上了返回祖國的輪船,在海上漂泊了23 天后,輪船在香港靠岸。上岸后,一家五口又被港英當局派出的警察押解穿過九龍,走過羅湖橋,終于回到祖國的懷抱。這才出現(xiàn)了上文的場景。
了解了陸元九的漫漫回國路,鵬鵬被他的拳拳赤子之心所感動,對他回國后的經(jīng)歷更感好奇了。在校長的幫助下,鵬鵬翻看了很多資料,走進了陸元九的愛國心世界。
回國后,陸元九幾十年來潛心研究、矢志奉獻。他與新中國第一批科技工作者共同開創(chuàng)了我國的自動化領域,首次提出“回收衛(wèi)星”概念,創(chuàng)造性運用自動控制觀點和方法對陀螺及慣性導航原理進行論述,為“兩彈一星”工程的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專業(yè)技術基礎;為我國慣性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在運載火箭、導彈武器、人造衛(wèi)星和載人飛船方面的應用作出了突出貢獻;還為以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規(guī)劃和論證作出了重要貢獻。
如今,這位老人年已逾百,白發(fā)蒼蒼的他依然有著火熱的愛國心,回顧歸國歷程,他無怨無悔,因為祖國永遠是他的摯愛!
妮妮隨著時光機來到祖國的西部邊陲,這里也是守衛(wèi)和平的一線。皚皚的白雪,茫茫的群山,妮妮不禁贊嘆祖國的山河如此美妙。然而,還沒來得及細細欣賞這極地的風景,寒冷加上高原反應讓妮妮喘不上氣來。幸好有邊防官兵路過,讓她在邊防小站上休息了一下,才緩過氣來。
就在休息時,妮妮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這里的官兵,不分天南地北,都在自己的頭盔里、衣服上寫著“寧將鮮血流盡,不失國土一寸”一行小字。這是為什么呢?看著妮妮不解的眼神,一位小戰(zhàn)士指著挺立在冰雪中的界碑,說起了一段銘心刻骨的經(jīng)歷。
那一天,大家正在例行巡邏,突然發(fā)現(xiàn)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越線搭設帳篷。按照處理邊境事件的慣例和雙方之前達成的約定,邊防團團長祁發(fā)寶本著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僅帶幾名官兵,蹚過齊腰深的河水前往交涉。然而,交涉時,對方士兵無視我方的誠意,陸續(xù)從山崖后冒出來,黑壓壓擠滿了河灘,氣勢洶洶。團長祁發(fā)寶和跟隨官兵雖然勢單力薄,但毫不畏懼,一起站在河中,伸出雙臂阻擋外軍繼續(xù)前進。手持盾牌、棍棒的外軍見狀,上前推搡阻擋的官兵,沖突就此爆發(fā)。
本在營地駐守的營長陳紅軍聞訊后,立即帶著官兵趕去支援。風雪中,大家打著手電筒,艱難前行,每一位戰(zhàn)士都暗暗發(fā)誓要用生命守護好祖國的每一寸土地。趕到對峙點后,大家發(fā)現(xiàn)情況非常糟糕,團長祁發(fā)寶已被圍困,對方更是仗著人多勢眾,絲毫不肯退讓。
陳紅軍一邊指揮大家投入戰(zhàn)斗,一邊身先士卒沖入人群營救被困官兵。在他的帶領下,大家上下同心、生死相依,最后以少勝多打贏了這場領土保衛(wèi)戰(zhàn)。
然而,戰(zhàn)斗結束后,陳紅軍卻再也沒有回來。人們找到他時,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犧牲,犧牲時還保持著掩護戰(zhàn)友的戰(zhàn)斗姿態(tài)。這姿態(tài)永遠地刻在了雪山上。
說到此,小戰(zhàn)士眼眶早已濕潤,自從他入軍營以來,陳紅軍一直是他的榜樣。陳紅軍不怕高寒缺氧,先后在海拔5300 多米的神仙灣、天文點等哨所工作;他放棄穩(wěn)定安逸的工作,孤身來到這荒漠冰川守衛(wèi)邊疆;他排除萬難,一次次帶領官兵完成各種急難險重的任務……然而,在這一次緊急支援中,他卻再也沒有回來。
妮妮望著窗外沉默的群山,靜靜的河水,看著一群群年輕的戰(zhàn)士挺立在冰峰雪谷,就像一座座用熱血與青春筑起的巍峨界碑,扎進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原子彈、導彈、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合稱。20世紀50年代后期,中共中央決策研制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wèi)星。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導彈原子彈結合飛行試驗成功,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成功發(fā)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1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獨立自主研制原子彈、氫彈,研制并發(fā)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國家。
領土由領陸、領水和領空三部分組成。領土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化三維空間。領土是國家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國家主權行使的地理空間。中國的陸地面積在世界各國中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除大陸外,沿海島嶼也是我國領陸重要組成部分。領水指國家主權管轄下的全部水域及其底土,領空指領陸和領水的上空,都是領土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