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濟琛
民以食為天,天安乎?天人一問兮。天道者,人道也。天人合一,華夏哲理之核是矣。天道有常,人道有綱。綱常在我,天人一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歸宗,數(shù)行合一,道法自然,不吝滄桑,小大一統(tǒng),承傳是矣。有史五千載,煌煌七千歲,偉哉中華,環(huán)宇無他——當(dāng)今世界,舍我食安其誰?!
道德經(jīng),五千言??v橫捭闔,經(jīng)天緯地,格物致理,浩然正氣,實乃尊食為天,天安為大是也。莊周夢蝶,蝶化莊周,枕石經(jīng)旦,率真自在,亦唯食安為舉是矣。經(jīng)史縱橫,在冊有論,昔夫差亡吳有恨,然粒米無收,軍無戰(zhàn)力,其奈何哉。秦滅六國,功建一統(tǒng),既奈河套玉成,更謝天府天寶雙天大福之地賜谷,在有糧乃大無出其右者是也。義軍揭竿千又百回,王旗變換百又十次,七色迷目,五音亂耳,一半是糧食,一半是血淚,神圣與食安同在,大美與迷亂并行。仁人之心,天下己任,勵精圖治,嘔心瀝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憂亦食安,樂亦食安。悠悠萬事,唯此唯大。
食安食安,人慮吾慮之!食安食安,人躁吾躁之!食安食安,人戚吾戚之!食安食安,人患吾患之!食安食安,人危吾危之!食安者,國安矣。嗟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天人一問之盛世有解曰:以法治食。食安為天,噫吁唏,中華不老!
——四川大學(xué)學(xué)者李濟琛
讀罷《食安賦》,感慨萬千。作者集古今而思遠(yuǎn)見,奔主題而立卓識。把“食安”的深遠(yuǎn)內(nèi)涵戰(zhàn)略意義道于字里行間,字字珠璣。
悠悠萬事,吃飯第一,這是世人都懂都牢記在心的通天大理。中華民族從古至今無不在“食”這個生存發(fā)展問題上艱難前行。早在堯舜時代就提出了“食哉惟時”的思想?!渡袝ず榉丁分性O(shè)八政,以食為首,提出“洪范八政,食為政首”,治國安邦的第一件大事。到春秋時期,相傳范蠡所著《范子計然》中講“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吃飯問題乃百姓生命所系,國家安危所系。國之強,國之安,在于民之強,民之安?!墩撜Z·顏淵》記載子貢問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奔Z食充裕,軍備充足,百姓信賴。“食者國之寶也”,是治國理政的根基。
無論古今,“糧豬安天下”,一個普通嚴(yán)肅而深刻的主題。當(dāng)年毛澤東也提出“世界上什么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共產(chǎn)黨鬧革命初心,拯救饑寒交迫的窮人,首先是個“食”的問題。到20世紀(jì)“文革”結(jié)束不久,鄧小平講“不管天下發(fā)生什么大事,只要人民吃飽肚子,一切就都好辦了”。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程檢驗了這個真理。
民以食為天,悠悠萬事,吃飯唯大。習(xí)近平總書記講“解決好十幾億人囗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妒持x》之精辟,正在于此。
作者本是研究科學(xué)社會主義學(xué)說的博學(xué)學(xué)者,不但從理論的高度深度揭示人間“食”的真諦,更以精練的文字用賦的語言把“食”釋析到如此形象生動重大,難能可貴。讀《食之賦》,我們不但享受一次文化大餐,更有領(lǐng)悟沉思,心系國之安危,殷殷民之安寧。(文/陳勇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