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鳳嬌 李亞惠
摘要 初中語文“1+X”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構建具體的教學措施,包括:明確教學目標,確定閱讀議題;實施任務驅動,設計學習任務;基于課內(nèi)文章,指導閱讀方法;拓展課外閱讀,提供學習支架;引導合作探究,進行集體建構;展示探究成果,注重科學評價。初中語文教師基于學情,落實以上群文閱讀的教學措施,能有效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1+X群文閱讀 策略實施 教學效率 閱讀能力
五四學制初中語文教材中含有各種類型的課文,一些課文后面還推薦了許多課外閱讀篇目。為有效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內(nèi)單篇課文教學,還要指導學生閱讀推薦的課外篇目或者書目,將一篇課文的“1”與其他文本的“x”結合起來,構建“1+X”群文閱讀群。初中語文“1+X”群文閱讀教學中,基本流程是明確目標、任務驅動、學習“1”、自主閱讀“X”和集體建構,基于一個群文閱讀的議題,可以將體裁、人物或事物、觀點、作者等作為中心,構建不同的閱讀任務,在師生合作中進行群文閱讀,達成相應教學目標。
一、明確教學目標,確定閱讀議題
初中語文“I+X”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應明確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這是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初始階段,直接影響后面閱讀教學效果。教師先選擇群文閱讀教學的篇目,以一篇課內(nèi)文章和多篇課外文章構成群文閱讀群,明確其教學目標,確定群文閱讀的議題。
統(tǒng)編五四學制七年級下冊《老山界》一文描寫紅軍長征途中的故事,即“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一一老山界的行軍故事,生動形象地描寫山勢險峻、行軍艱難,體現(xiàn)了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趩卧宋闹黝}和語文要素,確定教學目標:注重內(nèi)涵品味,把握課文抒情方式,感受文中情境,體會作者的情懷;學習做批注,記錄點滴體會?;谡n文的教學目標:學習按照時間與空間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順序方法;基于樸實而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真摯情感;學習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根據(jù)教材的推薦,將楊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楊成武《越過夾金山,意外會親人》和《彭德懷宰殺坐騎救急》這三篇文章作為“x”,可以確定為“探索長征精神”的群文閱讀。主要理由如下:一是這四篇文章的主題都是描寫長征途中的人物和事件;二是都包含大量的人物和事件的細節(jié)描寫;三是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且都表現(xiàn)出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從中可以學到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優(yōu)良品格。通過確定群文閱讀的議題,可以為后續(xù)的閱讀探究活動指明方向。其他的群文閱讀活動,也可以運用類似方式,在分析文章主題、內(nèi)容與思想情感的基礎上確定閱讀議題。
二、實施任務驅動,設計學習任務
在“1+X”群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基于群文閱讀的目標設置相應的學習任務,這些任務要符合初中生的閱讀基礎和認知能力。
例如,將《老山界》作為“1+X”群文閱讀教學中的“1”,《大渡河畔英雄多》《越過夾金山,意外會親人》和《彭德懷宰殺坐騎救急》作為“x”,分析文章的主題和閱讀目標,實施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設計兩個學習任務。任務一是體會不同人物形象的共同特點,任務二是體會同一觀點的不同表現(xiàn)角度。對于任務一,要閱讀不同的文章,從中找到描寫人物的語句,對比豐滿的人物形象,歸納總結相同點?!独仙浇纭肥且云胀☉?zhàn)士的角度描寫翻越老山界,表現(xiàn)了路途的艱難,體現(xiàn)出戰(zhàn)士們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大渡河畔英雄多》描寫紅軍先遣部隊的十八勇士駕船突破數(shù)倍于己的敵人封鎖,最終讓全軍順利過橋的經(jīng)過,表現(xiàn)出紅軍戰(zhàn)士不怕犧牲、顧全大局的精神;《越過夾金山,意外會親人》描寫的是紅軍奪取瀘定橋后,借助木棍、互相攙扶著翻越夾金山的經(jīng)過,表現(xiàn)出紅軍不怕艱難險阻、緊密團結、艱苦奮斗的精神;《彭德懷宰殺坐騎救急》生動描寫了指戰(zhàn)員彭德懷殺騾馬過草地的經(jīng)過,體現(xiàn)了指戰(zhàn)員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任務二是體會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不同文章中的相關描寫,可以讓學生的閱讀體驗更深厚,將閱讀思考引向深處,促進深入閱讀。
