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秀蓮
對學生進行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讓學生健康、安全、快樂、有意義地生活,是社會賦予學校的使命?!读x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作為學習主題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要求教師隨時關注學生的安全與健康,并對學生的安全與健康進行有效教學。本文以統(tǒng)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的課程內容為例,分析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的相關教學路徑和經驗。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具體情況,做好日常安全教育
1. 根據課程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
一年級剛入學的小學生對“安全”的概念是模糊的,他們無法區(qū)別清楚哪些東西對他們來說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險的。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會對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課程內容優(yōu)勢,做好日常安全教育工作,培養(yǎng)他們的安全意識,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
例如,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第4課《上學路上》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指導學生平平安安上學。在教學中,學生首先要學習的內容是交通安全常識,例如交通安全信號燈的識別、人行道的概念、常見的交通安全標志等。如何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其遠離危險?教師可以搜集一些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案例的圖畫,讓學生觀察,讓其根據自己的思維進行判斷。然后教師提出問題: “圖畫上的小朋友過馬路危險嗎?”此時,學生會恍然大悟,發(fā)現原來圖畫上的這些行為都是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在學習基本的安全知識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一步內化這些知識:通過“我是小交警”參與式的表演,將教室設置成生活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使學生充分了解交通安全知識,如不在馬路上奔跑、不在車上打鬧、不在河邊玩耍等,這些都是上學路上應該注意的。為了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并引導學生牢記相關知識,教師可適時從本課中引出兒歌:“小學生,上學校,交通信號要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過路口時左右瞧??坑倚校蛔放?,抓緊時間不遲到。”教師跟學生朗讀起兒歌,從而加深對交通規(guī)則的印象,由此認識正確、安全的行為,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2. 注重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對安全問題的認識。
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將在課堂上向學生講授的安全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由于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新奇的事物,對枯燥的安全理論知識教育缺乏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可融入一些簡單的生活實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具體說來,教師可以構造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并對發(fā)生在其中的各種安全事故進行反應和處理,使學生能夠快樂地學習。
例如,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主要引導學生了解家庭生活,特別是有學校生活介入后的家庭生活的變化:家庭生活由原來的自然狀態(tài)進入一個自覺的狀態(tài)。圍繞學校生活加入后的家庭生活安排,文本主要設計了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四個家庭生活主題:游戲、飲食、安全、作息時間安排,引導孩子由自然的家庭生活狀態(tài),進入到自覺、文明、安全、自主治理的家庭生活狀態(tài)。本單元場所的定位主要是家庭,主題一“玩得真開心”和主題三“別傷著自己”重在安全,主題二“吃飯有講究”和主題四“早睡早起”側重健康,旨在幫助學生形成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作息習慣,學會健康生活。以“別傷著自己”為例,在教學時教師可首先讓學生說一說:“你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曾經受過傷?你當時有什么感受?”接著請一個學生表演自己受傷的情景,另外請兩個學生扮演受傷同學的爸爸和媽媽,表演爸爸媽媽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此目的是讓學生在表演中認識意外傷害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痛苦和煩惱,引導學生遠離傷害;然后結合學生在學校的課間活動說一說哪些行為容易對他人造成傷害, 想一想居家生活中有哪些容易發(fā)生的傷害;接著進行情景表演,設計演一演等活動,給學生營造充滿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氣氛,鼓勵學生創(chuàng)設多種居家生活情境, 嘗試總結導致意外傷害的原因;最后通過小視頻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基本的安全常識。
二、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具體情況,做好日常心理健康教育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培育學生的健全人格,有助于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合作,養(yǎng)成積極的心理品質,提高適應社會、應對挫折的能力?!倍囵B(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處理與他人、集體的關系。兒童的成長是社會化的過程,進入學校是兒童由自由人轉變?yōu)樯鐣说拈_始。因此,從幼兒園升到小學的學生一旦進入了嶄新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應指導他們適應這個環(huán)境,培養(yǎng)做事、做人的能力,促進其社會化發(fā)展。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分析他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心理問題,排除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讓學生安全、健康地成長。
例如,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第2課的“拉拉手,交朋友”,從兒童的心理、生活需求出發(fā)組織學習內容,旨在通過兒童喜歡的活動和游戲,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健康、愉快地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問題要有禮貌地解決的能力。在一個班集體中,總會有部分學生存在一些人際交往上的問題,他們如果在跟同學相處過程中感到焦慮,自身缺乏勇氣去處理好人際關系,可能就會導致該學生在班上被排擠、被孤立、不合群等。此時,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教會學生一些人際交往的技能。如教師以學生自我介紹和游戲的形式開始教學,帶領學生在新環(huán)境下與同學友好相處,克服冷漠、羞怯等心理,使學生盡快融入到班級生活中來:通過介紹“我的好伙伴”引導學生相互介紹入學以來自己認識的新伙伴;通過“‘網到一個新朋友”和“好友大搜索”,借助游戲等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同學,增進學生之間的了解,感受和學生一起學習、活動的快樂;通過“認識你真好”,引導學生感受伙伴之間的友誼,進而讓學生逐漸融于集體生活。
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是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怎樣使學生認識到周圍存在的安全與健康問題,樹立起自我保護的意識,需要我們不斷地增強和改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的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為他們的安全、健康成長提供更多保障。
(作者單位:青海省西寧市七一路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蘇少偉)