三、基于課內(nèi)文章,指導閱讀方法
在實施“1+X”群文閱讀教學時,要基于課內(nèi)的文章,根據(jù)群文閱讀的議題、文章主題和教學目標等,進行精讀精講,指導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使之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在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合作探究①,②,⑧:①感受鮮明的人物個性,②體會內(nèi)在的思想情感,③拓展思維的深度與廣度。
例如,基于《老山界》這篇課文,教師先熟悉寫作背景,準備紅軍長征的相關資料,包括長征路線圖、《七律·長征》詩詞、同名影視劇片段等。在課堂上,教師將這些資料直觀展現(xiàn)出來,通過生動形象的圖文與視頻資料,吸引學生眼球,根據(jù)《七律·長征》中提到的“五嶺”引入“越城嶺”,也稱作老山界,提問:紅軍戰(zhàn)士如何翻越這座五嶺中最險的一座山?在確定本文是記敘文后,教師進行學法指導,明確時間、地點、人物是記敘文的要素,本文以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進行敘述,線索是什么呢?哪些地方體現(xiàn)出翻越老山界的困難?面對這些困難時,紅軍戰(zhàn)士是如何面對的?體現(xiàn)了怎樣的精神?通過引導式提問促進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討。還可以揣摩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比如本文后面一句段話:“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zhàn)勝了?!苯處熞源颂釂枺涸鯓永斫膺@句話中“笨重”的含義?教師先讓學生自主分析與探究,然后進行總結:本句話用“笨重”說明紅軍部隊翻越老山界時攜帶大量的物資,包括各種裝備、食品、藥品,還要攜帶傷員和病員等,不是輕裝行軍;用“難翻”和“笨重”做對比,突出表現(xiàn)了紅軍堅強的意志、無畏的精神,表現(xiàn)出翻越老山界之后的自豪感,表達出對紅軍的贊美之情,增強了表達的效果。
四、拓展課外閱讀,提供學習支架
通過前期的課內(nèi)文章教學,可以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與技巧,為更好實施群文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閱讀推薦的文章“X”,重點應調(diào)動學生閱讀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小組合作探究。
例如,將《老山界》作為“1+X”群文閱讀教學中的“1”,在學生掌握這類記敘文的閱讀方法后,要求學生自主閱讀“x”,即《大渡河畔英雄多》《越過夾金山,意外會親人》和《彭德懷宰殺坐騎救急》。根據(jù)記敘文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這六要素,結合楊得志、楊成武、彭德懷等相關人物言行,要求各小組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閱讀任務。各小組需要根據(jù)群文閱讀任務,體會不同人物形象的共同特點,體會同一觀點的不同表現(xiàn)角度,教師指導學生先略讀、再精讀,探析文章的寫作順序、長征困難的表現(xiàn),體會紅軍指戰(zhàn)員不怕困難、勇于犧牲、樂觀堅定的特點,體會不同文章在表現(xiàn)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時的不同角度。通過初步閱讀《大渡河畔英雄多》一文,認識到:1935年紅軍長征時,蔣介石派駐軍隊固守大渡河,企圖攔截紅軍北上。紅軍先遣隊紅一團的十八名勇士駕著唯一的渡船,突破重重的火力封鎖,擊垮了十倍以上的敵人,全軍得以順利渡河。在這場戰(zhàn)斗中,犧牲了9名船工和20多名紅軍戰(zhàn)士。閱讀本文,能夠體會到紅軍不怕困難、不畏艱險、頑強奮戰(zhàn)和勇于勝利的大無畏精神,表現(xiàn)出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師根據(jù)初中生的閱讀基礎和認知能力,通過選擇合適的群文閱讀素材,確定科學的議題,基于課內(nèi)的“1”引導學生拓展閱讀“X”,將閱讀知識轉為閱讀能力,實現(xiàn)閱讀知識的遷移運用,強化對“1”的認知,在“1”與“x”的綜合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作者通聯(lián):山東淄博市張店區(qū)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